在预型件对齐和矫直设备中分拣未正确定位预型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40861发布日期:2021-05-04 11:3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在预型件对齐和矫直设备中分拣未正确定位预型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预型件对齐成列并矫直的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该设备旨在应用于具有通过环形支撑面与主体分开的颈部的轴对称预型件,该设备包括离心机转筒,该离心机转筒包括:

-围绕竖直轴线旋转的水平圆盘;

-固定的周沿护栏;

-用于矫直预型件的至少一个矫直角扇区,离心机转筒沿矫直角扇区具有周沿空隙,用以允许矫直对齐的预型件,这些预型件于是通过预型件支撑面得以支撑;

-沿盘旋转方向在所述矫直角扇区下游布置的至少一个输出扇区。



背景技术:

该设备旨在应用于通过使预型件成型、尤其是通过吹塑或拉伸吹塑成型来制造热塑性材料尤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容器的设施中。这种设施允许以非常高的速率、例如大于每小时85000瓶来生产非常大批量的容器。

根据众所周知的技术,通过两个主要步骤生产这种容器。在第一步骤中,通过注塑或通过注塑压缩模制pet预型件。该预型件包括大体上呈管状的主体,该主体在其轴向端部之一处封闭,相对的端部通过颈部敞开。自该注射模制操作起,颈部就具有了容器颈部的最终形状。通常,容器的颈部具有螺纹或凹槽。

该预型件通常包括环形支撑面,该环形支撑面相对于主体的其余部分径向向外突出,且轴向地朝向主体的封闭端部定向。这种支撑面例如由环形支撑凸缘承载,该环形支撑凸缘相对于预型件的其余部分径向向外突出延伸并且布置在颈部的底部。

存在一些这样的设施:在这些设施中,预型件一旦注塑成,就直接向成型站传输,每个预型件单独传输。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是在第一地点通过注塑制成预型件,并在特定的制造设施上在第二地点将预型件通过吹塑模制成容器的最终形状。这种技术允许在尽可能接近装瓶位置进行吹塑模制操作,注塑操作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实际上,传输尺寸减小的预型件是相对容易且廉价的,而传输吹塑后的容器则由于其体积尺寸太大而具有经济上低收益的缺点。

在注塑站和成型制造设施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机器的情况下,预型件通常散装交付。因此,吹塑站具有预型件供给设备,该预型件供给设备配备有使预型件对齐成列并矫直的设备。本发明涉及这种设备。

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离心机转筒的对齐和矫直设备。将预型件散乱抛掷到形成转筒基部的转盘上。然后通过离心力将预型件投掷抵靠周沿护栏。在护栏和转盘之间保留的径向空间允许预型件主体通过,同时通过其凸缘保持预型件。因此,预型件在转筒的周沿对齐,其主轴线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大体上竖直的取向。

在下文中,将这种对齐成列并矫直的预型件称为“正确定位的预型件”。

然后,在转盘的旋转运动的作用下,将正确定位的预型件驱向转筒的切向出口。

在这种类型的设备中,一些预型件在到达转筒的出口附近时没有正确定位。与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相比,这些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可能会存在对齐和/或矫直缺陷。这些例如是躺卧在转盘上的预型件或者是嵌套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中的预型件。这些预型件在下文中表述为“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为允许从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中分拣出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已知设备包括分拣装置,该分拣装置布置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矫直点下游。

分拣装置允许正确定位的预型件朝离心机转筒的输出扇区的方向通过。偏导器保护存在于输出角扇区中的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列免受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侵入。

这些已知的分拣装置由清理轮组成,该清理轮包括能围绕竖直轴线旋转地安装的叶片。叶片扫掠过位于盘上方并紧邻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列的空间,以主动地将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驱向盘中心。如此驱离的预型件指向矫直角扇区的起点,以便使转筒再次旋转一圈来希望这些预型件在下次通过清理轮处时正确定位。

但是,当预型件比较沉时,例如每个预型件重至少19克,且将其以大流量以例如超过每小时80000个预型件向离心机转筒供给时,则发现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可能会延迟被驱离。这可能会造成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队列在清理轮处临时性堵塞。由此导致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列在设备出口处呈现出不连续性。

因此,一些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与列中的其他预型件隔离开。被隔离开的预型件倾向于沿其移动轴线摇摆。当倾摆幅度过大时,这可能会导致预型件卡住,从而阻塞后续预型件通行。

