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6676发布日期:2021-02-18 21:2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行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经调查,现有技术中,能够将带板车的砖垛进行重新码垛的码垛机,需要先将多层的砖排列按程序设定的规律堆叠在打包输送机构上,当堆叠成砖垛后,在打包输送机构上,按程序设定的位移将砖垛进行输送,并用打包机进行打包,之后再进行下工序操作。
[0003]
在输送、打包过程中,需要输送平稳,定位准确,打包快捷方便、各工序之间操作无冲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具备输送平稳,定位准确,打包快捷方便、各工序之间操作无冲突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包括长方形框架和主体架,所述长方形框架上装配有双链轮的滚筒一,所述长方形框架下面的两端分别装有前电机和后伺服电机,所述主体架与下工序机构的主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架上装配有双链轮的滚筒二,所述主体架的下面输入端装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与滚筒二之间通过链条、链轮联接驱动。
[0006]
优选的,所述长方形框架和主体架之间留有缺口。
[0007]
优选的,所述长方形框架上前半段n个滚筒一通过链条、链轮与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长方形框架上后半段n个滚筒一通过链条、链轮与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长方形框架上后半段n个滚筒一通过链条、链轮与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主体架的下面输入端装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7)与滚筒二之间通过链条、链轮联接驱动。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通过长方形框架下面的两端分别装有前电机和后伺服电机,当砖垛从长方形框架的右侧输送到左侧后,前电机可以不动作,继续接收上工序机构输送过来的多层砖排列,直至堆叠成垛,而同时,后伺服电机不用停止动作,继续将砖垛进行纵向打包后输送,达到各工序之间操作不冲突目的。
[0011]
2.该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通过采用后伺服电机控制,再通过在长方形框架和主体架之间留有缺口,在缺口位将打包带穿过,将砖垛进行纵向打包,达到定位准确、打包快捷方便目的。
[0012]
3.该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通过采用滚筒输送结构,能有效的将砖垛平稳的输送到下工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工序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长方形框架;2、滚筒一;3、前电机;4、后伺服电机;5、主体架;6、滚筒二;7、主电机;8、下工序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打包输送机构,包括长方形框架1和主体架5,长方形框架1和主体架5之间留有缺口,通过长方形框架1和主体架5之间留有缺口,以方便打包机的打包带从缺口穿过,将砖垛打包,长方形框架1上装配有双链轮的滚筒一2,长方形框架1下面的两端分别装有前电机3和后伺服电机4,长方形框架1上前半段n个滚筒一2通过链条、链轮与前电机3传动连接,由前电机3驱动,达到输送功能,长方形框架1上后半段n个滚筒一2通过链条、链轮与后伺服电机4传动连接,由后伺服电机4驱动,达到定位输送功能,主体架5与下工序机构8的主架连接在一起,主体架5上装配有双链轮的滚筒二6,主体架5的下面输入端装有主电机7,主电机7与滚筒二6之间通过链条、链轮联接驱动。
[0018]
工作原理:在滚筒一2上,当下工序机构8将多层的砖排列堆叠形成的砖垛达到设定高度后,本打包输送机构上的前电机3动作,将砖垛输送到后伺服电机4所控制的滚筒一2上,后伺服电机4动作,将砖垛前端输送到长方形框架1与主体架5之间的缺口设定位置,打包机输出打包带将砖垛前端捆绑住,后伺服电机4再动作,砖垛再向前移设定距离,打包机再次输出打包带进行捆绑,如此重复n次后,一栋砖垛纵向打包完成,同时,砖垛也进入主体架5上,主体架5的主电机7动作,将滚筒二6上面的砖垛输送到下工序机构8。
[0019]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