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521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例如申请号:cn201910238821.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机纺织线的定位装置,涉及到纺织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固定轮组和活动压轮组,固定轮组包括固定轮座和固定轮,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多个固定轮座,每相邻的固定轮座之间均设有固定轮,活动压轮组包括活动底板、活动压轮座和活动压轮。本发明通控制活动压轮与固定轮之间的距离增大,将纺织线放置在固定轮的轮边缘开设有弧面环形槽的内部,活动压轮组在弹簧的作用下下压,活动压轮轮边缘所设的弹性圈与固定轮轮边缘所开设的弧面环形槽的槽面接触,弹性圈将纺织线紧压在固定轮轮边缘所开设的弧面环形槽内部,防止脱线,定位较为快捷方便。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应用时,虽然可以通过机体顶部的电机,带动转轴座转动,通过转杆带动绕线块转动,同时绕线块上开设有槽口,方便绕线块对纺纱线饶动,通过绕线块和挡块的配合,防止纺织线脱落从而达到防脱线的目的,但是此类方法只是将纺线限制在夹槽内,大幅度的移动会导致纺线打结,直接影响到纺织装置的正常使用,并且无法对纺线缠绕的位置进行调节不适用于大多数的纺织机器,以及每次在添加纺线的时候需要暂停设备一段时间来替换纺线较为消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纺织防脱线设备只是将纺线限制在夹槽内,大幅度的移动会导致纺线打结直接影响到纺织装置的正常使用,并且无法对纺线缠绕的位置进行调节不适用于大多数的纺织机器,以及每次在添加纺线的时候需要暂停设备一段时间来替换纺线较为消耗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包括架体机构、第一线台机构、第二线台机构、调节机构、防脱线装置,所述架体机构顶部后端中间位置与限位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限位架、第一限位辊、第二限位辊,第一限位辊后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架前端面上方位置,第二限位辊后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架前端面下方位置,第一限位辊位于第二限位辊正上方位置,且限位架前端面通槽位于第一限位辊与第二限位辊中间的位置;所述第一线台机构滑动连接在架体机构顶部后方左侧位置;所述第二线台机构滑动连接在架体机构顶部后方右侧位置;所述调节机构底部与架体机构顶部前端位置固定连接;所述防脱线装置滑动连接在调节机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机构包括有纺织架、滑轨、绕辊、撑板,纺织架底部设有万向轮,纺织架顶部后端与滑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滑轨左右两端内侧位置设有弹簧复位垫,纺织架顶部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绕辊,纺织架顶部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对称设有撑板,两处撑板位于绕辊正前方位置,撑板顶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为凵字形状,且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限位机构安装状态下,限位架底端面与纺织架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滑轨位于限位架内部底端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台机构包括有第一放置台、线圈插柱a、第一盖帽,第一放置台底部设有滑轮,第一放置台顶端面中间位置设有三处线圈插柱a,线圈插柱a顶端设有螺纹且底部设有轴承,第一盖帽内部开设有螺纹,第一盖帽转动连接在线圈插柱a顶部位置,第一线台机构安装状态下,第一放置台滑动连接在滑轨左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线台机构包括有第二放置台、线圈插柱b、第二盖帽,第二放置台顶端面中间位置设有三处线圈插柱b,第二盖帽内部开设有螺纹,第二盖帽转动连接在线圈插柱b顶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置台底部设有滑轮,线圈插柱b顶端设有螺纹且底部设有轴承,第二线台机构安装状态下,第二放置