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板出料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5846发布日期:2021-02-18 20:1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纸板出料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纸板出料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纸箱是应用最广泛的包装制品,按用料不同,有瓦楞纸箱、单层纸板箱等,有各种规格和型号;包装纸箱作为现代物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容装、保护产品、美观的重要责任,包装纸箱的物理性能指标则成为其质量评估的依据,稳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保障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03]
现有技术中,纸板出料码垛方式通常是由人工接料码垛完成的,并且码垛结束后还要操作人员将其搬送到指定的位置,这样操作人员的劳动量较大,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纸板出料码垛装置。
[0005]
技术方案:纸板出料码垛装置,包括底部设有万象滚轮的输送箱体、液压驱动装置、升降平台、以及推料组件,所述输送箱体的顶部一体焊接有扩充部,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固设在输送箱体的底面中心,所述液压驱动装置的伸缩轴与升降平台固接,所述输送箱体的相对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升降平台有两侧对应与两条直线导轨连接,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数个支架、数只推料气缸和数块推料板,所述数个支架分布设置在输送箱体的四个侧边,每只所述推料气缸均对应固设在一支架顶部,每只所述推料气缸的伸缩杆与推料板固接。
[0006]
进一步的是,所述输送箱体的侧边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液压驱动装置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升起按钮、下降按钮、推料控制按钮。
[0007]
进一步的是,所述扩充部包括四块焊接在输送箱体四周顶部的斜板。
[0008]
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平台的台面设有数个数个用于安装栈板的槽体。
[0009]
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架为l形结构支架。
[0010]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纸板进行接料、运输,避免了人工搬运,提高了工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栈板与升降平台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
实施例
[0017]
参考图1-2,纸板出料码垛装置,包括底部设有万象滚轮19的输送箱体1、液压驱动装置2、升降平台3、以及推料组件,输送箱体的顶部一体焊接有扩充部,以便纸板精确的落入至输送箱体内部,液压驱动装置固设在输送箱体的底面中心,液压驱动装置的伸缩轴与升降平台固接,用于驱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输送箱体的相对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直线导轨5,升降平台有两侧对应与两条直线导轨连接,升降平台能实现平稳的升降,推料组件包括数个支架6、数只推料气缸7和数块推料板8,数个支架分布设置在输送箱体的四个侧边,每只推料气缸均对应固设在一支架顶部,每只推料气缸的伸缩杆与推料板固接,四个推料气缸同时动作时,四个推料板能实现对堆叠好并漏出输送箱体的纸板进行夹紧,以便更好对其进行运输。
[0018]
进一步的是,输送箱体的侧边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液压驱动装置的控制面板9(内置有处理器,并与液压驱动装置和四个推料气缸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升起按钮10、下降按钮11、推料控制按钮12,操作人员可操作升起按钮和下降按钮控制升降平台进行升降,操作推料控制按钮使四个推料气缸同时工作。
[0019]
进一步的是,扩充部包括四块焊接在输送箱体四周顶部的斜板4。
[0020]
进一步的是,升降平台的台面设有数个数个用于安装栈板14的槽体13(设置的栈板底部相应的设有数个底脚)。
[0021]
进一步的是,支架为l形结构支架,推料气缸设置在l形结构支架的最高位。
[0022]
操作说明:操作人员将输送箱体至流水线16出料端一侧,并且在升降平台的上方放置栈板,在流水线进行出料时,流水线上制作好的纸板17依次落入至栈板上进行码垛,在流水线停止出料时,若输送箱体内的物料漏出时,四个推料气缸同时推动推料板对漏出的部分纸板进行夹紧,然后操作人员推动输送箱体至指定位置(输送箱体上设有把手15),到达后,操作人员按下升起按钮使升降平台升起,然后操作人员将栈板抬走或者用叉车叉走。
[0023]
注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箱体上设立有独立的供电模块18,用于对相关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并且设立有独立的储气罐20,用于对四个推料气缸同时进行供气。
[002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