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3698发布日期:2020-05-12 14:4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铝板覆膜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



背景技术:

覆膜就是将薄膜粘覆或贴覆在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更加平滑光亮,不仅能提高物体的光泽、美观和牢度,延长物体使用寿命,而且能够起到防水、防污、耐磨、耐化学腐蚀等保护作用,如果在塑料薄膜上面喷涂或者印刷加工厂的商标还能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而铝板覆膜,是指在铝板的表面覆上一层塑料薄膜,除了具有上述作用,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铝板的表面出现划伤,是防止铝板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损坏的一种保护措施。

随着铝板应用越来越普及、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及多样化,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要求双面覆膜铝板。目前,现有技术铝板双面覆膜设备通常由上下胶辊、机架、动力传动、控制装置、托膜架等机构组成,是适用于亚克力、pvc板、不锈钢板等的通用装置。

铝板覆膜还可对生产结束的铝板进行保护,便于后续的销售。市场上的覆膜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根据铝板的尺寸对加热滚轴进行便捷的调整,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覆膜结束之后的铝板容易产生脱膜的现象,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铝板进行良好的保护,导致铝板的外部容易产生划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解决了。

一种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包括:上料的第一装置、覆膜的第二装置、出料的第三装置。

第一装置包括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上架设上料用的吸附组件。上料平台包括:水平输送铝板的料带,在料带上方悬置吸头。料带产生了水平方向的输送动力,吸头则提供了铝板的抓取力。

料带紧绷在动力传动的滚筒组上,滚筒组安装在机架上。滚筒组包括至少包括一个主滚筒和多个从滚筒,主滚筒通过皮带或传动链与第三电机进行动力联动,从滚筒则和主滚筒配合保持料带持续滚送。主滚筒的两端通过轴承件装配于机架上,主滚筒与从滚筒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确保料带的张力。因此,主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件安装在张力调整组件上。

为了确保料带在平面内的输送承载力,主滚筒和从滚筒之间还需要设置多个辅助用的辊子,一方面提高料带的承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确保输送的效率。

张力调整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滑动位移板、沿水平方向推拉位移板的调节杆。具体的,机架包括:承载滚筒组的横框、支撑横框的支柱。在靠近主滚筒的横框上安装了位移板,位移板上开设有用于位移板横向位置滑移调整的槽。位移板通过配合在槽内的螺栓与机架连接,当松开螺栓后,位移板可以产生相对的滑移,因此随着槽的长度进行横向位置调节;于此同时,固定在底板上的主滚筒便可以与从滚筒之间产生间距调节从而达到调整料带张力的效果。当位移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则通过旋紧螺栓达到定位紧固的作用。位移板的位置微调则是通过调节杆来实现的。在位移板位置前端的横框上固定了基块,调节杆通过基块上的螺纹孔进行配合,调节杆的端部固定于位移板上,调节杆通过螺纹配合产生位移并沿横框方向推拉位移板。因此,该张力调整组件为对称结构,主滚筒的两端各对应一个张力调整结构,通过两端的同步调整可以到达最佳的料带绷紧效果。

吸附组件包括横梁,横梁架设在料带上方,横梁的一端通过竖直的立柱支撑,横梁的另一端位于料带的侧上方。具体的,立柱竖直支撑于机架侧面,且立柱与所在机架侧的横框固定以增加结构稳定性。立柱的下端为基座,基座与横梁平行,且基座延伸至料带下方。基座的延伸长度要超过料带宽度的一般,这样才能够确保横梁的中心不会偏移,否则会影响铝板移动过程中的重力变化。

在横梁上设置有从料带正上方向料带侧上方导向的横向模组,横向模组上配合一个竖直升降的纵向模组。纵向模组驱动一个平行于料带的框架,框架为型材拼接而成的矩形格栅框。框架上布置有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垂直于料带表面的弹簧柱,弹簧柱的上端固定于框架上,且与框架之间产生向下的弹力。在弹簧柱的下端安装吸头,吸头通过气管连接至压力源。

优选的是,横向模组包括:设置于横梁上的横向滑轨、平行于横向滑轨设置的横向齿条;纵向模组的底板通过横向滑块与横向滑轨匹配;在底板上且设置有驱动纵向模组沿横向滑动的第一电机。

