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快速收卷装置及亚克力胶带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6677发布日期:2021-04-13 15:2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胶带快速收卷装置及亚克力胶带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胶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带快速收卷装置及亚克力胶带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在胶带生产过程中,生产好的胶带需要不断地卷绕到收卷辊上,对比已授权中国专利cn201821235610.x公开了一种胶带收卷装置,包括收卷辊、收卷辊支架、电机支架以及收卷电机,所述收卷辊支架上设有一连接部,所述收卷辊的一端旋转连接于该连接部中;所述收卷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支架上,所述收卷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卷绕电机的主轴上;所述胶带收卷装置还包括一龙门支架,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位于收卷辊的正上方,所述横梁上连接有一对竖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安装轴,该安装轴的两端各套设有一抚压辊,且所述抚压辊弹性抵压于收卷辊上。其特点是,可对胶带进行抚平,避免得到的胶带卷出现瑕疵。
3.但是上述收卷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将胶带收卷完毕时,需要对收卷辊进行更换,而上述装置中的收卷辊则更换不便,影响其使用效果,降低其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快速收卷装置及亚克力胶带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收卷装置中的收卷辊则更换不便,影响其使用效果,降低其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带快速收卷装置,包括:
6.收卷固定基座,所述收卷固定基座平稳地放置于地面上;
7.收卷移动基座,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下表面与所述收卷固定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左架设支臂和右架设支臂;
8.收卷位置移动组件,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上并与所述收卷移动基座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上移动;
9.左旋转支撑组件,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左架设支臂的顶部;
10.右旋转支撑组件,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右架设支臂的顶部,并且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与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相对设置;
11.收卷辊筒,所述收卷辊筒架设在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之间并被该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所夹持固定;
12.以及收卷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上并与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所述收卷辊筒和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旋转。
13.可选地,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包括前位置安装支座、后位置安装支座、位置移动电机、位置调节丝杆和位置调节螺母座;所述前位置安装支座和所述后位置安装支座分别架设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的前、后两端,所述前位置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前位置轴承支座,所
述后位置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后位置轴承支座;所述位置调节丝杆的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前位置轴承支座和所述后位置轴承支座上;所述位置移动电机通过一电机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后位置安装支座的上表面,所述位置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位置调节丝杆通过一联轴器相连接,以带动该位置调节丝杆旋转;所述位置调节螺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位置调节丝杆传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包括左顶出气缸、左推力轴承、左插入旋转轴、左第一支撑轴承座和左第二支撑轴承座;所述左顶出气缸、所述左第一支撑轴承座和所述左第二支撑轴承座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左架设支臂的顶部,所述左插入旋转轴穿设在所述左第一支撑轴承座和所述左第二支撑轴承座上;所述左推力轴承的一端与所述左插入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推力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顶出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左插入旋转轴朝向所述收卷辊筒的一端逐渐收缩形成有左插接头;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包括右顶出气缸、右推力轴承、右插入旋转轴、右第一支撑轴承座和右第二支撑轴承座;所述右顶出气缸、所述右第一支撑轴承座和所述右第二支撑轴承座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右架设支臂的顶部,所述右插入旋转轴穿设在所述右第一支撑轴承座和所述右第二支撑轴承座上;所述右插入旋转轴与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右推力轴承的一端与所述右插入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右推力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顶出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右插入旋转轴朝向所述收卷辊筒的一端逐渐收缩形成有右插接头;所述收卷辊筒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有与所述左插接头和所述右插接头相适配的辊筒插接孔。
15.可选地,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电机、主驱动齿轮、从动驱动齿轮和传动皮带;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上,所述主驱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驱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右插入旋转轴上,所述传动皮带套设在所述主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驱动齿轮外,以带动该主驱动齿轮和从动驱动齿轮同步转动。
16.可选地,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还包括辊筒位置微调组件,所述辊筒位置微调组件包括第一支臂安装支座、第二支臂安装支座、x向位置微调单元和y向位置微调单元;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分隔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左架设支臂的底部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上;所述x向位置微调单元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左架设支臂的底部相连接,以调节该左架设支臂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上的x向位置;所述y向位置微调单元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左架设支臂的底部相连接,以调节该左架设支臂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上的y向位置;所述x向位置微调单元包括x向位置微调气缸和x向微调连接板,所述x向位置微调气缸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x向微调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架设支臂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向位置微调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y向位置微调单元包括y向位置微调气缸和y向微调连接板,所述y向位置微调气缸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y向微调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架设支臂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y向位置微调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中,一方面,通过收卷固定基座、收卷移动基座和
