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贴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4403发布日期:2020-08-25 19: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自动贴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贴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贴膜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加工制作时,需要将保护膜、防爆膜等功能膜贴合于显示屏上。同样在制作显示屏时,往往也需要将显示膜层贴合在玻璃面板上。另外,在制作背壳时,特别是玻璃背壳或塑料背壳时,为了增加背壳的色彩,也会在背壳中贴合相应功能膜片。而这些制作过程均需要使用贴膜机,以将这些功能膜贴合在对应的壳体上。而为了保护功能膜(即需要贴合于壳体上的膜层),一般会在功能膜贴合面(即需要贴合在壳体上的一面)上设置保护膜,以形成膜片。并且保护膜的一角会延伸出撕条,以便从功能膜上撕去保护膜。当前一般将送膜机构和上膜机构设在翻转贴膜装置一侧,将送壳机构和移壳机构设在翻转贴膜装置另一侧。贴膜的过程是:将膜片置于送膜机构并传送至上膜机构,以将膜片安放到翻转贴膜装置,再撕去膜片之保护膜;将壳体置于送壳机构并传送至移壳机构,以将壳体置于翻转贴膜装置,翻转贴膜装置翻转壳体,将膜片之功能膜贴合在壳体上,以完成贴膜。这种结构设置,仅占用空间大,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贴膜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贴膜机占用空间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贴膜机,包括:机体架;多个翻转贴膜装置,分别用于将膜片之功能膜贴合于壳体上,各所述翻转贴膜装置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上膜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用于向各所述翻转贴膜装置上料膜片并撕去所述膜片之保护膜;送膜机构,沿纵向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用于向所述上膜机构传送膜片;移壳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用于向各所述翻转贴膜装置上料壳体;以及,送壳机构,沿纵向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用于传送所述壳体;所述送膜机构与所述送壳机构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翻转贴膜装置分别位于所述送膜机构与所述送壳机构的两侧,且所述送膜机构与所述送壳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翻转贴膜装置;所述上膜机构横跨所述送膜机构与所述送壳机构设置,所述移壳机构横跨所述送壳机构设置,各所述翻转贴膜装置位于所述上膜机构与所述移壳机构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膜片上的保护膜进行预撕处理的预撕机构,所述预撕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所述预撕机构和所述上膜机构沿所述送膜机构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撕机构包括用于夹持所述保护膜上撕条的夹持组件、支撑所述夹持组件的支撑板和带动所述夹持组件升降移动的预撕升降器,所述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预撕升降器上,所述预撕升降器设于所述送膜机构的侧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膜机构包括用于吸附膜片的吸膜器和驱动所述吸膜器纵向移动的纵向移送器,所述吸膜器安装于所述纵向移送器上,所述纵向移送器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所述吸膜器包括吸膜板、用于定位所述膜片一侧边的第一定位板、用于定位所述膜片另一侧的第二定位板和支撑所述吸膜板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设于所述吸膜板的相邻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板设于所述吸膜板靠近所述预撕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板靠近所述预撕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邻近端之间间隔形成用于避让所述膜片之撕条的空间,所述安装座支撑于所述纵向移送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用于供给膜片的供膜机构和用于将所述供膜机构上的膜片移送至所述送膜机构上的移膜机构,所述供膜机构设于所述送膜机构的侧边,所述移膜机构横跨所述供膜机构和所述送膜机构设置,所述供膜机构和所述移膜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用于回收保护膜的