优选的是,纵向模组包括:底板、纵向滑块、平行于纵向滑块设置的纵向齿条;纵向滑块配合安装纵向滑轨;纵向滑轨固定于一立板上;立板的下端为框架;底板上设有驱动立柱沿纵向滑动固定第二电机。

优选的是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第二装置包括:送料的第一辊子组、贴附包装膜的第二辊子组、出料的第二辊子组。三个辊子组的滚动方向一致。第一辊子组是用于和上游送料结构对接,将铝板过渡到覆膜结构中。第二辊子组则是进行铝板双侧覆膜的,而第三辊子组则是在覆膜的同时将铝板送出覆膜结构。

在第一辊子组与第二辊子组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辅助铝板移动的滚轮,两个滚轮为一组固定在一块底板上,底板安装在机架上,滚轮与辊子组具有相同的送料高度。滚轮的设计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铝板在从第一辊子组出来后需要准确的进入第二辊子组的滚送间隙中,滚轮可以提供送料辅助,确保铝板移动连贯性。第二、第一辊子组和第二辊子组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小,否则会无法进行检查和维修操作,因此若无滚轮,则铝板会因重力向下弯曲,这样不利于正面贴膜,铝板两侧的包装膜会张贴不均匀。

包装膜分别从第二辊子的上下两侧进入,因此在第二辊子组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用于包装膜导向的辅助辊子,而包装膜的收卷放料是通过在第三辊子组的上下两侧设置放卷辊子来实现的。

每一块铝板包覆好后需要进行包装膜切断,因此在第二辊子组和第三辊子组之间设置有用于隔断包装膜的热熔线。热熔线夹持在热熔组件上,且热熔组件由一竖直方向伸缩的阻尼缸推拉。阻尼缸位于第二辊子组与第三辊子组的轴端位置之间,阻尼缸的活塞端上固定热熔组件,热熔组件包括加热器和热熔丝。

基于上述的滚送结构,辊子组的架设也具有创造性的设计:第一辊子组、第二辊子组、第三辊子组均为对滚的双辊子结构,每个辊子组中的两个辊子的轴端均设有调节滚压间隙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u型槽内的轴承组件、使轴承组件发生竖直方向位移的弹簧柱。具体的结合机架结构,机架上有架设辊子组的支撑板。辊子组中位于下侧的辊子通过端部的轴承装配于支撑板上,支撑板上且开设有有u型槽。u型槽与下侧的辊子位置相对,上侧的辊子端部则配合在轴承件中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则通过弹簧柱悬固于u型槽内,弹簧柱的上端则固定在u型槽口的支撑板上。

优选是,第一辊子组由第四电机驱动,第二辊子组和第三辊子组由第五电机同时驱动。

优选的是,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均为伺服电机,辊子组与伺服电机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

第三装置包括下料平台,下料平台上架设下料用的吸附组件。下料平台包括多组平行的滚筒,下料平台通过滚筒进行板料运输。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该结构稳定,能够快速响应,结构位移精准,通过伺服动力能够准确的达到送料位置。而且,送料带的稳定性能够确保铝板在贴附过程中减少震颤,通过料带张力调节确保输送稳定性。结构整体设计合理,制备成本可以控制,设备维护方便。

2、通过辊子组、调节结构等设置,能够大大的增加对不同厚度的铝板覆膜的通用性能,有效的降低因覆膜机尺寸的问题无法对较小的铝板或者较大的铝板进行覆膜,且在对调节装置进行调整时操作简单,不需要较多的技术,便于更多的人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的立体图一;

图2为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的立体图二;

图3为第一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4为第一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5为第二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6为第二装置的立体图二;

其中:1、料带;2、机架;3、第三电机;4、横梁;5、立柱;6、基座;7、弹簧柱;8、吸头;11、主动辊;12、从动辊;13、传动链;14、位移板;15、调节杆;16、基块;17、第一辊子组;18、第二辊子组;19、第三辊子组;20、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滚轮;23、辅助辊子;24、阻尼缸;25、机架;26、支撑板;27、轴承座;28、弹簧柱;29、放卷辊子;30、皮带;31、竖直气缸;32、第三机架;41、基块;42、横向齿条;43、底板;44、第一电机;45、立板;46、框架;47、第二电机;48、纵向齿条;49、纵向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自动化智能铝板覆膜线,包括:上料的第一装置、覆膜的第二装置、出料的第三装置。