收卷位置移动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收卷辊筒收卷位置的及时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收卷旋转驱动组件带动右旋转支撑组件、收卷辊筒和左旋转支撑组件旋转,实现收卷辊筒对胶带的快速收卷。除此之外,在收卷辊筒的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收卷辊筒架设在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之间并被该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所夹持固定;而在收卷辊筒的拆卸更换过程中,只需使得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解除对收卷辊筒的夹持,再将收卷辊筒从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上拆卸而下即可;由此可见,收卷辊筒与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对收卷辊筒进行拆卸更换,实用性大大增加。
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亚克力胶带生产线,包括:
1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平稳地放置于地面上;
20.胶带输入辊筒组件,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端部,以将胶带引入;
21.胶带冷却辊筒组件,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上,以带动胶带自然冷却;
22.胶水平整组件,所述胶水平整组件架设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处于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与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之间,以使得胶水均匀地分布在胶带表面;
23.以及上述的胶带快速收卷装置,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下方,用于将冷却后的胶带收卷于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上。
24.可选地,所述胶水平整组件包括上平整辊筒、下平整辊筒、上平整安装支架、下平整安装支架和平整安装座;所述平整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上平整安装支架和所述下平整安装支架相邻设置在所述平整安装座上;其中,所述上平整安装支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平整安装座上的上平整支架主体和横向连接在该上平整支架主体的上平整安装横杆;所述上平整安装横杆的底部分隔设置有第一上平整安装支座和第二上平整安装支座,所述第一上平整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上平整安装支座上固定设置有上平整旋转架,所述上平整辊筒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上平整旋转架上;所述下平整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和下平整旋转杆;所述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分隔设置在所述平整安装座上,所述下平整旋转杆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上,所述下平整辊筒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下平整旋转杆上。
25.可选地,所述胶水平整组件还包括间隙调整单元,所述间隙调整单元包括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和间隙调整件;所述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平整安装横杆的端部,所述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套设在所述下平整旋转杆的端部并与该下平整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间隙调整件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调整连接杆与所述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间隙调整件的下端通过一第二调整连接杆与所述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活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调整连接杆与所述间隙调整件之间螺纹连接,以改变所述第二调整连接杆在所述间隙调整件上的位置,实现对所述上平整辊筒与所述下平整辊筒之间距离的调整。
26.可选地,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支腿上的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上的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所述前胶带输入辊
筒单元与所述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的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包括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前辊筒转轴和前辊筒旋转头;所述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支腿上,所述前辊筒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上,所述前辊筒旋转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辊筒转轴的端部并随着该前辊筒转轴旋转;所述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包括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后辊筒转轴和后辊筒旋转头;所述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上,所述后辊筒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上,所述后辊筒旋转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后辊筒转轴的端部并随着该后辊筒转轴旋转;其中,所述前辊筒旋转头和所述后辊筒旋转头上均凹陷设置有与胶带形状相适配的第一牵扯凹槽。
27.可选地,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支撑架的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前胶带冷却辊筒组和后胶带冷却辊筒组,所述前胶带冷却辊筒组和所述后胶带冷却辊筒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上表面的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下表面的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所述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与所述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上下平行并且错位设置;所述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包括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上辊筒转轴和上辊筒旋转头;所述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上,所述上辊筒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上,所述上辊筒旋转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辊筒转轴的端部并随着该上辊筒转轴旋转;所述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包括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下辊筒转轴和下辊筒旋转头;所述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横梁上,所述下辊筒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和所述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上,所述下辊筒旋转头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辊筒转轴的端部并随着该下辊筒转轴旋转;其中,所述上辊筒旋转头和所述下辊筒旋转头上均凹陷设置有与胶带形状相适配的第二牵扯凹槽。