台滑动连接在滑轨右侧位置,第二放置台位于第一放置台右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调节台板、台板夹槽,调节台板整体呈矩形形状,且调节台板顶端面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撑板中间位置开设有工字形状的台板夹槽,调节机构安装状态下,调节台板通过螺丝的配合与撑板顶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线装置包括有活动座板、辅助安装板、穿线环,活动座板顶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辅助安装板顶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螺丝依次穿过活动座板通孔与辅助安装板通孔将活动座板与辅助安装板固定连接,穿线环顶部为圆环形状,穿线环底部中间位置与活动座板顶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防脱线装置安装状态下,活动座板滑动连接在台板夹槽内,且通过活动座板与辅助安装板连接的螺丝限制活动座板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将一组纺线辊放置在线圈插柱a上,通过线圈插柱a顶部的螺纹与第一盖帽内部螺纹的配合,将一组纺线辊限位在线圈插柱a上,下一步再将另一组纺线辊放置在线圈插柱b上,通过线圈插柱b顶部的螺纹与第二盖帽内部的螺纹的配个,将另一组纺线辊限位在线圈插柱b上,完成纺线辊的安装过程,之后再将第一放置台通过底部滑轮滑动至滑轨中间位置,将线圈插柱a上的纺线从第一限位辊与第二限位辊中间的位置引出,再将纺线从绕辊下方引入到穿线环圆环中间的孔内,通过上述步骤,纺线避免了打结的情况的同时,通过穿线环圆环进行限位,防止在设备运行的时候导致纺线脱线的问题发生;活动座板滑动连接在台板夹槽内,且通过活动座板与辅助安装板连接的螺丝限制活动座板滑动,可将三处防脱线装置位置在调节机构上进行调节,增加或者减少三处防脱线装置的间距,适用于体型不同的纺织机器,当线圈插柱a上的纺线用完之后,可通过第一放置台底部的滑轮将第一线台机构向左移动,将第二线台机构移动到滑轨中间位置,再将线圈插柱b上的纺线从第一限位辊与第二限位辊中间的位置引出,再将纺线从绕辊下方引入到穿线环圆环中间的孔内,完成快速替换的过程,通过此步骤可减少替换物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架体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限位机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线台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线台机构拆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线台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调节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防脱线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防脱线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架体机构;101、纺织架;102、滑轨;103、绕辊;104、撑板;2、限位机构;201、限位架;202、第一限位辊;203、第二限位辊;3、第一线台机构;301、第一放置台;302、线圈插柱a;303、第一盖帽;4、第二线台机构;401、第二放置台;402、线圈插柱b;403、第二盖帽;5、调节机构;501、调节台板;502、台板夹槽;6、防脱线装置;601、活动座板;602、辅助安装板;603、穿线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亚麻纺织装置的防脱线式纺纱加工装置,包括有:架体机构1、第一线台机构3、第二线台机构4、调节机构5、防脱线装置6,架体机构1顶部后端中间位置与限位机构2底部固定连接;限位机构2包括有限位架201、第一限位辊202、第二限位辊203,第一限位辊202后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架201前端面上方位置,第二限位辊203后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架201前端面下方位置,第一限位辊202位于第二限位辊203正上方位置,且限位架201前端面通槽位于第一限位辊202与第二限位辊203中间的位置;第一线台机构3滑动连接在架体机构1顶部后方左侧位置;第二线台机构4滑动连接在架体机构1顶部后方右侧位置;调节机构5底部与架体机构1顶部前端位置固定连接;防脱线装置6滑动连接在调节机构5内。

