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及其吊钩组的吊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7705发布日期:2020-12-29 09:48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及其吊钩组的吊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吊钩组的吊耳结构。



背景技术:

吊钩是起重机最常用的取物装置。目前起重机所用的二倍率及以上的吊钩组,不论是单钩还是双钩,都是由钩头和滑轮组等部件组成。随着起重机起重量的增加,吊钩组的尺寸和重量也在增加,滑轮组穿绕钢丝绳前后,对吊钩组的安全、平稳吊运,是保证顺利、高效穿绳的关键。

现有的吊钩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左右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撑板18,支撑板18之间的上下位置处连接有支撑轴,从而将两个支撑板18连接起来,两个支撑板18的内部构成了用于安装滑轮组20的空间,滑轮组20的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8的上下中间位置处,同时在两个支撑板18的中间下部连接有吊钩19。同时,在两个支撑板18上位于滑轮组20的上方位置处布置有吊耳孔21,在实际使用时,工人通过简单的捆扎穿过吊耳孔21,实现对吊钩组的起吊。

而上述的这种吊耳孔的布置形式,由于其吊耳位置未经过吊钩组的重心,吊运时工人通过简单的捆扎进行吊运,这样不但可能因为捆扎不牢,吊钩组会有跌落风险,也可能会给吊装人员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可能由于捆扎操作的误差导致捆扎点未通过吊钩组的重心位置,吊运或放置吊钩时,吊钩组会发生偏斜,放置时还需要人为调平,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钩组的吊耳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钩组吊耳位置布置未过吊钩组重心会导致吊钩组偏斜、具有安全隐患、吊装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吊钩组的吊耳结构的起重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吊钩组的吊耳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钩组的吊耳结构包括两个竖立放置并左右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顶端位置处连接有支撑轴,所述吊耳结构还包括位于支撑轴上方的吊耳板,吊耳板的板面与支撑板的板面垂直,所述吊耳板通过套设在支撑轴的卸扣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吊耳板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支撑轴的轴线方向前后延伸的吊耳孔,吊耳孔的中心所在立面经过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中点位置,所述支撑轴上还套设有两个轴套,两个轴套沿左右间隔并相对布置,两个轴套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纳卸扣的夹设空间以将卸扣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两个支撑板的中点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板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具有延伸至吊耳板的底部的立边、和与立边连接并向外延伸的横边,两个侧的立边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一致以使支撑板对吊耳板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两侧的横边贴合在支撑板的上端面上以使支撑板对吊耳板前后方向上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吊耳板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开设有l形的缺口,所述立边和横边由l形的缺口的两侧边形成。

进一步的,两个轴套的相对端面而自下至上相背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起重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起重机包括吊臂和设置在吊臂上的吊钩组,所述吊钩组具有吊耳结构,所述吊耳结构包括两个竖立放置并左右并排间隔布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顶端位置处连接有支撑轴,所述吊耳结构还包括位于支撑轴上方的吊耳板,吊耳板的板面与支撑板的板面垂直,所述吊耳板通过套设在支撑轴的卸扣与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吊耳板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支撑轴的轴线方向前后延伸的吊耳孔,所述吊耳孔的中心所在立面经过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中点位置,所述支撑轴上还套设有两个轴套,两个轴套左右间隔并相对布置,两个轴套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纳卸扣的夹设空间以将卸扣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两个支撑板的中点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板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具有延伸至吊耳板的底部的立边、和与立边连接并向外延伸的横边,两个侧的立边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一致以使支撑板对吊耳板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两侧的横边贴合在支撑板的上端面上以使支撑板对吊耳板前后方向上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吊耳板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开设有l形的缺口,所述立边和横边由l形的缺口的两侧边形成。

