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6331发布日期:2021-02-03 17:3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


背景技术:

[0002]
在实际消防过程中,经常需要铺设水带,通过对起火点进行喷水灭火。现有的水带收卷机械多为手动或占地面积较大的器械,手动收卷会消耗大量人力,而消防员在结束消防工作后,体力消耗严重,水带的收卷和存放给消防员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0003]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水带收卷装置,消防结束后能够实现对水带的快速收卷和储存,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收卷或搬运水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用以解决现有消防水带收卷困难以及水带中容易有水体残留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包括:车体、卷筒、压紧机构和水带储存腔;水带储存腔设置在车体的后部;卷筒设置在水带储存腔的上方,且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压紧机构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且能够相对于车体转动;卷筒和压紧机构相互压紧实现对水带的传动,水带在卷筒的带动下进入水带储存腔。
[0007]
进一步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板、第一压紧轮和/或第二压紧轮;压紧板铰接在车体上;第一压紧轮和/或第二压紧轮转动安装在压紧板上,且能够与卷筒线接触。
[0008]
进一步地,水带置于第一压紧轮、第二压紧轮与卷筒之间;第一压紧轮、第二压紧轮和/或卷筒的表面设置橡胶层。
[0009]
进一步地,水带置于第一压紧轮、第二压紧轮与卷筒之间;第一压紧轮、第二压紧轮和/或卷筒的表面设置用于增大摩擦的凸起。
[0010]
进一步地,压紧板上转动安装锁扣,车体上固定设置固定柱;锁扣能够与固定柱扣合并限制压紧板与车体之间的相对转动。
[0011]
进一步地,水带储存腔中设置分隔架;分隔架将水带储存腔分隔为第一储存腔和第二储存腔。
[0012]
进一步地,分隔架为栅格结构。
[0013]
进一步地,水带储存腔中设置滑槽;分隔架安装在滑槽中,且能够在滑槽中滑移。
[0014]
进一步地,车体上设置用于限制水带传输位置的导向板;导向板包括: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
[0015]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用于引导水带进入第二储存腔;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用于引导水带进入第一储存腔。
[0016]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7]
1、本实用新型设置卷筒和压紧机构夹紧水带,压紧板上设置压紧轮,通过卷筒和
压紧轮挤压传动,实现对水带的输送,同时能够使其内部的水体排出,且顺利折叠存储在水带存储腔中,并且z字形折叠存放;减少了人力收卷水带对消防员的体力消耗,相较于传统的水带收卷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水带收卷效率提高了30%以上。
[0018]
2、本实用新型设置锁扣结构实现对卷筒和压紧机构的固定,保证水带收卷过程的稳定进行,避免由于压紧机构弹开导致水带收卷中断。
[0019]
3、本实用新型设置分隔架将水带储存腔分隔为两个腔体,第一储存腔和第二储存腔,便于实现水带的独立储存,使水带取放方便。分隔架能够在车体的滑槽中滑移,推动分隔架能够使水带不会发生错位,保证水带堆叠整齐。
[0020]
4、本实用新型设置导向板对水带行进方向进行限制,避免水带偏移,保证水带能够整齐收卷到对应的腔体中。
[0021]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车立体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车左视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车右视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车后视图;
[0027]
图5为水带收卷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
[0029]
1-车体;2-卷筒;3-压紧机构;4-导向板;5-水带储存腔;6-分隔架;7-锁扣;8-固定柱;31-压紧板;32-第一压紧轮;33-第二压紧轮;34-把手;41-第一导向板;42-第二导向板;43-第三导向板;51-第一储存腔;52-第二储存腔;5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
……
上方”、“下”和“在
……