此外,当这些不连续的情况延伸距离过长时,可能无法将预型件正确地向设备后续站供给。

此外,有时由于预型件嵌套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中,因此出现该预型件未正确定位。然而,清理轮可允许这样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通过。这要求配备额外的分拣装置,用以确保没有任何如此定位的预型件穿过离心机转筒的出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拣方法,用于在将预型件对齐成列并矫直的设备中从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列中分拣出未正确对齐的预型件,所述设备包括离心机转筒,离心机转筒包括:

-围绕竖直轴线旋转的水平圆盘;

-固定的周沿护栏;

-用于矫直预型件的至少一个矫直角扇区,离心机转筒沿矫直角扇区具有周沿空隙,用以通过预型件的主体倾转到周沿空隙中同时预型件的颈部支撑在周沿空隙上方来允许矫直对齐的预型件;

-用于输出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至少一个输出角扇区,输出角扇区沿水平圆盘的旋转方向布置在矫直角扇区下游;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方法在于自离心机转筒的外周沿向离心机转筒内部吹送至少一股压缩气体射流。

根据按本发明教导实施的方法的其他特征:

-压缩气体射流沿具有朝向水平圆盘中心的至少一个径向分量即向心分量的方向发射,压缩气体射流通过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颈部上方,以将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向水平圆盘中心驱赶;

-压缩气体射流是沿除向心分量之外还具有相对于水平圆盘的旋转方向朝相反方向的切向分量的方向发射的;

-压缩气体射流是自位于矫直角扇区的下游端部附近的区域吹送的;

-气体射流是连续地吹送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将预型件对齐成列并矫直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离心机转筒(20),离心机转筒包括:

-围绕竖直轴线(b)旋转的水平圆盘(24);

-固定的周沿护栏(28);

-用于矫直预型件(12)的至少一个矫直角扇区(20b),离心机转筒(20)沿矫直角扇区具有周沿空隙(34),以通过预型件(12)的主体(14)倾转到周沿空隙(34)中同时预型件的颈部(16)支撑在周沿空隙(34)上方来允许矫直对齐的预型件(12);

-用于输出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至少一个输出角扇区(20c),输出角扇区沿水平圆盘(24)的旋转方向布置在矫直角扇区(20b)下游;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吹送装置,吹送装置包括用于吹送压缩气体射流的喷嘴,喷嘴安装在径向位于离心机转筒外的固定的支撑元件上,吹送装置还包括向喷嘴供气的压缩气体源。

根据按本发明教导制成的对齐和矫直设备的其他特征:

-吹送装置包括气体射流力度调节装置;

-调节装置包括可调节的封闭元件,该封闭元件布置在喷嘴中以改变气体通道截面;

-封闭元件能滑动地安装;

-吹送喷嘴的位置相对于支撑元件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

-喷嘴包括压力腔,压力腔通过水平输出狭槽通向外部,其从压力腔的上游壁延伸至封闭元件的自由端部,封闭元件能水平滑动地安装以允许改变气体通道截面。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述将参照附图进行理解的详细描述,将体现出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包括离心机转筒的预型件对齐和矫直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适于与图1的设备一起使用的预型件的正视图,预型件的轴线在此竖直定向;

-图3是示出图1的离心机转筒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离心机转筒的对齐扇区的径向剖面图,其示出了离心机转筒的周沿护栏和转盘以及对齐的预型件;

-图5是示出图1的设备的卸送器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离心机转筒的对齐扇区的一部分、以及倾卸到离心机转筒中的预型件的路径的不同步骤的俯视图;

-图7是图1的离心机转筒的矫直扇区的径向剖面图,其示出了离心机转筒的周沿护栏和转盘以及对齐并矫直的预型件;

-图8是沿径向方向的示意图,其示出在图1离心机转筒的对齐扇区中沿护栏对齐的预型件;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类似于图8的视图,其示出在图1的离心机转筒的矫直扇区起点正在矫直的图8的预型件。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类似于图10的视图,其示出在图1的离心机转筒的矫直扇区中已矫直的图10的预型件。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离心机转筒的跨矫直扇区和分拣扇区的区域的俯视图,该区域包括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吹送压缩气体射流的吹送喷嘴;

-图15是沿图14的剖面15-15的竖直径向剖面图,其示出由喷嘴朝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方向吹送的压缩气体射流;

