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传送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80469发布日期:2021-05-25 14:5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传送链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的传送链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在传送链中更换连接元件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人行道被用作人员运送设备,以沿着大体上水平或仅略微倾斜的行进路径在建筑物的内部运送人员。为此,移动人行道具有托板带,人员可以站立在该托板带上并且托板带可以沿着行进路径环绕地移动。在托板带上,大量的托板彼此先后地布置。托板中的每一个托板通常附接在沿着托板带的相反侧布置的两个传送链之间。传送链中的每一个传送链又由大量的细长链节组成,这些链节以一定的距离彼此彼此先后地布置,并通过链销可枢转地彼此连接,从而整个传送链可以承载较高的拉力。此时节距基本上对应于链销的中心纵轴线之间的距离。

托板带环绕地布置。这意味着,托板可以借助传送链在前进方向上沿着行进路径移动。在行进路径的末端,托板带通过转向装置转向,以便带有环形闭合托板带的托板可以沿相反的返回方向移位回到行进路径的起点。相关的转向装置通常具有转向链轮,该转向链轮分别与传送链中的一个传送链相配合,以将它们从前进方向转到返回方向,或者通常反过来转向180°。

如果要将移动人行道安装在将要新建的建筑物中,则可以规定,该移动人行道的至少一部分集成在建筑物的地面中,从而预先由托板形成的运行表面尽可能与地面的表面齐平。为此目的,提供具有较低的总高度的移动人行道可能是有利的,以便不必在建筑物的地面中提供可以容纳移动人行道的深坑。

如果要在已经存在的建筑物中改造移动人行道,则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由于静电的原因,至少部分地将其沉入建筑物的地面中可能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是非常昂贵的。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人行道必须构建在建筑物的地面上。有利的是,移动人行道的行进表面延伸的高度与周围地面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应尽可能小。因此,特别是对于该应用情况,期望使用具有特别低的总高度的移动人行道。

移动人行道的总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转向装置的总高度,尤其是由其中所使用的通常是垂直布置的转向链轮的直径确定。当使用具有非常小的直径的转向链轮时,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无法使用任意的细长托板,而是针对实际使用的托板具有最小长度(沿行进路径测量),从而产生所谓的多边形效应。当托板的长度以及传送链的相关节距与转向链轮的直径相比不够小时,会明显地产生这种多边形效应。由此,为了避免多边形效应,对于传统的移动人行道,转向链轮的最小齿数为17个齿,因此最小的总高度因此通常不低。

在wo2013/152714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运送系统、特别是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所述托板带具有两个传送链和布置在两个传送链之间的托板。由于其结构设计方案,即使在使用较小的转向链轮时,该托板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限制多边形效应。然而,所描述的托板带的结构构造相对脆弱,并且具有许多与安全相关的构件,在组装不当或构件失效时,则可能对用户造成危险的状况。

此外,可能需要一种组装用于托板带的传送链的方法、一种用于更换传送链的元件的方法和/或一种用于组装托板带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或借助这些方法,对于所组装的传送链或所组装的托板带,尤其可以有利地克服一些上述问题和限制。特别地,需要一种用于组装传送链或托板带的方法,借助该方法,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费用来组装托板带,该方法可以在移动人行道中以较高的运行可靠性使用较低的总高度,而不会引起过多的多边形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这种需求可以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中的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满足。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限定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传送链的方法。该方法至少有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可以但不一定按指定的顺序进行。一方面,设置有多个细长的链节,它们在传送链的延伸方向上以链节距彼此彼此先后布置。两个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链节总是能够通过链销在接合区域中彼此承载牵拉负荷,并且横向于延伸方向绕链销的中心纵轴线能够枢转地彼此联接。此外,还提供多个细长的连接元件,托板可以被附接到该细长的连接元件上。连接元件在联接过程中彼此联接并且与链节联接,其中:

连接元件平行于传送链的延伸方向彼此先后地布置;

连接元件中的每一个在前端处与链节所联接的相关联的链销中的第一链销联接,并且在后端处与链节所联接的相关联的链销中的第二链销联接,第一链销和第二链销之间的连接元件节距是链节距的整数倍;并且

连接元件联接至链销,使得连接元件能够横向于延伸方向绕着链销的中心纵轴线枢转。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设计方案中,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连接元件可以布置成彼此重叠。在此,两个连接元件中的前部的连接元件的后端和两个连接元件的后部的连接元件的前端分别与共用的链销联接。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连接元件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的前端可枢转地且同轴定位地联接至相关的第一链销,并且连接元件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的后端可枢转地联接至相关的第二链销,并且沿延伸方向以能够在预定距离上移位的方式直线引导地联接。在此,在联接过程中,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可以首先通过在轴向方向上推动以两个端部中的第一端与相关联的链销联接,然后通过在枢转方向上枢转以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在切线方向上联接至与该第二端相关联的链销。