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于所述上膜机构的下方,所述回收箱安装于所述机体架上,所述回收箱与所述翻转贴膜装置一一对应,各所述回收箱设于邻近相应所述翻转贴膜装置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贴膜机还包括用于摄像对位所述壳体与所述膜片的摄像机构,所述摄像机构包括多个分别用于摄取所述壳体及所述膜片位置的镜头、支撑各所述镜头的移动板、驱动所述移动板横向移动的横向移位器和支撑所述横向移位器的摄像支架,所述横向移位器安装于所述摄像支架上,所述移动板安装于所述横向移位器上,所述横向移位器横跨各所述翻转贴膜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壳机构设于所述送膜机构的下方,所述送壳机构的长度大于所述送膜机构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膜机构包括吸附夹、支撑所述吸附夹的支撑臂、驱动所述支撑臂升降的升降驱动器和驱动所述升降驱动器横向移动的横移驱动器,所述吸附夹包括用于吸附膜片的吸附盒和用于夹持所述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安装于所述吸附盒上,所述吸附盒与所述支撑臂相连,所述横移驱动器支撑于所述机体架上,所述横移驱动器横跨所述送膜机构与所述送壳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壳机构包括旋转夹、支撑所述旋转夹的支臂、驱动所述支臂升降的升降移动器和驱动所述升降移动器横向移动的横移推动器,所述旋转夹包括旋转座、安装于所述旋转座上的多个用于夹持壳体的夹壳器、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的旋转推动器和支撑所述旋转座的安装架,所述旋转座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旋转推动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支撑于所述支臂上,所述横移推动器支撑于所述机体架上,所述横移推动器横跨所述送壳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贴膜机,将送膜机构与送壳机构并排设置,多个翻转贴膜装置分别位于送膜机构与送壳机构的两侧,上膜机构横跨送膜机构与送壳机构,移壳机构横跨送壳机构设置,各翻转贴膜装置位于上膜机构与移壳机构之间;可以通过移壳机构分别向各翻转贴膜装置供给安装壳体,通过送膜机构分别向各翻转贴膜装置供给安装膜片,则在一个翻转贴膜装置贴膜过程中,可以向另一个翻转贴膜装置上料,从而提升送膜机构、送壳机构、上膜机构和移壳机构的利用率,提升效率,以提高集成度,缩小体积,减小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贴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贴膜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自动贴膜机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膜机构与送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吸膜器与转动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盖座盖于机座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膜座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壳座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自动贴膜机;11-机体架;12-回收箱;10-供膜机构;11-托板;12-固定座;13-供膜升降器;14-料框架;15-气嘴;20-移膜机构;21-取膜组件;22-横移驱动器;23-移膜机架;

30-送膜机构;31-支撑架;32-吸膜器;321-吸膜板;3211-第一缺口;3212-第二缺口;322-安装座;3221-收容腔;3222-支撑肋板;323-第一定位板;3231-第一滑块;3232-第一滑轨;324-第一驱动器;325-第二定位板;3251-第二滑块;3252-第二滑轨;326-第二驱动器;33-转动器;34-纵向移送器;

40-预撕机构;41-夹持组件;411-夹持爪;412-夹持气缸;42-预撕旋转组件;421-旋转驱动器;422-支撑轴;43-支撑板;44-预撕升降器;45-预撕横移器;

50-上膜机构;51-吸附夹;52-吸附盒;521-吸板;522-盖板;5211-吸附孔;521-夹持平面;53-夹持器;530-夹持推动器;531-夹持条;532-加强板;541-支撑臂;542-纵移驱动器;543-升降驱动器;544-横移驱动器;745-上膜机架;

60-送壳机构;61-托壳座;62-纵向移壳器;

70-移壳机构;71-旋转夹;711-旋转座;712-旋转推动器;713-安装架;72-夹壳器;721-夹爪;722-开合推动器;723-夹持凸;73-检测组件;731-检测片;732-检测器;741-纵向移动器;742-支臂;743-升降移动器;744-横移推动器;545-上壳机架;