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0033]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图示右侧为前,即车头方向为前;图示左侧为后,即车尾方向为后;垂直于纸面向外为左侧,即车体1设置水带储存腔5的一侧为左侧;垂直于纸面向里为右侧。
[003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公开了一种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包括水带收卷机构和水带储存腔5;消防完成后,通过水带收卷机构将消防水带中的水挤出并将水带收卷到水带储存腔5中,且本实用新型中,水带在水带储存腔中z字形折叠放置。
[0035]
其中,水带收卷机构包括:卷筒2和压紧机构3,卷筒2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水带收卷时,水带置于卷筒2的上方,压紧机构3压紧卷筒2将水带中的水挤出,即压紧机构将水带压紧在卷筒2和压紧机构之间,卷筒2转动带动水带移动,同时排出水带内残存的水体,便于后续存放。
[0036]
也就是说,收卷时,水带放置于卷筒2的上方,且位于压紧机构3和卷筒2之间,卷筒2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水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卷筒2旋转的方向(切线方向)移动,逐步被旋转的卷筒2带入储存腔5中。
[0037]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压紧机构3包括:压紧板31、压紧轮和把手34。其中,压紧轮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压紧轮包括:第一压紧轮32、第二压紧轮33。
[0038]
其中,压紧板31与车体1铰接,能够相对于车体1转动。压紧板31的端部设置把手34,便于实现压紧板31的转动。
[0039]
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均安装在压紧机构3的同一侧,收卷水带时,先将水带一端置于卷筒2上,将压紧机构3的压紧板31向卷筒2方向旋转,使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压紧在卷筒2上,将水带压紧在卷筒2和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之间。
[0040]
具体地,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均转动安装在压紧板31上,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能够相对于压紧板31旋转。并且,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的直径相同,且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的直径小于卷筒2的直径。
[0041]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水带能够在卷筒2和压紧机构3之间顺利传动,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的直径和间距均较小,即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的直径小于卷筒2直径的三分之一,且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之间的间距小于卷筒2的半径。
[0042]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卷筒2和压紧机构3对水带的顺利传动,在卷筒2上设置多个凸起,增加卷筒2和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卷筒2的表面设置啮合齿,使卷筒2与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形成类齿轮啮合传动的传动形式,实现对水带的有效传动,但齿的高度(尺寸)小于2mm,以免损坏水带。
[0043]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卷筒2、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对水带产生挤压损坏,卷筒2的表面采用橡胶材质,或者卷筒2的表面套设橡胶圈。
[0044]
进一步地,卷筒2通过电机带动旋转,电机设置在车体1的内部或置于车体1的上方。
[0045]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水带在卷筒2的带动下顺利进入储存腔5,在车体1的顶部设置方便水带通过的水带通道,如图5所示。
[0046]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压紧机构3和卷筒2的有效压紧,避免水带收卷过程中将压紧机构顶开,在水带收卷机构上设置锁紧结构。
[0047]
锁紧结构包括:锁扣7和固定柱8。
[0048]
具体地,锁扣7为弧形结构,且锁扣7转动安装在压紧板31上。
[0049]
具体地,固定柱8为圆柱形结构,且固定柱8固定安装在车体1上。
[0050]
锁扣7的下表面为弧形面,如图5所示,旋转锁扣7能够使其与固定柱8扣合,锁扣7与固定柱8扣合后,压紧机构3不能向上抬起。
