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装置、配药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086发布日期:2020-06-16 22:4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装置、配药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状药剂的自动调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设备,实现了该类设备自动配药的配药装置、配药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标准化中药的代表,中药配方颗粒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所接受,近年来,其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由操作人员根据处方手工调配中药配方颗粒非常缓慢且极易出错,因此需要特制的智能调配设备来实现配方颗粒调配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设备通过控制计算机与医院his系统实现实时数据交互,自动获取处方信息,并完成智能审方,自动配药与封装,以及打印贴标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实现了中药房的“机器换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药装置,配药单元是上述智能调配设备实现自动配药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配的精度与效率。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较多,性状差异较大,同时部分药剂容易因高温潮湿而引起性状改变(如密度,硬度,粘度和颗粒流动性等);性状的改变会极大影响调配的质量,造成配药的精度下降甚至无法调配。

现有的调配技术包括重力直接落药方式,磁力直线落药方式以及仓体式调配方式。这些技术易受药剂性状改变的影响,如重力直接落药方式会因为药剂板结而无法调配或调配精度极差;磁力直线落药方式的调配精度易受药剂磁性的影响;现有的仓体式调配方式在调节仓体容积时反复推挤颗粒状药剂,同时在推挤过程中摩擦发热,因此造成药剂性状改变,粘连板结,从而严重影响配药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配药装置来适应药剂性状差异大且易改变的实际情况,并且不受药剂磁性的影响;更重要的,不会在配药过程中反复推挤药剂从而造成药剂性状改变,影响配药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颗粒状药剂调配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重力直接落药方式,磁力直线落药方式,以及仓体式调配方式。

重力直接落药方式结构原始简单,难以控制精度,尤其当药剂因高温潮湿而板结粘连时,该方式的调配精度极差,甚至无法调配。磁力直线落药方式在调节模块中使用了磁体,易受药剂的磁性影响,对于某些磁性较大的药剂,该方式的调配精度非常不理想。仓体式调配方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配方式。目前,基于该方式的调配技术在调节仓体容积,以及落药时都会推挤药剂,从而造成药剂的性状改变;同时,在推挤过程中的摩擦运动会产生热量,从而使性状改变的药剂粘连板结。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配药精度。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装置,配药单元,可满足不同性状的颗粒状药剂的配药需求,克服了上述调配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在较高程度上实现了颗粒状药剂调配的精确化。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装置,包括壳体和设于其内的配药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设有进药口,所述下壳体设有落药口,所述配药调节机构由加药旋转体和设于其两侧的加药调节体、加药调节顶块组成,所述加药旋转体由水平设置的圆柱形主体和传动轴组成,所述加药旋转体的圆柱形主体侧面设有转料仓,内部设有贯穿两底面的导向孔,所述加药调节体设有与转料仓匹配的容积调节块以及与导向孔匹配的顶杆,所述加药调节顶块设于加药调节体的顶杆上,所述加药调节顶块水平移动时调节容积调节块在转料仓中的相对位置实现转料仓的无级变容积调节,所述配药调节机构旋转时转料仓分别与进药口和落药口连通,所述加药调节体的容积调节块靠近加药旋转体的端部设有最小定量容积腔,所述最小定量容积腔设定了最小容积定量。

配药调节机构的初始状态为加药旋转体转料仓开口向下。移动容积调节块在转料仓中的相对位置时,容积调节块与储药瓶中的药剂不接触,因此不会推挤药剂造成药剂性状改变,并且避免了因运动摩擦产生热量,造成药剂粘结板结,显著提高了配药精度。

另外,现有的容积调节方式一般采用推拉式直线驱动机构来调节容积,由于需要在同一槽口内反复双向受力,槽口易磨损,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间隙从而影响调节精度。本实用新型调节容积时,从加药调节顶块以及加药调节体两端推动调节,加药调节体与药剂的接触面只受单方向力作用,长时间使用磨损较少,可保证重复调节精度。