在本文中,这些特征、即联接应理解为一种连接,该连接能够实现联接的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但是不允许所联接的部件在没有附加努力的情况下被分离。这种附加努力可以是例如分离螺栓、分离螺母、分离开口销、操作破坏装置或甚至不可逆地破坏联接构件等,以松脱部件的联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更换传送链中的连接元件的方法。传送链根据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来组装,并且具有由组装方法产生的相关的结构特性。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步骤,以下步骤可以但不一定以指定的顺序进行。将待更换的连接元件通过第二端逆着枢转方向在切线方向上枢转,从而将第二端与相关的第二链销解除联接。然后,通过沿轴向方向抽出第一端,将待更换的连接元件从相关的第一链销上分离。然后,以这种方式分离的连接元件被替换连接元件所替换。替换连接元件首先通过在轴向上推动而在第一端处联接至相关的第一链销,然后通过在枢转方向上枢转替换连接元件而在相反的第二端处联接至相关的第二链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步骤,以下步骤可以但并非必须以指定的顺序进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组装第一传送链和第二传送链。然后,两个传送链彼此平行布置。然后将几个托板固定在两个传送链上,这些托板在传送链的延伸方向上彼此先后地布置。托板中的每一个托板在第一侧向端部处被固定在第一传送链的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上,并且在相反的第二侧向端部处固定在第二传送链的连接元件中的一个连接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使得能够对传送链或托板带的互锁且搭接的元件或构件进行结构化的且牢固的组装。这些互锁且搭接的元件可以确保较高的运行可靠性。互锁且搭接的元件的特殊设计方案在更换元件时也需要结构化的方法。

简要概述,基于以下描述的构思和知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能的特征和优点尤其是但不限于本发明。

对于用于移动人行道的传统托板带,托板通常直接连接到传送链上的可能的细长链销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具有相对较大节距的传送链,使得托板的长度基本上对应于传送链的节距。

例如,在wo2013/152714a1中描述的方法中,如果要通过在传送链中使用较短的链节来实现较短的节距,则托板仍直接连接至传送链的链销。但是,单个托板跨越多个链节的长度,使得在将托板连接至前链销和将托板连接至后链销之间,剩下未连接至托板的一个或多个链销。

由于在这种构造中当传送链在转向链轮上转向时,在一侧的传送链的沿着转向链轮的圆周延伸的区域与在传送链之间直线延伸的托板之间存在长度差,因此该长度差必须通过适当的机构来进行补偿。该机构通常设置在托板在链销中的一个或多个链销上连接的区域中,该机构要与托板连接。这种机构的构造可能很复杂和/或灵敏。另外,对于托板在传送链上的这种类型的连接,组装托板带和/或例如在维护过程中将托板带分离和/或例如更换托板带的损坏部件可能是昂贵的。

本文所述的组装方法的实施例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组装结构上和功能上专门设计的传送链,或者能够简单地分离或更换其中所包含的部件。

对于传送链,托板没有直接连接至传送链的链销。取而代之的是,设置专门的连接元件,托板可以被固定在该连接元件上。这些连接元件形成一种平行于相应传送链延伸的附加链,连接元件的长度比传送链的链节长很多倍,即,由连接元件形成的附加链比由链节形成的链具有更大的节距。换句话说,连接元件搭接多个链节。连接元件联接至传送链的一些链销,该链销也联接链节。由于连接元件比传送链的链节长,因此连接元件的相反的端部分别与每个第二链销、每个第三链销或总的来说每个第n链销(n>2)联接,即至少有一个链销位于联接至连接元件的两个链销之间,该至少一个链销未联接至连接元件。

在此,连接元件在结构上被适当地设计,以便能够在传送链转向时补偿在传送链的较短的链节和相比之下较长的连接元件之间出现的长度差。由此,传送链也可以绕较小直径的转向链轮转向,而多边形效应不会引起不希望的效果。

通过不将托板直接连接到链销上,而是通过带有链销的连接元件间接地连接,尤其可以实现将托板和/或托板带的其它部件容易地组装、分离或更换。

特别地,连接元件可以被设计成,使得连接元件不一定需要在第二端处沿轴向方向联接至相关联的链销,而是取而代之枢转并且在切线方向上联接至相关联的链销。由此,通过相反的端部连接在共用的链销上的相邻的连接元件可以从相关的链销上单独分离。

因此,在例如由于磨损而要更换各个连接元件或固定在其上的托板的情况下,并非将所有连接元件从由链节形成的链上分离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例如,可以分离和更换单个连接元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和说明均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应当注意的是,一方面参考传送链、托板带或移动人行道的不同实施方式,或者参考用于组装传送链的方法、用于更换传送链中的连接元件的方法、或用于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方法的不同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特征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可以以适当的方式组合、转换、适配或替换这些特征,以便获得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图1示出穿过移动人行道的粗略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组装的用于具有传送链的移动人行道的托板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以分解图局部地示出图1所示的输送带的一部分的另一透视图。

图4a-图4c以透视分解图、透视正视图或透视后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组装的传送链的局部视图。