80-翻转贴膜装置;81-膜座机构;811-密封圈;812-磁性件;813-升降推动器;814-平面移动台;82-机座;821-容置腔;822-定位槽;823-容纳槽;831-胶模;832-支座;833-加热器;834-导热板;835-定位框;84-吸膜组件;841-吸附板;842-移行器;85-壳座机构;851-壳模;852-定位夹;853-盖座;854-磁性体;861-转轴;862-轴座;863-旋转器;87-升降机构;871-滑板;872-固定架;873-升降推行器;874-连接座;875-竖向轨;876-滑移块;88-定位柱;

90-摄像机构;91-移动板;92-镜头;93-横向移位器;94-摄像支架;

101-膜片;10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为x轴、y轴和z轴,同时,沿x轴的方向为纵向,沿y轴的方向为横向,沿z轴方向为竖向;其中x轴与y轴为同一水平面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z轴为竖直方向的坐标轴;x轴、y轴和z轴位于空间相互垂直有三个平面分别为xy面、yz面和xz面,其中,xy面为水平面,xz面和yz面均为竖直面,且xz面与yz面垂直。空间中三轴为x轴、y轴和z轴,沿空间上三轴移动指沿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三轴移动,特指在空间上沿x轴、y轴和z轴移动;而平面移动,则为在xy面移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现对本申请提供的自动贴膜机100进行说明。所述自动贴膜机100,包括机体架11、多个翻转贴膜装置80、上膜机构50、送膜机构30、移壳机构70和送壳机构60;多个翻转贴膜装置80、上膜机构50、送膜机构30、移壳机构70和送壳机构60均安装在机体架11上。翻转贴膜装置80分别用于将膜片101之功能膜贴合于相应壳体102上。上膜机构50用于将膜片101移送至各翻转贴膜装置80并撕去膜片101之保护膜。送膜机构30用于将膜片101传送至上膜机构50。移壳机构60用于向各翻转贴膜装置80中取放壳体102。送壳机构70用于传送壳体102。送壳机构70将壳体102传送到移壳机构60,移壳机构60将送壳机构70上壳体102取出,再放置在指定翻转贴膜装置80中,以进行贴膜。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壳机构60可以将贴膜后的壳体102从相应翻转贴膜装置80中取出,再放置在送壳机构70上,通过送壳机构70回收已经贴膜的壳体。

送壳机构60和送膜机构30均沿纵向设置,以便上膜与上壳,送膜机构30与送壳机构60并排设置,多个翻转贴膜装置80分别位于送膜机构30与送壳机构60的两侧,且送膜机构30与送壳机构60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翻转贴膜装置80;上膜机构50横跨送膜机构30与送壳机构60设置,移壳机构70横跨送壳机构60设置,各翻转贴膜装置80位于上膜机构50与移壳机构70之间。可以通过移壳机构70分别向各翻转贴膜装置80供给安装壳体102,通过送膜机构30分别向各翻转贴膜装置80供给安装膜片101,则在一个翻转贴膜装置80贴膜过程中,可以向另一个翻转贴膜装置80上料,从而提升送膜机构30、送壳机构60、上膜机构50和移壳机构70的利用率,提升效率,以提高集成度,缩小体积,减小占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自动贴膜机100还包括用于回收保护膜的回收箱12,回收箱12安装于机体架11上,回收箱12设于上膜机构50的下方,以便撕膜后,回收保护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收箱12与翻转贴膜装置80一一对应,各回收箱12设于邻近相应翻转贴膜装置80的位置,即机体架11上邻近各翻转贴膜装置80的位置设有回收箱12,各回收箱12设于上膜机构50与相应翻转贴膜装置80之间,以便回收撕下的保护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自动贴膜机100还包括供膜机构10和移膜机构20,供膜机构10和移膜机构20安装于机体架11上。供膜机构10设于送膜机构30的侧边,移膜机构20横跨供膜机构10和送膜机构30设置;供膜机构10用于供给膜片101;移膜机构20用于将供膜机构10上的膜片101移送至送膜机构30上。设置供膜机构10和移膜机构20,以实现自动向送膜机构30上膜,提高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供膜机构10包括托板11、料框架14、供膜升降器13和固定座12,固定座12安装于机体架11上。供膜升降器13与托板11相连,托板11置于料框架14中,供膜升降器13安装于固定座12上,料框架14安装于固定座12上。托板11用于堆叠支撑膜片101,即可以将若干膜片101堆叠在托板11上。料框架14用于定位膜片101,以便对膜片101进行定位。供膜升降器13驱动托板11于料框架14中升降,以实现膜片101供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料框架14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吹动托板11上堆叠之膜片101分离的气嘴15,以方便将堆叠的膜片101分离,便于移膜机构20每次仅取出一片膜片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移膜机构20包括用于吸取膜片101的取膜组件21、驱动取膜组件21往返于供膜机构10与移膜机构20的横移驱动器22和支撑横移驱动器22的移膜机架23,移膜机架23横跨供膜机构10和送膜机构30设置。通过取膜组件21吸取膜片101,再通过横移驱动器22驱动取膜组件21带动膜片101传送到送膜机构30,以实现自动上膜。