-图16是自离心机转筒内部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教导制成的两个吹送喷嘴;

-图17是沿着图16的剖面17-17的水平剖面图,其示出吹送喷嘴的输出狭槽和腔;

-图18是沿图17的剖面18-18的竖直径向剖面图;

-图19是沿图17的剖面19-19的竖直径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下文中,具有相同结构或相似功能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本说明书下文中,将非限制性地为设备的离心机转筒中的每个预型件以及为吹塑设备的喷嘴采用以下局部取向:

-从转盘24的旋转轴线“b”从内向外指向的径向“r”;

-与径向“r”正交的切向“t”,该切向“t”平行于转盘24的平面延伸,并沿转盘24的旋转方向从上游向下游指向;

-平行于转盘24的旋转轴线“b”、沿与地球重力相反的方向从下到上指向的竖向“v”。

图1示出了用于将预型件12对齐成列并矫直的设备10,该设备旨在构成通过成型、尤其是通过吹塑或拉伸吹塑成型预型件12来制造热塑性材料容器的制造设施(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2中示出旨在与对齐设备10一起使用的预型件12的示例。这种预型件12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在此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成。预型件通常是通过注塑模制获得的。其具有围绕图2中竖向示出的主轴线“a”的大体上呈轴对称的形状。

预型件包括沿主轴线“a”呈细长管形的主体14,该主体具有封闭的轴向端部,并且在其相对端部(在图2上部所示)具有轴向敞开的颈部16。

预型件12还包括环形支撑面18,该环形支撑面轴向朝向预型件12的封闭端部并相对于主体14的其余部分径向突出。支撑面18布置在预型件12的重心“g”上方。术语“环形”是指支撑面18如图2所示连续地或不连续地(未示出)围绕预型件12。

当支撑面不连续时,环形面例如由分离的多个段形成,这些分离的多个段围绕预型件但足够靠近使得预型件可以在两个径向相对的支撑件之间得以支撑,而无论预型件围绕其主轴线的位置如何。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颈部16的在与主体14的连接处的底部具有凸缘,该凸缘相对于预型件12的其余部分径向突出。凸缘的下表面因此形成了所述支撑面18。

在未示出的变型中,凸缘可以布置在除了颈部的底部之外的其他地方,例如布置在嘴沿处。

根据未示出的另一变型,支撑面例如由颈部螺纹的下表面形成。

根据又未示出的另一变型,支撑面例如通过塞盖附接在预型件上。

因此,在具有凸缘的本情况下,支撑面18的外径“d1”大于此处位于凸缘正下方的主体14最大外径“d2”。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主体14的封闭端部段在此具有最小外径“d3”。

颈部16具有其最终形状,而主体14旨在在后面的成型操作时被拉伸以形成成品容器主体。

此外,使用的预型件12的主体14的重量大于包括凸缘重量的颈部16重量。因此,参照图2,预型件12的重心“g”位于支撑面18的下方。因此,借由支撑面18通过靠置在两个沿径向相对的支撑件上得以支撑的预型件12自然地通过重力取向,颈部16在上。

图2所示的示例是非限制性的。可以理解,对齐设备10和相关方法旨在应用于具有相对于主体14其余部分径向突出的支撑面18、且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撑面18朝主体轴向偏移的重心的任何类型预型件12。

如下所述,对齐和矫直设备10能够处理多批次的相同预型件,预型件的规格可能根据批次变化。因此,在改变预型件规格时,可以对对齐和矫直设备10进行不同调整。

回到图1,设备10主要包括离心机转筒20和用于输出正确定位并矫直的预型件列的输出传送机22,正确定位并矫直的预型件以下称为“正确定位的预型件”。输出传送机22旨在传送正确定位的预型件,以便将其一个接一个地分配至单独装载部件,所述部件用于将每个预型件单独装载于制造设施的后续处理站(未示出)例如预型件12加热炉。

离心机转筒20包括围绕中央竖直轴线“b”旋转的水平圆盘24。转盘24因此具有图4所示的圆形外边缘25。转盘24的上表面竖直向下限定离心机转筒20的内部容积。因此,盘24形成转筒20的基部。

转盘24具有远大于预型件12尺寸的外径。

转盘24可以例如通过布置在转盘24下的电动机(未示出)、在此在俯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以恒定的速度被驱动旋转。例如控制旋转速度,以使转盘24的外边缘25以2至3m/s之间的速度移动。

