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丝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7617发布日期:2020-08-07 19:4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绕丝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属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丝辊。



背景技术:

镀锌丝加工完成后需要从产线上将镀锌丝料卷卸下并将料卷与产线上的镀锌丝之间截断,然后对料卷进行捆扎包装,现有技术中料卷的卸料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而自动化卸料装置在卸料时需要使产线暂时停机,影响生产效率,或设置备用绕丝辊进行过渡以实现产线连续运行,这种方式间接提高了镀锌丝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丝辊,能够实现镀锌丝卸料过程中的连续卷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绕丝辊,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端板,以及沿第一端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端板的轴向平行,且第一支撑板沿第一端板的径向与第一端板活动连接;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沿第一端板径向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构件。

所述第一驱动构件包括与第一支撑板固接的第一延伸板,以及平行于第一端板轴向活动设置的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延伸板的板面与第一端板的轴向平行且与第一支撑板的活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延伸板上设有第一倾斜腰型孔,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有垂直于第一延伸板设置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插于第一倾斜腰型孔内并与之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块被装配为沿第一端板轴向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第一驱动块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靠近第一端板边缘的位置即膨胀工位,当第一驱动块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靠近第一端板中心的位置即收缩工位。

所述绕丝辊旁侧设有沿绕丝辊轴向往复运动设置的触发杆,第一驱动构件还包括沿第一端板轴向活动设置的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触发杆挡接,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一驱动块之间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被装配为当第一驱动块处于工位一时能够使其保持在工位一,且当触发杆插入绕丝辊内部预设位置时,第一锁止机构能够将第一驱动块释放使第一驱动块在第一压簧的作用下由工位一瞬时切换至工位二。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压簧以及沿第一端板轴向活动设置的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于第二压块上使第二压块弹性抵靠在所述第一驱动块上,所述第二压簧作用在第二压块上的力与第一压簧作用在驱动块上的力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处于工位二的第一驱动块保持在工位二,且当触发杆与绕丝辊脱离时第二锁止机构能够将第一驱动块释放使第一驱动块在第二压块和第二压簧的作用下由工位二瞬时切换至工位一;所述第二压块与触发杆联动设置,当触发杆插入绕丝辊内时第二压块与第一驱动块分离并压缩第二压簧。

所述触发干和第一驱动块分置于第一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板朝所述触发干所在的一侧悬伸设置,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端板上沿径向设置的贯穿第一端板的第一滑槽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延伸板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并向第一驱动块所在的一侧悬伸设置,所述第一端板的中心朝第一驱动块所在的一侧凸申设置有一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内设有沿轴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滑芯,所述第一压簧抵接在第一压块与第一滑芯之间,所述空心轴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滑芯通过贯穿第一条形孔设置的第一销钉与所述第一驱动块固接。

所述空心轴内还设有第二滑芯,第二滑芯朝向触发杆的一端设有与触发杆挡接的第一延伸杆,空心轴上与第二滑芯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条形孔,第二滑芯通过贯穿第二条形孔设置的第二销钉与所述第二压块固接。

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有与第一驱动块转动配合的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通过平行于空心轴设置的第一导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杆上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机架上沿第一导杆径向活动设置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上设有与第一导杆外径相当的第一锁止孔,所述第一卡板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单元,当第一驱动块位于工位一时,第一环槽与第一锁止孔平齐,此时第一卡板在第一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第一锁止孔与第一导杆的中心相互错位并使第一锁止孔的边缘卡设于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二压块上设有与第二压块转动配合的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通过与空心轴平行设置的第二导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板上设有与第二导杆相配合的第一解锁孔,所述第二导杆端部和第一解锁孔的边缘设有相配合的倒角,当第一锁止孔卡在第一环槽内时,第一解锁孔的中心与第二导杆的中心相互错位,当触发杆插入绕丝辊内的预设位置时,触发杆通过第一延伸杆和第二滑芯将第二压块挤推至预设位置,该位置刚好能够使第二导杆挤推并穿过第一解锁孔,第一卡板在第二导杆的挤推下使第一锁止孔的中心与第一导杆的中心正对,此时第一锁止机构将第一驱动块从工位一释放。

