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储油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9402发布日期:2021-02-03 18:0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水下储油设施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油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储油设施。


背景技术:

[0002]
原油一般储存在储油罐体内,并将储油罐体放置在陆地上。此种原油储存方法,主要具有以下问题:储油罐体设置与大气联通的呼吸阀,从而保证储油罐体内部不超压。但是,当储油罐体与大气联通时,由于地面温度高、昼夜温差大等原因,会加剧储油罐体内原油的挥发损耗;另外,在原油的装卸作业中,也会加剧罐内的原油损耗,造成能源的浪费。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储油设施,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储油设施,包括:储油罐体(1),所述储油罐体(1)设置浮体单元(2);所述储油罐体(1)的底部与海底可上下浮动连接;所述储油罐体(1)的内腔,自上向下,依次包括顶部空气腔(1a)、中部储油腔(1b)以及下部储水腔(1c);其中,所述顶部空气腔(1a)和所述中部储油腔(1b)之间设置可随油层上下浮动的亲油疏水隔氧膜(1d),所述顶部空气腔(1a)可加载水形成储水腔;所述中部储油腔(1b)和所述下部储水腔(1c)之间为油水界面(1e);
[0006]
所述下部储水腔(1c)分别连通下部进水管线(3)和下部出水管线(4);其中,所述下部进水管线(3)按进水方向,依次安装下部进水阀门(3a)和下部进水单向阀(3b);所述下部出水管线(4)按出水方向,依次安装下部出水单向阀(4b)和下部出水阀门(4a);所述顶部空气腔(1a)分别连通上部进水管线(5)和上部出水管线(6);其中,所述上部进水管线(5)按进水方向,依次安装上部进水阀门(5a)和上部进水单向阀(5b);所述上部出水管线(6)按出水方向,依次安装上部出水单向阀(6b)和上部出水阀门(6a);此外,所述下部出水管线(4)的出水端通过下排水泵(4c)连接到水处理系统(11);所述上部出水管线(6)的出水端通过上排水泵(6c)连接到水处理系统(11);
[0007]
进出油管线(7)通过导向机构(8)安装于储油罐体(1)的罐中心轴位置,并且,进出油管线(7)可沿罐中心轴进行上下升降调节;所述进出油管线(7)的吸油口(7a)与所述中部储油腔(1b)连通;所述进出油管线(7)的排油口(7b)位于所述储油罐体(1)的外部;
[0008]
所述储油罐体(1)的顶部设置罐体通气管线(9);所述罐体通气管线(9)的一端与所述顶部空气腔(1a)连接,所述罐体通气管线(9)的另一端安装罐体通气阀门(9a)。
[0009]
优选的,所述浮体单元(2)为多套浮体;各套所述浮体固定套于所述储油罐体(1)的外部。
[0010]
优选的,所述浮体为密闭腔体,具有浮体进出水管线(2a)和浮体通气管线(2b);其
中,所述浮体进出水管线(2a)安装浮体进出水水泵(2c)和浮体进出水阀门(2d);所述浮体通气管线(2b)安装浮体通气阀门(2e)。
[0011]
优选的,所述浮体单元(2)通过以下方式形成:所述储油罐体(1)为中空夹套式罐体,具有夹套内腔;所述夹套内腔具有进水管线、排水管线和排气管线。
[0012]
优选的,所述浮体单元(2)为充气式浮体,与所述储油罐体(1)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储油罐体(1)的底部与海底之间通过锚(10)或水平固定架实现可上下浮动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进出油管线(7)为进油和出油共用的同一根管线;或者,所述进出油管线(7)包括分离设置的进油管线和出油管线。
[0015]
优选的,所述储油罐体(1)的顶端还固定安装紧急备用浮体。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储油设施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储油罐体中油层的上部和下部均可与自然水体联通,实现罐体恒温、恒压的效果强,进而有效降低原油的挥发损耗。