横移驱动器22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取膜组件21可以是吸盘与升降气缸组合的结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取膜组件21吸附板组件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和图7,送膜机构30包括吸膜器32和纵向移送器34,纵向移送器34安装于机体架11上,吸膜器32安装于纵向移送器34上,通过纵向移送器34驱动吸膜器32纵向移动。而吸膜器32用于吸附固定膜片101,以便传送膜片101。纵向移送器34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送膜机构30还包括支撑纵向移送器34的支撑架31,支撑架31安装于机体架11上,以便支撑固定纵向移送器3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吸膜器32包括吸膜板321、第一定位板323、第二定位板325和安装座322,安装座322支撑于纵向移送器34上;第一定位板323和第二定位板325安装于安装座322上,第一定位板323和第二定位板325分别设于吸膜板321的相邻两侧,第一定位板323设于吸膜板321靠近预撕机构40的一侧,第一定位板323和第二定位板325分别用于定位吸膜板321上膜片101的相邻两侧,以便对膜片101进行定位,便于夹持组件41夹持膜片101上的撕条。第二定位板325靠近预撕机构40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板323的邻近端之间间隔设置,从而使第二定位板325与第一定位板323相邻端之间形成用于避让膜片101之撕条的空间,在膜片101支撑在吸膜板321上时,膜片101上的撕条可以置于该空间中,便于夹持组件41夹持。在一个实施例中,吸膜器32也可以仅设置吸膜板321,在吸膜板321上设置定位槽,以定位膜片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322中开设有收容腔3221,第一定位板323滑动安装于安装座322上,第二定位板325滑动安装于安装座322上,吸膜器32还包括推动第一定位板323沿该第一定位板323法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器324和推动第二定位板325沿该第二定位板325法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器326,第一驱动器324和第二驱动器326安装于收容腔3221中;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驱动器324和第二驱动器326,分别推动第一定位板323和第二定位板325移动,通过第一定位板323和第二定位板325拍动膜片101的相邻两侧,以将膜片101定位,定位方便、精准,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膜片101,并且可以降低向吸膜板321上放置膜片101时的精度要求。第一驱动器324可以是气缸、直线电机等器件。第二驱动器326可以是气缸、直线电机等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容腔3221中设有用于支撑第一驱动器324和第二驱动器326的若干支撑肋板3222。设置支撑肋板3222,以方便安装固定第一驱动器324和第二驱动器326。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膜器32还包括沿第一定位板323法向设置的第一滑轨3232和滑动安装于第一滑轨3232上的第一滑块1321,第一定位板323安装于第一滑块1321上;以便支撑第一定位板323,并且方便第一驱动器324推动第一定位板323平稳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膜器32还包括沿第二定位板325法向设置的第二滑轨3252和滑动安装于第二滑轨3252上的第二滑块3251,第二定位板325安装于第二滑块3251上;以便支撑第二定位板325,并且方便第二驱动器326推动第二定位板325平稳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膜板321的一侧开设有供避让第一定位板323的第一缺口3211,吸膜板321的另一侧开设有供避让第二定位板325的第二缺口3212,第一缺口3211与第二缺口3212相连通。在吸膜板321上设置连通的第一缺口3211和第二缺口3212,可以使第一缺口3211和第二缺口3212连通处形成较大的空缺区域,在第一定位板323和第二定位板325定位膜片101时,可以方便夹持组件41在该空缺区域夹持膜片101上的撕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吸膜器32还包括用于驱动吸膜器32旋转的转动器33,转动器33安装于纵向移送器34上,吸膜器32安装于转动器33上。设置转动器33,在纵向移送器34传送吸膜器32到达预撕机构40时,转动器33可以转动吸膜器32,使吸膜器32上膜片101的撕条正对夹持组件41,以方便夹持组件41夹持。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器33可以是电机、气缸等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贴膜装置80为两个,且两个翻转贴膜装置80设于送膜机构30及送壳机构60的两侧,以减小体积,便于布局。