这些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按比例绘制。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作用相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方法的方法步骤,参照图1至图4c描述组装方法所基于的托板带3的各个构件及其彼此之间的布置。

在图1中,粗略地示意性示出移动人行道1,借助该移动人行道1可以沿着水平的行进路径运送人员。移动人行道1具有托板带3,该托板带3的能够踩踏的向上定向的部分沿着行进路径在延伸方向17上延伸。在移动人行道1的运行期间,托板带3的能够踩踏的该部分沿前进方向移动。托板带3封闭成环形或环绕布置,并借助转向链轮9在移动人行道1的相反端处转向,从而使托板带的朝下定向的部分沿返回方向向后移动。为了能够容易且无台阶地进入托板带3,在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分别设置有倾斜的斜坡11。此外,沿着行进路径布置有扶手13,为了清楚起见,该扶手仅以虚线示出。

托板带3基本上由两个传送链5以及保持在这些传送链5上的一些托板7组成。在此传送链5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移动人行道1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图像平面)布置在移动人行道1的相反侧上。每个传送链5由多个链节组成,这些链节借助链销能够枢转地彼此联接。托板7机械地连接到两个传送链5,从而通过移动传送链5也沿着行进路径移动托板7。

在所示的示例中,移动人行道1构建在地面15上。总高度h应尽可能小,以便例如限制斜坡11的长度或倾斜度。由于这种期望的较低的总高度h,转向链轮9的直径也应该尽可能小。

在常规的移动人行道中,沿着延伸方向测量的形成传送链的链节的长度基本上对应于托板的长度。换句话说,常规的传送链的节距基本上对应于与其一起形成的常规的托板带的节距。以此方式,托板在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链销中的一个链销连接在平行于托板7延伸的链节的相反端处。

然而,当使较长的链节转向时,包括连接到其上的托板7,如果传送链5或托板带3的节距不是明显小于转向链轮9的直径,则会出现明显的多边形效应。在设计为齿轮的转向链轮9情况下,并且对于该齿轮,齿要啮合在链节中形成的凹槽中,则当转向链轮9具有少于17个齿时,会产生明显的多边形效应。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人行道1及其部件,该部件例如特别是托板带3和传送链5,或者涉及一种组装或维修这种部件的方法,在移动人行道中,基于结构和功能特性移动人行道1被提供有较低的总高度h,从而不必在托板带3转向时校正不可接受的强烈的多边形效应。此外,本发明由于特定的结构特性而提高移动人行道1的运行可靠性。此外,可以容易地组装传送链5或与此一起形成的托板带3,并且需要时可以容易地更换保持在其中的构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能的细节和优点。首先,将讨论传送链5、与传送链一起形成的托板带3或最终以此设置的移动人行道1的结构特性或功能特性。随后,将讨论用于组装这种传送链5或这种托板带3的方法的可能的设计方案以及用于在这种传送链5中更换连接元件的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针对诸如传送链5、托板带3或移动人行道1的装置描述的特征可以对用于组装或维修的相应方法具有相应的影响,并且相反地,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特征进而可以与由此形成的装置的特性相关。

在图2中以透视的方式示出在转向区域19中的移动人行道1的一部分。托板带3借助转向装置21在转向区域19中从前进方向转向到返回方向,或者与之相反地转向。为此,转向装置21具有齿轮23形式的转向链轮9,该转向链轮9布置在托板带3的相对侧上并且与在那里运行的传送链5相配合。转向链轮9具有例如小于40cm、优选小于30cm、更优选小于25cm的较小的直径,使得整个移动人行道1具有例如明确小于50厘米、优选甚至小于35cm的较低的总高度h。

但是,由于在传送链5中的链节距t1较短,所以在齿轮23上形成的齿25可以彼此紧密相邻地布置,齿25啮合到传送链5的各个链节27中。因此,对于较小的转向链轮9也可以在外圆周上设置至少17个齿25,从而在传送链5旋转时多边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在图3和图4a至图4c中,以透视图部分地透视示出托板带3和插入其中的传送链5的细节。下面一起描述这些细节。

传送链5具有多个细长的链节27。链节27沿着传送链5的延伸方向17彼此先后地布置。在所示的示例中(尤其参见图4a),每个链节27被设计成具有两个平行布置的板状突片29。突片29通过套筒31彼此间隔开。在延伸方向17上相邻的链节27分别通过链销35在接合区域33中彼此连接。传送链5因此可以承受较高的拉伸载荷并且可以横向于延伸方向17围绕链销35的相关的中心纵轴线m枢转。

传送链5上的两个相邻链销35之间的中心纵轴线m之间的距离对应于链节距t1。为了在传送链5转向时实现期望的可忽略的多边形效应,传送链5的各个链节27非常短,使得链节距t1优选小于10cm,更优选小于6cm,特别是小于50mm±2mm。

