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8744发布日期:2021-03-02 20:1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卸料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卸料终端上并采用电机控制达到抑尘效果的抑尘溜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卸载物料的终端中一般是没有设置一些合理的防尘或抑尘设备等,或者在户外使用时也没有一些防风装置等来减少扬尘的产生,对于装卸时减少粉尘产生和排放的措施十分不力。而物料在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污染,会对生产车间、环境、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传统的防尘或抑尘方式都是采用在物料出仓短设置风机吸附并以布袋收纳,此种方式的抑尘效果不太明显,依然会存在扬尘情况,且卸料需无时无刻启动风机会增加生产成本,增设风机和布袋也会占用生产车间的空间和安装有所限制,还有就是布袋收纳方式会造成一些扬尘物料的浪费;最后,这些扬尘的设备或操作,都是需要手动调节控制的或半自动控制,调节困难和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该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使用在卸料终端上,在卸料时能减少粉尘的排放。其原理是利用进料口与出料口的面积差令物料在溜管外壳的腔体内形成缓冲带,使物料流至出料口形成一条较为结实的料柱,在加入调节椎体可以轻松调节出料口面积和调节椎体的前端与出料口形成一个真空腔体,约束灰尘激扬,调节椎体采用电动调节控制,使现场操作人员轻松完成调节;且调节椎体的活动顺畅,上下调节旋转时无明显卡顿感。在使用过程中,溜管外壳的腔体为粉尘激荡空间,整体上密封不会产生漏灰现象,各耐磨衬板等安装平整,无起鼓现象。能提高了装载卸料的效率和抑制粉尘的产生,减少浪费、操作简便。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包括溜管外壳、以45
°
度倾斜设置于溜管外壳侧部的进料管、设置于溜管外壳底部的出料斗、设置于溜管外壳顶部外的卧式电机、卧式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纵向穿入溜管外壳内并可上下旋转运动调节的转动轴、转动轴底部设有随转动轴上下旋转运动达到与出料斗内侧壁距离调节而调节出料面积的调节椎体;进料管的顶部端为进料入口和底部端为进料出口,进料出口插入溜管外壳内并于溜管外壳内形成露出段,调节锥体上部设有位于进料出口下方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半径小于溜管外壳的半径及大于进料出口至转动轴的距离;调节椎体分为相互拼合安装固定的上下部分,上部分为上窄下宽的梯形上椎体,下部分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下椎体,梯形下椎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三角形的凸出头,梯形下椎体的侧面与出漏料的侧面为两面平行的状态。进料管45
°
度倾斜设置能方便下料及设计成最佳的下料速度,防止下料过快或下料过慢的情况。电动控制卧式电机的驱动,输出轴横向转动与转动轴通过齿纹形成相互啮合带动转动轴的上下直线运动并转动,即带动调节椎体的上下直线运动及转动,调节椎体活动顺畅,旋转时无明显卡顿感;通过调节椎体的运动实现与出
料斗内侧壁距离调节而实现调节出料面积的效果。
[0005]
该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进料口与出料口的面积差令物料在溜管外壳的腔体内形成缓冲带,使物料流至出料口形成一条较为结实的料柱,在加入调节椎体可以轻松调节出料口面积和调节椎体的前端与出料口形成一个真空腔体,约束灰尘激扬,调节椎体采用电动调节控制,使现场操作人员轻松完成调节;且调节椎体的活动顺畅,上下调节旋转时无明显卡顿感。在使用过程中,溜管外壳的腔体为粉尘激荡空间,整体上密封不会产生漏灰现象,各耐磨衬板等安装平整,无起鼓现象。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的溜管外壳顶部设有密封顶部的盖板,盖板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罩盖,卧式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于密封罩盖上,转动轴穿过密封罩盖伸入溜管外壳内。盖板与密封罩盖的设计能保证整体产品的良好密封性和不会出现漏灰的现象,密封罩盖还用于固定卧式电机的安装作用。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轴上部外侧套紧有置于溜管外壳内和置于密封罩盖下方的限位套。限位套作为防止转动轴的上下直线运动最大距离的作用,是作为限位转动轴运动及过度上下直线运动的第二重限位作用,上述的限位挡板为第一重限位作用,两者结合形成双重限位。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由进料管耐磨内衬板与进料管耐磨外衬板组成双层结构,溜管外壳由溜管耐磨内衬板与溜管耐磨外衬板组成双层结构;进料管和溜管外壳的双层结构的固定连接均采用内六角螺栓组件。双层的耐磨内衬板结构能起到很好的牢固性作用,且耐磨,坚固耐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六角螺栓组件包括聚氨酯头内六角螺栓,还包括由外至内套紧安装于聚氨酯头内六角螺栓上的第一六角螺母、第一弹簧垫片和第一平垫圈。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溜管外壳与盖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和溜管外壳与出料斗的固定连接均采用六角螺母组件。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六角螺母组件包括六角螺栓,还包括由外至内套紧安装于六角螺栓上的第二六角螺母、第二弹簧垫片和第二平垫片。