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自动贴膜机100还包括预撕机构40,预撕机构40安装在机体架11上。预撕机构40用于将膜片101上的保护膜进行预撕处理。预撕机构40和上膜机构50沿送膜机构30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从而使送膜机构30在传送膜片101经过预撕机构40时,预撕机构40可以将送膜机构30上的膜片101进行预撕处理,以使膜片101上的保护膜与功能膜部分分离,然而将膜片101传送至上膜机构50,以便上膜机构50将预撕后的膜片101移送至翻转贴膜装置80并撕去膜片101之保护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预撕机构40包括夹持组件41、支撑板43和预撕升降器44;夹持组件41安装于支撑板43上,通过支撑板43来支撑住夹持组件41。支撑板43安装于预撕升降器44上,通过预撕升降器44来驱动支撑板43升降,以带动夹持组件41升降。预撕升降器44设于送膜机构30的侧边,以便送膜机构30在传送膜片101时,可以将膜片101传送到夹持组件41处。夹持组件41用于夹持保护膜上撕条,以便预撕膜片101上的保护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夹持组件41包括两个夹持爪411和驱动两个夹持爪411开合的夹持气缸412,夹持气缸412支撑于支撑板43上。使用夹持气缸412和夹持爪411,可以方便夹持撕条,便于控制,同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可以使用机械爪;还可以使用电机与夹子的组合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夹子开合,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预撕机构40还包括预撕旋转组件42,夹持组件41安装于预撕旋转组件42上,预撕旋转组件42安装于支撑板43上;预撕旋转组件42用于带动夹持组件41旋转。设置预撕旋转组件42,在夹持组件41夹持住膜片101上的撕条,在预撕升降器44推动夹持组件41上升时,预撕旋转组件42带动夹持组件41转动,可以拉动撕条相对功能膜倾斜,以便更好的将保护膜与撕条连接的区域与功能膜分离,避免损坏功能膜;同时还可以将撕条向上折弯翘起,以便后序撕膜时夹持撕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预撕旋转组件42包括支撑轴422和旋转驱动器421,旋转驱动器421安装于支撑板43上,支撑轴422安装于旋转驱动器421上。夹持组件41安装在支撑轴422上,通过旋转驱动器421驱动支撑轴422转动,进而带动夹持组件41转动。旋转驱动器421可以是气缸、电机等等。设置支撑轴422,可以更好的将夹持组件41伸至送膜机构30的侧边,方便夹持组件41夹持撕条。当然,一些实施例中,直接使用电机或气缸作为预撕旋转组件42,以直接驱动夹持组件41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预撕升降器44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预撕机构40还包括预撕横移器45,预撕横移器45用于驱动预撕升降器44靠近与远离送膜机构30,从而带动夹持组件41靠近与远离送膜机构30,以便夹持组件41精确夹持膜片101上的撕条,便于适应不同的膜片101。在一个实施例中,预撕横移器45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1和图12,上膜机构50包括吸附夹51、支撑臂541、升降驱动器543和横移驱动器544,吸附夹51用于吸附并夹持膜片101之撕条。支撑臂541支撑于升降驱动器543上,升降驱动器543支撑于横移驱动器544上,吸附夹51支撑于支撑臂541上,横移驱动器544横跨送膜机构30与送壳机构60;通过升降驱动器543驱动支撑臂541升降,以带动吸附夹51升降移动;横移驱动器544驱动升降驱动器543横向移动,以带动支撑臂541及吸附夹51横向移动;从而使吸附夹51自动取放料,并撕去保护膜。吸附夹51包括用于吸附膜片101的吸附盒52和用于夹持夹持器53,夹持器53安装于吸附盒52上,吸附盒52与支撑臂541相连。将夹持器53安装在吸附盒52上,既可以实现吸附膜片101,又可以夹持撕条,实现吸膜与夹撕条功能的集成,在升降驱动器543的带动下,可以实现撕膜,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附盒52的侧面设有夹持平面521,即在吸附盒52厚度上的侧面上设有夹持平面521,夹持器53包括夹持条531和夹持推动器530,夹持推动器530安装于吸附盒52上,夹持条531与夹持推动器530相连,夹持推动器530动夹持条531沿夹持平面521法向移动,从而当夹持推动器530驱动夹持条531远离夹持平面521时,在吸附盒52吸附膜片101时,膜片101之撕条可以置于夹持平面521与夹持条531之间,之后,夹持推动器530驱动夹持条531靠近夹持平面521,使夹持条531与夹持平面521配合夹持住撕条。在吸附盒52上设置夹持平面521,并与夹持条531配合夹持撕条,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集成度,减小体积。当然,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夹爪,而夹持推动器530推动两个夹爪开合,以实现夹持撕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器53还包括支撑夹持条531的加强板532,加强板532与夹持推动器530相连。