在传统的托板带3中,托板7大多直接连接到传送链5的链销35。例如,托板7在侧端面上直接连接到侧向延伸超过传送链5的细长的链销35。

与此相反,对于这里提出的托板带3,在传送链5上设有附加的细长的连接元件39。连接元件39类似于链节27在延伸方向17上或与链节27平行地彼此先后地布置。在延伸方向17上相邻的两个连接元件39总是以横向于延伸方向17的可枢转地彼此联接。这种联接例如可以通过传送链5的细长的链销37来进行,该链销37侧向地突出超过链节27并且连接元件39可以与该链销连接。

特别地,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均可以在前端41处联接至细长链销37中的相关联的第一链销,并且在后端43处联接至细长链销37中的相关联的第二链销。

在细长的第一链销37和细长的第二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之间沿延伸方向17的距离在此被称为连接元件节距t2。对于这里描述的传送链5,该连接元件节距t2应该是链节距t1的整数倍,也就是说,t2=n*t1,其中,n=2,3,4,...。在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元件节距t2是链节距的三倍,即t2=3*t1。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应该大约比链节27长整数倍,即例如长两倍或三倍。

由此可以得出,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在其相对的端部41、43不与直接相邻的链销35、37连接。而是位于连接元件39的相关的端部41、43中的一个端部连接的两个链销35、37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未联接至连接元件39的链销35、37。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仅联接到链销35、37的每个第二链销、每个第三链销或总的来说每个第n链销。

在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元件39在其端部41、43处联接到链销35、37的每个第三链销,然后将这些链销35、37设计为细长的链销37。在这种细长的链销37之间有两个较短的链销35,两个较短的链销仅连接传送链5的链节27,而不连接到平行于其延伸的连接元件39。

对于所描述的托板带3,托板7不直接连接到传送链5。代替地,托板7分别附接到连接元件39并且经由这些连接元件39间接地连接到传送链5。

托板7的沿延伸方向17测量的长度l可以大致对应于连接元件节距t2,并因此比链节27的长度及其链节距t1长很多倍。通常,这里的托板7比连接元件节距t2稍短,从而在相邻的托板7之间保持很小的间隙,从而托板7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具体地,例如对于具有50mm的链节距t1的传送链5,可以使用接近150mm的托板长度,使得托板7中的每一个托板跨越或“搭接”多个链节27。

当这样的托板带3在转向区域19中转向时,则带有链节27的传送链5沿转向链轮中的一个转向链轮的外圆周大致行进一个节圆的弧度。另一方面,较长的托板7在由托板搭接的链节27之间沿着弦线延伸。换句话说,托板7在转向时不沿着由链销35、37限定的多边形延伸,而是沿着连接其上连接有连接元件39的链销35、37的笔直的直线延伸。这些弦线的长度短于圆周或上述多边形的长度。这可以称为弦缩短。

为了能够补偿由于与链节27相比更长的连接元件39而导致的弦缩短,连接元件39或连接元件如何连接至传送链5的方式的特殊设计方案是必要的。特别地,每个连接元件39的端部41、43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应以这样的方式联接到传送链5上,即,可以产生长度补偿以补偿弦缩短。

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将通过特定的连接元件39描述的细长链销37称为相关的链销37。此外,将与连接元件的特定区域相配合的细长链销37称为链销37的第一链销和链销37的第二链销或称为第一链销37和第二链销37,以便能够描述它们相对于所关联的连接元件39的布置。出于相同的原因将连接元件39的端部称为前端41和后端43,这些标记没有指定连接元件39在延伸方向上的任何移动方向。

为了补偿弦缩短,例如可以将连接元件39的前端41以可枢转且同轴定位的方式与第一链销37联接。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的前端4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联接至第一链销37,即连接元件39可以绕第一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枢转,但相对于链销37在横向于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方向上位置连接。连接元件39的前端41因此以能够绕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枢转的方式连接至传送链5,但是不能相对于传送链直线移位。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可以在其前端41处型面锁合地连接至第一链销37,使得仅绕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的枢转运动是可能的,而在延伸方向17上不允许相对于链销37的平移运动。

与此相反,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的后端43不仅可以能够枢转地与第二链销37联接而且可以沿延伸方向17以能够在预定距离d上移位的方式直线引导地联接。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的后端43可以与第二链销37联接,使得连接元件39能够绕第二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枢转并且附加地能够在横向于该中心纵轴线m的方向上相对于链销37在预定距离d上移位,并且在此基于连接元件39和第二链销37之间的联接的设计方案在直线运动中被引导。换句话说,再一次地,连接元件39的后端43与第二链销37的连接可以被设计成,使得该后端43可以在横向于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链销37平移地运动。

距离d上的直线运动应该是允许的。该距离d可以对应于上述弦缩短的长度或者大于该长度。换句话说,距离d可以对应于当传送链5绕圆弧段转向时,第一链销和第二链销37之间的弦距沿着圆弧段的圆周的长度。例如,距离d可以对应于第二链销37的直径的至少150%或优选地至少200%。

