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盘以及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0189发布日期:2020-10-09 18:2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承载盘以及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承载盘以及承载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盘以及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抗震、防撞功能的包装一直是运送电子装置时的重要设备。包装不够妥善时,运送过程产生的震动或碰撞可能会损坏电子装置,进而增加生产成本。由于显示面板具有玻璃,也具有特殊的尺寸及形状,也会进一步在运送过程中增加破坏的可能性。

传统上运送显示面板时,通常是将数片显示面板排列于真空吸塑承载盘上,再将多个真空吸塑承载盘放置于纸箱中。然而,在运送过程中,当这些真空吸塑承载盘受到侧向外力时,仍然会破坏真空吸塑承载盘的侧边或角落,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伤害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承载电子元件的承载盘以及承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盘包括一容置区、环绕容置区的多个第一缓冲区以及多个第二缓冲区、多个缓冲结构以及多个开口;这些第一缓冲区各自邻近容置区的多个角落区域;这些第二缓冲区各自设置于这些第一缓冲区之间;这些缓冲结构各自设置于这些第一缓冲区或这些第二缓冲区;这些开口各自往容置区凹陷,且这些开口至少各自配置于每个第二缓冲区中邻近两个第一缓冲区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第二缓冲区包含多个缓冲结构,且在每个第二缓冲区中,部分多个开口各自设置于多个缓冲结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盘于容置区具有一承载表面,且每个缓冲结构包括一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沿着一第一方向来回弯折为多个波浪,第一方向平行于承载表面的法向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第二缓冲区中,缓冲结构的多个波浪沿着远离容置区的方向排列,且多个波浪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多个开口往容置区凹陷的深度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第二缓冲区中,多个波浪沿着一方向延伸,且每个开口于多个波浪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宽度落在1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每个缓冲结构中,多个波浪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彼此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盘于容置区具有一侧壁,侧壁环绕承载表面,且在每个第二缓冲区中,每个开口的底部与侧壁的最短距离落在0.5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盘于容置区的最大厚度为第一厚度,承载盘于多个第一缓冲区与多个第二缓冲区的最大厚度为第二厚度,且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载装置包括承载箱以及多个上述的承载盘。承载箱具有容置空间,且这些承载盘沿着一第一方向堆叠于容置空间。每个承载盘的多个缓冲结构与另一承载盘的多个缓冲结构不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承载盘中,每个第二缓冲区包含多个缓冲结构,且在每个第二缓冲区中,部分多个开口各自设置于多个缓冲结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承载盘于容置区具有一承载表面,且每个缓冲结构包括一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沿着第一方向来回弯折为多个波浪,第一方向平行于承载表面的法向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每个承载盘的每个第二缓冲区中,缓冲结构的多个波浪沿着远离容置区的方向排列,且多个波浪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多个开口往容置区凹陷的深度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每个第二缓冲区中,多个波浪沿着一方向延伸,且每个开口于多个波浪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落在1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承载盘于容置区具有一侧壁,侧壁环绕承载表面,且在每个第二缓冲区中,每个开口的底部与侧壁的最短距离落在0.5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承载盘于容置区的最大厚度为第一厚度,承载盘于多个第一缓冲区与多个第二缓冲区的最大厚度为第二厚度,且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个承载盘的部分容置区与另一承载盘的部分容置区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承载盘可以借由这些缓冲结构以及开口提供良好的抗震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割面线2-2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割面线4-4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再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a…区域