所述空心轴内还设有第三滑芯,所述第三滑芯朝向触发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杆,所述空心轴上与第三滑芯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滑芯通过贯穿第三条形孔设置的第三销钉与空心轴外滑动设置的第一滑套相固接,所述第一滑套上设有与第一滑套转动配合的第三限位套,所述第三限位套通过平行于空心轴设置的第三导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套与空心轴之间设有第三压簧;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沿第一导杆径向滑动设置的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上设有与第一导杆外径相当的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卡板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卡板上设有与第三导杆相配合的第二解锁孔,所述第三导杆端部和第二解锁孔的边缘设有相配合的倒角,第一驱动块位于工位二时,第一环槽与第二锁止孔平齐,此时第二卡板在第二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第二锁止孔与第一导杆的中心相互错位并使第二锁止孔的边缘卡设于第一环槽内,且此时第一滑套在触发杆的挤推下使第三压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导杆的端部与第二卡板分离,第二解锁孔的中心与第三导杆的中心相互错位;当触发杆从绕丝辊内脱离时,第一滑套在第三压簧的弹力所用下带动第三导杆刚好插入第二解锁孔内,第二卡板在第三导杆的挤推下使第二锁止孔的中心与第一导杆的中心正对,此时第二锁止机构将第一驱动块从工位二释放。

所述第一滑芯中心设有供第一延伸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第二滑芯和第一延伸杆中心设有共第二延伸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第二延伸杆凸出于第一延伸杆的端部,第一压块滑动设置在第一延伸杆上,第二延伸杆端部设有与第一延伸杆端面挡接的第一径向凸缘,第一延伸杆端部设有与第一压块端面挡接的第二径向凸缘。

一种连续绕丝机构,包括所述的绕丝辊。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将绕丝辊设置为涨缩式结构,便于卸料装置再卷绕过程中对绕丝辊上的镀锌丝卷进行卸料,实现了镀锌丝卸料过程的连续卷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镀锌丝生产系统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镀锌丝生产系统的俯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爪卸料过程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爪与绕丝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绕丝辊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绕丝辊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爪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爪与绕丝辊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绕丝辊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爪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卡板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的a-a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捆扎机构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捆扎机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镀锌丝生产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放料装置10、上游引导装置20、电镀槽30、下游引导装置50、以及卸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10用于将原料丝释放到产线下游,所述上游引导装置20用于将放料装置10输出的原料丝引导至电镀槽30内,所述电镀槽30用于对原料丝进行电镀,所述下游引导装置50用于将电镀槽30输出的镀锌丝输送至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用于将镀锌丝进行卷绕收集。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放料装置10包括放料辊,以及用于驱动放料辊转动的放料驱动电机;所述放料辊设置有多个,所述上游引导装置20包括沿电镀槽3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滚轮组,所述滚轮组用于将各放料辊输出的原料丝引导为相互平行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电镀槽30与下游引导装置50之间设有清洁毛刷40;如图2所示,所述下游引导装置5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转向轮,所述转向轮的轴线竖直设置,沿竖直方向看,各转向轮的中心连线是一条与产线长度方向成夹角的直线,转向轮用于将各镀锌丝平行引导至产线两侧。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位于产线两侧的多个绕丝辊60,各绕丝辊60旁侧一一对应设置有卸料爪70和捆扎机构80,所述绕丝辊60用于对产线出料端的镀锌丝进行卷绕收集,所述卸料爪70用于将绕丝辊60上的镀锌丝料卷卸下并转移至所述捆扎机构80,所述捆扎机构80用于对镀锌丝卷料进行捆扎包装。

