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3640发布日期:2020-10-13 09:3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票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



背景技术:

票卡,是指起标识作用的卡片形标签物,比如用于服装零售领域的rfid识别功能的吊牌、卡片和织唛等,比如具有rfid的功能卡片。票卡的包装形式一般是堆叠后捆扎,如需要对其进行加工/检测/写码等操作时,需要将其以单张形式输入相关检测写码设备,检测完成后输出,再进行堆叠捆扎;

现有技术中,检测写码设备通常将票卡通过真空皮带吸附传输,在传输路径上设置单个、两个或多个落料位置,以实现计数、分类等功能。票卡在落料位置落在下方的接料平台上或简易的接票盒内,呈不规则的堆叠状态,需要通过人工拾取并整理对齐,然后再通过其他设备捆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且质量参差不齐,如专利号为:zl20162093594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硬质卡片码放装置”,包括:底座、连接于底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侧边与第二侧板的侧边连接,且第一侧板的内侧面与第二侧板的内侧面垂直设置;底座的顶面朝向第二侧板向下倾斜设置。该装置只能实现票卡的简单收集,且收集的票卡还是呈散乱状态,需要人工二次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通过第一推送机构推动堆叠且平铺的票卡,再配合第一抵靠面的翻转使票卡竖起来,再通过码齐机构码齐,最后抓取到捆扎机打包,推送堆叠的方式可一次处理数量可观的票卡,且对不同尺寸票卡的兼容性好,装置的结构精简,整个打包的动作快速效率高,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票卡的收取台,在所述收取台的一侧设有用于推送所述票卡的第一推送机构,且所述收取台的另一侧设有供所述票卡抵靠的第一抵靠面;

若干所述票卡堆叠或部分堆叠且平铺于所述收取台,所述第一推送机构能够推送所述票卡朝所述第一抵靠面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抵靠面或所述第一推送机构能够翻转并将所述票卡翻至直立状态,直立的票卡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之间并能够保持直立。

进一步地说,还包括码齐装置,所述码齐装置包括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第一码齐板,所述第一码齐板能够推平所述票卡的上下侧边,以实现票卡上下方向的码齐。

进一步地说,还包括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相邻的一侧并抵顶直立状态的票卡,所述第二抵靠面的相对一侧设有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码齐板,所述第二码齐板能够推平所述票卡的左右侧边,以实现票卡左右方向的码齐。

进一步地说,所述收取台的台面具有沿票卡推送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的下端设有爪齿,所述第一推送机构推送票卡时所述爪齿伸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说,还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与所述收取台对接,所述输送带用于承接上道工序结束后发出的票卡,并将其输送到所述收取台。

进一步地说,所述收取台的台面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面皆具有沿其输送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的下端设有爪齿,所述第一推送机构推送票卡时所述爪齿伸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说,还设有上料传感器,所述上料传感器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前端或者上道工序的末端,以用于监控落入所述输送带上票卡,从而可实现所述输送带的步进。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安装于伸缩机构,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伸出时能够推送所述票卡,所述第一推送机构缩回时能够让开位置以使票卡在所述输送带上传输。

进一步地说,包括第二推送机构所述第二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推板以及可驱动所述第二推板运动的伸缩机构,所述第二推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推板的宽度,所述第二推板伸出时与所述第一推板齐平并能够共同推送所述票卡,所述第二推送机构缩回时远离所述第一推送机构。

进一步地说,还包括用于抓取码齐后的票卡的夹爪,所述夹爪包括固定爪以及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爪的活动爪,所述固定爪固设有支撑杆,所述夹爪能够运动至所述票卡的一侧,且所述支撑杆构成所述第二抵靠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票卡收取装置,通过第一推送机构推动堆叠且平铺的票卡,再配合第一抵靠面的翻转使票卡竖起来,再通过码齐机构码齐,最后抓取到捆扎机打包,推送堆叠的方式可一次处理数量可观的票卡,整个打包的动作快速效率高,且装置的结构精简,机构的动作精简,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此外,使用码齐装置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对直立的票卡进行码齐,其运动行程可以根据票卡大小调整,对不同尺寸票卡的兼容性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票卡推送堆叠的步骤示意图1(推送时);

图3是本发明票卡推送堆叠的步骤示意图2(第一抵靠面翻转时);

图4是本发明票卡推送堆叠的步骤示意图3(票卡码齐时);

图5是本发明票卡推送堆叠的步骤示意图4(票卡码齐后抓取时);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夹爪(以及第二抵靠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角度);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收取台1、凹槽11;