b…区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g1…最短距离

h1、h2、h3、h4…深度

t1…第一厚度

t2、t3…第二厚度

w1、w2、w3、w4…最大宽度

2-2…割面线

4-4…割面线

100、100e、100f、100g…承载盘

101…容置区

102…承载表面

103…弹性材料层

104…侧壁

105…侧壁结构

110、111、112、113…第一缓冲区

120、121、122、123…第二缓冲区

130、131、132、133、134a~g…缓冲结构

135a~135h…开口

136a~136d、136e1、136e2、136f1、136f2、136g…波浪

200…承载盘

201…容置区

210、211、212、213…第一缓冲区

220、221、222、223…第二缓冲区

230、231、232、233、234a~234l…缓冲结构

235a~235p…开口

300…承载装置

310…承载箱

311…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承载电子元件的承载盘以及承载装置。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盘可以承载至少一显示模块,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装置具有多个承载盘,因此承载装置可以承载多个显示模块。上述显示模块可以是液晶显示模块(liquidcrystaldisplaymodule,lcdmodule)或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模块(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displaymodule,oleddisplaymodule),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或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面板或区域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也可以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为二元件间可存在其它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亦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承载盘100包括容置区101、第一缓冲区110、第一缓冲区111、第一缓冲区112、第一缓冲区113、第二缓冲区120、第二缓冲区121、第二缓冲区122以及第二缓冲区123。

举例而言,容置区101可以包含一组或多组显示模块的限位结构或容置凹槽,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这些第一缓冲区110、111、112、113和这些第二缓冲区120、121、122、123环绕容置区101,这些第一缓冲区110、111、112、113各自邻近容置区101的多个角落区域,且这些第二缓冲区120、121、122、123各自设置于这些第一缓冲区110、111、112、113之间。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容置区101实质上形成矩形,这些第一缓冲区110、111、112、113各自邻近容置区101的多个角落区域,而这些第二缓冲区120、121、122、123各自邻近容置区101中连接这些角落区域的边缘区域。

承载盘100包括缓冲结构130、缓冲结构131、缓冲结构132以及缓冲结构133。缓冲结构130设置于第一缓冲区110,缓冲结构131设置于第一缓冲区111,缓冲结构132设置于第一缓冲区112,缓冲结构133设置于第一缓冲区113。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130、131、132以及缓冲结构133的至少局部区域可以各自形成弧状或圆弧状,因此可以各自配置于容置区101的角落区域的外围。

承载盘100还包括缓冲结构134a、缓冲结构134b、缓冲结构134c以及缓冲结构134d。缓冲结构134a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0,缓冲结构134b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1,缓冲结构134c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2,缓冲结构134d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3。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缓冲结构134a、134b、134c、134d形成长条状,可以各自设置于容置区101的这些边缘区域的外围。

承载盘100也包括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0两端的开口135a、开口135b,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1两端的开口135c、开口135d,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2两端的开口135e、开口135f,以及设置于第二缓冲区123两端的开口135g、开口135h。这些开口135a~135h各自往容置区101凹陷,于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之间产生间隔。

具体而言,由于承载盘100具有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环绕于容置区101,且这些开口135a~135h各自配置于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之间,因此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可以各自独立提供缓冲功能。

同时,承载盘100的容置区101的四周具有侧壁结构105,而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沿着容置区101的侧壁结构105的四周配置,使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可以各自在容置区101的四周提供不同方向的缓冲功能。当一显示模块平放于容置区101时,这些缓冲结构130~133、134a~134d在这些第一缓冲区110~113或第二缓冲区120~123可以各自沿着不同方向吸收外力,避免外力影响容置区101的显示模块。

图2是图1中割面线2-2的剖面示意图。详细而言,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承载盘100于容置区101具有承载表面102,适于供至少一显示模块放置,且承载表面102由侧壁结构105包围。举例而言,承载表面102的法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且在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三方向d3上,容置区101位于第二缓冲区120中的缓冲结构134a和第二缓冲区122中的缓冲结构134c之间。缓冲结构134a和缓冲结构134c各自配置于容置区101中侧壁结构105远离承载表面102的外侧,因此可以缓冲第三方向d3上所受到的外力。

图3是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进一步而言,请参照图3,缓冲结构134a包括弹性材料层103,且弹性材料层103沿着第一方向d1来回弯折为多个波浪136a(此处以两个为例),且这些波浪136a可以沿着第三方向d3排列,同时也可以沿着第三方向d3压缩、形变。因此,缓冲结构134a可以借由形变缓冲,吸收第三方向d3上的外力。