[0018]
(2)亲油疏水隔氧膜1d随着储油罐体中原油液位变化而同步变化,因此,进出油管线7为可升降结构,可以在任何状态时,通过调节进出油管线7的高度,进而调节吸油口7a的位置,保证吸油口7a与储油罐体中原油连通,实现随时向罐体内输送油或将罐体内原油抽出的效果,即:储油和卸油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储油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储油设施,可以放置到水面以下,完成储油、装卸油的功能。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储油设施,储油罐体顶部和大气联通,下部与自然水体联通,进出罐体的原油与自然水体交换体积,实现原油的装卸。由于海水温度比陆地温度普遍低,并且几乎没有昼夜温差,因而可以大大降低原油的挥发损耗。另外,罐内液体温度和压力变化小,罐体内顶部空气腔体积小并且基本保持在一个的恒定值,从而有效降低原油的挥发损耗。并且,储油罐体具有在恶劣风浪海况下调节浮力下潜到安全深度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大改善储油罐体储油的原油挥发问题,具有零污染排放,使用安全,可抗恶劣自然天气影响的优点。
[0022]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储油设施,包括:储油罐体1,储油罐体1可以是圆柱形或方形或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储油罐体1的形状并不限制。储油罐体1设置浮体单元2;浮体单元2用于使储油罐体1漂浮在水面,并且,通过对浮体单元2的调节控制,可调节储油罐体1漂浮在水面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对浮体单元2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例如,可采用以下三种结构之一:(1)浮体单元2为多套浮体;各套浮体固定套于储油罐体1的外部。浮体为密闭腔体,具有浮体进出水管线2a和浮体通气管线2b;其中,浮体进出水管线2a安装浮体
进出水水泵2c和浮体进出水阀门2d;浮体通气管线2b安装浮体通气阀门2e。因此,通过控制向浮体内充入的水量,可调节浮力,进而实现储油罐体在自然水体里的浮潜高度和深度的调节。(2)浮体单元2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储油罐体1为中空夹套式罐体,具有夹套内腔;夹套内腔具有进水管线、排水管线和排气管线。因此,通过控制向夹套内腔充入的水量,可调节浮力。(3)浮体单元2为充气式浮体,与储油罐体1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控制向浮体单元内的充气量,可调节浮力。
[0023]
储油罐体1的底部与海底可上下浮动连接,即:储油罐半潜在海中,可上下浮动;例如,储油罐体1的底部与海底之间通过锚10或水平固定架实现可上下浮动连接。采用此种结构方式,可控制储油罐体1在一个较为狭窄的活动空间内实现上下浮动。
[0024]
储油罐体1的内腔,自上向下,依次包括顶部空气腔1a、中部储油腔1b以及下部储水腔1c;其中,顶部空气腔1a和中部储油腔1b之间设置可随油层上下浮动的亲油疏水隔氧膜1d,具体的,当中部储油腔1b储存原油时,原油层表面密闭覆盖亲油疏水隔氧膜1d,顶部空气腔1a可加载水形成储水腔;因此,当原油层液位发生变化时,亲油疏水隔氧膜1d同步发生高度的变化。中部储油腔1b和下部储水腔1c之间为油水界面1e;
[0025]
下部储水腔1c分别连通下部进水管线3和下部出水管线4;其中,下部进水管线3按进水方向,依次安装下部进水阀门3a和下部进水单向阀3b;当下部进水阀门3a打开时,实现下部储水腔1c内水与罐外自然水体的连通。
[0026]
下部出水管线4按出水方向,依次安装下部出水单向阀4b和下部出水阀门4a;顶部空气腔1a分别连通上部进水管线5和上部出水管线6;其中,上部进水管线5按进水方向,依次安装上部进水阀门5a和上部进水单向阀5b;当上部进水阀门5a打开时,实现下部储水腔1c内水与罐外自然水体的连通。
[0027]
上部出水管线6按出水方向,依次安装上部出水单向阀6b和上部出水阀门6a;此外,下部出水管线4的出水端通过下排水泵4c连接到水处理系统11;上部出水管线6的出水端通过上排水泵6c连接到水处理系统11;水处理系统11将汇聚的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并外排。
