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94968发布日期:2021-01-08 16:3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属于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维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猕猴桃(学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也称奇异果。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黄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果肉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于猕猴桃的种植,在猕猴桃种植园中布置有藤架,所述藤架包括呈矩形阵列的埋设于猕猴桃种植园的土地上的立柱,纵横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拉索相连接形成所述藤架。种植于猕猴桃种植园中的猕猴桃树,其枝叶布置在拉索上,被拉索所支撑。

由于一些因素,有时候藤架的立柱会发生折断等损坏情况,将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同时猕猴桃树的枝叶将随之下陷。一旦发生上述情况,需要对藤架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当猕猴桃种植园的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采用本发明实现能够维修藤架的目的;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能够将藤架的拉索顶升支撑起来,以便于进行藤架的维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当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包括下述步骤:

s1、将损坏的坏立柱与拉索相分离;

s2、采用拉索顶升装置并使之将下陷的拉索顶起支撑,且拉索的顶升高度大于拉索下陷前的原始高度;

s3、将坏立柱从土地上撤移掉;

s4、将新立柱转移至坏立柱的原始位置上,并将新立柱固定于土地上,以实现将坏立柱更换为新立柱的目的;

s5、操作拉索顶升装置使之将被顶起支撑的拉索逐渐下降至新立柱的顶部位置,并使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以使拉索被新立柱所支撑;

s6、拆走拉索顶升装置。

当猕猴桃种植园的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实现能够维修种植园藤架的目的。具体的,得益于步骤s1的设计,使得坏立柱与拉索不相连接,相互之间不会产生联动的活动,以便于执行步骤s2以及步骤s3。得益于步骤s2中的拉索顶升装置将下陷的拉索顶起支撑的设计,使得拉索被顶起支撑,增大维修空间,并使得拉索不影响步骤s3、s4的正常进行;同时,得益于步骤s2中的拉索的顶升高度大于拉索下陷前的原始高度的设计,以便于执行步骤s5中的将下降的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动作。得益于步骤s3的设计,以便于执行步骤s4中的将坏立柱更换为新立柱动作。得益于步骤s4的设计,实现了将坏立柱更换为新立柱的目的。得益于步骤s5的设计,使得下降的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并使得拉索被新立柱所支撑,藤架恢复原貌。再通过步骤s6拆走拉索顶升装置后,完成维修种植园藤架的整个动作过程。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步骤之间相辅相成并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维修种植园藤架的目的,使得藤架重新支撑起猕猴桃树的枝叶,并且整个维修过程不会破坏原有的拉索结构,不影响支撑在拉索上猕猴桃树的枝叶(以及猕猴桃果实等)的正常生长。

一种实施上述的方法时所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装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藤架的拉索的支撑单元;通过所述升降组件可使所述支撑单元作升降运动;当使所述支撑单元作上升运动时,所述支撑单元能够顶起支撑拉索,当使所述支撑单元作下降运动时,拉索能够跟随所述支撑单元作下降运动。

在猕猴桃种植园中,当藤架的立柱发生折断等损坏情况,导致拉索以及猕猴桃树的枝叶下陷时;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对藤架进行维修作业时,当使支撑单元作上升运动时,支撑单元可将拉索顶起支撑;当使支撑单元作下降运动时,拉索能够跟随支撑单元作下降运动至新立柱的顶部位置,以便于使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以实现拉索被新立柱所支撑的目的。