通过此处描述的连接元件39及其与传送链5的连接,大致形成平行链,平行链的节距明显大于链节27的节距,并且基本上对应于托板7的长度。基于连接元件39在第一端和第二端41、43处的结构设计方案和功能设计方案,以及这些端部如何与传送链5的链销37联接的方式,可以实现在连接元件39处补偿弦缩短,如在托板带3转向时所导致那样。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可以在横向于延伸方向17并且横向于该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的方向上在其端部41、43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可分离地与关联的链销37相联接,相关的端部41、43连接至该链销37。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可以在连接元件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处从相关的细长链销37上分离下来,方式为,在横向于延伸方向17并且横向于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的方向上使该端部41、43移位。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的端部41、43中的一个端部应在结构上设计成,使得可以从延伸方向17出发向上或向下枢转连接元件39,并且可以从相关的链销37上分离连接元件39。

通过特别是能够由枢转连接元件39产生的从关联的链销37上分离的这种可分离性可以至少在相关的端部41、43处从与传送链5的联接中分离连接元件39,而不必将连接元件39从关联的链销35沿轴向方向抽出。如下面更详细地示出的,这使得能够实现简单的可能性,该可能性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组装或分离在此所示的传送链5以及布置在其上的连接元件39,或者能够替换单个的连接元件39。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在前端41和后端43处具有通孔45、47,在与相应关联的链销37联接的状态下相关链销37穿过通孔45、47延伸。在此连接元件39通孔45中的一个通孔上具有侧向开口49,使得在移除衬套53之后,相关联的链销37穿过侧向开口49从通孔45、47中移出并由此与相关的链销37脱离联接。

换句话说,在连接元件39的相对的端部41、43处形成有通孔45、47,优选地细长的链销37可以延伸穿过该通孔。这些通孔45、47的尺寸可以这样确定,例如,对于前通孔45,与圆柱形的细长链销37部分地型面锁合。因此,前通孔45可以设计成至少局部是圆形的,并且具有与细长链销37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连接元件39中的后通孔47可以优选构造成细长的,例如矩形或准矩形。该后通孔47在延伸方向17上的长度在此可以对应于连接元件39能够相对于相关联的链销35移位的距离d。该后通孔47的高度可以大致对应于关联的链销35的直径。

在此,两个通孔45、47中的至少一个不能以环形方式闭合,而是在一侧上敞开。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的一端41、43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侧向开口的大体上呈圆形的眼状的通孔45。基于侧向开口49,该通孔45可以例如以u形或ω形开口。

通过通孔45上的侧向开口49,连接元件39的上述可分离性可以通过枢转连接元件39来实现。例如,为了安装连接元件39,可将后端43轴向推到关联的链销37上,然后将前端41联接至另一个关联的链销37,方式为,将连接元件39向下枢转并且在此相关的链销37通过侧向开口49进入到通孔45中,以在由链节27形成的链和连接元件39之间实现所需的联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相邻的连接元件39可以在延伸方向17上彼此重叠,并且前连接元件39的后端43和后连接元件39的前端41可以分别联接至共用的链销37。

换句话说,这里描述的传送链5的连接元件39可以类似于链节27的突片29在延伸方向17上重叠,并且相邻的连接元件39可以分别通过它们的端部41、43中的一个端部在共用的链销37处联接。

传送链5的所有连接元件39可以优选地设计成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因此,由连接元件39形成的链可以具有简单的构造,并且仅需要生产、存储并最终组装一种类型的连接元件39。对于托板带3的两个彼此平行且相对的传送链5,可能需要两个镜像对称形成的类型的连接元件39(右/左)。

例如,连接元件39可以成形为曲柄,使得例如连接元件39的布置在链销37上的所有后端43比相邻的连接元件39的布置在同一链销37上的前端41更靠近链节27。

在这种构造中,用于通过环形闭合的通孔47组装传送链5的连接元件39的后端43可以通过关联的链销37轴向移动。在所有连接元件39以此方式附接到关联的链销37之后,然后可以枢转联接销39,以便能够通过它们的前端41嵌入到相邻的细长链销37中。以此方式,尽管连接元件39在延伸方向上彼此重叠,但是它们仍可以组装在传送链5上,近似地以形成平行于链节27的链。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的后端43可以各自经由滑动元件51被保持在相关联的链销35、37上。在此滑动元件51可以插入一侧的连接元件39和另一侧的链销37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可以分别在其后端43处经由滑动元件51至相关联的链销37联接。在此,可以在一侧上的细长链销37与例如连接元件39中的通孔47区域内的内表面之间在针对所需的力锁合的特定方向上或在针对特定的型面锁合的特定方向上提供滑动元件51。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可以在其后端43处具有带有彼此平行的内表面的长孔状的通孔47。滑动元件51则可以具有外轮廓,该外轮廓具有彼此平行的并且邻接通孔47的内表面的外表面。