设置加强板532来支撑夹持条531,可以增加夹持条531的强度,更好的支撑夹持条531,并且将夹持条531更稳定支撑在夹持推动器530上。夹持推动器530可以是气缸、直接电机等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平面521位于吸附盒52的一角,即在加工制作时,可以将吸附盒52的一角制作成平面结构,以形成夹持平面521,加工制作方式,并可以可以便夹持平面521凸出,便于与夹持条531配合夹持撕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吸附盒52的侧面设置凸块,在凸块上设置夹持平面52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膜机构50还包括纵移驱动器542,纵移驱动器542用于带动支撑臂541沿纵向移动,纵移驱动器542安装于升降驱动器543上,支撑臂541安装于纵移驱动器542上。设置纵移驱动器542,可以带动支撑臂541沿纵向移动,以带动吸附盒52沿纵向移动,以更定位吸取膜片101与定位放置膜片101。纵移驱动器542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升降驱动器543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横移驱动器544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膜机构50还包括支撑横移驱动器544的上膜机架545,上膜机架545横跨送膜机构30与送壳机构60,横移驱动器544安装于上膜机架545上,上膜机架545安装于机体架11上,以方便支撑横移驱动器544,并且也可以在上膜机架545的下方布局其他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送壳机构60包括用于承托壳体102的托壳座61和驱动托壳座61纵向移动的纵向移壳器62,纵向移壳器62安装于机体架11上,托壳座61安装于纵向移壳器62上,以实现自动传送壳体102。一些实施例中,纵向移壳器62可以是直线电机、气缸、丝杆螺母机构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6,送壳机构60设于送膜机构30的下方,送壳机构60的长度大于送膜机构30的长度,以减小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9和图10,移壳机构70包括旋转夹71、支臂742、升降移动器743和横移推动器744,旋转夹71用于夹持壳体102,并且旋转夹71可以旋转。升降移动器743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横移推动器744横跨送壳机构60设置,横移推动器744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支臂742支撑于升降移动器743上,升降移动器743支撑于横移推动器744上,旋转夹71支撑于支臂742上;通过升降移动器743驱动支臂742升降,以带动旋转夹71升降移动;横移推动器744驱动升降移动器743横向移动,以带动支臂742及旋转夹71横向移动;从而使旋转夹71定点自动取放壳体102。旋转夹71包括旋转座711、多个用于夹持壳体102的夹壳器72、驱动旋转座711转动的旋转推动器712和支撑旋转座711的安装架713,多个夹壳器72安装于旋转座711上,旋转座711转动支撑于支撑座上,旋转推动器712固定于安装架713上,旋转推动器712可以是电机、气缸等器件。安装架713支撑于支臂742上。设置多个夹壳器72,可以同时夹持待贴膜壳体102和已贴膜壳体102;当旋转夹71移动到取收壳体102处时,可以使用一个夹壳器72夹持待贴膜壳体102,再转动旋转座711,使用将另一个夹壳器72上的已贴膜壳体102放置在回收处;当旋转夹71移动到翻转贴膜装置80处时,可以使用一个夹壳器72夹持已贴膜壳体102,再转动旋转座711,使用将另一个夹壳器72上的待贴膜壳体102放置翻转贴膜装置80中,提高效率,体积小,成本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座711的轴向水平设置,多个夹壳器72间隔安装于旋转座711的侧面,可以进一步减小旋转夹71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旋转座711的轴向竖直设置,而各夹壳器72设置在旋转座711的底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壳器72为两个,两个夹壳器72分别设于旋转座711的相邻两侧。使用两个夹壳器72,可以使用一个夹壳器72夹持待贴膜壳体102,另一个夹壳器72夹持已贴膜壳体102,另外,可以简化结构,减小该旋转夹71的重量与体积,降低成本,也方便平稳带动旋转夹71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座711沿垂直于其轴向的横截面呈正方形,以使各夹壳器72到旋转座711轴线的距离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夹71还包括用于检测旋转座711转动位置的检测组件73,检测组件73包括分别与各夹壳器72对应的检测片731和用于感应检测片731的检测器732,检测器732安装于安装架713上,各检测片731与相应夹壳器72分别位于旋转座711的相对两侧。