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物流包装及组合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0664发布日期:2021-04-13 20:0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新型物流包装及组合包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物流包装及组合包装。


背景技术:

2.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包装袋在现有的物流运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有的物流运输中物品通过包装袋包装后方便搬运人员的搬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物品的安全,现有的物流包装多半为纸箱或者塑料袋,一旦出现阴雨天气或者潮湿环境,则纸箱或者塑料袋很容易腐烂,影响物品的运输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且开合便捷的新型物流包装。
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面层,各个面层上均设有可将面层的上边分割成三份的剪切口,各个面层上的剪切口将对应的面层的上边分割成翻边和位于翻边两侧的折边,两个面层的侧边和底边经热合后固定,并在两个面层之间形成腔室,两个面层上相对设置的折边上的侧边热合后形成相对设置的折面,相对设置的折面翻折后任一面层上的翻边翻折并靠压在折面上,另一面层上的翻边翻折后与靠压在折面上的翻边固定连接。
5.各个面层的两侧沿剪切口的延伸方向相对翻折并热合后形成侧面,各个面层的底边的相对翻折后形成截面呈方形的底面,各个侧面与底面及翻折后翻边将腔室围设成截面呈方形且封闭的腔室,相对设置的面层上的侧边与底面翻折后的侧面形成三角状的翻折面,相对设置的翻折面翻折后固定在底面上。
6.各个面层的翻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尼龙钩带和第一尼龙绒带,各个面层通过第一尼龙钩带与第一尼龙绒带贴合后固定。
7.各个面层的翻边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公扣和与各个第一公扣对应的第一母扣,各个面层上的翻边通过各个第一公扣与对应的第一母扣的扣合固定连接。
8.各个面层的翻边上均设有自黏胶带,各个面层上的翻边通过自黏胶带的粘合固定连接。
9.各个面层上相对设置的翻边上均设有第一链带,各个第一链带相对设置,各个第一链带上均设有多个第一链齿,相对设置的第一链带上的第一链齿交错分布,各个第一链带之间设有第一拉头,各个面层通过第一拉头拉动第一链带上的第一链齿啮合后固定连接。
10.各个面层均由气泡膜纸和外表层固定贴合而成,所述外表层为珠光膜或牛皮纸或九层共挤膜。
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搬运方便,安全实用的组合包装。
12.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的新型物流包装,所述
袋体内固定设有内包装,内包装上设有可供物品放入的放置口,放置口处设有可将内包装封闭的密封件,密封件与内包装固定连接后将内包装封闭。
13.上述内包装为气柱袋,且气柱袋由充气表层卷设后气柱袋的上边和下边固定后形成,充气表层的两侧设有可在卷设后将充气表层两侧热合后固定的热合部,充气表层上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充气表层内填充气体的充气通道,且充气通道上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所述充气表层上设有可在卷设后与各个面层的底边热合后固定的热封底边,气柱袋通过热封底边与各个面层的底边热合后固定在袋体内。
14.上述充气表层上或充气表层内固定设有物联网芯片。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面层通过侧边和底边的热合进行固定,并形成腔室,各个面层上通过剪切口分割成翻边和两个折边,两个折边热合后形成折面,两个折面翻折后固定连接,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取代一般邮政物流上的纸箱,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出现纸箱或者塑料袋的腐蚀进而造成对物品的损坏,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物品的安全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个面层的两侧沿剪切口的延伸方向进行热合并形成侧面,底面热合后形成底面,并且形成腔室,保证了物品的存放空间的同时也能保证搬运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实用便捷。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面层的翻边上设置第一尼龙钩带和第一尼龙绒带,一方面能够保证腔室的封闭性,避免腔室内的物品的掉落,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在物品取出时撕开的便捷性,实用高效。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面层上设置第一公扣和第一母扣,通过第一公扣和第一母扣的扣合后进行固定,一方面能够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取出物品时与可以快捷高效的进行取出,并且还能将袋体循环使用,便捷实用。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面层的翻边上设置自黏胶带,各个面层的翻边通过自黏胶带的粘合后固定,在保证物品的存在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便于翻边的撕开和物品的取出,实用便捷。
20.(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翻边上设置第一链带,通过第一拉头的拉动带动第一链带上的第一链齿的啮合后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拉头的拉动有效的进行袋体的开合,便于物品的取出和存放。
2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个面层设置成气泡膜纸和外表层的贴合后进行固定,并且将外表层设置成珠光膜或牛皮纸或九层共挤膜,能够保证腔室内的密闭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袋体的可降解性,避免了环境污染,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便捷实用。
22.(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组合包装,通过内包装和袋体的固定连接后形成,并通过在内包装上的密封件将内包装设置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替代物流中的纸箱,保证物品运输和存放的安全性的同时,也方便内包装的开合的控制。
23.(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包装设置成气柱袋,气柱袋通过充气表层的上边和下边固定后成型,充气表层的两侧通过两侧的热合后固定,气柱袋上的热封底边与袋体的底边热合后固定连接,能够有效的保证袋体和气柱袋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了整体的防潮性和防碰撞性,并且通过整体的密闭性也能起到保温隔热及保鲜的功能,高效实用。
24.(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气表层上或充气表层内设置物联网芯片,能够有效的将
物品信息进行归类、信息的盘点、数据的采集、智能化进出库、防串货及过海关和生鲜提炼,高效实用。