第一装置包括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上架设上料用的吸附组件。上料平台包括:水平输送铝板的料带,在料带上方悬置吸头。料带产生了水平方向的输送动力,吸头则提供了铝板的抓取力。

料带1设置在第一机架2上,第一机架2具有稳定的承载能力。第一机架2包括:承载辊组的横框21、支撑横框的支柱22,立柱21与横梁22之间并设置了三角状的斜撑23。在第一机架2前端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承载板24,第三电机3则固定于承载板24上。

料带1紧绷在动力传动的辊组上,辊组安装在第一机架2上。辊组包括至少包括一个主动辊11和多个从动辊12,主动辊11通过皮带或传动链13与第三电机3进行动力联动,从动辊12则和主动辊11配合保持料带1持续滚送。一般的,为了确保料带1在平面内的输送承载力,主动辊11和从动辊12之间还需要设置多个辅助用的辊子,一方面提高料带的承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确保输送的效率。

随着长时间的工作,料带1的张力会被影响,料带1松弛后会影响输送效率,而且影响铝板的移动稳定性。因此,在主动辊11和从动辊12之间需要进行张力调节。本实施例中,主动辊11的两端通过轴承件配合,主动辊11与从动辊12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确保料带的张力。因此,主动辊1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件安装在张力调整组件上。

张力调整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滑动位移板14、沿水平方向推拉位移板的调节杆15。具体的,在靠近主动辊11的横框上安装了位移板14,位移板14上开设有用于位移板14横向位置滑移调整的槽。位移板14通过配合在槽内的螺栓与第一机架2连接,当松开螺栓后,位移板14可以产生相对的滑移,因此随着槽的长度进行横向位置调节;于此同时,固定在位移板14上的主动辊11便可以与从动辊12之间产生间距调节从而达到调整料带张力的效果。当位移板1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则通过旋紧螺栓达到定位紧固的作用。位移板14的位置微调则是通过调节杆15来实现的。在位移板14位置前端的横框上固定了基块16,调节杆15通过基块16上的螺纹孔进行配合,调节杆15的端部固定于位移板14上,调节杆15通过螺纹配合产生位移并沿横框方向推拉位移板14。因此,该张力调整组件为对称结构,主动辊11的两端各对应一个张力调整结构,通过两端的同步调整可以到达最佳的料带绷紧效果。

在料带1的上方支撑一根横跨料带的横梁4,横梁4的一端通过竖直的立柱5支撑,横梁4的另一端位于料带1的侧上方。具体的,立柱5竖直支撑于第一机架2侧面,且立柱5与所在第一机架2侧的横框固定以增加结构稳定性。立柱5的下端为基座6,基座6与横梁4平行,且基座6延伸至料带1下方。基座6的延伸长度要超过料带1宽度的一半,这样才能够确保横梁4的中心不会偏移,否则会影响铝板移动过程中的重力变化。

在横梁4上设置有从料带正上方向料带侧上方导向的横向模组,横向模组上配合一个竖直升降的纵向模组。

横向模组包括:设置于横梁4上的横向滑轨41、平行于横向滑轨41设置的横向齿条42。横向模组的作用是是的纵向模组沿着横向滑轨41稳定移动,移动至料带1一侧进行铝板上料吸附。

纵向模组设置在一个底板43上,底板43通过横向滑块与横向滑轨41匹配。在底板43上且设置有驱动纵向模组沿横向滑动的第一电机44。第一电机44的输出端上套装有配合横向齿条的传动轮,通过伺服动力,传动轮与横向齿条42啮合传动达到横向位移的目的。

纵向模组与横向模组的原理相同,纵向模组驱动一个立板45,立板45的下端固定有平行于料带的框架46。纵向模组包括:底板43、纵向滑块、平行于纵向滑块设置的纵向齿条48。纵向滑块配合安装纵向滑轨49,纵向滑轨49固定于立板45上。立板的下端为框架46,底板上设有驱动立柱沿纵向滑动固定第二电机47。第二电机47的的输出端上套装有配合纵向齿条的传动轮,通过第二电机47的伺服动力,该传动轮与纵向齿条啮合传动达到立板纵向位移的目的。

