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8002发布日期:2021-04-27 16:1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现代物流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一次性收纳箱。


背景技术:

2.室外活动时,携带垃圾桶占据的空间大,携带不方便。并且生活中,收垃圾或者套垃圾是比较繁琐的事情,以及如何用更低廉的成本实现一次性使用问题,亟需一种方便携带、充分利用上述废弃纸板资源,方便组装、成本低的一次性收纳箱。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次性收纳箱,具体方案如下:
4.一种一次性收纳箱,用瓦楞纸板折叠成型而成,所述瓦楞纸板为单张成长方形形状的片材,所述瓦楞纸板通过多条切缝将其切割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可在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处进行折叠;
5.所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沿其长度方向从上至下还设置有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还设有第三切线,其中,
6.所述第二折痕位于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二切线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第二切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折痕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相等;
7.所述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二折痕之间的角度为45
°

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两端拐角处搭扣与插口,所述搭扣与所述插口相配合使用,以实现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上位于所述第二折痕的两端端点并垂直于所述第二折痕处设置有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
10.所述第三部分上位于所述第二折痕的两端端点并垂直于所述第二折痕处设置有第五折痕与第六折痕;
11.所述第三折痕、所述第四折痕、所述第五折痕与所述第六折痕的长度相等。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上靠近所述搭扣与所述插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折线。
13.进一步的,所述搭扣可撕拉设置于所述瓦楞纸板上。
14.进一步的,所述搭扣包括连接部与搭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瓦楞纸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搭接部连接,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插口相配合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边角均为圆角。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发明产品成品是一张为折叠的瓦楞纸板,购买的商家更容易存放,方便外出携带,给使用者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生产的厂家也更容易运输,变相的降低了成本;
18.本产品通过简单的组装折叠,即可将一张纸质折叠成一个收纳箱,可作为收纳箱或者一个垃圾桶使用,操作简便、简单,方便使用;
19.使用者当垃圾将收纳箱丢弃后,社会更容易对其回收处理,能为社会节能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
20.本实用新型中的产品可根据不同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类型的纸板,以形成不同空间大小的收纳箱;
21.本实用新型中产品可通过模切机实现全自动机械化批量生产,成本在一元左右,完全可实现作为一次性物品消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瓦楞纸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瓦楞纸板模切后的展开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瓦楞纸板展开时的模切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瓦楞纸板组装过程中呈十字交叉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纳箱组合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11、瓦楞纸板;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第一折痕;2、第二折痕;3、第一切线;4、第二切线;5、第三切线;14、搭扣;15、插口;6、第三折痕;7、第四折痕; 8、第五折痕;9、第六折痕;16、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29.一种一次性收纳箱,用瓦楞纸板111折叠成型而成,用作一次性垃圾桶或收纳箱使用。如图1