然而,转盘24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输出传送机22中累积的预型件的数量进行调节。可以通过位于输出传送机22中的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预型件的数量。换言之,如果输出传送机22中的预型件12的数量不足以为下一加工站供料,则可以增加盘24的旋转速度。也可以改变供给转盘24的预型件的数量。

转盘24在此由固定至地面上的支撑台26承载。支撑台26具有有利地高度可调节的支脚,以允许调节转盘24的底盘。

离心机转筒20的内部容积由固定的周沿护栏28径向向外界定,该固定的周沿护栏在此固定至支撑台26。该护栏28尤其具有保持通过转盘24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向外投掷的预型件12的第一功能、以及引导预型件12移动直至布置在护栏28中的转筒20输出通道32的第二功能,这尤其如图5所示。

预型件12旨在通过固定的卸送器30散乱地倾卸到转盘24上。卸送器30在此布置在转盘24的中心。卸送器30被设计成朝护栏28的接纳部分28a的方向径向地散乱倾卸预型件12。卸送器30在此呈通过升降带(未示出)从高处进行预型件12供给的滑道形式。然而,卸送器30的顶部具有相对较低的高度,例如在盘24上方约40cm。

如图3中所示,出于描述需要,将转筒分为相对于支撑台26固定的三个角扇区。

用于对齐预型件12的第一对齐角扇区20a面对卸送器30的出口延伸。该对齐角扇区20a包括护栏28的接纳部分28a。用于矫直对齐的预型件12的第二矫直角扇区20b直接布置在第一对齐角扇区20a下游。以非限制性的方式,第二矫直角扇区在此总体上延伸180°。

用于输出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第三输出角扇区20c直接布置在第二矫直角扇区20b下游并且直接布置在第一对齐角扇区20a上游。在该输出角扇区20c的下游端部处,预型件12的输出通道32在栏杆28中开口,以允许朝向传送机22引导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传送机22在此通过护栏28的接纳部分28a后面。

这些扇区20a、20b、20c中的每一个扇区的命名为其功能提供了指示。在下文中将理解,根据不同情况,在第一对齐扇区20a处未正确对齐的预型件12仍可以在第二角扇区20b处对齐并矫直。

在第一对齐角扇区20a的整个周沿上,在护栏28和转盘24之间留有工作间隙。该间隙允许转盘24旋转,但其足够小以允许护栏28将整个预型件12保持在转筒20内。该间隙因此小于预型件12的主体14的最小直径“d3”。

如图4所示,在该对齐扇区20a上,护栏28在此在转盘24上方竖直延伸,使得转盘24的外边缘25布置在离心机转筒20外侧。

在设备10工作过程中,如图5和6所示,在第一倾卸步骤时,由卸送器30散乱倾卸的预型件12在其离开卸送器30的径向滑动速度和由转盘24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作用下,径向投掷抵靠在护栏28的接纳部分28a上。同时,转盘24也开始在旋转中使预型件12切向地朝下游驱动。

在第二对齐步骤时,预型件12通过护栏28被保持在转筒20内,然后,经抵靠护栏28一次或多次弹跳之后,预型件12沿径向方向逐渐失去速度。然后通过离心力将预型件始终径向保持抵靠在护栏上。在图6中示出了同一个预型件12自其通过卸送器30到达直至抵靠护栏28的稳定位置所经过的路径。然后,通过转盘24沿护栏28以顺时针方向完全切向地驱动预型件12移动。

在这种构造中,预型件12自然占据最稳定的位置,在该位置,其主轴线“a”沿相对于转盘24切向的方向取向。

因此,存在于转筒20的对齐角扇区20a中的大多数预型件12抵靠护栏28切向对齐,它们的主轴线“a”大体上与其移动方向相切地取向。两个相继正确对齐的预型件12之间的切向间距是随机的,因为转盘24完全平整,并且没有预型件12用的分度槽。因此,预型件12可以在强制预型件12相对于彼此滑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其端部相接触。因此,预型件12最佳地占据转筒20的整个周沿长度。