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发明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中,在收卷辊筒的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收卷辊筒架设在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之间并被该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所夹持固定;而在收卷辊筒的拆卸更换过程中,只需使得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解除对收卷辊筒的夹持,再将收卷辊筒从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上拆卸而下即可;由此可见,收卷辊筒与左旋转支撑组件和右旋转支撑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对收卷辊筒进行拆卸更换,实用性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亚克力胶带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水平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输入辊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胶带冷却辊筒组和后胶带冷却辊筒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快速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快速收卷装置隐藏收卷固定基座及收卷位置移动组件后的俯视图;
3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收卷位置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8.100—支撑架
ꢀꢀꢀꢀꢀꢀ
200—胶带输入辊筒组件 210—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
39.211—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 212—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
40.213—前辊筒转轴
ꢀꢀ
214—前辊筒旋转头
ꢀꢀꢀ
220—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
41.221—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 222—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
42.223—后辊筒转轴
ꢀꢀ
224—后辊筒旋转头
ꢀꢀꢀꢀꢀ
230—第一牵扯凹槽
43.300—胶带冷却辊筒组件
ꢀꢀꢀ
310—前胶带冷却辊筒组
44.320—后胶带冷却辊筒组
ꢀꢀꢀ
330—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
45.331—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 332—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
46.333—上辊筒转轴 334—上辊筒旋转头
ꢀꢀꢀꢀ
340—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
47.341—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 342—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
48.343—下辊筒转轴
ꢀꢀ
344—下辊筒旋转头
ꢀꢀꢀꢀꢀ
350—第二牵扯凹槽
49.400—胶水平整组件
ꢀꢀ
410—上平整辊筒
ꢀꢀꢀꢀꢀꢀ
420—下平整辊筒
50.430—上平整安装支架 431—上平整支架主体
ꢀꢀꢀ
432—上平整安装横杆
51.433—第一上平整安装支座434—第二上平整安装支座
52.435—上平整旋转架
ꢀꢀ
440—下平整安装支架
ꢀꢀ
441—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
53.442—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 443—下平整旋转杆 450—平整安装座
54.460—间隙调整单元
ꢀꢀꢀꢀꢀꢀ
461—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
55.462—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 463—间隙调整件
ꢀꢀ
464—第一调整连接杆
56.465—第二调整连接杆 500—胶带快速收卷装置 510—收卷固定基座
57.520—收卷移动基座
ꢀꢀꢀꢀ
521—左架设支臂
ꢀꢀꢀꢀꢀ
522—右架设支臂
58.530—收卷位置移动组件 531—前位置安装支座
ꢀꢀ
5311—前位置轴承支座
59.532—后位置安装支座
ꢀꢀ
5321—后位置轴承支座 533—位置移动电机
60.5331—电机支架
ꢀꢀꢀꢀꢀꢀꢀ
534—位置调节丝杆
ꢀꢀꢀ
535—位置调节螺母座
61.536—联轴器
ꢀꢀꢀꢀꢀꢀꢀꢀꢀꢀ
540—左旋转支撑组件 541—左顶出气缸
62.542—左推力轴承
ꢀꢀꢀꢀꢀꢀ
543—左插入旋转轴
ꢀꢀꢀꢀ
5431—左插接头
63.544—左第一支撑轴承座 545—左第二支撑轴承座550—右旋转支撑组件
64.551—右顶出气缸
ꢀꢀꢀꢀꢀꢀꢀ
552—右推力轴承
ꢀꢀꢀꢀꢀꢀ
553—右插入旋转轴
65.5531—右插接头
ꢀꢀꢀꢀꢀ
554—右第一支撑轴承座 555—右第二支撑轴承座
66.560—收卷辊筒
ꢀꢀꢀꢀꢀꢀꢀꢀ
561—辊筒插接孔
ꢀꢀꢀꢀꢀ
570—收卷旋转驱动组件
67.571—旋转驱动电机
ꢀꢀꢀꢀꢀ
572—主驱动齿轮
ꢀꢀꢀꢀꢀꢀ
573—从动驱动齿轮
68.580—辊筒位置微调组件
ꢀꢀꢀ
581—第一支臂安装支座
69.582—第二支臂安装支座
ꢀꢀꢀ
583—x向位置微调单元
70.5831—x向位置微调气缸
ꢀꢀꢀ
5832—x向微调连接板
71.584—y向位置微调单元
ꢀꢀꢀꢀ
5841—y向位置微调气缸
72.5842—y向微调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7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4.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7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包括:
78.收卷固定基座510,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平稳地放置于地面上;
79.收卷移动基座520,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下表面与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滑动连接,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左架设支臂521和右架设支臂522;
80.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安装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上并与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上移动;
81.左旋转支撑组件540,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固定设置在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顶部;
82.右旋转支撑组件550,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固定设置在所述右架设支臂522的顶部,并且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与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相对设置;