图4是图1中割面线4-4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缓冲结构134b和缓冲结构134d各自包括弹性材料层103,且弹性材料层103各自在第二缓冲区121和第二缓冲区122中沿着第一方向d1来回弯折为多个波浪136b(此处以两个为例)和多个波浪136d(此处以两个为例)。

同时,在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容置区101位于第二缓冲区121中的缓冲结构134b和第二缓冲区122中的缓冲结构134d之间,且缓冲结构134b和缓冲结构134d各自配置于容置区101中侧壁结构105远离承载表面102的外侧。因此,这些波浪136b、136d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同时也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压缩、形变。因此,缓冲结构134b、134d可以借由缓冲,吸收第二方向d2上的外力。

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承载盘100可以是以相同弹性材料层103借由吸塑成型(vacuumforming)制作的真空吸塑承载盘,且弹性材料层103的材质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请参照图1,在每个第二缓冲区120~123中,这些开口135a~135h往容置区101凹陷的深度h1~h4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且这些开口135a~135h的最大宽度w1~w4落在1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

详细而言,在第二缓冲区120以及第二缓冲区122中,缓冲结构134a以及缓冲结构134c的这些波浪136a、136c(请参照图2)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每个开口135a、135b、135e、135f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w2、w4落在1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并在第三方向d3上的深度h2、h4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在第二缓冲区121以及第二缓冲区123中,缓冲结构134b以及缓冲结构134d的这些波浪可以沿着第三方向d3延伸,每个开口135c、135d、135g、135h在第三方向d3上的最大宽度w1、w3落在1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在第二方向d2上的深度h1、h3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

举例而言,图5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俯视示意图,缓冲结构134d的这些波浪136d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且开口135h于第二方向d2上的深度h1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缓冲结构134a的这些波浪136a沿着第三方向d3排列,且开口135a于第三方向d3上的深度h2落在1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且开口135a的深度h2可以和开口135h的深度h1相同,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第二缓冲区123中,这些波浪136d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三方向d3延伸,而开口135h在第三方向d3上的最大宽度w1为10毫米。这些波浪136a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延伸,而开口135a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大宽度w2为10毫米,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因此,这些开口135a、135h可以避免缓冲结构130、134a和缓冲结构134d彼此挤压或传递各自所受到的外力,同时又不会影响到承载盘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请参照图5,承载盘100于容置区101的周围具有侧壁结构105,且侧壁结构105邻近第一缓冲区112或第二缓冲区120、123的一侧具有侧壁104,且侧壁104环绕承载表面102。举例而言,在第二缓冲区123中,开口135h的底部与侧壁104的最短距离g1为1毫米,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135h的底部与侧壁104的最短距离g1可以落在0.5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因此,上述的这些开口135a~135h不会影响到承载盘100的结构强度。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承载盘100于容置区101的最大厚度为第一厚度t1,于第二缓冲区122的最大厚度为第二厚度t2,且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1。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承载盘100于容置区101的最大厚度为第一厚度t1,于第二缓冲区121以及第二缓冲区123的最大厚度为第二厚度t2,且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1。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3,承载盘100于容置区101的周围具有侧壁结构105,且第二缓冲区122的缓冲结构136a与容置区101的侧壁结构105连接。在第一方向d1上,侧壁结构105的第一厚度t1为容置区101中的最大厚度,承载盘100于第二缓冲区122的第二厚度t2可以是第一厚度t1的一半。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1,因此多个承载盘100沿着第一方向d1堆叠时,彼此的缓冲结构134a不接触。