可供选择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的第一立杆,以及通过连接驱动机构装配于所述第一立杆上的第二立杆,所述支撑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立杆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通过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立杆相对于第一立杆作上升运动时,能够实现支撑单元顶起支撑拉索的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驱动机构包括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设置有u型叉,所述第二立杆位于所述第一立杆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分别通过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铰接于所述u型叉内,所述杠杆的自由端距所述第一铰接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铰接点距所述第一铰接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立杆升降导向的导向机构;当使所述杠杆的自由端上下摆动时可驱动所述第二立杆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作为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当使所述杠杆的自由端上下摆动,能够实现第二立杆相对于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第一铰接点位于杠杆的自由端与第二铰接点之间。杠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把手,下压把手时能够实现第二立杆、支撑单元的上升;上抬把手时能够实现第二立杆、支撑单元的下降。由于杠杆的自由端距第一铰接点的距离大于第二铰接点距第一铰接点的距离,起到省力杠杆的作用,使得人工操作把手就能够实现支撑单元顶起支撑下陷的拉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杆的一侧顶部的导向套环,所述第二立杆可升降的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环内。能够起到第二立杆升降时导向的作用。在上述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中,可以看出,通过杠杆使得第二立杆(以及支撑单元)升降时,第二铰接点将绕第一铰接点转动,那么在第二立杆上升/下降过程中,第二立杆将会第一立杆产生张合现象形成较小的夹角β,当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垂直于第一立杆的轴线时,该夹角β最大;当第二立杆上升/下降到极限位置时该夹角β最小(β基本为零,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基本贴合),因此由于会出现张合现象,为了避免干涉,以保证第二立杆能够可靠的沿导向套环升降,因此,在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连线的方向上,导向套环的内腔宽度b略大于第二立杆的宽度c,只要能够确保第二立杆可升降的套设于导向套环内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杆的下段向外折弯形成折弯段,所述u型叉与所述第二立杆的铰接处位于所述折弯段的底部位置。在上述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中,采用折弯段的设计时,能够确保实现第二立杆上升/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实现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有效的贴合。还能够增加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距离,提高第二立杆的上升/下降幅度。

可供选择的,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之间设置有可干涉机构,通过操作所述可干涉机构能够干涉所述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当第二立杆、支撑单元上升后,为了使得支撑单元能够长时间的顶起支撑拉索,那么此时需要使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保持相对固定。如果不采用可干涉机构的设计,那么需要使杠杆的把手处于下压的状态,或者使工人保持下压杠杆的把手,或者在把手上吊上重物,但是都不够方便。而采用可干涉机构设计时,通过操作可干涉机构来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保持相对固定,更加方便易行。

进一步的,所述可干涉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外的干涉套环,所述干涉套环可沿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上下滑动;当使所述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时,所述第二立杆可正常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当使所述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时,所述干涉套环将干涉所述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与导向套环的设计原理相似,为了避免干涉,在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时,确保保证第二立杆能够可靠的沿干涉套环升降,因此,在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连线的方向上,干涉套环的内腔宽度m略大于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总宽度n;只要在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时,能够确保第二立杆可正常升降即可。在上述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中,在第二立杆上升/下降过程中,第二立杆将会第一立杆产生张合现象;很明显,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方向位置是张开尺寸最大之处(相对大幅度的张开),而在导向机构位置,是张开尺寸的最小之处(趋近于零)。由于宽度m略大于总宽度n,当使所述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时,第二立杆的底部将几乎不能作张开运动;因此,当使下压杠杆的把手使得支撑单元顶起支撑拉索后,将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时,干涉套环将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能够使得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保持相对固定。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设计的干涉套环结构简单,但是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实用,当需要第二立杆升降时,此时提起干涉套环至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即可,干涉套环将不会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而需要使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保持相对固定时,那么释放干涉套环,干涉套环自由落体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干涉套环将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实现第二立杆与第一立杆保持相对固定。优选的,在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第一立杆的侧面可拆卸的插入有销钉;当销钉插入第一立杆上时,能够使干涉套环保持于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当销钉从第一立杆上拔出时,干涉套环将自由落体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

可供选择的,所述第一立杆通过万向头装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或/和,所述支撑单元通过万向头装配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部。采用第一立杆通过万向头装配于底座的顶部的设计时,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能够按需求相对于底座作万向转动。采用支撑单元通过万向头装配于第二立杆的顶部的设计时,支撑单元能够按需求相对于第二立杆作万向转动。在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使支撑单元作上升运动逐渐的顶起支撑拉索的过程中,能够跟随拉索的上升过程,实时的调整升降组件/支撑单元的方位,使得支撑单元始终有效的支撑住拉索,有利于拉索的顶起支撑动作顺利的进行。

可供选择的,所述第一立杆为可升降结构;或/和,所述支撑单元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的装配于所述第二立杆的顶部。采用第一立杆为可升降结构的设计时,在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对藤架进行维修作业之前,能够根据立柱/藤架的高度情况,按需求的调整第一立杆的高度。采用支撑单元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的装配于第二立杆的顶部的设计时,在支撑单元作顶起支撑拉索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该升降机构调整支撑单元的高度,以满足维修藤架作业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当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维修种植园藤架的目的;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能够将藤架的拉索顶升支撑起来,以便于进行藤架的维修作业。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是第一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被上抬到极限位置,使得支撑单元处于下降后的状态,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第二立杆能够正常的相对于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