83.收卷辊筒560,所述收卷辊筒560架设在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之间并被该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右旋转支撑组件550所夹持固定;
84.以及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安装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上并与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所述收卷辊
筒560和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旋转。
85.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作进一步说明:在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中,一方面,通过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和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所述收卷辊筒560收卷位置的及时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带动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所述收卷辊筒560和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旋转,实现所述收卷辊筒560对胶带的快速收卷。除此之外,在所述收卷辊筒560的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所述收卷辊筒560架设在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之间并被该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右旋转支撑组件550所夹持固定;而在所述收卷辊筒560的拆卸更换过程中,只需使得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解除对所述收卷辊筒560的夹持,再将所述收卷辊筒560从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上拆卸而下即可;由此可见,所述收卷辊筒560与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对所述收卷辊筒560进行拆卸更换,实用性大大增加。
86.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中的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包括前位置安装支座531、后位置安装支座532、位置移动电机533、位置调节丝杆534和位置调节螺母座535。
87.其中,所述前位置安装支座531和所述后位置安装支座532分别架设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的前、后两端,所述前位置安装支座531上设置有前位置轴承支座5311,所述后位置安装支座532上设置有后位置轴承支座5321;所述位置调节丝杆534的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前位置轴承支座5311和所述后位置轴承支座5321上。
88.此外,所述位置移动电机533通过一电机支架5331固定连接在所述后位置安装支座532的上表面,所述位置移动电机533的输出端与所述位置调节丝杆534通过一联轴器536相连接,以带动该位置调节丝杆534旋转;所述位置调节螺母座535固定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位置调节丝杆534传动连接。
8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在调节的过程中,所述位置移动电机533带动所述位置调节丝杆534在所述前位置轴承支座5311和所述后位置轴承支座5321上旋转,而经过所述位置调节螺母座535与所述位置调节丝杆534的传动连接后,带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在所述收卷固定基座510上平稳移动。可见,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采用滚珠丝杠的结构,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同时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进而使得所述收卷位置移动组件530具有高灵活性轻负荷性能,特别适用于高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的要求。
9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中的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包括左顶出气缸541、左推力轴承542、左插入旋转轴543、左第一支撑轴承座544和左第二支撑轴承座545;所述左顶出气缸541、所述左第一支撑轴承座544和所述左第二支撑轴承座545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顶部,所述左插入旋转轴543穿设在所述左第一支撑轴承座544和所述左第二支撑轴承座545上;所述左推力轴承542的一端与所述左插入旋转轴543转动连接,所述左推力轴承542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顶出气缸5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左插入旋转轴543朝向所述收卷辊筒560的一端逐渐收缩形成有左插接头5431。
91.与此同时,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包括右顶出气缸551、右推力轴承552、右插入旋转轴553、右第一支撑轴承座554和右第二支撑轴承座555;所述右顶出气缸551、所述右第一支撑轴承座554和所述右第二支撑轴承座555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右架设支臂522的顶部,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穿设在所述右第一支撑轴承座554和所述右第二支撑轴承座555上;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与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驱动连接;所述右推力轴承552的一端与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转动连接,所述右推力轴承552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顶出气缸5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朝向所述收卷辊筒560的一端逐渐收缩形成有右插接头5531。
92.此外,所述收卷辊筒560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有与所述左插接头5431和所述右插接头5531相适配的辊筒插接孔561。
9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左旋转支撑组件540和所述右旋转支撑组件550的相互配合对所述收卷辊筒560夹持固定,即所述左顶出气缸541推动所述左插入旋转轴543上的左插接头5431和所述右顶出气缸551推动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上的右插接头5531同时插入所述收卷辊筒560的左右两侧的辊筒插接孔561中,完成对所述收卷辊筒560的夹持固定,可见,所述收卷辊筒560的固定方式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更换的效率。除此之外,所述左插入旋转轴543和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能够随着所述收卷辊筒560同步旋转,结构紧凑合理。
94.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中的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包括旋转驱动电机571、主驱动齿轮572、从动驱动齿轮573和传动皮带;所述旋转驱动电机571安装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上,所述主驱动齿轮572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571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驱动齿轮573固定套设在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上,所述传动皮带套设在所述主驱动齿轮572和所述从动驱动齿轮573外,以带动该主驱动齿轮572和从动驱动齿轮573同步转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在工作时,所述旋转驱动电机571动作,带动所述主驱动齿轮572转动,套设在所述主驱动齿轮572和所述从动驱动齿轮573外的所述传动皮带带动该主驱动齿轮572和从动驱动齿轮57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旋转,即所述右插入旋转轴553、所述收卷辊筒560和所述左插入旋转轴543同步旋转。可见,所述收卷旋转驱动组件570结构设计紧凑,配合效果好,同步性高。