预型件12保持在转盘24上的事实使得允许将预型件保持径向压靠在护栏28上。因此,在预型件12绕转筒20移动期间,预型件12通过护栏28获得稳定引导。

在此阶段,预型件12以其颈部随机朝上游或朝下游定向,而这对方法的后续操作没有任何影响。如此对齐的预型件12在矫直角扇区20b中继续其周沿移动。

如图7所示,在离心机转筒20的第二矫直角扇区20b上,转筒20具有周沿空隙34,该空隙是由护栏28相对于转盘24外边缘25的径向间隔形成的。在存在凸缘的本情况下,空隙34的径向宽度介于主体14的最大直径“d2”与支撑面18的直径“d1”之间。该空隙34延伸直至预型件12输出通道32。

护栏28至少完全沿第二矫直角扇区20b具有支撑面18用的支撑轨道36。轨道36在与转盘24的上表面相同高度处径向向内突出,以向外限制空隙34。轨道36在此延长至输出通道32。

因此,预型件12能够由支撑面18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由凸缘支撑,支撑面/凸缘在两个径向相对的点一方面靠置在转盘24的水平上表面上,另一方面靠置在轨道36的水平上表面上,预型件12的主体14通过所述空隙34位于转盘24高度下方。两个支撑点径向对齐。轨道36允许以稳定的方式支撑预型件12。

因此,在第三矫直步骤时,如图8和9所示,在第二步骤时对齐的预型件12从第一对齐扇区20a到达,同时沿护栏28以躺姿对齐成列,它们的主轴线“a”切向定向。对齐的预型件12被随机地布置成颈部16在上游或颈部16在下游,而这对其矫直没有影响。

如图10和11所示,当每个预型件12的主体14到达空隙34上方时,主体14开始下落,从而使预型件12围绕径向轴线倾摆,径向轴线通过支承预型件12的支撑面18(在此情况中为凸缘)的支承点。继续倾摆,可能是在围绕径向轴线摇摆几次之后,直至预型件12主轴线“a”竖直。然后如图12和13所示,预型件12由其支撑面18支撑,所述支撑面18同时靠置在轨道36和转盘24上。预型件12因此被矫直,颈部16向上。如此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在外部由护栏28的轨道36引导,并且在内部由转盘24的外边缘25引导。

在倾摆时,预型件12的主轴线“a”保持在与位移相切的切向竖直平面上。由于主轴线“a”沿预型件12的移动方向的倾摆,每个预型件12的支撑面18通过其两个支承点一方面保持与转盘24持久接触,另一方面保持与轨道36持久接触。因此,每个预型件12在其矫直期间以稳定且有效的方式获得引导。

如图11所示,过渡区域设置在矫直角扇区20b的上游端部。在该过渡区域中,空隙34逐渐变宽,直到达到其最终宽度。为此,护栏28逐渐径向远离转盘24的旋转轴线“b”。这允许对齐的预型件1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保持与护栏28始终接触。因此,即使在预型件矫直期间,也以稳定的方式将预型件12以对齐位置引导。

如果护栏28具有不连续性,则护栏在不连续处不能再发挥其引导作用。则对齐的预型件12可能存在摇晃并不良定位的风险,例如歪斜抵靠相邻的预型件并阻碍其矫直。

正确定位的、即这样对齐并矫直的预型件12,通过与周沿盘24的外边缘25摩擦而被驱动围绕其主轴线旋转。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通过抵靠周沿护栏28滚动而沿转盘24的旋转方向在转筒20周沿移动。

为改善这种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滚动现象并因此提高其围绕盘24的前进速度,转盘24的外边缘25有利地包括滚动带38,该滚动带38的摩擦系数适于允许预型件12的主体14抵靠滚动带38滚动而不滑动。例如图7中示出的这种布置。

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因此被引向至第三输出角扇区20c。第三输出角扇区20c包括周沿区域,该周沿区域由固定的偏导器44保护,该偏导器以小于预型件12主体14的最小直径“d3”的竖直距离布置在转盘24上方,以阻止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与在空隙34中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列接触。如图3所示,偏导器44以螺旋臂自上游端部44a延伸直至下游端部44b,该上游端部44a布置在转盘24的外边缘25处,下游端部44b在输出通道32下游布置在转盘24的中心附近。偏导器44的上游端部44a与护栏28径向间隔开,以留出足以能使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通过的通道46。

因此,偏导器44保证了在位于偏导器44下游面和护栏28之间的保护区域中,没有任何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躺卧在转盘24上。

为防止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进入通道46所保护的区域,或防止其因阻塞通道46而引起堵塞,本发明提出从离心机转筒20的外周沿吹送至少一股压缩气体射流48,特别是压缩空气射流48。更特别地,如图14和15所示,在此,气体射流48在通道46上游从矫正角扇区20b的外周沿发射。