图5是第一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把手被上抬到极限位置,使得支撑单元处于下降后的状态,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第二立杆能够正常的相对于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

图6是第一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被上抬到极限位置,使得支撑单元处于下降后的状态,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干涉套环将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

图7是第二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处于上抬/下压过程中的状态,且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垂直于第一立杆的轴线;

图8是第二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把手处于上抬/下压过程中的状态,且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垂直于第一立杆的轴线;

图9是第三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被下压到极限位置,使得支撑单元处于上升后的状态,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第二立杆能够正常的相对于第一立杆作升降运动;

图10是第三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被下压到极限位置,使得支撑单元处于上升后的状态,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干涉套环将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

图11是第三种状态的拉索顶升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把手被下压到极限位置,使得支撑单元处于上升后的状态,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干涉套环将干涉第二立杆的升降运动;

图12是第一立杆的一侧顶部设置有导向套环,第二立杆可升降的套设于导向套环内的剖视图;其中,在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连线的方向上,导向套环的内腔宽度b略大于第二立杆的宽度c;

图13是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外套设有干涉套环,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一立杆的顶部位置的剖视图;其中,在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的连线的方向上,干涉套环的内腔宽度m略大于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总宽度n。

图14是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外套设有干涉套环,且干涉套环滑动至毗邻第二立杆的底部位置时的剖视图;其中,第二立杆的下段向外折弯形成有折弯段。

图中标记:1-第一立杆,11-内杆,12-套杆,13-顶紧螺钉,2-第二立杆,21-折弯段,3-杠杆,31-把手,32-u型叉,321-第一铰接点,322-第二铰接点,4-底座,5-支撑单元,51-顶座,52-支撑槽,6-导向套环,7-干涉套环,71-销钉,8-螺杆,81-转把,9-万向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一种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当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包括下述步骤:

s1、将损坏的坏立柱与拉索相分离;

s2、采用拉索顶升装置并使之将下陷的拉索顶起支撑,且拉索的顶升高度大于拉索下陷前的原始高度;

s3、将坏立柱从土地上撤移掉;

s4、将新立柱转移至坏立柱的原始位置上,并将新立柱固定于土地上,以实现将坏立柱更换为新立柱的目的;

s5、操作拉索顶升装置使之将被顶起支撑的拉索逐渐下降至新立柱的顶部位置,并使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以使拉索被新立柱所支撑;

s6、拆走拉索顶升装置。

当猕猴桃种植园的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实现能够维修种植园藤架的目的。具体的,得益于步骤s1的设计,使得坏立柱与拉索不相连接,相互之间不会产生联动的活动,以便于执行步骤s2以及步骤s3。得益于步骤s2中的拉索顶升装置将下陷的拉索顶起支撑的设计,使得拉索被顶起支撑,增大维修空间,并使得拉索不影响步骤s3、s4的正常进行;同时,得益于步骤s2中的拉索的顶升高度大于拉索下陷前的原始高度的设计,以便于执行步骤s5中的将下降的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动作。得益于步骤s3的设计,以便于执行步骤s4中的将坏立柱更换为新立柱动作。得益于步骤s4的设计,实现了将坏立柱更换为新立柱的目的。得益于步骤s5的设计,使得下降的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并使得拉索被新立柱所支撑,藤架恢复原貌。再通过步骤s6拆走拉索顶升装置后,完成维修种植园藤架的整个动作过程。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步骤之间相辅相成并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维修种植园藤架的目的,使得藤架重新支撑起猕猴桃树的枝叶,并且整个维修过程不会破坏原有的拉索结构,不影响支撑在拉索上猕猴桃树的枝叶(以及猕猴桃果实等)的正常生长。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实施例一的方法时所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包括底座4以及装配于所述底座4的顶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藤架的拉索的支撑单元5;通过所述升降组件可使所述支撑单元5作升降运动;当使所述支撑单元5作上升运动时,所述支撑单元5能够顶起支撑拉索,当使所述支撑单元5作下降运动时,拉索能够跟随所述支撑单元5作下降运动。