95.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中的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还包括辊筒位置微调组件580,所述辊筒位置微调组件580包括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x向位置微调单元583和y向位置微调单元584。
96.其中,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分隔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上表面,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底部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上。
97.进一步地,所述x向位置微调单元583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底部相连接,以调节该左架设支臂521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上的x向位置。
98.其中,所述x向位置微调单元583包括x向位置微调气缸5831和x向微调连接板5832,所述x向位置微调气缸5831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上表面,所述x向微调连接
板5832的一端与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向位置微调气缸58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99.更进一步地,所述y向位置微调单元584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底部相连接,以调节该左架设支臂521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上的y向位置。
100.其中,所述y向位置微调单元584包括y向位置微调气缸5841和y向微调连接板5842,所述y向位置微调气缸5841设置在所述收卷移动基座520的上表面,所述y向微调连接板5842的一端与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y向位置微调气缸58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0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架设支臂521的底部两端与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之间处于一种浮动连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所述左架设支臂521具有x、y两个方向角度微调的自由度。其中所述x向位置微调单元583可以精确调节该左架设支臂521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上的x向位置,而所述y向位置微调单元584可以精确调节该左架设支臂521在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支座581和所述第二支臂安装支座582上的y向位置,进而实现对所述收卷辊筒560的精确定位和位置微调,有助于提升收卷过程的精准性和一致性。
10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亚克力胶带生产线,包括:
103.支撑架100,所述支撑架100平稳地放置于地面上;
104.胶带输入辊筒组件200,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200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端部,以将胶带引入;
105.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上,以带动胶带自然冷却;
106.胶水平整组件400,所述胶水平整组件400架设在所述支撑架100上并处于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200与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之间,以使得胶水均匀地分布在胶带表面;
107.以及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的下方,用于将冷却后的胶带收卷于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上。
108.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亚克力胶带生产线应用于胶带的生产制造后期,先将成型后的胶带的首端依次绕过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200、所述胶水平整组件400和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并固定在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上。使用时,胶带在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的带动下,先通过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200引入,接着通过所述胶水平整组件400的平整后胶水均匀地分布在胶带表面,再接着通过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的慢拉以带动胶带自然冷却,最后由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将冷却后的胶带收卷于该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上;其中,胶带铺开并缠绕在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上,胶带的表面与空气直接且均匀的接触,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胶带表面温度,同时所述胶带快速收卷装置500带动胶带在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上缓慢向前,保证了充分的冷却过程。由此可见,本发明亚克力胶带生产线能够对胶带进行稳定的冷却定型,避免了绕卷后的粘结,并且胶带的冷却过程充分,胶带的定型以及后续的卷效果较好,不会发生形变扭曲。
10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中的所述胶水平整组件400包括上平整辊筒410、下平整辊筒420、上平整安装支架430、下平整安装支架440和平整安装座450;所述平整安装座45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上表面,所述上平整安装支架430和所述下平整安装支架440相邻设置在所述平整安装座450上。
110.进一步地,所述上平整安装支架430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平整安装座450上的上平整支架主体431和横向连接在该上平整支架主体431的上平整安装横杆432;所述上平整安装横杆432的底部分隔设置有第一上平整安装支座433和第二上平整安装支座434,所述第一上平整安装支座433和所述第二上平整安装支座434上固定设置有上平整旋转架435,所述上平整辊筒410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上平整旋转架435上。
111.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平整安装支架440包括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441、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442和下平整旋转杆443;所述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441和所述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442分隔设置在所述平整安装座450上,所述下平整旋转杆443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下平整安装支座441和所述第二下平整安装支座442上,所述下平整辊筒420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下平整旋转杆443上。
1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当中,本发明亚克力胶带生产线通过上下平行设置的所述上平整辊筒410和所述下平整辊筒420可实现对胶带表面的胶水进行平整均浆处理,把胶水均匀地分布在胶带表面,使得胶带的上胶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胶带的质量。此外,胶带通过所述上平整辊筒410和所述下平整辊筒420的挤压后,进行了稳定的定型,可以避免胶带形变扭曲的问题发生,因此便于进一步的收卷,使得胶带的质量更高。