气体射流48沿主方向“f”发射,该主方向“f”具有指向转盘24中心的至少一个径向分量“fr”,称为向心分量,如图15所示。气体射流48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颈部16上方通过,以将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朝向转盘24中心驱赶。

实际上,预型件12通常具有颈部,该颈部的轴向高度小于预型件12的最大直径。因此,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占据躺姿或未完全矫直的位置,其上部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嘴沿上方延伸。因此,该上部将暴露于气体射流48,而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将完全在气体射流48的下方通过。

此外,如图15所示,气体射流48在竖直径向剖面中具有发散性,该发散性允许气体射流48的下部朝着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后面的转盘24深入,以便更有效地驱赶在转盘24上躺着的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

已经发现,当气体射流48沿主方向“f”发射时,这种驱赶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的方法更加有效,除向心分量“fr”外,该主方向还具有相对于转盘24的旋转方向朝相反方向的切向分量“ft”,如图14所示。实际上,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不仅承受离心力,还承受与转盘24摩擦的切向摩擦力。气体射流48以超过承受的所有这些力的力驱赶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允许向转盘24中心、更具体地朝第一对齐角扇区20a的方向有效驱赶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因此,被驱赶的预型件12n在离心机转筒20新的一圈旋转期间极大可能获得正确定位。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沿矫直角扇区20b的下游端部发射多股气体射流48,在此为四股。从位于矫直角扇区20b下游端部附近的区域、更特别是在通道46附近的区域吹送至少一股气体射流48,以确保没有任何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进入保护区域。

这种气体射流48的发射具有许多优点。

因此,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不会通过与实心元件发生撞击而被驱赶,这允许避免预型件的任何劣化,而且还可以避免这种实心元件的磨损。

此外,气体射流48不仅允许驱赶躺在转盘24上抵靠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还可以驱赶嵌套在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中的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这种嵌套的预型件12n的颈部16实际上在气体射流48路径上通过。

气体射流48连续吹送,以便能够在任何时候驱赶任何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

作为变型,以足够高的频率脉冲发射气体射流,以确保在范围内通过的任何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都将暴露于气体射流48。

图16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压缩气体射流48的吹送装置50。吹送装置50主要包括:用于吹送压缩气体射流48的吹送喷嘴52,该喷嘴52安装在相对于支撑台26固定的支撑元件上;以及压缩气体源57,该压缩气体源57向喷嘴52供气。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离心机转筒20的周廓上布置有多个喷嘴52。这些喷嘴52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类似的运行。因此,下面将描述单个喷嘴52。这些喷嘴52在此由共同的压缩气体源57供气。

压缩气体源57例如由在图17中示意性示出的压缩机形成,该压缩机通过供气管56连接至喷嘴52,如图17所示。

喷嘴52包括封围腔62的主体60。腔62在此具有沿切向方向的细长形状,其在径向竖直上游壁62a和径向竖直下游壁62b之间切向限定。非限制性地,在图17的示例中,供气管56连接至腔62的上游壁62a。

在本发明未示出的变型中,供气管连接至腔的下游壁。

可选地,喷嘴52在此处设有压力计64,该压力计64连接至腔62,以便能够目视检查压缩气体的压力。

腔62经由输出孔径向地通向离心机转筒20。此处输出孔为水平输出狭槽66的形式,其长度沿切向方向延伸。因此,气体射流48有利地具有气刀的形状,与较窄的气体射流相比,其能够拦截数量更多的预型件12。狭槽66从上游端部66a延伸至下游端部66b。上游端部66a大体上在腔62的上游壁62a的延伸部分中,而下游端部66b相对于腔62的下游壁62b朝向上游切向偏移。因此,腔62的下游端部的一区部形成下游陷凹68,陷凹68并没有径向地通向离心机转筒20。根据本发明教导,下游陷凹68的存在允许气体射流48朝上游径向偏转,以使其发射主方向具有切向分量。

狭槽66在此布置在突出部分70中,该突出部分70从喷嘴52的主体60向离心机转筒20内径向突出。突出部分70固定至主体60上。

喷嘴52在此径向位于转筒外。支撑元件在此由护栏28形成。更具体地,喷嘴52在此布置在径向穿过护栏28的开口58中。开口58在此通向护栏28的顶部。因此,喷嘴52位于最接近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列处。