请参照图4,侧壁结构105具有第一厚度t1,承载盘100于第二缓冲区121以及第二缓冲区123的第二厚度t2可以是第一厚度t1的一半。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1,因此多个承载盘100沿着第一方向d1堆叠时,彼此的缓冲结构134b、134d不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盘100的第二厚度t2可以为第一厚度t1的一半或四分之一,且缓冲结构134b(以此为例)的这些波浪136b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或不同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因此,当承载盘100与另一承载盘100彼此沿着第一方向d1堆叠时,承载盘100于第二缓冲区121以及第二缓冲区123的这些缓冲结构134b以及缓冲结构134d不接触另一承载盘100,因此这些承载盘100彼此不会影响这些缓冲结构134b和134d的缓冲功能。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的承载盘100e的第二缓冲区122中,缓冲结构134e的远离侧壁结构105的波浪136e1在平行于容置区101的承载表面102的法向量的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二厚度t2,而靠近侧壁结构105的波浪136e2具有第二厚度t3。第二厚度t3为第一厚度t1的0.25倍,而第二厚度t2为第一厚度t1的0.5倍,因此容置区101的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缓冲区122的第二厚度t2。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的承载盘100f的第二缓冲区122中,缓冲结构134f的远离侧壁结构105的波浪136f2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二厚度t3,而靠近侧壁结构105的波浪136f1具有第二厚度t2。第二厚度t3为第一厚度t1的0.25倍,而第二厚度t2为第一厚度t1的0.5倍,因此容置区101的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缓冲区122的第二厚度t2。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再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的承载盘100g的第二缓冲区122中,缓冲结构134g的这些波浪136g在第一方向d1上都具有第二厚度t3。第二厚度t3为第一厚度t1的0.25倍,因此容置区101的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缓冲区122的第二厚度t3。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承载盘200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承载盘100,其中相同的元件及其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承载盘200包括容置区201、多个第一缓冲区210、211、212、213以及多个第二缓冲区220、221、222、2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区210包含多个缓冲结构234a、234b、234c以及多个开口235a、235b、235c、235d,这些开口235a、235b、235c、235d各自设置于第二缓冲区220的两端以及这些缓冲结构234a、234b、234c之间。同时,第二缓冲区221包含多个缓冲结构234d、234e、234f以及多个开口235e、235f、235g、235h,第二缓冲区222包含多个缓冲结构234g、234h、234i以及多个开口235i、235j、235k、235l,第二缓冲区223包含多个缓冲结构234j、234k、234l以及多个开口235m、235n、235o、235p。

因此在这些第二缓冲区220~223中,这些缓冲结构234a~234l各自借由这些开口235a~235p分开,使这些缓冲结构234a~234l可以各自在这些第二缓冲区220~223的不同位置独立提供缓冲效果。同时,缓冲结构230、231、232、233各自配置于第一缓冲区210、211、212、213中,因此这些缓冲结构230~233和缓冲结构234a~234l可以环绕容置区201并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0,承载装置300包括承载箱310以及多个上述的承载盘100,相同元件及其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承载箱310具有容置空间311,这些承载盘100沿着第一方向d1堆叠于容置空间311中,且这些承载盘100的这些缓冲结构134b、134d彼此不接触,因此可以各自提供容置区101良好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承载盘100的部分容置区101与另一承载盘100的部分容置区101接触,亦即这些承载盘100借由各自的容置区101彼此堆叠。举例而言,这些承载盘100各自借由侧壁结构105与另一承载盘100的侧壁结构105堆叠,且这些承载盘100的侧壁结构105的高度都高于第二缓冲区121、123的高度,使各自的缓冲结构134b、134d不会与另一承载盘100的缓冲结构134b、134d接触,借以提供各自独立且不会互相影响的缓冲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承载盘具有多个缓冲结构设置于这些第一缓冲区以及第二缓冲区中,且第二缓冲区还设置有多个开口使这些第一缓冲结构彼此分离。因此,这些缓冲结构可以环绕承载盘的容置区并各自提供缓冲功能,借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缓冲效果。由于承载装置具有多个承载盘,因此承载装置承载多个显示模块时,可以提供这些显示模块良好的缓冲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