[00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使用在卸料终端上,在卸料时能减少粉尘的排放。其原理是利用进料口与出料口的面积差令物料在溜管外壳的腔体内形成缓冲带,使物料流至出料口形成一条较为结实的料柱,在加入调节椎体可以轻松调节出料口面积和调节椎体的前端与出料口形成一个真空腔体,约束灰尘激扬,调节椎体采用电动调节控制,使现场操作人员轻松完成调节;且调节椎体的活动顺畅,上下调节旋转时无明显卡顿感。在使用过程中,溜管外壳的腔体为粉尘激荡空间,整体上密封不会产生漏灰现象,各耐磨衬板等安装平整,无起鼓现象。能提高了装载卸料的效率和抑制粉尘的产生,减少浪费、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调节椎体向上运动时的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调节椎体向下运动时的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的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6]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7]
图5是内六角螺栓组件的示意图;
[0018]
图6是的六角螺母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
[0020]
本实施例例所描述的一种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溜管外壳1、以45
°
度倾斜设置于溜管外壳侧部的进料管2、设置于溜管外壳底部的出料斗3、设置于溜管外壳顶部外的卧式电机4、卧式电机的输出轴5连接有纵向穿入溜管外壳内并可上下旋转运动调节的转动轴6、转动轴底部设有随转动轴上下旋转运动达到与出料斗内侧壁距离调节而调节出料面积的调节椎体7;进料管的顶部端为进料入口8和底部端为进料出口9,进料出口插入溜管外壳内并于溜管外壳内形成露出段,调节锥体上部设有位于进料出口下方的限位挡板10,限位挡板的半径小于溜管外壳的半径及大于进料出口至转动轴的距离;调节椎体分为相互拼合安装固定的上下部分,上部分为上窄下宽的梯形上椎体11,下部分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下椎体12,梯形下椎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三角形的凸出头13,梯形下椎体的侧面与出漏料的侧面为两面平行的状态。进料管45
°
度倾斜设置能方便下料及设计成最佳的下料速度,防止下料过快或下料过慢的情况。电动控制卧式电机的驱动,输出轴横向转动与转动轴通过齿纹形成相互啮合带动转动轴的上下直线运动并转动,即带动调节椎体的上下直线运动及转动,调节椎体活动顺畅,旋转时无明显卡顿感;通过调节椎体的运动实现与出料斗内侧壁距离调节而实现调节出料面积的效果。
[0021]
该具有电控调节的抑尘溜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进料口与出料口的面积差令物料在溜管外壳的腔体内形成缓冲带,使物料流至出料口形成一条较为结实的料柱,在加入调节椎体可以轻松调节出料口面积和调节椎体的前端与出料口形成一个真空腔体,约束灰尘激扬,调节椎体采用电动调节控制,使现场操作人员轻松完成调节;且调节椎体的活动顺畅,上下调节旋转时无明显卡顿感。在使用过程中,溜管外壳的腔体为粉尘激荡空间,整体上密封不会产生漏灰现象,各耐磨衬板等安装平整,无起鼓现象。
[00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溜管外壳顶部设有密封顶部的盖板14,盖板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罩盖15,卧式电机通过电机支架16固定安装于密封罩盖上,转动轴穿过密封罩盖伸入溜管外壳内。盖板与密封罩盖的设计能保证整体产品的良好密封性和不会出现漏灰的现象,密封罩盖还用于固定卧式电机的安装作用。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动轴上部外侧套紧有置于溜管外壳内和置于密封罩盖下方的限位套17。限位套作为防止转动轴的上下直线运动最大距离的作用,是作为限位转动轴运动及过度上下直线运动的第二重限位作用,上述的限位挡板为第一重限位作用,两者结合形成双重限位。
[002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进料管由进料管耐磨内衬板18与进料管耐磨外衬板19组成双层结构,溜管外壳由溜管耐磨内衬板20与溜管耐磨外衬板21组成双层结构;进料管和溜管外壳的双层结构的固定连接均采用内六角螺栓组件22。双层的耐磨内衬板结构能起到很好的牢固性作用,且耐磨,坚固耐用。
[002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内六角螺栓组件包括聚氨酯头内六角螺栓23,还包括由外至内套紧安装于聚氨酯头内六角螺栓上的第一六角螺母24、第一弹簧垫片25和第一平垫圈26。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溜管外壳与盖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和溜管外壳与出料斗的固定连接均采用六角螺母组件27。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的六角螺母组件包括六角螺栓28,还包括由外至内套紧安装于六角螺栓上的第二六角螺母29、第二弹簧垫片30和第二平垫片31。
[00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