在旋转座711转动时,当检测组件73感应到对应检测片731,既可以确定该检测片731对应的夹壳器72的位置,便于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各夹壳器7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721和驱动两个夹爪721开合的开合推动器722,开合推动器722安装于旋转座711上;通过开合推动器722来驱动两个夹爪721开合来爪持壳体102,结构简单,成本低。开合推动器722可以是气缸、直接电机等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机械手来夹持壳体102。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吸盘来吸附壳体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爪721呈板体状,且各夹爪721上设有至少两个夹持凸723;以方便加工制作,降低成本。各夹持凸723上可以设置胶套,以起到保护壳体102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壳机构70还包括纵向移动器741,纵向移动器741用于带动旋转夹71沿纵向移动,纵向移动器741安装于支臂742上,旋转夹71安装于纵向移动器741上。设置纵向移动器741,可以带动旋转夹71沿纵向移动,以更定位夹取壳体102与定位放置壳体102。纵向移动器741可以是丝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直线电机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壳机构70还包括支撑横移推动器744的上壳机架745,上壳机架745横跨送壳机构60设置,上壳机架745安装在机体架11上,以方便支撑横移推动器74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各翻转贴膜装置80包括膜座机构81和壳座机构85,膜座机构81还包括机座82、胶模831和升降推动器813,机座82中设有容置腔821,胶模831置于容置腔821中,胶模831用于支撑膜片101,胶模831安装于升降推动器813上,通过升降推动器813驱动胶模831升降,以带动胶模831上的胶模831升降。使用胶模831可以更好的将膜片101贴合在壳体102中,并且可以胶模831具有较轻的粘接力,可以更稳定支撑膜片101。升降推动器813可以使用气缸、直线电机等器件。壳座机构85包括壳模851、盖座853、转轴861、轴座862、旋转器863和升降机构87;壳模851用于支撑壳体102,壳模851安装在盖座853中;盖座853与转轴861相连;转轴861转动安装在轴座862上;旋转器863安装于轴座862上,并且旋转器863与转轴861相连,以驱动转轴861转动,进而带动盖座853翻转。旋转器863可以是电机、旋转气缸等器件。盖座853可以盖于机座82上,使壳模851与胶模831正对,以使壳模851上壳体102与胶模831上膜片101正对,则升降推动器813推动胶模831上升,以将膜片101贴合于壳体102上。机座82上安装有密封圈811,则在盖座853盖于机座82上时,可以将盖座853与机座82间密封,以更好的使盖座853与机座82合围成密封腔体,以便抽真空,进而将膜片101良好贴合于壳体102上,避免出现气泡。当然,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盖座853上安装密封圈811。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机座82和盖座853上均安装密封圈811。轴座862安装于升降机构87上,通过升降机构87来支撑住轴座862,进而支撑住盖座853,并且升降机构87驱动轴座862升降,以带动转轴861和盖座853升降移动。从而在盖座853上升后,再翻转向机座82上时,会使盖座853与机座82间隔,以避免夹持损坏密封圈811,再使盖座853下降,以密封盖于机座82上;打开盖座853时,先使盖座853上升,再翻转盖座853,避免夹持损坏密封圈811,从而良好的保护密封圈81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5和图16,壳座机构85还包括磁性体854,磁性体854安装于盖座853中。膜座机构81还包括磁性件812,磁性件812安装于机座82中,磁性件812用于磁吸磁性体854,则当盖座853转动到机座82上时,可以通过磁性件812与磁性体854的磁吸作用,使盖座853配合盖于机座82,提高密封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件812为电磁铁,而磁性体854可以是铁块、电磁铁等可被磁吸件。磁性件812使用电磁铁,以方便控制磁力,进而便于盖座853的翻转。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体854为电磁铁,而磁性件812可以是铁块、电磁铁等可被磁吸件。磁性体854使用电磁铁,以方便控制磁力,进而便于盖座853的翻转。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座82中开设有容纳槽823,以便容置磁性件81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至图15,机座82上开设有定位槽822,密封圈811安装于相应的定位槽822,以方便安装固定密封圈81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5,胶模831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膜组件84,以配合吸附膜片101的两侧,以便在将膜片101放置在胶模831上时,可以通过吸膜组件84吸附膜片101的两侧,以定位固定住膜片101,以便撕下膜片101之保护膜。