优选的,如图6、7、8、10、11所示,所述绕丝辊60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绕丝辊60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卸料爪70沿绕丝辊60轴向伸缩设置,所述绕丝辊60旁侧设有导丝机构601,镀锌丝穿过导丝机构601后卷绕在绕丝辊60上,导丝机构601沿绕丝辊60轴向往复运动设置以使镀锌丝均匀分布在绕丝辊60上。

具体的,如图7、8所示,所述绕丝辊60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67上的第一端板62,以及沿第一端板62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板63,所述第一支撑板6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端板62的轴向平行,且第一支撑板63沿第一端板62的径向与第一端板62活动连接;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板63沿第一端板62径向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构件。

如图9所示,所述卸料爪70包括第二端板72,所述第二端板72与转轴71固接,所述转轴71与活塞缸701的活塞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板72上沿转轴71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板73,所述第二支撑板73沿转轴71径向与第二端板72活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板73的长度方向与转轴71的轴线方向平行,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板73沿转轴71径向活动的第二驱动构件。

如图6、1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63与第二支撑板73相对悬伸设置,且第一支撑板63与第二支撑板73沿绕丝辊60周向相互交错布置;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分离状态下的两者之间设有剪切装置602,所述剪切装置602沿绕丝辊60径向活动设置。

如图15、16所示,所述捆扎机构80包括回转台81,所述回转台8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辊82,各支撑辊82的轴线沿回转台81径向设置,其中两个支撑辊82之间设有环形物料缠绕包装机83,所述回转台81上方设有压料辊84,所述压料辊84的轴线沿回转台81径向设置,所述压料辊84转动设置在升降支架上,所述回转台81两侧设有开合支架,所述开合支架上设有侧面引导辊85,所述开合支架上设有用于驱动侧面引导辊85转动的驱动元件;所述回转台81安装在一平移支架85上,所述平移支架85沿水平方向活动设置,卸料爪70位于平移支架85的平移路径上,所述卸料爪70设置在一摆动支架上,所述摆动支架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升降台702上。

如图3、4、5所示,所述第一端板62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外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3的第一侧围1,第一支撑板63的悬伸端设有与第一侧围1同向凸伸的第二侧围2;第二端板72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3的第三侧围3,第二支撑板73的悬伸端设有与第三侧围3同向凸伸的第四侧围4,所述第一侧围1与第二侧围2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三侧围3与第四侧围4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构件和第二驱动构件被装配为当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合拢至第四侧围4与第一侧围1平齐时,第一驱动构件能够驱动第一支撑板63沿第一端板62径向收缩,同时第二驱动构件能够驱动第二支撑板73沿第二端板72径向膨胀,且当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脱离至第四侧围4与第二侧围2平齐时,第一驱动构件能够驱动第一支撑板63沿第一端板62径向膨胀。