最小定量容积腔设定了最小容积定量,可与转料仓的无级变容积调节相结合,同时实现了小剂量定量调配和特定剂量的可变调配。最小定量容积腔侧壁为斜面,相比于其他配药装置中采用的小孔型最小容积腔或小凹槽型最小容积腔,该种设计具有不易堵塞药剂,堵塞时容易清理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旋转体的转料仓的横截面为扇形。由于两侧面为斜面,相比于一般侧壁为垂直的料仓,具有落药完全,不易积料,易清理维护等优点。基于该种设计的转料仓因落药顺畅,在落药时无需将药剂推出,因而不会如其他仓体式调配方式那样推挤药剂,造成药剂在转料仓侧壁黏结,显著提高了调配精度,而且便于清理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内部设有与加药旋转体的圆柱形主体两端配合的方形凸起,所述加药旋转体的圆柱形主体与方形凸起形成自密封结构。上壳体内部方形凸起与加药旋转体上圆柱形主体的圆柱面贴合留有微小间隙,该微小间隙可防止绝大部分颗粒状药剂落出。同时,一些细微的药粉会在该间隙处堆积,达到密封效果。相比与一般密封形式,如o型圈,上述密封结构具有不会老化,不需要额外配件等显著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旋转体两端套设有加药旋转摩擦环。加药旋转摩擦环上外圈的齿形设计减少了加药旋转体与上壳体及下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因少量药粉残留而造成的阻力;内圈设计为环形凹槽,加药旋转体转动时只与环形凹槽槽底及边壁线接触,减少因少量药粉残留造成的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方面,在配药时,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配药装置,平衡因落药而造成的负压状态,使得药剂进入转料仓更顺畅,提高配药精度。另一方面,配药完成后,配药单元下方有吸尘口连通吸尘装置进行除尘工作,进气孔可增加进气量,提高气流流速,增强除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前后两侧设有内凹的固定鞘。便于压紧固定储药瓶。

进一步的,下壳体设有与储药瓶位置匹配的定位销孔。其作用是便于设置定位销固定储药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单元,采用前述的颗粒状药剂的配药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其上的储药瓶固定机构、加药旋转驱动机构、出药量调节驱动机构,所述储药瓶固定机构由可相向运动的左、右加紧块以及加紧块驱动电机组成,所述加药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传动轴和传动轴承座,所述旋转传动轴连接有旋转驱动电机,所述出药量调节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运动的前顶块、后顶块以及与前顶块、后顶块通过直线模组连接的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所述前顶块推动加药调节体水平向后运动,所述后顶块推动加药调节顶块水平向前运动。

储药瓶放置到所储药瓶固定机构上之后,加紧块驱动电机动作,使左加紧块和右加紧块同步,相向运动,压紧配药装置上壳体的固定鞘斜面,从而固定储药瓶。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通过出药量调节前顶块推动配药装置中的加药调节体移动,达到调节转料仓容积大小的效果,加药完成后,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反向动作,通过出药量调节后顶块推动加药调节体移动复位。

现有的调配方式一般采用推拉式直线驱动机构来调节容积,由于需要在同一槽口内反复双向受力,槽口易磨损,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间隙从而影响调节精度。本实用新型调节容积时,前顶块推动加药调节体移动;加药完成后,后顶块推动加药调节体移动复位。加药调节体与药剂的接触面只受单方向力作用,长时间使用磨损较少,可保证重复调节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加紧块由丝杆转动使其相向运动,丝杠左右两端通过左旋段和右旋段分别与左、右加紧块连接。丝杠传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旋转驱动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所述旋转传动轴运动,完成旋转加药及落药动作。传动轴承座中设有两个轴承,起到了支撑平衡旋转传动轴的作用,并使得旋转传动轴的旋转动作更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配药单元的底座上设有与储药瓶位置匹配的定位销。其作用是与上述配药装置下壳体的定位销孔配合,确定储药瓶在储药瓶固定机构上的固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颗粒状制剂配药装置与储药瓶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配药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配药装置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配药装置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配药调节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加药旋转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加药调节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所述加药调节体的容积调节块位于转料仓最小容积位置示意图。

图9为所述加药调节体的容积调节块位于转料仓最大容积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料仓旋转到进药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a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转料仓旋转到加药量调节及落药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b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所述配药装置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所述配药装置密封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颗粒状药剂配药单元未放置储药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所述颗粒状药剂配药单元放置储药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储药瓶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出药量调节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加药旋转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药瓶、2壳体、3配药调节机构、21上壳体、211固定鞘、212进气孔、213进药口、214方形凸起、22下壳体、221落药口、222定位销孔、31加药旋转摩擦环、32加药调节体、321容积调节块、322最小定量容积腔、323顶杆、33加药旋转体、331转料仓、332导向孔、333传动轴、34加药调节顶块、4底座、5出药量调节驱动机构、6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7加紧块驱动电机、8储药瓶固定机构、9加药旋转驱动电机、10加药旋转驱动机构、11左加紧块、12丝杆、13右加紧块、14前顶块、15后顶块、16传动轴承座、17旋转传动轴、18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装置,如图1-15所示。

