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刷机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0486发布日期:2021-03-23 11:0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用于印刷机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

目前,公告号为cn2071923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卡纸印刷机的上料装置,解决了常见金卡纸半自动的上料方式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有腔体的机架;设于腔体内供金卡纸码垛的承载板;设于承载板上码垛的金卡纸的上方边缘位置处的、可抓取最上层金卡纸边缘一端并将该金卡纸抬升一定高度的第一机械手组件;设于承载板上码垛的金卡纸上方、用于抓取被第一机械手组件抬升的金卡纸并转运到印刷机进料端处的第二机械手组件;以及,驱动承载板竖向升降的、以使承载板上承载的最上层金卡纸被移出后的下一层金卡纸能上升到上一层金卡纸被移出时的位置以被第一机械手组件抓取、实现若干层金卡纸不间断上料的驱动组件。

这种金卡纸印刷机的上料装置结构简单,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码垛的纸张与纸张之间几乎没有间隙,通过气泵将位于最上方的第一纸张吸附时,因第一纸张与第二纸张之间的负压作用,将此两张纸张同时吸起,需要工人将第二纸张拨下,才能够继续生产,因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上料装置,通过设置出风管,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印刷机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通过支撑气缸连接有用于放置纸张的支撑板,所述机架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气泵,所述的气泵通过软管连接有吸嘴,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支座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座通过气缸与吸嘴连接,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出风管,所述的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轮,所述的支撑轮上设置有刷毛和挡风板,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朝向支撑轮的下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张码垛在支撑板上,通过出风管吹风,使大量空气进入到两张纸张之间,气泵启动,在气缸将吸嘴下移,使吸嘴吸附在纸张的表面,继而气缸将吸嘴上移,从而能够顺利将两张纸张分离,继而通过驱动机构将支座移动,使纸张能够顺利传输,从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出风管吹出的空气通过挡风板带动支撑轮旋转,刷毛随着支撑轮转动并对纸张的侧壁施加作用力,轻微掀起纸张,使空气更为顺利进入到两张纸张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架通过伸缩机构与支撑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调节支撑轮的位置,使支撑轮能够便于与码垛的纸张的上沿对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套管、内杆、通孔、弹性件、安装孔、凸部和限位板,所述的套管与机架连接,所述的内杆穿设于套管中,所述的安装孔开设于内杆上,所述的弹性件置于安装孔内,所述凸部滑动连接于安装孔中并与弹性件抵触,所述的通孔开设于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的凸部从通孔伸出,所述限位板设置于安装孔的开口处并用于与凸部抵触,所述内杆与支撑轮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凸部,使凸部完全置于安装孔中,继而水平旋转内杆,即可沿着套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内杆,从而调节支撑轮的位置,在调节完毕后,将内杆旋转,当凸部与另一个通孔对应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凸部从通孔顶出,即可实现内杆与套管之间定位,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凸部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呈半球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按压凸部时,凸部便于穿过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转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转盘与驱动杆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盘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与支座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旋转,第一连杆发生移动,第二连杆即可带动支座移动,操作简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纸张码垛在支撑板上,通过出风管吹风,使大量空气进入到两张纸张之间,气泵启动,在气缸将吸嘴下移,使吸嘴吸附在纸张的表面,继而气缸将吸嘴上移,从而能够顺利将两张纸张分离,继而通过驱动机构将支座移动,使纸张能够顺利传输,从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出风管吹出的空气通过挡风板带动支撑轮旋转,刷毛随着支撑轮转动并对纸张的侧壁施加作用力,轻微掀起纸张,使空气更为顺利进入到两张纸张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支撑气缸;2、支撑板;3、滑杆;4、支座;5、吸嘴;6、驱动机构;61、驱动杆;62、转盘;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7、出风管;8、伸缩机构;81、套管;82、内杆;83、通孔;84、弹性件;85、安装孔;86、凸部;87、限位板;9、支撑轮;91、刷毛;92、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印刷机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通过支撑气缸11连接有用于放置纸张的支撑板2,其中,支撑气缸11竖直放置,支撑板2水平设置。支撑气缸11的气缸轴与支撑板2的边缘处可拆卸连接。

在机架1的上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滑杆3,在滑杆3上滑动连接有支座4,在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支座4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6。

其中,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杆61、转盘62、第一连杆63和第二连杆64。驱动杆6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并与电机(图中未示出)连接,电机固定于机架1上。将转盘62与驱动杆61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杆63的一端与转盘6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4铰接。第二连杆64与支座4铰接。电机启动,驱动杆61旋转,转盘62随着驱动杆61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杆63移动,第二连杆64带动支座4沿着滑杆3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一连杆63的长度为第二连杆64长度的2倍。

在支座4上设置有气泵(图中未示出),气泵通过软管连接有吸嘴5。支座4通过气缸与吸嘴5连接,气缸启动,可将吸嘴5上下移动,使吸嘴5将纸张吸起。

在机架1上设置有出风管7,吹风管连接有风机(图中未示出)。机架1通过伸缩机构8与支撑轮9连接。

其中,伸缩机构8包括套管81、内杆82、通孔83、弹性件84、安装孔85、凸部86和限位板87。套管81与机架1连接;内杆82穿设于套管81中。安装孔85开设于内杆82上,弹性件84置于安装孔85内。凸部86滑动连接于安装孔85中并一端与弹性件84抵触。通孔83开设于套管81的外壁上,凸部86远离弹性件84的一端从通孔83伸出。限位板87设置于安装孔85的开口处并用于与凸部86抵触,防止凸部86从安装孔85内脱出。内杆82与支撑轮9转动连接。

按压凸部86,使凸部86完全置于安装孔85中,继而水平旋转内杆82,即可沿着套管81的长度方向移动内杆82,从而调节支撑轮9的位置,在调节完毕后,将内杆82旋转,当凸部86与另一个通孔83对应时,通过弹性件84的弹力作用将凸部86从通孔83顶出,即可实现内杆82与套管81之间定位,操作简便。

凸部86远离弹性件84的一端呈半球状。

在支撑轮9上设置有刷毛91和挡风板92,将出风管7的出风口朝向支撑轮9的下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