[0051]
水带收卷前,将压紧机构3向卷筒2方向旋转,使第一压紧轮32和第二压紧轮33与卷筒2接触,压紧机构3旋转到位后,转动锁扣7,使锁扣7与固定柱8扣紧,限制压紧机构3相对于卷筒2的转动。
[0052]
进一步地,水带收卷机构设置在消防车顶部的一角上,水带收卷机构设置的位置较高,能够便于水带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汇聚到下方,便于水带中水体的排出,实现更好的收卷效果。
[0053]
进一步地,水带储存腔5能够存放至少两条长水带,水带储存腔5中设置分隔架6,分隔架6能够将水带储存腔5分隔为两个腔体,即第一储存腔51和第二储存腔52,第一储存腔51和第二储存腔52分别独立地储存水带。
[0054]
进一步地,分隔架6能够将水带储存腔5分割为至少两个储存腔,当分隔架6设置有多个(两个以上)时,则对应的储存腔数量也为多个(三个以上),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5]
进一步地,分隔架6为栅格结构,格孔能够方便消防员拉拽水带,使水带均匀整齐的z字形折叠。
[0056]
进一步地,分隔架6的上下两端设置折弯部,且折弯部的长度等于储存腔5宽度的一半,即折弯部的长度等于第二储存腔52的宽度。
[0057]
对应的,水带储存腔5的底面和顶面上均设置与折弯部对应的滑槽53,折弯部能够在滑槽53中滑移。
[0058]
也就是说,分隔架6能够在滑槽53中相对于车体1滑移,分隔架6将水带储存腔5分隔为两个腔体,水带收卷作业时,先存储于第二储存腔52,再存储于第一储存腔51。
[0059]
水带收入第二储存腔52的过程中,消防人员的手臂能够穿过分隔架6的格孔对水带进行整理,使其收卷整齐,同时可以前后推动分隔架6使水带堆叠整齐,保证水带在水平方向上的平整度,避免上层水带和下层水带发生错位。
[0060]
进一步地,由于卷筒2的长度大于两倍水带的宽度,为了避免卷筒2收卷水带的过程中,水带发生错位或扭转,在车体1上设置导向板4。
[0061]
导向板4包括:第一导向板41、第二导向板42和第三导向板43。
[0062]
导向板4用于限制水带的运动方向,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用于引导水带进入第二储存腔;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用于引导水带进入第一储存腔。
[0063]
本实施例中导向板4仅设置了三个,事实上,根据水带储存腔5中的分隔架6的数量不同,水带储存腔5的分腔数量也不同,可在车体1上设置对应数量的导向板4,也就是说,储存腔的数量为一个时,导向板4的数量为两个,储存腔有两个时,导向板4的数量为三个,储存腔有多个(大于两个)时,导向板4的数量也为多个(大于三个),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64]
具体地,在水带传动方向上,第一导向板41和第二导向板42分别对应第二储存腔52的两个侧壁;第二导向板42和第三导向板43分别对应第一储存腔51的两个侧壁。即第一
导向板41与水带储存腔5(第二储存腔52)的右侧壁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导向板42与水带储存腔5的中心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中心平面既为第一储存腔51的右侧壁,同时也是第二储存腔52的左侧壁;且第三导向板43与水带储存腔5(第一储存腔51)的左侧壁(第一腔门)位于同一平面内。
[0065]
当水带收纳于第二储存腔52中时,水带位于第一导向板41和第二导向板42之间,当水带收纳于第一储存腔51中时,水带位于第二导向板42和第三导向板43之间,通过第一导向板41、第二导向板42和第三导向板43实现对水带传输位置的纠偏,保证水带收卷过程的平稳进行。
[0066]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水带的收取,在车体1的左侧开设舱口并安装第一腔门,在车体1的后部开设舱口并安装第二腔门。
[0067]
进一步地,第一腔门和第二腔门中均为卷帘式腔门,能够向下(或向上)折叠打开。
[0068]
第一腔门位于车体1的左侧,在水带收卷过程中,打开第一腔门使消防员能够辅助水带收卷折叠整齐。
[0069]
第二腔门位于车体1的后部,在水带铺设过程中,从第二腔门拉出水带的一端,启动消防车,消防车行进过程中逐渐展开水带。
[0070]
实施时:
[0071]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卷水带式消防车进行水带收卷工作的具体步骤为:
[0072]
步骤1、将水带一端放置于卷筒2与压紧机构3之间,旋转压紧机构3将其压紧。
[0073]
步骤2、旋转锁扣7使其与固定柱8扣合,限制压紧机构3相对于卷筒2的移动。
[0074]
步骤3、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卷筒2旋转,卷筒2顺时针转动将水带输送到水带储存腔5中;
[0075]
水带进入水带存储腔5时,先存放于第二存储腔52,在输送并存放于第一存储腔51中。
[0076]
本实用新型的水带存储腔5能够存放至少两条长水带,每条长水带均由多条水带拼接而成,通过连接管连接,当水带输送机构输送水带过程中遇到连接管时,打开锁扣7,向上翻转压紧机构3的压紧板31,使压紧机构与卷筒2间隔增大能够允许连接管通过。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