其中,架体机构1包括有纺织架101、滑轨102、绕辊103、撑板104,纺织架101底部设有万向轮,纺织架101顶部后端与滑轨10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滑轨102左右两端内侧位置设有弹簧复位垫,纺织架101顶部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绕辊103,纺织架101顶部前端左右两侧位置对称设有撑板104,两处撑板104位于绕辊103正前方位置,撑板104顶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

其中,限位架201为凵字形状,且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限位机构2安装状态下,限位架201底端面与纺织架101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滑轨102位于限位架201内部底端中间位置。

其中,第一线台机构3包括有第一放置台301、线圈插柱a302、第一盖帽303,第一放置台301底部设有滑轮,第一放置台301顶端面中间位置设有三处线圈插柱a302,线圈插柱a302顶端设有螺纹且底部设有轴承,第一盖帽303内部开设有螺纹,第一盖帽303转动连接在线圈插柱a302顶部位置,第一线台机构3安装状态下,第一放置台301滑动连接在滑轨102左侧位置。

其中,第二线台机构4包括有第二放置台401、线圈插柱b402、第二盖帽403,第二放置台401顶端面中间位置设有三处线圈插柱b402,第二盖帽403内部开设有螺纹,第二盖帽403转动连接在线圈插柱b402顶部位置。

其中,第二放置台401底部设有滑轮,线圈插柱b402顶端设有螺纹且底部设有轴承,第二线台机构4安装状态下,第二放置台401滑动连接在滑轨102右侧位置,第二放置台401位于第一放置台301右侧位置。

其中,调节机构5包括有调节台板501、台板夹槽502,调节台板501整体呈矩形形状,且调节台板501顶端面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撑板104中间位置开设有工字形状的台板夹槽502,调节机构5安装状态下,调节台板501通过螺丝的配合与撑板104顶端面固定连接。

其中,防脱线装置6包括有活动座板601、辅助安装板602、穿线环603,活动座板601顶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辅助安装板602顶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通孔,螺丝依次穿过活动座板601通孔与辅助安装板602通孔将活动座板601与辅助安装板602固定连接,穿线环603顶部为圆环形状,穿线环603底部中间位置与活动座板601顶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防脱线装置6安装状态下,活动座板601滑动连接在台板夹槽502内,且通过活动座板601与辅助安装板602连接的螺丝限制活动座板601滑动。

使用时:首先将设备进行组装,第一步先将限位架201底端面与纺织架101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滑轨102位于限位架201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完成限位机构2的安装过程,下一步再将第一放置台301滑动连接在滑轨102左侧位置,完成第一线台机构3的安装过程,下一步再将第二放置台401滑动连接在滑轨102右侧位置,且第二放置台401位于第一放置台301右侧位置,完成第二线台机构4的安装过程,下一步再将调节台板501通过螺丝的配合与撑板104顶端面固定连接,完成调节机构5的安装过程,最后将防脱线装置6通过活动座板601滑动连接在台板夹槽502内,活动座板601与辅助安装板602连接的螺丝限制活动座板601滑动,完成整体的组装。

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一组纺线辊放置在线圈插柱a302上,通过线圈插柱a302顶部的螺纹与第一盖帽303内部螺纹的配合,将一组纺线辊限位在线圈插柱a302上,下一步再将另一组纺线辊放置在线圈插柱b402上,通过线圈插柱b402顶部的螺纹与第二盖帽403内部的螺纹的配个,将另一组纺线辊限位在线圈插柱b402上,完成纺线辊的安装过程,之后再将第一放置台301通过底部滑轮滑动至滑轨102中间位置,将线圈插柱a302上的纺线从第一限位辊202与第二限位辊203中间的位置引出,再将纺线从绕辊103下方引入到穿线环603圆环中间的孔内,通过上述步骤,纺线避免了打结的情况的同时,通过穿线环603圆环进行限位,防止在设备运行的时候导致纺线脱线的问题发生。

活动座板601滑动连接在台板夹槽502内,且通过活动座板601与辅助安装板602连接的螺丝限制活动座板601滑动,可将三处防脱线装置6位置在调节机构5进行调节,增加或者减少三处防脱线装置6的间距,适用于体型不同的纺织机器。

当线圈插柱a302上的纺线用完之后,可通过第一放置台301底部的滑轮将第一线台机构3向左移动,将第二线台机构4移动到滑轨102中间位置,再将线圈插柱b402上的纺线从第一限位辊202与第二限位辊203中间的位置引出,再将纺线从绕辊103下方引入到穿线环603圆环中间的孔内,完成快速替换的过程,通过此步骤可减少替换物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