5所示。
30.图1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瓦楞纸板111未模切前的整体展开图,瓦楞纸板111为单张成长方形形状的片材,瓦楞纸板111的特点是瓦楞线是平行分布的,本实用新型充分借用了瓦楞纸板111的这个特性,在进行折叠组装时,利用瓦楞纸板111的瓦楞线折叠,折叠起来更加容易、方便,折叠后的产品更加平整。
31.图2展示的是瓦楞纸板111模切后的整体展开图,瓦楞纸板111 通过多条切缝将其切割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11:hdekgbcaf、第二部分12:acb与第三部分13:jmnlgbaf。
32.图3展示的是瓦楞纸板111模切后的各模切线和折痕的展示图,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连接有第一折痕1,第二部分12与第三部分13之间连接有第二折痕2,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与第三部分13可在第一折痕1与第二折痕2处进行折叠;第二部分12与第三部分13沿其长度方向从上至下还设置有第一切线3与第二切线 4,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还设有第三切线5。第一部分11 上位于第二折痕2的两端端点并垂直于第二折痕2处设置有第三折痕 6与第四折痕7;第三部分13上位于第二折痕2的两端端点并垂直于第二折
痕2处设置有第五折痕8与第六折痕9。
33.其中,第一折痕1:ac、第二折痕2:ab、第三折痕6:da、第四折痕7:eb、第五折痕8:am、第六折痕9:bn、第一切线3:fa、第二切线4:bg、第三切线5:cb。
3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折痕2位于第一切线3与第二切线4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切线3与第二切线4的长度相等,第二折痕2的长度与第一部分11、第三部分13的宽度相等。即ab=hf, de=am,hd=ek。
35.第三折痕6、第四折痕7、第五折痕8与第六折痕9的长度相等。即hf=fj,kg=gl。
36.第一折痕1与第二折痕2之间的角度为45
°
。即∠cab=45
°
。∠acb和∠cba不作限制。
37.另外,上述所有折痕为刀版线(模切线),上述所有切线为钢线。
38.折叠组装时,首先,如图4所示,第二折痕2的位置对瓦楞纸板 111进行折叠,以使得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覆盖于第三部分13 上,并通过第一折痕1的位置对瓦楞纸板111再次进行折叠,以使得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呈十字交叉状,此时第二部分12位于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的中间位置处,最终呈现如图4所示的状态图;接着如图5所示,将四个矩形fjma、abhf、nlgb、mnkg分别沿折痕向上折,具体是,利用第三折痕6将矩形abhf向上折叠,利用第四折痕7将矩形mnkg向上这个,利用第五折痕8将矩形fjma向上折叠,利用第六折痕9将矩形nlgb向上折叠,使得四个向上折叠的部分全部呈现与未折叠部分相垂直的状态,且每相邻两个矩形部分的边缘相互接触。
39.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上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 的两端拐角处搭扣14与插口15,搭扣14与插口15相配合使用,以实现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的连接。
40.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上靠近搭扣14与插口15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折线16。
41.搭扣14可撕拉设置于瓦楞纸板111上。
42.搭扣14包括连接部与搭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瓦楞纸板111连接,另一端与搭接部连接,搭接部与插口15相配合设置。
43.当四个矩形部分均折叠至与未折叠部分呈垂直状态并组合成顶部开放的箱体结构时,撕开搭扣14,绕角到相邻侧面,利用相邻的搭扣14与插口15相配合,将搭扣14插进插口15内,实现每两个相邻矩形部分的连接。连接完成后,整个收纳箱即组装折叠完成,即可作为一次性垃圾桶或收纳箱使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44.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与第三部分13的边角均为圆角。倒圆角的设置,能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瓦楞纸板111对人体的划伤。
45.整个收纳箱的宽度可根据hf/fj的宽度来决定。整个收纳箱的高度由fg的长度决定。具体整个收纳箱的高度或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6.本实用新型中的瓦楞纸板111在生产时,根据模切图制作刀版文件,然后制作刀版模具,之后上自动模切机进行模切生产,即是成品。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
47.瓦楞纸板111折叠出展示于外部的侧面上可印刷公司标志和公司信息。起到标识作用,便于使用者识别。
4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二折痕2的位置对瓦楞纸板111进行折叠,以使得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覆盖于第三部分 13上,并通过第一折痕1的位置对瓦楞纸板111再次进行折叠,以使得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呈十字交叉状,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
分13上形成四个长度和宽度相等的四个矩形部分,接着,将形成的四个矩形部分沿着折痕向上折叠,使得折叠的四个矩形部分与未折叠部分相垂直并组成顶部开放的箱体结构,最后,利用相邻的搭扣 14与插口15的配合连接,实现每两个相邻矩形部分的连接,最终形成成品,可用作一次性收纳箱或者一次性垃圾桶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一张瓦楞纸,快速折叠成一个收纳结构,在垃圾分类的今天,纸质性收纳盒或垃圾桶更方便对干垃圾的收纳,携带时只需携带一张纸板,携带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