进一步的,两个轴套的相对端面而自下至上相背倾斜延伸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吊钩组的吊耳结构,通过在支撑轴上套设卸扣,并通过卸扣连接吊耳板,将原有的吊耳孔设置在吊耳板上,吊耳孔为吊钩组的重心方向上,这样能够在吊运时,吊钩组不会发生偏斜,放置时无需人为调平,同时,采用单吊点吊耳孔,将吊装点缩减到只有一个,节省了与外部连接的时间,吊装效率高,吊装平稳、安全、简单、快捷。同时设计两个轴套对连接括进行限位,避免了卸扣在左右方向上的窜动,保证了吊装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吊钩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钩组的吊耳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吊耳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吊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卸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板;2-支撑轴;3-轴端挡板;4-卸扣;5-吊耳板;6-轴套;7-u型扣体;8-连接螺杆;9-扣眼;10-吊眼;11-吊耳孔;12-缺口;13-横边;14-立边;15-切口;16-滑轮组;17-吊钩;18-支撑板;19-吊钩;20-滑轮组;21-吊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吊钩组的吊耳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图5所示,该吊耳结构位于吊钩组的顶部,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并排布置,且板面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支撑板1竖立放置,同时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顶端位置处连接有支撑轴2,支撑轴2的外端套设有轴端挡板3,轴端挡板3采用螺栓固定在支撑板1上,从而实现对支撑轴2上的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间距的限位。

另外,吊耳结构还包括位于支撑轴2上方的吊耳板5,吊耳板5的板面与支撑板1的板面垂直布置,且吊耳板5的下端伸入至两个支撑板1之间,上部位于两个支撑板1的上方,在支撑轴2上套设有卸扣4,支撑轴2与吊耳板5之间通过卸扣4连接,实现相对吊装,具体的卸扣4为弓形卸扣,其结构如图所示,卸扣4包括u型扣体7,u型扣体7的底部为内径与支撑轴2的外径一致的弧形面,u型扣体7的两个支臂上设由同轴布置的扣眼9,扣眼9内穿装有一根连接螺杆8;对应的在吊耳板5上下侧位置处开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吊眼10,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支撑轴2穿过u型扣体7的底部,之后将吊耳板5插入至两个支臂之间,连接螺杆8穿过吊眼10以及扣眼9后固定,从而实现将吊耳板5与支撑轴2连接在一起。

另外,在吊耳板5的上部还开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吊耳孔11,吊耳孔11的中心所在的里面经过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中点位置,具体的是支撑轴2上套设有两个轴套6,两个轴套6沿左右方向间隔并相对布置,两个轴套6之间的空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卸扣4的夹设空间以将连接口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在两个支撑板1的中点位置处。实际上采用两个轴套6套设在支撑轴2上,能够合理实现连接口的位置位于吊钩组的中心位置处。

同时,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吊耳板5不会在支撑轴2上左右和前后窜动,在本实施例中,吊耳板5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开设有l形的缺口12,缺口12包括延伸至吊耳板5的底部的立边14、和与立边14连接并向外延伸的横边13,两个缺口12的立边14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间距一致以使支撑板1对吊耳板5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两个缺口12的横边13贴合在支撑板1的上端面上以使支撑板1对吊耳板5前后方向上进行限位。两个支撑板1的内侧、顶部共同约束,保证了吊耳板5既不会左右、也不会前后摆动。这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吊钩组不会发生偏斜,放置时无需人为调平。而且吊耳孔11仅设置一个,节省了与外部连接的时间,方便快捷。

另外,上述的两个轴套6的相对内端面,为普通轴套6的端部削去30°部分而形成自下至上相背倾斜的倾斜面,进而使轴套6的内端面形成有切口15。这样设计主要是弓形卸扣的外形结构为下窄上宽,能够实现对卸扣4限位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卸扣4的磨损以及对扣眼9的干涉。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限位方式对吊耳板5的左右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如在两个支撑板1的内侧板面上设置限位销,限位销设置在吊耳板5的板面一侧,并与其贴合实现前后限位;同时在轴套6上设置台阶,通过台阶面与吊耳板5的侧端面贴合实现左右限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l形的缺口可以采用倒u型的缺口替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卸扣可以采用支臂尺寸较长的型号,这样不需要设置倾斜面来避免对卸扣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起重机的实施例,起重机包括吊臂和设置在吊臂上的吊钩组,所述吊钩组具有吊耳结构,所述吊耳结构的结构与上述的吊钩组的吊耳结构的实施例中的结构一致,不再详细展开。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