立板45带动框架产生竖直的位移,框架46为型材拼接而成的矩形格栅框。框架上布置有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垂直于料带表面的弹簧柱7,弹簧柱7的上端固定于框架6上,且与框架6之间产生向下的弹力。在弹簧柱7的下端安装吸头8,吸头8通过气管连接至压力源。采用负压吸附的方式可以避免铝板表面产生划痕,而且负压吸附的响应迅速,抓取效果理想。

第二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多个辊子组。辊子组可以分为第一辊子组17、第二辊子组18和第三辊子组19;三个辊子组的滚动方向一致。第一辊子组17主要用于上料,因此其由第四电机20驱动;第二辊子组18、第三辊子3具有相同的张贴功能,需要两者同步,因此第二辊子组18和第三辊子组19由第五电机21同时驱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机20和第五电机21均为伺服电机,辊子组与伺服电机之间通过皮带30进行传动。这样动力传递快,响应迅速,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第一辊子1组是用于和上游送料结构对接,将铝板过渡到覆膜结构中。第二辊子2组则是进行铝板双侧覆膜的,而第三辊子3组则是在覆膜的同时将铝板送出覆膜结构。

具体的,第一辊子组17、第二辊子组18、第三辊子3组位于同一送料高度上,以确保铝板处于水平位置。

在第一辊子组17与第二辊子组18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辅助铝板移动的滚轮22,六个滚轮为一组固定在一块底板上,底板安装在第二机架25上,滚轮22与辊子组具有相同的送料高度。滚轮22的设计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铝板在从第一辊子1组出来后需要准确的进入第二辊子组18的滚送间隙中,滚轮22可以提供送料辅助,确保铝板移动连贯性。第二、第一辊子组17和第二辊子组18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小,否则会无法进行检查和维修操作,因此若无滚轮,则铝板会因重力向下弯曲,这样不利于正面贴膜,铝板两侧的包装膜会张贴不均匀。

包装膜分别从第二辊子2的上下两侧进入,因此在第二辊子组18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用于包装膜导向的辅助辊子23。

由第二辊子2组张贴后,贴附包装膜的铝板会进入第三辊子组19。因此第三辊子组19不仅是起到了送料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进行二次滚压,将包装膜与铝板表面之间的气体滚压才出去。

包装膜的收卷放料是通过在第三辊子组的上下两侧设置放卷辊子29来实现的,一般放卷辊子29和第二、第三辊子组都是选用静电辊或者橡胶辊,其具有一定的吸附力,在包装膜预上料时可以避免产生脱离。

每一块铝板包覆好后需要进行包装膜切断,因此在第二辊子组18和第三辊子组19之间设置有用于隔断包装膜的热熔线。热熔线夹持在热熔组件上,且热熔组件由一竖直方向伸缩的阻尼缸24推拉。阻尼缸24位于第二辊子组18与第三辊子组19的轴端位置之间,阻尼缸24的活塞端上固定热熔组件,热熔组件包括加热器和热熔丝。

本实施例中,第一辊子组17、第二辊子组18、第三辊子组19均为对滚的双辊子结构,每个辊子组中的两个辊子的轴端均设有调节滚压间隙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u型槽内的轴承组件、使轴承组件发生竖直方向位移的弹簧柱。具体的结合机架结构,机架上有架设辊子组的支撑板26。辊子组中位于下侧的辊子通过端部的轴承装配于支撑板26上,支撑板26上且开设有有u型槽。u型槽与下侧的辊子位置相对,上侧的辊子端部则配合在轴承件中的轴承座27上。轴承座27则通过弹簧柱28悬固于u型槽内,弹簧柱28的上端则固定在u型槽口的支撑板26上。

第一辊子组17和第三辊子组19以送料为主,第二辊子组18则用于贴附。因此,第二辊子组18的弹性组件并由一竖直气缸31推拉;通过竖直气缸31可以主动控制第二辊子组中的滚压间隙,从而调整张贴力度。

第三装置包括:下料平台和吸附组件,下料平台上架设下料用的吸附组件。下料平台包括架设在第三机架32上的多组平行的滚筒,下料平台通过滚筒进行板料运输。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的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