附图说明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包装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包装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包装袋上充气表层与第二公扣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包装袋上充气表层与第二母扣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0.图5为实施例一中翻边与尼龙钩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1.图6为实施例一中翻边与尼龙绒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2.图7为实施例二中翻边与第一公扣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3.图8为实施例二中翻边与第一母扣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4.图9为实施例三中翻边与自黏胶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5.图10为实施例四中翻边与第一链带及第一拉头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6.图11为实施例四中翻边与第一链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7.图12为实施例五中充气表层与第二尼龙钩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8.图13为实施例五中充气表层与第二尼龙绒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39.图14为实施例六中充气表层与自黏胶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40.图15为实施例七中充气表层与第二链带及第二拉头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41.图16为实施例七中充气表层与第二链带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实施例一)
43.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物流包装,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面层1,各个面层1上均设有可将面层1的上边分割成三份的剪切口13,各个面层1上的剪切口13将对应的面层1的上边分割成翻边11和位于翻边11两侧的折边121,两个面层1的侧边和底边经热合后固定,并在两个面层1之间形成腔室,两个面层1上相对设置的折边121上的侧边热合后形成相对设置的折面12,相对设置的折面12翻折后任一面层1上的翻边11翻折并靠压在折面12上,另一面层1上的翻边11翻折后与靠压在折面12上的翻边11固定连接,两个翻边11是可破坏性固定连接,两个翻边11也可以是非破坏性固定连接;
44.各个面层1的两侧沿剪切口13的延伸方向相对翻折并热合后形成侧面,各个面层1的底边的相对翻折后形成截面呈方形的底面,各个侧面与底面及翻折后翻边11将腔室围设成截面呈方形且封闭的腔室,相对设置的面层1上的侧边与底面翻折后的侧面形成三角状的翻折面,相对设置的翻折面翻折后固定在底面上;
45.各个面层1的翻边11上分别设有第一尼龙钩带111和第一尼龙绒带112,各个面层1通过第一尼龙钩带111与第一尼龙绒带112贴合后固定;
46.各个面层1均由气泡膜纸和外表层固定贴合而成,所述外表层为珠光膜或牛皮纸
或九层共挤膜。
47.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组合包装,包括新型物流包装,所述袋体内固定设有内包装,内包装上设有可供物品放入的放置口,放置口处设有可将内包装封闭的密封件,密封件与内包装固定连接后将内包装封闭,所述内包装为气柱袋,且气柱袋由充气表层2卷设后气柱袋的上边和下边固定后形成,充气表层2的两侧设有可在卷设后将充气表层2两侧热合后固定的热合部,充气表层2上设有两个用于充气表层2内填充气体的充气通道21,且充气通道21上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所述充气表层2上设有可在卷设后与各个面层1的底边热合后固定的热封底边22,气柱袋通过热封底边22与各个面层1的底边热合后固定在袋体内;
48.各个面层1的侧边与充气表层2的侧边通过热压后固定,且在热压后面层1的侧面压紧在气柱袋的侧壁上;
49.所述充气表层2上固定设有物联网芯片23,所述物联网芯片为rfid芯片;
50.所述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公扣20和与各个第二公扣20对应的第二母扣210,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通过各个第二公扣20与各个第二母扣210的扣合进行固定。
51.(实施例二)
52.见图7至图8,本实用新型具中各个面层1的翻边11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公扣113和与各个第一公扣113对应的第一母扣114,各个面层1上的翻边11通过各个第一公扣113与对应的第一母扣114的扣合固定连接;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特征相同。
53.(实施例三)
54.见图9,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面层1的翻边11上均设有自黏胶带115,各个面层1上的翻边11通过自黏胶带115的粘合固定连接;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特征相同。
55.(实施例四)
56.见图10至图11,本实用新型各个面层1上相对设置的翻边11上均设有第一链带116,各个第一链带116相对设置,各个第一链带116上均设有多个第一链齿117,相对设置的第一链带116上的第一链齿117交错分布,各个第一链带116之间设有第一拉头118,各个面层1通过第一拉头118拉动第一链带116上的第一链齿117啮合后固定连接;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种的技术特征相同。
57.(实施例五)
58.见图12至图13,本实用新型中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有第二尼龙钩带24和第二尼龙绒带25,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通过第二尼龙钩带24和第二尼龙绒带25的贴合进行固定;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种的技术特征相同。
59.(实施例六)
60.见图14,本实用新型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均设有自黏胶带115,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通过自黏胶带115的贴合进行固定;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种的技术特征相同。
61.(实施例七)
62.见图15至图16,本实用新型充气表层2的上边和下边均设有第二链带27,各个第二链带27相对设置,各个第二链带27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链齿26,相对设置的第二链带27上的第二链齿26交错分布,各个第二链带27之间设有第二拉头28,各个面层1通过第二拉头28拉
动第二链带27上的第二链齿26啮合后固定连接;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种的技术特征相同。
6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