配药装置与储药瓶1连接,储药瓶1设于配药装置的上方。配药装置包括壳体2和设于其内的配药调节机构3,壳体2由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组成。上壳体21设有进药口213,下壳体22设有落药口221。配药调节机构3由加药旋转体33和设于其两侧的加药调节体32、加药调节顶块34组成。加药旋转体33由水平设置的圆柱形主体和传动轴333组成。加药旋转体的圆柱形主体侧面设有转料仓331,内部设有贯穿两底面的导向孔332。加药调节体32设有与上述转料仓匹配的容积调节块321以及与上述导向孔332匹配的顶杆323。加药调节顶块34设于加药调节体的顶杆323上,加药调节顶块34水平移动时调节容积调节块321在转料仓331中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了转料仓331的无级变容积调节。配药调节机构3旋转时转料仓331分别与进药口213和落药口221连通。如图1-7所示。

加药调节体32的容积调节块321靠近加药旋转体33的端部设有最小定量容积腔322,最小定量容积腔322设定了最小容积定量。

容积调节块321移动至转料仓331容积最小位置,仅剩下最小定量容积腔322,此时容积最小,如图8所示。容积调节块321移动至转料仓331容积最大位置,转料仓331全部可以用来容纳颗粒状药剂,容积最大,如图9所示。

容积调整完成,开始进行配药。加药旋转体33转动至转料仓与进药口连通时,开始进药。如图10-11所示。进药完成,旋转体33转动至转料仓与落药口连通时,开始落药。如图12-13所示。

上壳体设有进气孔212和内凹的固定鞘211,进气孔在配药时,平衡因落药而造成的负压状态,使得药剂进入转料仓更顺畅,提高配药精度;在配药完成后,进气孔可增加进气量,提高气流流速,增强除尘效果。固定鞘的作用是当储药瓶放置到配药单元后,配药单元通过固定鞘斜面压紧配药装置,保证加药时储药瓶的整体稳定性。如图3所示。

配药装置的密封结构由加药旋转体33的圆柱形主体与上壳体21内部与圆柱形主体两端匹配的方形凸起214组成;两者之间在贴合时留有微小间隙。该微小间隙可防止绝大部分颗粒状药剂落出,同时,一些细微的药粉会在该间隙处堆积,达到密封效果。如图14、15所示。

加药旋转体33两端设有加药旋转摩擦环31。加药旋转摩擦环上外圈的齿形设计减少了加药旋转体与上壳体及下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因少量药粉残留而造成的阻力;内圈设计为环形凹槽,加药旋转体转动时只与环形凹槽槽底及边壁线接触,减少因少量药粉残留造成的阻力。如图5所示。

实施例二

一种颗粒状药剂的配药单元,如图16-21所示。

配药装置采用了实施例一中的配药装置,包括底座4以及设于其上的储药瓶固定机构8、加药旋转驱动机构10、出药量调节驱动机构5。储药瓶固定机构8由可相向运动的左加紧块11、右加紧块13以及加紧块驱动电机7组成,左加紧块11、右加紧块13由丝杆12转动使其相向运动,丝杠12左右两端通过左旋段和右旋段分别与左、右加紧块连接。加药旋转驱动机构10包括旋转传动轴17和传动轴承座16,旋转传动轴17连接有加药旋转驱动电机9,加药旋转驱动电机9通过同步轮带动旋转传动轴17运动。出药量调节驱动机构5包括水平运动的前顶块14、后顶块15以及与前顶块14、后顶块15通过直线模组连接的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6,前顶块14推动加药调节体水平向后运动,后顶块15推动加药调节顶块水平向前运动。配药单元的底座4上设有与储药瓶位置匹配的定位销18。

储药瓶放置到所储药瓶固定机构上之后,加紧块驱动电机7动作,使左加紧块11和右加紧块13同步,相向运动,压紧配药装置上壳体的固定鞘斜面,从而固定储药瓶。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6通过出药量调节前顶块14推动配药装置中的加药调节体移动,达到调节转料仓容积大小的效果,加药完成后,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反向动作,通过出药量调节后顶块15推动加药调节体移动复位。前顶块、后顶块与出药量调节驱动电机之间通过直线模组连接,从而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带动前、后顶块水平运动。

现有的调配方式一般采用推拉式直线驱动机构来调节容积,由于需要在同一槽口内反复双向受力,槽口易磨损,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间隙从而影响调节精度。本实用新型调节容积时,前顶块推动加药调节体移动;加药完成后,后顶块推动加药调节体移动复位。加药调节体与药剂的接触面只受单方向力作用,长时间使用磨损较少,可保证重复调节精度。

定位销18与配药装置下壳体的定位销孔配合,确定储药瓶在储药瓶固定机构上的固定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