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转动料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6925发布日期:2021-01-08 11: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歇转动料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流水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歇转动料盘。



背景技术:

大批量、小尺寸的圆柱形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后一般是杂乱聚合在一次,如果需要后续对每个产品进行二次加工、组装、检测就需要将它们一个个抓取,无论是利用人力还是机械手都成本较高,需要另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间歇转动料盘,利用较低的设备成本实现转盘工位,实现产品的间隙传送,传送动作快捷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歇转动料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间歇转动料盘,包括:转料盘,具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自由度,转料盘的边沿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供容纳产品的豁口;振动盘,通过输料轨道与转料盘接触,振动盘向转料盘输送产品;传动带,与转料盘的边沿接触,传动带的内壁接触有主动马达、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带上除了与主动马达、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接触的部位构成一条弧线段、两条直线段;传动带在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的是与转料盘边沿和豁口内产品接触的弧线段,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与主动马达之间的传动带为直线段;弧线段的一端与输料轨道的输出端接触,主动马达利用传动带驱动转料盘间歇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动马达给传动带、转料盘提供转动的主动力,弧线段、直线段并不是传动带上固定的某几段,而是被主动马达、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限位导致的,弧线段、直线段在传动带上的具备位置是实时变化的。弧线段一方面与转料盘接触,给转料盘施加转动力,弧线段与转料盘的接触长度足够,保证转料盘会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弧线段相当于封住转料盘上部分豁口的口部,将这些豁口内的产品夹持限位,保证产品虽转料盘的间歇转动而不松脱。振动盘通过输料轨道将产品推入没被传动带封住的豁口,随即传动带弧线段即对其进行封口,将产品限位。产品在转料盘上间歇转动,相当于构成了转盘工位,便于外部设备对产品进行加工、检测等。也可以实现对产品的一个个得出料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豁口绕转料盘自身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豁口的口部与转料盘边沿通过外圆角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圆角使得豁口的口部宽度扩大,便于产品的进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产品的外轮廓为圆柱体,豁口的凹陷深度不大于产品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柱体的外圆周面与豁口的内壁接触,因为豁口深度的原因,圆柱体的外圆周面还会与传送带的弧线段接触,因为弧线段、豁口的双重作用,能够将产品限位在豁口上,随转料盘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豁口的数量不少于五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弧线段所对应的豁口的数量,继而保证单位时间内间歇传送产品的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弧线段的中心线为半圆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传送带上的弧线段能与一半的转料盘边沿接触,保证弧线段能对应几个豁口,从而限位几个产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弧线段在背离输料轨道的一端接触有输出轨道,输料轨道的中心线与转料盘边沿所在的圆相交,输出轨道的中心线与转料盘边沿所在的圆相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转料盘来说,输料轨道、输出轨道是一个进料、一个出料,实现产品的连贯进与出。输料轨道的朝向决定了其能利用一定的推力将产品送入豁口内,转料盘上即将要出来的产品因为自身轨迹原因,利用相切的输出轨道正好能够实现接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转料盘、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自身轴线均呈竖向状态,输料轨道、输出轨道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产品整体在水平面内转移传送,避免重力的不良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产品的圆柱体的一端具备凸轴,输出轨道由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条、第二型条构成,第一型条、第二型条的各自横断面轮廓为l形,第一型条、第二型条均由垂直固定的底部条、侧立条构成,第一型条、第二型条各自底部条之间构成空隙,空隙供凸轴穿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空隙便于供产品底部的凸轴容纳、穿过,第一型条、第二型条相当于槽钢结构,自身具备足够的强度。底部条对产品的底部轴端进行承托,侧立条对产品的侧边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型条、第二型条各自底部条在靠近转料盘的一端具备具备喇叭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喇叭口便于增大空隙在端头的开口宽度,方便引导转料盘上输出的产品底部的凸轴进入空隙,进入输出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型条的侧立条长度大于第二型条的侧立条长度,第二型条的底部条位于转料盘的下方,转料盘的竖向投影仅与第二型条的底部条接触同时不与第一型条的底部条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型条的侧立条的长度缩短,要防止与转料盘干涉,第二型条的底部条相当于插入转料盘的下方,便于第一时间兜住从转料盘上豁口上输出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c处局部放大图。