具体的,如图10、11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构件包括与第一支撑板63固接的第一延伸板631,以及平行于第一端板62轴向活动设置的第一驱动块64;所述第一延伸板631的板面与第一端板62的轴向平行且与第一支撑板63的活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延伸板631上设有第一倾斜腰型孔,所述第一驱动块64上设有垂直于第一延伸板631设置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插于第一倾斜腰型孔内并与之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块64被装配为沿第一端板62轴向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第一驱动块64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支撑板63位于靠近第一端板62边缘的位置即膨胀工位,当第一驱动块64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一支撑板63位于靠近第一端板62中心的位置即收缩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板72上设有向第一端板62凸伸设置的触发杆76,第一驱动构件还包括沿第一端板62轴向活动设置的第一压块605,所述第一压块605与触发杆76挡接,所述第一压块605与第一驱动块64之间设有第一压簧606,所述第一驱动块64与机架67之间设有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被装配为当第一驱动块64处于工位一时能够使其保持在工位一,且当第四侧围4与第一侧围1平齐时,第一锁止机构能够将第一驱动块64释放使第一驱动块64在第一压簧606的作用下由工位一瞬时切换至工位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压簧653以及沿第一端板62轴向活动设置的第二压块65,所述第二压簧653的弹力作用于第二压块65上使第二压块65弹性抵靠在所述第一驱动块64上,所述第二压簧653作用在第二压块65上的力与第一压簧606作用在驱动块上的力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驱动块64与机架67之间设有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处于工位二的第一驱动块64保持在工位二,且当第四侧围4与第二侧围2平齐时第二锁止机构能够将第一驱动块64释放使第一驱动块64在第二压块65和第二压簧653的作用下由工位二瞬时切换至工位一;所述第二压块65与卸料爪70联动设置为当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合拢时第二压块65与第一驱动块64分离并压缩第二压簧653。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63与第一端板62上沿径向设置的贯穿第一端板62的第一滑槽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块64位于第一端板62向背于第一支撑板63的一侧,所述第一延伸板631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并向第一驱动块64所在的一侧悬伸设置,所述第一端板62的中心朝第一驱动块64所在的一侧凸申设置有一空心轴61;所述空心轴61内设有沿轴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滑芯643,所述第一压簧606抵接在第一压块605与第一滑芯643之间,所述空心轴6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滑芯643通过贯穿第一条形孔设置的第一销钉与所述第一驱动块63固接;所述空心轴61内还设有第二滑芯654,第二滑芯654朝向触发杆76的一端设有与触发杆76挡接的第一延伸杆655,空心轴61上与第二滑芯654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条形孔,第二滑芯654通过贯穿第二条形孔设置的第二销钉与所述第二压块65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块64上设有与第一驱动块64转动配合的第一限位套641,所述第一限位套641通过平行于空心轴61设置的第一导杆642与机架6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杆642上开设有第一环槽6421,如图13、14所示,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机架67上沿第一导杆642径向活动设置的第一卡板68,所述第一卡板68上设有与第一导杆642外径相当的第一锁止孔681,所述第一卡板68与机架67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单元,当第一驱动块64位于工位一时,第一环槽6421与第一锁止孔681平齐,此时第一卡板68在第一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第一锁止孔681与第一导杆642的中心相互错位并使第一锁止孔681的边缘卡设于第一环槽6421内;所述第二压块65上设有与第二压块65转动配合的第二限位套651,所述第二限位套651通过与空心轴61平行设置的第二导杆652与机架6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板68上设有与第二导杆652相配合的第一解锁孔682,所述第二导杆652端部和第一解锁孔682的边缘设有相配合的倒角,当第一锁止孔681卡在第一环槽6421内时,第一解锁孔682的中心与第二导杆652的中心相互错位,当第四侧围4与第一侧围1平齐时,触发杆76通过第一延伸杆655和第二滑芯654将第二压块65挤推至预设位置,该位置刚好能够使第二导杆652挤推并穿过第一解锁孔682,第一卡板68在第二导杆652的挤推下使第一锁止孔681的中心与第一导杆642的中心正对,此时第一锁止机构将第一驱动块64从工位一释放。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轴61内还设有第三滑芯663,所述第三滑芯663朝向触发杆76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杆664,所述空心轴61上与第三滑芯663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滑芯663通过贯穿第三条形孔设置的第三销钉与空心轴61外滑动设置的第一滑套66相固接,所述第一滑套66上设有与第一滑套66转动配合的第三限位套661,所述第三限位套661通过平行于空心轴61设置的第三导杆662与机架6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套66与空心轴61之间设有第三压簧665;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沿第一导杆642径向滑动设置的第二卡板69,所述第二卡板69上设有与第一导杆642外径相当的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卡板69与机架67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卡板69上设有与第三导杆662相配合的第二解锁孔,所述第三导杆662端部和第二解锁孔的边缘设有相配合的倒角,第一驱动块64位于工位二时,第一环槽6421与第二锁止孔平齐,此时第二卡板69在第二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第二锁止孔与第一导杆642的中心相互错位并使第二锁止孔的边缘卡设于第一环槽6421内,且此时第一滑套66在触发杆76的挤推下使第三压簧665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导杆662的端部与第二卡板69分离,第二解锁孔的中心与第三导杆662的中心相互错位;当第四侧围4与第二侧围2平齐时,第一滑套66在第三压簧665的弹力所用下带动第三导杆662刚好插入第二解锁孔内,第二卡板69在第三导杆662的挤推下使第二锁止孔的中心与第一导杆642的中心正对,此时第二锁止机构将第一驱动块64从工位二释放。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芯643中心设有供第一延伸杆655穿过的中心孔,所述第二滑芯654和第一延伸杆655中心设有共第二延伸杆664穿过的中心孔,所述第二延伸杆664凸出于第一延伸杆655的端部,第一压块605滑动设置在第一延伸杆655上,第二延伸杆664端部设有与第一延伸杆655端面挡接的第一径向凸缘,第一延伸杆655端部设有与第一压块605端面挡接的第二径向凸缘。