换句话说,滑动元件51可以具有例如矩形或准矩形的外轮廓,并且在连接元件39的后端43中的通孔47同样可以是矩形或准矩形的。滑动元件51的高度在此可以对应于通孔47的高度。然而,滑动构件51的长度应该短于通孔47的长度。例如,滑动元件51的长度可以小于通孔的长度的50%或小于30%。通过这种设计方案,滑动元件51可以在通孔47内直线地移动,例如,移动上述距离d。换句话说,滑动元件51可以被设计为正方形构件,并且与在连接元件39中被设计为长孔的通孔47一起形成直线引导件。

换句话说,滑动元件51和通孔47的设计方案可以产生用于连接元件39的直线引导件,以便在传送链5转向时能够补偿所出现的弦缩短。

基于滑动元件51和通孔47具有彼此平行的表面的设计方案,可以增大滑动元件51与连接元件39上的通孔47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积。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在将连接元件39连接至相关联的链销37时的表面压力。由此使得例如可以降低传送链5上的磨损。

如已经描述的那样,连接元件39的前端41通过衬套53被保持在相关的链销35上。

衬套53可以居中支承在关联的链销37的外表面和在连接元件39的通孔45的区域内的内表面之间。插座53可以以环形的方式封闭,特别是可以构造成圆形或圆柱形。在传送链5的组装期间,例如在连接元件39的前端41以其侧向开口49已经在相关的链销37上枢转之后,衬套53可以沿轴向方向被推到细长的链销37上。这样,可以在前部侧向敞开的通孔45的区域中在细长的链销37和连接元件39之间产生型面锁合。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滑动元件51和/或衬套53可以至少部分地由聚合物材料制成,也就是说由聚合物材料组成,或者例如通过聚合物材料涂覆。可以优选使用这样的聚合物材料,即该聚合物材料一方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在滑动元件51或衬套53与待联接的且相对于这些部件以枢转的方式运动的相关链销35和连接元件39之间也允许足够的滑动性能。例如,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例如pa(聚酰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m(聚甲醛)、grp(玻璃增强热固性塑料)、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pvc(聚氯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等可用作聚合物材料。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可以由金属制成。由此连接元件39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以便能够用作附接在其上的托板7和传送链5的彼此联接的链节27之间的中间部件,并且例如承载链节断裂时传送链的拉力。例如,可以使用诸如钢的高强度金属。

此外,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至少在链销35、37的一些链销上分别布置一个导向辊55,其中,导向辊55应该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相关的链销35、37绕链销的中心纵轴线m旋转。类似于常规的传送链,这种导向辊55可用于在沿延伸方向17的运动期间抵靠未示出的导轨支撑和引导,或用于降低传送链5与所支撑的和/或引导的结构之间的摩擦。导向辊55可以通过例如金属或聚合物材料来构造。导向辊55可以例如通过滑动轴承以降低摩擦的方式安装在相关的链销35、37上。导辊55可以布置在链节和连接元件39之间。

除了已经提到并且详细描述的部件之外,还可以在传送链5上设置其它部件。例如,可以沿着细长的链销37轴向地设置一个或多个滑动盘或间隔盘57。另外,可以在细长的链销37的每个轴向端部处设置固定螺栓59,该固定螺栓59可以被旋拧到相关的细长的链销37上,并且以此方式与该链销3联接7的部件、即特别是连接元件39以及滑动元件51和衬套53确保防止轴向滑离链销37。

下面描述用于组装具有此处描述的特征的传送链5的方法的可能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式。此外,描述用于组装具有这种传送链5的托板带3的方法和用于在这种传送链5中更换连接元件39的方法的可能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式。

首先,提供一些细长的链节27和一些细长的连接元件39。链节27和连接元件39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特性和/或功能特性。特别地,链节27能够借助链销35、37承载拉力并且横向于链销35、37的各自的中心纵轴线m能够枢转地彼此联接。然后,连接元件39可以在联接过程中彼此联接并且与链节27联接。在此并非所有方法步骤都必须在同一安装位置执行并在单个时间间隔内执行。具体地,例如,可以从专门从事这种链的间接供应商处获得已经作为完成组装的链的链节27和链销35、37。

联接过程可以设计成,使得针对组装好的传送链5获得在此描述的结构特性和/或功能特性。特别地,将联接过程设计成,使得对于完成组装的传送链5:

将连接元件39平行于传送链5的延伸方向17彼此先后地布置;

将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在前端41处联接至链销35、37中的相关的第一链销,并且在后端43处联接至链销35、37中的相关的第二链销,其中连接元件节距t2为链节距t1的整数倍;

相应地将在延伸方向17上相邻的两个连接元件39彼此重叠,并且两个连接元件39中的前部的连接元件的后端43和两个连接元件39中的后部的连接元件的前端分别联接至共用的链销35、37,并且相邻的连接元件39由此横向地相对于延伸方向17可枢转地彼此联接;

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的前端41与相关的第一链销35、37可枢转地并同轴定位地联接;并且

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的后端43与相关的第二链销35、37可枢转地联接并且沿延伸方向17以能够在预定距离d上移位的方式直线引导地联接。