113.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中的所述胶水平整组件400还包括间隙调整单元460,所述间隙调整单元460包括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461、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462和间隙调整件463。
114.其中,所述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461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平整安装横杆432的端部,所述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462套设在所述下平整旋转杆443的端部并与该下平整旋转杆443固定连接;所述间隙调整件463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调整连接杆464与所述第一间隙调整连接座461固定连接,所述间隙调整件463的下端通过一第二调整连接杆465与所述第二间隙调整连接座462活动连接;
1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整连接杆465与所述间隙调整件463之间螺纹连接,以改变所述第二调整连接杆465在所述间隙调整件463上的位置,实现对所述上平整辊筒410与所述下平整辊筒420之间距离的调整。
11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亚克力胶带生产线能够根据不同胶带的厚度,对所述上平整辊筒410与所述下平整辊筒420之间的距离大小进行适应性地调整,提高了本发明使用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应用范围大大提高。
117.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中的所述胶带输入辊筒组件20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支腿上的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10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上的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20,所述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10与所述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20的安装面相互垂直。
118.进一步地,所述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10包括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211、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212、前辊筒转轴213和前辊筒旋转头214;所述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211和所述
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212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支腿上,所述前辊筒转轴213穿设在所述第一前辊筒安装支座211和所述第二前辊筒安装支座212上,所述前辊筒旋转头214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辊筒转轴213的端部并随着该前辊筒转轴213旋转。
119.更进一步地,所述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20包括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221、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222、后辊筒转轴223和后辊筒旋转头224;所述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221和所述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222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上,所述后辊筒转轴223穿设在所述第一后辊筒安装支座221和所述第二后辊筒安装支座222上,所述后辊筒旋转头224固定连接在所述后辊筒转轴223的端部并随着该后辊筒转轴223旋转。
120.其中,所述前辊筒旋转头214和所述后辊筒旋转头224上均凹陷设置有与胶带形状相适配的第一牵扯凹槽230。
1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结构合理有效,通过所述前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10和所述后胶带输入辊筒单元220的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实现胶带的转移,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胶带的转移速度。与此同时,通过在所述前辊筒旋转头214和所述后辊筒旋转头224上设置第一牵扯凹槽230,能够有效确保胶带在所述前辊筒旋转头214和所述后辊筒旋转头224上稳定输送、不跑偏。
12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该亚克力胶带生产线中的所述胶带冷却辊筒组件300包括沿着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前胶带冷却辊筒组310和后胶带冷却辊筒组320。
123.其中,所述前胶带冷却辊筒组310和所述后胶带冷却辊筒组320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上表面的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330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下表面的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340。
124.进一步地,所述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330与所述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340上下平行并且错位设置;所述上胶带冷却辊筒单元330包括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331、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332、上辊筒转轴333和上辊筒旋转头334;所述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331和所述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332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上,所述上辊筒转轴333穿设在所述第一上辊筒安装支座331和所述第二上辊筒安装支座332上,所述上辊筒旋转头334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辊筒转轴333的端部并随着该上辊筒转轴333旋转。
125.更进一步地,所述下胶带冷却辊筒单元340包括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341、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342、下辊筒转轴343和下辊筒旋转头344;所述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341和所述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342分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的横梁上,所述下辊筒转轴343穿设在所述第一下辊筒安装支座341和所述第二下辊筒安装支座342上,所述下辊筒旋转头344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辊筒转轴343的端部并随着该下辊筒转轴343旋转。
126.其中,所述上辊筒旋转头334和所述下辊筒旋转头344上均凹陷设置有与胶带形状相适配的第二牵扯凹槽350。
12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结构合理有效,通过所述前胶带冷却辊筒组310和所述后胶带冷却辊筒组320的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实现胶带的转移,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胶带的转移速度。与此同时,通过在所述上辊筒旋转头334和所述下辊筒旋转头344上均设置第二牵扯凹槽350,能够有效确保胶带在所述上辊筒旋转头334和所述下辊筒旋转头344上稳定输送、不跑偏。
1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