对齐设备10旨在处理不同规格的多批预型件12。特别地,预型件的颈部16的重量和高度易于从一种规格变更为另一种规格。

为允许根据预型件12的颈部16的高度调整喷嘴52的高度,吹送喷嘴52的位置相对于护栏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以避免气体射流48干扰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的行进。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喷嘴52在护栏28中竖向滑动安装。喷嘴52的主体60在此包括两个切向端部耳柄72,它们滑动容纳在护栏28的布置在开口58两侧的相关竖直凹槽74中。

此外,水平板76在开口58上方形成桥。板76在此借助两个螺钉78固定至护栏。如图18中特别示出的,竖直杆80能围绕其轴线旋转并竖向固定在板76中安装。杆80的下端部的带螺纹部分拧入喷嘴52的主体60的对应螺纹中。杆80能够由在板76上方固定至杆80上端部的柄把82驱动转动,以控制喷嘴52的主体60相对于护栏28的竖向位置。因此,杆80具有控制喷嘴52竖向滑动以及将喷嘴52保持在所选择的竖向位置的功能。

此外,优选地,能够根据预型件12的重量调整气体射流48的力度。实际上,气体射流48过弱将无法有效地驱赶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而气体射流48过强会产生将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太快地推向离心机转筒20另一侧的风险,从而带来损坏预型件和/或损坏对齐和矫直设备10的某些部件的风险。

为此,吹送装置50包括用于调节气体射流48力度的调节装置。

在本情况下,吹送喷嘴52包括可调节地封闭气体通道截面的可调节的封闭元件84,用以允许调节气体射流48的力度。因此,封闭元件84允许改变输出狭槽66中的气体通道截面。

如图17和图19特别示出的,封闭元件84在此由具有切向轴线的杆形成,即其沿输出狭槽66的长度方向布置。封闭元件84沿切向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输出狭槽66中。为此,突出部分70具有沿竖向布置在狭槽66两侧的切向的引导滑槽86,这些切向引导滑槽86滑动地接纳封闭元件84。

封闭元件84具有足够的高度以封堵气体在狭槽66中的通道。气体在狭槽66中的通道截面在狭槽66的上游端部66a和封闭元件84的自由上游端部84之间切向限定。通过在以下位置之间滑动封闭元件84来控制对通道截面的调节:

-极限打开位置,如图17和19中实线所示,在该位置,封闭元件84在此完全朝向狭槽66的下游端部66b缩回;和

-极限关闭位置,如图17和19中虚线所示,在该位置,封闭元件84部分地朝向狭槽66的上游端部66a伸展,以通过增加陷凹68的切向尺寸来减小气体通道截面。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随着封闭元件84从其极限打开位置向极限关闭位置滑动,压缩气体的输出速度逐渐加大。因此,压缩气体射流48在极限关闭位置比在极限打开位置更强。

无论如何调节封闭元件84,供给喷嘴52的压缩气体的压力在此都是恒定的。气体射流48的力度因此仅根据封闭元件84在其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所处的位置决定。根据未示出的本发明的变型,还可以通过调节压缩气体压力来控制气体射流力度。

为允许控制封闭元件位置,封闭元件84在此连接至控制板88,该控制板88布置在喷嘴52的突出部分70的上表面上。如图19所示,控制板88通过滑动安装在突出部分70的椭圆孔92中的固定杆90连接至封闭元件84。控制板88可以通过将拧入突出部分70中的制动螺钉94拧紧而被紧固,以便将控制板88夹紧在制动螺钉94头部和突出部分70上表面之间而紧固。

根据本发明教导实施的方法和吹送装置50允许在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到达输出角扇区20c之前,几乎全部将其驱离。为提高该方法效率,本发明提出例如在矫直角扇区20b的下游一半上延伸的矫直角扇区20b的下游部分中相继布置多个吹送装置50。

尽管该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用的吹送装置50非常有效,但是当然可以将其与分拣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的其他装置组合,其它装置例如在申请fr3.035.090a1中描述的主清理轮和/次清理轮。

图14和图16中示出了主清理轮96,该主清理轮96插置在最后的吹送装置50和偏导器44之间。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用于将未正确定位的预型件12n重新送至对齐角扇区20a,且其用于各种规格的预型件以及非常高的预型件流量。该方法还允许避免损坏预型件12和/或对齐和矫直设备10的多个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