在连接元件39的联接过程中,在此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可以首先通过在轴向方向上推压而以第一端联接至相关联的链销35、37。随后,连接元件39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或者替代地连接元件39中的一些或每个连接元件,通过沿枢转方向61(参见例如图4a所示)枢转而在切线方向上以相反的第二端与相关的链销35、37联接。

换句话说,为了将传送链5与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的由连接元件39形成的链组装在一起,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首先通过第一端轴向地联接至链销35中的一个链销。例如,具有设置在那里的通孔45、47的相应端部可以被移动到细长的链销37中的一个链销上。随后,连接元件39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在枢转方向61上绕着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枢转,该连接元件已经在第一端处与该链销联接,并且最后在切向方向上联接至相关的其它链销35、37。

原则上,可以首先将待设置在传送链5上的所有连接元件39以第一端轴向地联接到相应的相关联的链销37,然后通过枢转在切线方向上将连接元件39的相应的第二端与相邻链销37联接。

然而替代地,也可以通过连接元件的两端彼此先后地将连接元件39分别轴向地联接至相关的链销37。这可以针对在环绕闭合的传送链5上预设的所有连接元件39来实现,最后一个连接元件39除外。该最后一个连接元件39不能以相同的方式组装,因为两个链销37中的一个待联接的链销已经被另一个先前组装的连接元件39所“阻挡”。因此,至少该最后一个连接元件39必须通过第二端在枢转方向61上枢转,以便能够切向地联接至“阻挡的”链销37。

应当指出的是,根据连接元件39的设计方案,连接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对应于上文所述的前端41和后端43,或者是连接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于上文所述的后端43和前端41。

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元件39的第一端对应于后端43,该后端43以长孔状且环形闭合的通孔47被推到细长的链销37中的一个链销上。在连接元件39以其第一端联接到相关的链销37之后,该连接元件39然后在枢转方向61上枢转,并因此以其相反的第二前端41在切线方向上运动并在此联接至相关的其它链销37。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在其第二端处在横向于延伸方向17并且横向于相关联的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的方向上可分离地联接至相关联的链销37。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优选地应至少在其第二端处联接至相关联的链销37,使得连接元件可以在横向于延伸方向17并且横向于相关联的链销37的中心纵轴线m的方向上从联接件再次分离。

特别地,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可以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具有通孔45、47。在与各个链销37联接的状态下各个链销37可以穿过这些通孔45、47延伸。连接元件39至少在第二端的通孔45处具有侧向开口49,使得相关联的链销37可以通过侧向开口49从通孔45中移出或进入通孔45中。然后,在联接过程中,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沿枢转方向61枢转,使得相关的链销37穿过连接元件39第二端的侧向开口49进入到那里的通孔45中。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可以在两端41、43处具有通孔45、47,相应的相关联的链销37可以在联接状态下延伸穿过通孔45、47。在待轴向联接的第一端处,那里的通孔47可以以闭合的方式限定边界。然而,在通过连接元件39在枢转方向61上的枢转而联接的第二端处,通孔45不应以闭合的方式限定边界,而是具有侧向开口49。该侧向开口49可以足够宽,使得在枢转连接元件39时,相关联的链销35可以切向地移动穿过该侧向开口49,直到在枢转运动结束时链销位于那里的通孔45的内部为止。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的第一端可以分别通过滑动元件51保持在相关的链销37上。在轴向推动连接元件39之前,将滑动元件51布置在相关的链销39上,然后在轴向推动连接元件39时将滑动元件居中支承在一侧的连接元件39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与另一侧的相关链销37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的第一端可以联接至相关联的链销37,方式为,连接元件不直接接触该相关联的链销37,而是通过居中支承的滑动元件51被保持在链销37上。如上所述,该滑动元件51可以是例如正方形的或矩形的,并且在连接元件39的第一端处嵌入到长孔状的通孔47中。

在联接过程期间中,在此滑动元件51可以首先例如通过轴向地推到链销37上而附接在相关的链销37上。然后,连接元件39可以以其第一端轴向联接到以这种方式附接的滑动元件51上,即例如轴向地推动。

根据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的第二端可以通过衬套53保持在相关的链销37上。在连接元件39已经沿切线方向枢转之后,衬套53可以布置在相关的链销37上。在此,衬套53可以设计成,使得在这种布置之后,衬套53与连接元件39的第二端中的通孔45型面锁合地相配合,从而阻止连接元件39逆着枢转方向61枢转。

换句话说,连接元件39的第二端也可以联接至相关的链销37,方式为,该第二端不直接接触该链销37,而是通过居中支承的衬套53保持在链销37上。

在联接过程期间中,第二端及其通孔45首先可以通过链销37枢转。然后可以借助衬套53将第二端固定在链销37上。为此,例如,衬套53可以通过链销37轴向地移动。

衬套53可以设计成,使得衬套充满链销37和连接元件39的第二端中的通孔45的边缘之间的最初仍然存在的间隙,并且因此可以与该通孔45型面锁合地相配合。为此,衬套53可以例如具有比通孔45上的侧向开口49的侧向尺寸更大的直径。因此,当衬套53被推到相关的链销37上并推入到通孔45中时,衬套53能够阻挡连接件39逆着枢转方向61枢转。因此,连接元件39通过衬套53被型面锁合地保持在相关的链销37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元件39中的每一个连接元件可以根据联接过程借助在轴向方向上可分离的固定元件63,以其每个端部固定在相应的相关联的链销37上。