第一推送机构2、第一推板21、爪齿211;

第一抵靠面3、第二抵靠面4;

码齐装置5、第一码齐板51、第二码齐板52;

输送带6、上料传感器61、第二输送带65;

第二推送机构7、第二推板71;

夹爪8、固定爪81、活动爪82、支撑杆83;

票卡9、捆扎机91;

第二推板的宽度w2和第一推板的宽度w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推叠式票卡收取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用于放置票卡的收取台1,在所述收取台的一侧设有用于推送所述票卡的第一推送机构2,且所述收取台的另一侧设有供所述票卡抵靠的第一抵靠面3,若干所述票卡9堆叠或部分堆叠且平铺于所述收取台,所述第一推送机构能够推送所述票卡朝所述第一抵靠面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抵靠面或所述第一推送机构能够翻转并将所述票卡翻至直立状态并保持该直立状态,直立的票卡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之间,且竖直票卡以非压缩的状态立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与第一推送机构之间,所述非压缩的状态是指票卡可推动以便于下一步的码齐动作;

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一次推送的票卡的总厚度,直立状态的票卡可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抓取后打包。

实际上第一抵靠面或者第一推送机构的翻转选择是根据票卡的堆叠方向定的,就是说看部分堆叠票卡的最下面一张的位置,最下面一张也就是位于端部的一张靠近哪一个,哪一个就设置为翻转结构,这样才能很好的将票卡翻转成直立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靠面为翻转设置,其翻转的结构为一端铰接于收取台,并通过气缸驱动翻转,并且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抵靠面翻转的同时,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会往后退稍许距离,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容纳所述票卡且不会对票卡夹紧,进而可保证顺利完成下一步的码齐动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推送机构往后退稍许距离这个动作,也可以采用缓慢移动的方式或者直接将第一推送机构一步移动到位等方式完成,这个动作旨在为票卡留出宽松的空间,使票卡直立后不会被夹紧压缩。

图如3和图6所示:所述收取台的台面以及输送带的输送表面皆具有沿票卡推送方向设置的凹槽11,所述第一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推板21,所述第一推板的下端设有爪齿211,所述第一推送机构推送票卡时所述爪齿伸入所述凹槽内,通过爪齿实现第一推板与收取台的台面以及输送带的输送表面之间没有间隙,能够防止推送时出现票卡逃脱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设备不配备输送带,只通过收取台收卡,只需要在收取台设置凹槽11即可。

图如2到图5所示:还包括第二抵靠面4和码齐装置5,所述第二抵靠面连接于移动机构(直线模组),且能够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抵靠面相邻的一侧并抵顶直立状态的票卡;

所述码齐装置包括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第一码齐板51,所述第一码齐板能够推平(直立状态的)票卡的上下侧边,以实现票卡上下方向的码齐;

所述第二抵靠面的相对一侧设有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二码齐板52,所述第二码齐板能够推平(直立状态的)票卡的左右方向的侧边,以实现票卡左右方向的码齐。

本发明中定义的上下、左右方向为:将所述第一推送机构的运动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票卡的直立状态的上下侧边为上下方向,票卡直立状态时的另外两个侧边方向为左右方向。

如图2和图6所示:本装置还包括第二推送机构7,所述第二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推板71以及可驱动所述第二推板运动的伸缩机构,所述第二推板的宽度w2大于所述第一推板的宽度w1,所述第二推板伸出时与所述第一推板齐平并能够共同推送所述票卡,所述第二推板缩回时远离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送机构与第一推送机构一同安装于直线模组,即两者的推送动力相同,为同步推送设置。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推送机构的作用在于:较宽的第二推送机构可以设置为是否介入推送动作,可以增加设备可适用的票卡尺寸范围,因为当票卡较宽的时候,在较窄的第一推送机构的推送下,票卡的左右两侧容易跑偏。

另外,本实施例没有将第一推送机构直接做宽,是由于当票卡推送到位并且被翻转至直立状态后,会通过第一码齐板和第二码齐板推平码齐,而此时票卡的直立状态是通过第一抵靠面和第一推送机构保持的,如果第一推送机构做的较宽,第二码齐板在码齐动作的时候容易造成与第一推送机构的干涉。