如图10、1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构件包括与第二支撑板73固接的第二延伸板731,以及平行于转轴71轴线方向活动设置的第二驱动块74;所述第二延伸板731的板面与转轴71的轴向平行且与第二支撑板73的活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延伸板731上设有第二倾斜腰型孔,所述第二驱动块74上设有垂直于第二延伸板731设置的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穿插于第二倾斜腰型孔内并与之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块74被装配为沿转轴71轴向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第二驱动块74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二支撑板73位于靠近第二端板72边缘的位置即膨胀工位,当第二驱动块74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支撑板73位于靠近第二端板72中心的位置即收缩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板72与第二驱动块74之间设有第四压簧79,所述第四压簧79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处于工位二的第二驱动块74运动至工位一;所述第二驱动构件还包括顶推机构75,所述顶推机构75被装配为能够将处于工位一的第二驱动块74顶推至工位二并压缩所述第四压簧79。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块74与转轴71之间设有第三锁止机构,所述第三锁止机构被装配为能够将处于工位二的第二驱动块74保持在工位二;还包括绕丝辊60所在机架67上设置的解锁构件,所述解锁构件被装配为当第四侧围4与第一侧围1平齐时解锁构件能够驱动第三锁止机构将第二驱动块74从工位二释放,使第二驱动块74在第四压簧79的作用下由工位二瞬时切换至工位一。

所述第二支撑板73与第二驱动块74分置于第二端板72的两侧,第二支撑板73与第二端板72上沿径向设置的贯穿第二端板72的第二滑槽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延伸板731穿过所述第二滑槽并向第二驱动块74所在的一侧悬伸设置;所述转轴71位于第二驱动块74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块74与转轴71轴向滑动连接,且第二驱动块74与转轴71同步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1上设有与转轴71转动配合的第四限位套711,所述第四限位套711通过平行于转轴71设置的第四导杆713与活塞缸701所在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块74上设有与第二驱动块74转动配合的第五限位套741,所述第五限位套741通过平行于转轴71设置的第五导杆742与第四限位套711滑动连接,第五导杆742上设有第二环槽7421,所述第三锁止机构包括沿第五导杆742径向活动设置在第四限位套711内的第三卡板712,所述第三卡板712上设有与第五导杆742直径相当的第三锁止孔,所述第三卡板712与第四限位套71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单元,当第二驱动块74位于工位二时,第二环槽7421与第三锁止孔平齐,此时第三卡板712在第三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第三锁止孔与第五导杆742的中心相互错位并使第三锁止孔的边缘卡设于第二环槽7421内;所述解锁构件包括垂直于第三卡板712设置的解锁杆671,所述解锁杆671的端部及第三卡板712的边缘设有相互配合的倒角,当第四侧围4与第一侧围1平齐时,解锁杆671能够刚好挤推第三卡板712,使第三锁止孔的中心与第五导杆742的中心正对,此时第三锁止机构将第二驱动块74从工位二释放。