换句话说,在连接元件39例如首先以其第一端轴向地推到细长的链销37的一个链销上,并且然后以其第二端枢转地与相邻的细长链销37附接接合之后,例如固定螺栓59的形式的固定元件63可以固定到细长的链销37上。该固定元件63可以防止连接元件39在轴向方向上从细长的链销37松脱。然而,固定元件63本身可以例如通过旋松固定螺栓59而从链销37分离,从而然后连接元件39可以在轴向方向上从链销37上抽出。

可以参照图3和图4a至图4c如下描述用于这里描述的用于组装传送链5的方法的实施例的联接过程的示例性设计方案。由此连接元件39可以被组装在传送链5上,传送链在每三个铰链点上具有细长的链销37。导向辊55首先被布置在这些链销37上,即例如轴向地推动。然后将滑动元件51轴向推到细长的链销37上。然后组装连接元件39。为此,连接元件39可分别以其第一端轴向地移动到链销37上,然后沿枢转方向61枢转,以便将相应的第二端与相邻的细长链销37连接。替代地,除了最后的连接元件39之外,所有的连接元件39都可以以其两个端部彼此先后地轴向推到相邻的细长链销37上。然而,至少最后的连接元件39不能以这种方式轴向推入,而是必须通过其第二端切向地枢转,以便联接至相关的链销37。随后,例如可以通过轴向推入衬套53并借助固定螺钉59将它们轴向固定,将连接元件39固定在细长的链销37上。如果需要,也可以在各个元件之间设置滑动盘和/或间隔盘57,特别是该滑动盘和/或间隔盘可以将连接元件39的侧面彼此间隔开。

本文所述的传送链5或使用本文所述的方法组装的传送链5可以实现特别容易地更换在传送链5中的连接元件39。

在用于该目的的方法中,待更换的连接元件39以及必要时与连接元件相邻的连接元件39以其第二端在切线方向上逆着枢转方向61枢转,以便由此使第二端与相关的链销37解除联接。随后,通过沿轴向抽出第一端,将待更换的连接元件39从相关的链销37上分离。以这种方式分离的连接元件39被替换连接元件所替换。然后,类似于传送链5的原始组装,该替换连接元件首先通过在轴向方向上推动以其第一端与相关的链销37联接,然后通过在枢转方向61上枢转以相反的第二端在切线方向上与关联的链销37联接。

特别是在这样更换连接元件39的情况下,有利的是,传送链5的每个单独的连接元件39在第二端处可分离地联接至相关的链销37,并且此处的联接不是通过轴向抽出连接元件39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切向枢转连接元件39来实现的。尽管相邻的连接元件39在延伸方向17上彼此重叠,但是由此可以实现单个连接元件39在其第二端处以枢转的方式从链上分离下来,而不必为此也在第一端处将相邻的连接元件39分离以及不必为此从链销37上轴向地抽出。

由此可以显著简化对单个连接元件39和/或固定在其上的托板7的更换。特别地,磨损的连接元件39可以单独地并且以简单的方式替换。

换句话说,在附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可以在维护过程中通过在连接元件39的区域中移除传送链5的相关的细长链销37上的两个固定螺栓59和衬套53来移除单个连接元件39。然后,必须枢转相邻的连接元件39的重叠端。然后将要移除的连接元件39露出,然后可以从链上分离。为此,前端41可以首先向上枢转,然后后端43可以从此处关联的链销37中轴向抽出。

通过本文所述的传送链5或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组装的传送链5也可以以有利的方式组装用于移动人行道1的托板带3。

为此,首先根据在此提出的方法组装两个传送链5,然后将它们彼此平行地布置。然后将几个托板7组装在两个传送链5上。在此,托板7在传送链5的延伸方向17上彼此先后地布置,并且将托板7中的每一个托板在第一侧向端部处固定在第一传送链5的连接元件39中的一个连接元件上并且将托板7中的每一个托板在相反的第二侧向端部处固定在第二传送链5的连接元件39中的一个连接元件上。

换句话说,托板带3可以由两个补充有连接元件39的传送链5和拧紧到连接元件39上的托板7形成。在此,例如,可以在工厂组装中使用组装设备,组装设备的定位部件是可以适应不同的托板宽度的两个链导向器。例如,最简单地,这可以通过带有链轮的可旋转安装的轴来实现。组装设备可以通过自动装置来完全自动化、例如以机器人的形式的自动装置。

最后,应该指出,诸如“具有”,“包含”等术语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或步骤,诸如“一”或“一个”等术语不排除多个。还应当注意,已经参考其中一个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视为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