1-振动盘;2-输料轨道;3-产品;4-第一从动轮;5-第二从动轮;6-传动带;6a-直线段;6b-弧线段;7-主动马达;8-转料盘;8a-豁口;9-输出轨道;9a-空隙;9b-第一型条;9c-第二型条;9d-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间歇转动料盘,包括:转料盘8,具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自由度,转料盘8的边沿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供容纳产品3的豁口8a;振动盘1,通过输料轨道2与转料盘8接触,振动盘1向转料盘8输送产品3;传动带6,与转料盘8的边沿接触,传动带6的内壁接触有主动马达7、第一从动轮4、第二从动轮5,传动带6上除了与主动马达7、第一从动轮4、第二从动轮5接触的部位构成一条弧线段6b、两条直线段6a;传动带6在第一从动轮4与第二从动轮5之间的是与转料盘8边沿和豁口8a内产品3接触的弧线段6b,第一从动轮4、第二从动轮5分别与主动马达7之间的传动带6为直线段6a;弧线段6b的一端与输料轨道2的输出端接触,主动马达7利用传动带6驱动转料盘8间歇转动。

传动带6自身是柔性有弹性的,其弧线段6b、直线段6a是被相互空间位置固定的主动马达7、第一从动轮4、第二从动轮5限位导致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动马达给传动带、转料盘提供转动的主动力,弧线段、直线段并不是传动带上固定的某几段,而是被主动马达、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限位导致的,弧线段、直线段在传动带上的具备位置是实时变化的。弧线段一方面与转料盘接触,给转料盘施加转动力,弧线段与转料盘的接触长度足够,保证转料盘会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弧线段相当于封住转料盘上部分豁口的口部,将这些豁口内的产品夹持限位,保证产品虽转料盘的间歇转动而不松脱。振动盘通过输料轨道将产品推入没被传动带封住的豁口,随即传动带弧线段即对其进行封口,将产品限位。产品在转料盘上间歇转动,相当于构成了转盘工位,便于外部设备对产品进行加工、检测等。也可以实现对产品的一个个得出料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豁口8a绕转料盘8自身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豁口8a的口部与转料盘8边沿通过外圆角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圆角使得豁口的口部宽度扩大,便于产品的进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产品3的外轮廓为圆柱体,豁口8a的凹陷深度不大于产品3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柱体的外圆周面与豁口的内壁接触,因为豁口深度的原因,圆柱体的外圆周面还会与传送带的弧线段接触,因为弧线段、豁口的双重作用,能够将产品限位在豁口上,随转料盘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豁口8a的数量不少于五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弧线段所对应的豁口的数量,继而保证单位时间内间歇传送产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弧线段6b的中心线为半圆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传送带上的弧线段能与一半的转料盘边沿接触,保证弧线段能对应几个豁口,从而限位几个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弧线段6b在背离输料轨道2的一端接触有输出轨道9,输料轨道2的中心线与转料盘8边沿所在的圆相交,输出轨道9的中心线与转料盘8边沿所在的圆相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转料盘来说,输料轨道、输出轨道是一个进料、一个出料,实现产品的连贯进与出。输料轨道的朝向决定了其能利用一定的推力将产品送入豁口内,转料盘上即将要出来的产品因为自身轨迹原因,利用相切的输出轨道正好能够实现接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料盘8、第一从动轮4、第二从动轮5的自身轴线均呈竖向状态,输料轨道2、输出轨道9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产品整体在水平面内转移传送,避免重力的不良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产品3的圆柱体的一端具备凸轴,输出轨道9由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条9b、第二型条9c构成,第一型条9b、第二型条9c的各自横断面轮廓为l形,第一型条9b、第二型条9c均由垂直固定的底部条、侧立条构成,第一型条9b、第二型条9c各自底部条之间构成空隙9a,空隙9a供凸轴穿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空隙便于供产品底部的凸轴容纳、穿过,第一型条、第二型条相当于槽钢结构,自身具备足够的强度。底部条对产品的底部轴端进行承托,侧立条对产品的侧边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型条9b、第二型条9c各自底部条在靠近转料盘8的一端具备具备喇叭口9d。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喇叭口便于增大空隙在端头的开口宽度,方便引导转料盘上输出的产品底部的凸轴进入空隙,进入输出轨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型条9b的侧立条长度大于第二型条9c的侧立条长度,第二型条9c的底部条位于转料盘8的下方,转料盘8的竖向投影仅与第二型条9c的底部条接触同时不与第一型条9b的底部条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型条的侧立条的长度缩短,要防止与转料盘干涉,第二型条的底部条相当于插入转料盘的下方,便于第一时间兜住从转料盘上豁口上输出的产品。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