优选的,所述顶推机构75包括活塞缸701所在支架上设置的顶推油缸,所述顶推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五导杆742正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之间设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与绕丝辊60固接的第一环形凹凸块621,以及沿卸料爪70轴向与卸料爪70活动连接的第二环形凹凸块78,所述第二环形凹凸块78与卸料爪70之间设有弹性元件77,所述弹性元件77被装配为其弹力能够驱使第二环形凹凸块78向绕丝辊60所在方向顶出;所述第一环形凹凸块621和第二环形凹凸块78各包括四个沿周向间隔设置凸起,第一环形凹凸块621的凸起与第二环形凹凸块78上相邻凸起之间的凹槽构成插接配合,所述各凸起的顶端为尖刺状;

优选的,所述导丝机构601包导丝轮,所述导丝轮转动设置在一电缸的滑块上,电缸的长度方向与绕丝辊60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剪切装置602包括电动盘锯,所述电动盘锯安装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伸缩方向沿绕丝辊60径向设置。

实施例2

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示系统加工镀锌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原料丝放置在镀锌产线上,人工将原料丝牵引至产线末端;

步骤2:在产线的电镀槽30内注入电解液,启动产线;

步骤3:待产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产线出料端的原料丝以及初段镀锌丝剪断并回收;再将镀锌丝卷绕在卸料装置上对镀锌丝进行收集;

步骤4:待绕丝辊60上的镀锌丝卷绕至预设长度或圈数后,采用卸料爪70将镀锌丝料卷从绕丝辊60上卸下,并将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之间的镀锌丝剪断,再将卸料爪70上的镀锌丝料卷转移至捆扎机构80进行捆扎包装;

步骤5:当放料辊上的原料丝放空后,产线停机,将新原料丝放置在放料辊上并将新原料丝的前端与旧原料丝的尾端焊接,重新启动产线;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4、5,进行镀锌丝的连续生产。

所述步骤4中,卸料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a:绕丝辊60对镀锌丝进行卷绕收集,绕丝时第一驱动构件驱动各第一支撑板63处于张开状态;

步骤b:当绕丝辊60上的镀锌丝到达预设圈数或长度后,采用卸料爪70将绕丝辊60上的镀锌丝卸下,卸料时,首先利用第二驱动构件将各第二支撑板73调节至收缩状态,然后利用活塞缸701驱动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合拢,两者合拢后第一驱动构件驱动各第一支撑板63相互收缩,同时第二驱动构件驱动各第二支撑板73张开,使镀锌丝料卷落在卸料爪70上,然后活塞缸701驱动卸料爪70回缩至即将与绕丝辊60脱离的位置,此时第一驱动构件驱动各第一支撑板63张开,使镀锌丝继续卷绕在绕丝辊60上,镀锌丝在绕丝辊60上卷绕预设圈数以后,活塞缸701再次驱动卸料爪70远离绕丝辊60一段距离,此时利用卸料爪70与绕丝辊60之间设置的剪切装置602将绕丝辊60与卸料爪70之间的镀锌丝截断,随后活塞缸701继续驱动卸料爪70远离绕丝辊60直至预设位置;

步骤c:卸料爪70将镀锌丝料卷转移至捆扎机构80,转移时,摆动支架首先将卸料爪70调整至竖直姿态,平移支架85带动回转台81运动至卸料爪70下方,然后升降台702下行,使卸料爪70落在回转台81上,此时第二驱动构件驱动各第二支撑板73收缩,升降台702上行使卸料爪70与镀锌丝料卷脱离,平移支架85带动回转台81平移至开合支架之间,开合支架合拢,使侧面引导辊85与镀锌丝料卷侧面贴合,同时升降支架下行,使压料辊84与镀锌丝料卷顶面贴合,随后利用侧面引导辊85带动镀锌丝料卷转动,此过程中环形物料缠绕包装机83持续将包装材料缠绕在镀锌丝料卷上,镀锌丝料卷至少转动一圈后环形物料缠绕包装机83停止并将包装材料截断,平移支架85带动回转台81和包装好的镀锌丝料卷平移至下线工位,镀锌丝料卷卸料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