各吸膜组件84包括设于胶模831侧边的吸附板841和驱动吸附板841靠近与远离胶模831的移行器842,移行器842安装于机座82中。各移行器842驱动相应吸附板841靠近胶模831,以便将膜片101放置在胶模831上时,吸附住膜片101,便于撕下膜片101之保护膜。而当撕下膜片101之保护膜后,各移行器842驱动相应吸附板841远离胶模831,使膜片101支撑在胶模831上,便于胶模831将膜片101推顶至壳体102中。移行器842可以是气缸、直线电机等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贴合没有保护膜的膜片101时,也可以不设置吸膜组件8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3和图15,膜座机构81还包括平面移动台814,平面移动台814用于推动胶模831于水平面移动,升降推动器813安装于平面移动台814上。从而通过平面移动台814驱动升降推动器813于水平面移动,进而带动胶模831平面移动,以使胶模831上膜片101与壳模851中壳体102对位,以便将膜片101精确贴合于壳体10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5,机座82安装在平面移动台814上,以通过平面移动台814驱动机座82移动,而使膜片101与壳体102对位;并且也方便对机座82进行密封,简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膜座机构81还包括支座832,支座832安装于升降推动器813上。可以通过支座832来支撑住胶模831,也便于根据不同的膜片101,更换相应的胶模831。

在一个实施例中,膜座机构81还包括加热器833和导热板834,胶模831安装于导热板834上,加热器833安装于支座832上,导热板834安装于加热器833上,胶模831安装于导热板834上,设置加热器833,在贴膜时,可以胶模831进行加热,以便更好的将膜片101贴合于壳体10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膜座机构81还包括定位框835,定位框835安装于支座832上,加热器833置于定位框835中,而导热板834安装于定位框835上,以方便定位安装加热器833,同时便于支撑导热板83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6,升降机构87包括固定架872、滑动安装于固定架872上的滑板871和驱动滑板871升降的升降推行器873,滑板871与轴座862相连,升降推行器873安装于固定架872上,升降推行器873与滑板871相连。将滑板871与轴座862相连,以支撑住轴座862、转轴861和盖座853,进而将盖座853滑动安装在固定架872上,以便升降推行器873推动盖座853平稳升降移动。升降推行器873可以是气缸、直线电机等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87还包括连接滑板871与升降推行器873的连接座874。设置连接座874,既便于滑板871与升降推行器873的连接,又可以使升降推行器873更平稳推动滑板871升降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87还包括安装于固定架872上的竖向轨875和安装于所述竖向轨875上的滑移块876,滑移块876与滑板871相连,以便滑板871平稳在轴座862上升降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座机构85还包括定位支撑盖座853的定位柱88,定位柱88位于固定架872远离机座82的一侧。设置定位柱88,以便在盖座853翻转打开时,可以起到支撑盖座853的作用,便于对盖座853进行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座机构85还包括用于夹持壳体102两端的定位夹852,定位夹852安装盖座853中,壳模851安装在定位夹852中。设置定位夹852,可以方便对放置在壳模851上的壳体102进行定位,并且可以夹持固定住壳体102。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夹852可以使用机械爪。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夹852可以是两个气缸或直线电机与两个拍板构成,如通过气缸驱动拍板移动,以拍打壳体102,并夹持壳体102。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模851上设置定位腔,以定位壳体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17,自动贴膜机100还包括用于摄像对位壳体102与膜片101的摄像机构90。摄像机构90包括多个分别用于摄取壳体102及膜片101位置的镜头92、支撑各镜头92的移动板91、驱动移动板91横向移动的横向移位器93和支撑横向移位器93的摄像支架94,横向移位器93安装于摄像支架94上,移动板91安装于横向移位器93上,横向移位器93横跨各翻转贴膜装置80;从而当移动板91移动至各翻转贴膜装置80处时,通过镜头92摄像壳体102及膜片101位置,以便调整膜片101位置,进而将壳体102与膜片101对位;同时提升摄像机构90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小体积,提升集成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