如图5和图7所示:还包括用于抓取码齐后的票卡的夹爪8,所述夹爪安装于可以水平和垂直运动的两轴直线模组,所述夹爪包括固定爪81以及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爪的活动爪82,所述固定爪的爪部后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杆83,所述夹爪能够运动至所述票卡的左/右侧,且此时所述支撑杆构成了所述第二抵靠面。

将第二抵靠面与夹爪集成在一起,票卡在直立后的码齐动作时,所述夹爪就运动至所述票卡的左/右侧,先通过支撑杆完成第二抵靠面的作用实现码齐,码齐后夹爪可直接夹起所述票卡将其送至下到工序或者送至捆扎机。

如图1所示:还包括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与所述收取台对接,所述输送带用于承接上道工序结束后发出的票卡,并将其输送到所述收取台,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为步进式输送带。

步进式输送带或者叫间隙式输送带,就是说输送带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运行一段距离然后停止,等再满足的时候再运行一段距离,依次往复,通过所述步进式的设计能够实现所述的票卡堆叠或部分堆叠且平铺的放置;

当然,这里使用连续传输的输送带同样可以,不过连续传输的输送带需要计算出票卡的发卡速度以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较为麻烦,并且步进式输送带在传感器的配合下能够防止出现空张的情况,就是说如果在上道工序出错等一些情况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票卡发到输送带的情况下,输送带是不会动的,只有有料过来的时候才会运行,而持续传输的输送带就没有此防空张(断张)机制,其会产生票卡堆叠不连续的空张情况,若空张距离过大使票卡没能实现堆叠平铺的时候,就会对下面的推叠产生影响。

而这里所述的一定的条件包括了定时运行或者通过传感器监控配合实现,本实施例是采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配合设置,上料传感器61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前端(或者说是输送带的起始端或上游端)或者上道工序的末端,以用于监控落入所述输送带上票卡,通过软件控制,可实现所述输送带的步进。

通过上料传感器还可以实现票卡计数和按数量分料。当计数达到预设数量后,输送带会加速移动将已经堆叠的票卡送到收取台,而此时上道工序结束后发出的票卡仍以原来的速度下落,持续下落的票卡与已送到收取台的票卡在输送带上就形成了一段较大的间隔,以此实现按数量分料(即每段分开的票卡就是一次打包的数量),此段较大的票卡间隔也是推送机构工作的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输送带还具有预堆叠的作用,票卡在落到输送带上的时候相邻的票卡叠合部分较少,票卡排列密度较低,输送带快速移动进行分料的同时会将票卡集中,使其叠合的部分提高,能够减少第一推送机构的工作行程,提高推送效率。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推送机构2安装于伸缩机构,本实施例的伸缩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以及气缸,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伸出时能够推送所述票卡,所述第一推送机构缩回时能够在使其在移动至推送初始位置的过程中避让输送带上的票卡;

本实施例如图8所示:还设有用于捆扎所述票卡的捆扎机91以及收集打包后票卡的第二输送带65,第二输送带将捆扎好的票卡输送出去或者输送到下一工位。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到图5所示,输送带6接收上道工序结束后发出的票卡9,通过上料传感器61的配合监控实现输送带的步进式走料,以使票卡在输送带上的排布方式为部分堆叠且为平铺状,持续收取票卡到一定条件(满足收取的张数或者平铺长度满足等条件皆可)后输送带快速持续传输,将票卡传输到收取台1与输送带6的衔接处(此时堆叠状态基本不变,不过由于收取台是固定的,票卡的平铺长度会变短,也就是叠合的部分变大),然后第一推送机构2的第一推板21向下移动,第一推板下端的爪齿部分211进入凹槽11,第二推送机构7的第二推板71伸出与第一推板21齐平,然后同时推送所述票卡,推送至第一抵靠面3处时,所述第一抵靠面翻转竖起,从而将平铺的票卡竖起,当所述第一抵靠面翻转的同时,所述第一推送机构会往后退稍许距离,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容纳所述票卡且不会对票卡夹紧,进而可保证顺利完成下一步的码齐动作,此时第一抵靠面和第一推送机构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一次推送的票卡的总厚度;

竖起后(直立状态)的票卡由第一抵靠面和第一推板挡住保持,然后第二推板缩回,接下来的码齐动作由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码齐板51以及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码齐板52推平码齐,左右方向码齐时的第二抵靠面4由夹爪8上的支撑杆83担任;

最后,如图8所示:夹爪8夹取码齐后的票卡并运送至捆扎机91捆扎,捆扎完成后放入第二输送带65上传输以收集或传输至下一工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除了已经定义的之外,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