在猕猴桃种植园中,当藤架的立柱发生折断等损坏情况,导致拉索以及猕猴桃树的枝叶下陷时;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对藤架进行维修作业时。首先清理好待维修区域的环境,将损坏的坏立柱与拉索相分离,然后将拉索顶升装置的底座4放置在猕猴桃种植园土地上的合适位置,并使支撑单元5顶住下陷的拉索,然后通过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使支撑单元5作上升运动,使得支撑单元5逐渐的顶起支撑拉索,支撑单元5能够长时间的顶起支撑拉索;然后将坏立柱撤移掉并替换固定好新立柱,然后通过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使支撑单元5作下降运动,使得拉索下降至新立柱顶部位置,并使拉索与新立柱相连接,使得新立柱支撑起拉索,然后拆走拉索顶升装置,完成藤架的维修作业,使得藤架重新支撑起猕猴桃树的枝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5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藤架的拉索的支撑槽52。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支撑单元5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的顶座51,以及设置于所述顶座51的顶部用于支撑藤架的拉索的支撑槽52。

可供选择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4的顶部的第一立杆1,以及通过连接驱动机构装配于所述第一立杆1上的第二立杆2,所述支撑单元5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杆2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立杆2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杆1作升降运动。通过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立杆2相对于第一立杆1作上升运动时,能够实现支撑单元5顶起支撑拉索的动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连接驱动机构包括杠杆3,所述杠杆3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设置有u型叉32,所述第二立杆2位于所述第一立杆1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分别通过第一铰接点321、第二铰接点322铰接于所述u型叉32内,所述杠杆3的自由端距所述第一铰接点32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铰接点322距所述第一铰接点321的距离;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立杆2升降导向的导向机构;当使所述杠杆3的自由端上下摆动时可驱动所述第二立杆2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杆1作升降运动。作为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当使所述杠杆3的自由端上下摆动,能够实现第二立杆2相对于第一立杆1作升降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点321位于所述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如图1、图2所示。第一铰接点321位于杠杆3的自由端与第二铰接点322之间,如图1、图2所示。杠杆3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把手31,下压把手31时能够实现第二立杆2、支撑单元5的上升,如图9至图11所示;上抬把手31时能够实现第二立杆2、支撑单元5的下降,如图4至图6所示。由于杠杆3的自由端距第一铰接点321的距离大于第二铰接点322距第一铰接点321的距离,起到省力杠杆的作用,使得人工操作把手31就能够实现支撑单元5顶起支撑下陷的拉索。

进一步的,如图1、图3、图12所示,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杆1的一侧顶部的导向套环6,所述第二立杆2可升降的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环6内。能够起到第二立杆2升降时导向的作用。在上述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中,可以看出,通过杠杆3使得第二立杆2(以及支撑单元5)升降时,第二铰接点322将绕第一铰接点321转动,那么在第二立杆2上升/下降过程中,第二立杆2将会第一立杆1产生张合现象形成较小的夹角β,当第一铰接点321与第二铰接点322的连线垂直于第一立杆1的轴线时,该夹角β最大,如图9所示;如图11、图6所示,当第二立杆2上升/下降到极限位置时该夹角β最小(β基本为零,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基本贴合),因此由于会出现张合现象,为了避免干涉,以保证第二立杆2能够可靠的沿导向套环6升降,因此,如图12所示,在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的连线的方向上,导向套环6的内腔宽度b略大于第二立杆2的宽度c,只要能够确保第二立杆2可升降的套设于导向套环6内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二立杆2的下段向外折弯形成折弯段21,所述u型叉32与所述第二立杆2的铰接处位于所述折弯段21的底部位置。在上述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中,采用折弯段的设计时,能够确保实现第二立杆2上升/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实现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有效的贴合。还能够增加第一铰接点321与第二铰接点322的距离,提高第二立杆2的上升/下降幅度。第二立杆2的下段向外折弯形成折弯段21,指的是,折弯段21的折弯方向是背离第一立杆1的,如图2所示。

可供选择的,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之间设置有可干涉机构,通过操作所述可干涉机构能够干涉所述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当第二立杆2、支撑单元5上升后,为了使得支撑单元5能够长时间的顶起支撑拉索,那么此时需要使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保持相对固定。如果不采用可干涉机构的设计,那么需要使杠杆3的把手31处于下压的状态,或者使工人保持下压杠杆3的把手31,或者在把手31上吊上重物,但是都不够方便。而采用可干涉机构设计时,通过操作可干涉机构来干涉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保持相对固定,更加方便易行。