[0028]
本实用新型中,进出油管线7为进油和出油共用的同一根管线;或者,进出油管线7包括分离设置的进油管线和出油管线。通过进出油管线7,实现向罐体内进油,或将罐体内油抽出的卸油功能。
[0029]
进出油管线7通过导向机构8安装于储油罐体1的罐中心轴位置,并且,进出油管线7可沿罐中心轴进行上下升降调节;进出油管线7的吸油口7a与中部储油腔1b连通;进出油管线7的排油口7b位于储油罐体1的外部;当罐体内油层或水层厚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进出油管线7的高度,使进出油管线7的吸油口7a始终与罐体内油层连通。
[0030]
储油罐体1的顶部设置罐体通气管线9;罐体通气管线9的一端与顶部空气腔1a连接,罐体通气管线9的另一端安装罐体通气阀门9a。通过设置罐体通气管线9,平常状态时,打开罐体通气阀门9a,实现储油罐体内部联通大气。
[0031]
储油罐体1的顶端还固定安装紧急备用浮体。实际应用中,罐体上还可以安装液位计、温度计、有毒气体报警等仪器仪表,实现对罐体状态的监测功能。
[003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储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步骤1,储油罐体1内腔为空腔体时,打开下部进水阀门3a,关闭下部出水阀门4a、
上部进水阀门5a和上部出水阀门6a,打开罐体通气阀门9a;然后,使储油罐体1下潜,在下潜过程中,罐外自然水通过下部进水管线3流入到储油罐体1内部,罐体内水体始终与罐外自然水体等压,随着罐外自然水不断流入到储油罐体1内部,使亲油疏水隔氧膜1d逐渐上浮,直到将储油罐体1内部罐满水,此时,亲油疏水隔氧膜1d上浮到储油罐体1内腔的顶部;同时,在储油罐体1下潜过程中,调整浮体单元2,最终使储油罐体1立浮于水体合适高度;
[0034]
步骤2,然后,关闭下部进水阀门3a;打开进出油管线7的进油阀,同时打开下部出水阀门4a,并启动下排水泵4c;因此,下排水泵4c将储油罐体1内部的水从下方逐渐抽出,并泵送到水处理系统11,使储油罐体1内部的水位逐渐下移,同时,需要储存的原油通过进出油管线7被泵送到储油罐体1内部,并位于亲油疏水隔氧膜1d的下方,储油罐体1内部水位的上方,当泵送的原油厚度达到要求时,关闭下部出水阀门4a和进油阀,此时,由于海水和油密度的差异,使储油罐体1内部的下方为海水层;海水层的上方为油层,海水层和油层之间形成油水界面;油层的表面漂浮亲油疏水隔氧膜1d,亲油疏水隔氧膜1d的上方为空腔;
[0035]
步骤3,然后,打开下部进水阀门3a,当环境温度正常时,通过储油罐体1实现水下储油;其中,在储油过程中,由于罐体内水体始终与罐外自然水体等压,因此,罐体内水体和罐外自然水体之间为连通形式,可进行自然循环流动,实现罐体恒温恒压,降低罐体内原油的挥发损耗;
[0036]
步骤4,当环境温度高需要特别降温保护时,打开上部进水阀门5a,用泵将水引入到罐体油层上部空间,即:位于亲油疏水隔氧膜1d的上部空间,形成对罐体油层的降温保护层;
[0037]
当环境温度恢复正常,不需要特别降温保护时,打开上部出水阀门6a,启动上排水泵6c,将罐体油层上部空间的水体抽出,并送到水处理系统11中处理外排。
[0038]
还包括:当遇恶劣海况时,关闭罐体通气阀门9a,通过浮体单元2调节浮力,使储油罐体1的整体全部下潜到海面以下安全的深度,同时启动紧急备用浮体,使整个储油罐体1悬吊于自然水体适宜深度。
[003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储油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0040]
(1)储油罐体顶部和大气联通,下部与自然水体联通,进出罐体的原油与自然水体交换体积,实现原油的装卸。罐内液体温度和压力变化小,罐体内顶部空气腔体积小并且基本保持在一个的恒定值,从而有效降低原油的挥发损耗。
[0041]
(2)亲油疏水隔氧膜紧贴油层上表面,随着储油罐体中原油液位变化而同步上下变化,亲油疏水隔氧膜上可以加载水形成储水腔,进一步降低了原油的挥发。
[0042]
(3)吸油口与储油罐体中原油连通,并且可以随油层厚度的变化上下移动,调整最佳吸油位置,实现随时向罐体内输送油或将罐体内原油抽出的效果,即:储油和卸油灵活方便。
[004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