进一步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可干涉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外的干涉套环7,所述干涉套环7可沿所述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上下滑动;当使所述干涉套环7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一立杆1的顶部位置时,所述第二立杆2可正常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杆1作升降运动,如图4、图5、图7、图8、图9所示;当使所述干涉套环7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时,所述干涉套环7将干涉所述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如图6、图10、图11所示。与导向套环6的设计原理相似,为了避免干涉,在干涉套环7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一立杆1的顶部位置时,确保保证第二立杆2能够可靠的沿干涉套环7升降,因此,在第一立杆1与第二立杆2的连线的方向上,干涉套环7的内腔宽度m略大于第一立杆1、第二立杆2的总宽度n,如图13所示;只要在干涉套环7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一立杆1的顶部位置时,能够确保第二立杆2可正常升降即可。在上述连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计中,在第二立杆2上升/下降过程中,第二立杆2将会第一立杆1产生张合现象;很明显,如图8所示,第一铰接点321与第二铰接点322的连线方向位置是张开尺寸最大之处(相对大幅度的张开),而在导向机构位置,是张开尺寸的最小之处(趋近于零)。由于宽度m略大于总宽度n,当使所述干涉套环7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时,第二立杆2的底部将几乎不能作张开运动;因此,当使下压杠杆3的把手31使得支撑单元5顶起支撑拉索后,将干涉套环7滑动至毗邻所述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时,干涉套环7将干涉所述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能够使得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保持相对固定,如图6、图10所示。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设计的干涉套环7结构简单,但是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实用,当需要第二立杆2升降时,此时提起干涉套环7至毗邻第一立杆1的顶部位置即可,干涉套环7将不会干涉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而需要使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保持相对固定时,那么释放干涉套环7,干涉套环7自由落体至毗邻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干涉套环7将干涉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实现第二立杆2与第一立杆1保持相对固定。本设计的干涉套环7结合上述第二立杆2的下段的折弯段21的设计时,干涉套环7自由落体至毗邻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时,能够更加有效的干涉第二立杆2的升降运动。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毗邻第一立杆1的顶部位置,第一立杆1的侧面可拆卸的插入有销钉71;当销钉71插入第一立杆1上时,能够使干涉套环保持于毗邻第一立杆1的顶部位置;当销钉71从第一立杆1上拔出时,干涉套环7将自由落体至毗邻第二立杆2的底部位置。

可供选择的,如图4、图6、图7、图9、图10所示,所述第一立杆1通过万向头9装配于所述底座4的顶部。采用本身设计时,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能够按需求相对于底座4作万向转动。在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使支撑单元5作上升运动逐渐的顶起支撑拉索的过程中,能够跟随拉索的上升过程,实时的调整升降组件的方位,使得支撑单元5始终有效的支撑住拉索,有利于拉索的顶起支撑动作顺利的进行。

可供选择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支撑单元5通过万向头9装配于所述第二立杆2的顶部。采用本设计时,支撑单元5能够按需求相对于第二立杆2作万向转动。在拉索顶升装置的升降组件使支撑单元5作上升运动逐渐的顶起支撑拉索的过程中,能够跟随拉索的上升过程,实时的调整支撑单元5的方位,使得支撑单元5始终有效的支撑住拉索,有利于拉索的顶起支撑动作顺利的进行。

可供选择的,所述第一立杆1为可升降结构。采用本设计设计时,在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对藤架进行维修作业之前,能够根据立柱/藤架的高度情况,按需求的调整第一立杆1的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可升降结构的所述第一立杆1包括内杆1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杆11上的套杆12,所述套杆12设置有用于顶紧内杆11的顶紧螺钉13,所述内杆12装配于所述底座4的顶部,所述第二立杆2通过所述连接驱动机构装配于所述第一立杆1的套杆12上。可升降结构的第一立杆1的具体设计,能够实现调整第一立杆1的高度的目的。

可供选择的,所述支撑单元5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的装配于所述第二立杆2的顶部。采用本设计时,在支撑单元5作顶起支撑拉索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该升降机构调整支撑单元5的高度,以满足维修藤架作业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杆8,所述螺杆8旋合入所述第二立杆2的顶部,所述螺杆8上设置有用于旋动所述螺杆的着力件,所述螺杆8的顶部装配所述支撑单元5,通过旋动所述螺杆8可实现所述支撑单元5的升降。升降机构的具体设计,能够实现调整支撑单元5的高度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着力件为设置于螺杆8上的转把81。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维修猕猴桃种植园藤架的方法及其采用的拉索顶升装置,当藤架的立柱发生损坏,导致与之连接的拉索下陷,需要进行维修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维修种植园藤架的目的;采用本发明的拉索顶升装置,能够将藤架的拉索顶升支撑起来,以便于进行藤架的维修作业。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