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5031发布日期:2021-05-14 15: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是一种在发电装置使用过程中,用于将线束有序地缠绕在固定装置上,减少线束杂乱地缠绕在一起,从而方便对线束进行收纳和整理,使用时方便取用的装置,其在发电机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包括多组连接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多组连接板左端均与左固定板右侧壁边缘区域连接,多组连接板右端均与右固定板左侧壁边缘区域连接;现有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使用时,加工线束一圈圈地缠绕固定在多组连接板上,使用时直接从多组连接板上缠绕取下即可;现有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使用中发现,多组连接板位置固定,当线束较长时,不方便将全部的线束完全缠绕固定在多组连接板上,具有使用局限性;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位置固定,不方便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使用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根据线束长度调节多组连接板的距离,从而使得线束能够全部缠绕固定在多组连接板上,降低使用局限性;可方便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并方便将线束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提高使用实用性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包括多组连接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还包括多组左支撑板、固定杆、多组右支撑板、多组左螺钉和多组右螺钉,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中央区域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多组连接板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上下方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所述多组左支撑板一端均与固定杆外侧壁左半区域连接,多组左支撑板另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矩形孔并与左固定板内侧壁连接,多组右支撑板一端均与固定杆外侧壁右半区域连接,多组右支撑板另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二矩形孔并与右固定板内侧壁连接,所述多组左支撑板横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三圆孔,多组右支撑板横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四圆孔,多组连接板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五圆孔和多组第六圆孔,多组第五圆孔和多组第六圆孔分别与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相通,所述多组第三圆孔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多组左螺钉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多组第四圆孔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多组右螺钉相对应的内螺纹,多组左螺钉右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五圆孔并螺装插入中央位置的一组第三圆孔内,多组右螺钉左端分别穿过多组第六圆孔并螺装插入中央位置的一组第四圆孔;还包括支板、底板、插杆、一组左连板、一组右连板、一组滚轴、固定块、转杆、螺栓、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支板底端与底板顶面左半区域连接,所述支板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七圆孔,所述插杆右端穿过第七圆孔与固
定杆左端连接,一组左连板底端分别与底板顶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所述一组右连板底端分别与底板顶面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一组滚轴左端分别与一组左连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轴连接,一组滚轴右端分别与一组右连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轴连接,所述固定块左端与固定杆右端连接,固定块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转杆左端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内,第一圆形凹槽内顶壁和内底壁分别设置有第八圆孔和第九圆孔,插杆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十圆孔,所述螺栓底端依次穿过第八圆孔、第十圆孔和第九圆孔,所述上螺母和下螺母分别螺装固定在螺栓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
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插杆左端与挡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固定轴和滚轮,所述第七圆孔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固定轴右端穿过滚轮左侧壁中央区域与第二圆形凹槽内右侧壁连接,固定轴左端与第二圆形凹槽内左侧壁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连接杆和把手,所述连接杆顶端与转杆底面右半区域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与把手顶面左半区域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包裹在把手外侧壁右半区域。
9.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一组万向轮,所述一组万向轮顶端分别与底板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前拉杆和后拉杆,所述前拉杆右端和后拉杆右端分别与支板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转板和移动块,底板前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转板左侧壁与矩形凹槽内左侧壁铰接,所述移动块后端与转板前面右半区域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线束体较长时,将多组左螺钉和多组右螺钉分别自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上螺装取下,然后将多组连接板向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边缘区域移动,使得多组连接板左半区域的多组第五圆孔分别与多组左支撑板上边缘区域的一组第三圆孔位置对应,使得多组连接板右半区域的多组第六圆孔分别与多组右支撑板上边缘区域的一组第四圆孔位置对应,将多组左螺钉右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五圆孔并螺装插入边缘区域的一组第三圆孔内,将多组右螺钉左端分别穿过多组第六圆孔并螺装插入边缘区域的一组第四圆孔内,从而将多组连接板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上,从而增大多组连接板间的距离,最后将线束全部一圈圈地缠绕固定在多组连接板上,降低使用局限性;当需要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时,旋转转杆,转杆通过固定块带动固定杆旋转,固定杆通过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带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时,左固定板底端和右固定板底端均与一组滚轴顶面发生滚动摩擦,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的同时,多组连接板做旋转运动,从而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旋转取下即可,方便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使用,提高使用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5.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6.图4是连接板、左固定板、左支撑板、固定杆、左螺钉、底板、左连板和滚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连接板、右固定板、固定杆、右支撑板和右螺钉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前拉杆和后拉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标记:1、连接板;2、左固定板;3、右固定板;4、左支撑板;5、固定杆;6、右支撑板;7、左螺钉;8、右螺钉;9、支板;10、底板;11、插杆;12、左连板;13、右连板;14、滚轴;15、固定块;16、转杆;17、螺栓;18、上螺母;19、下螺母;20、挡板;21、固定轴;22、滚轮;23、连接杆;24、把手;25、橡胶套;26、万向轮;27、前拉杆;28、后拉杆;29、转板;30、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包括多组连接板1、左固定板2和右固定板3;还包括多组左支撑板4、固定杆5、多组右支撑板6、多组左螺钉7和多组右螺钉8,左固定板2和右固定板3中央区域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多组连接板1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上下方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多组左支撑板4一端均与固定杆5外侧壁左半区域连接,多组左支撑板4另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矩形孔并与左固定板2内侧壁连接,多组右支撑板6一端均与固定杆5外侧壁右半区域连接,多组右支撑板6另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二矩形孔并与右固定板3内侧壁连接,多组左支撑板4横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三圆孔,多组右支撑板6横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四圆孔,多组连接板1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五圆孔和多组第六圆孔,多组第五圆孔和多组第六圆孔分别与多组第一矩形孔和多组第二矩形孔相通,多组第三圆孔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多组左螺钉7相对应的内螺纹,多组第四圆孔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多组右螺钉8相对应的内螺纹,多组左螺钉7右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五圆孔并螺装插入中央位置的一组第三圆孔内,多组右螺钉8左端分别穿过多组第六圆孔并螺装插入中央位置的一组第四圆孔;还包括支板9、底板10、插杆11、一组左连板12、一组右连板13、一组滚轴14、固定块15、转杆16、螺栓17、上螺母18和下螺母19,支板9底端与底板10顶面左半区域连接,支板9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七圆孔,插杆11右端穿过第七圆孔与固定杆5左端连接,一组左连板12底端分别与底板10顶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一组右连板13底端分别与底板10顶面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一组滚轴14左端分别与一组左连板12右侧壁中央区域轴连接,一组滚轴14右端分别与一组右连板13左侧壁中央区域轴连接,固定块15左端与固定杆5右端连接,固定块15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转杆16左端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内,第一圆形凹槽内顶壁和内底壁分别设置有第八圆孔和第九圆孔,插杆11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十圆孔,螺栓17底端依次穿过第八圆孔、第十圆孔和第九圆孔,上螺母18和下螺母19分别螺装固定在螺栓17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当线束体较长时,将多组左螺钉和多组右螺钉分别自多组左支撑板和多
组右支撑板上螺装取下,然后将多组连接板向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边缘区域移动,使得多组连接板左半区域的多组第五圆孔分别与多组左支撑板上边缘区域的一组第三圆孔位置对应,使得多组连接板右半区域的多组第六圆孔分别与多组右支撑板上边缘区域的一组第四圆孔位置对应,将多组左螺钉右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五圆孔并螺装插入边缘区域的一组第三圆孔内,将多组右螺钉左端分别穿过多组第六圆孔并螺装插入边缘区域的一组第四圆孔内,从而将多组连接板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上,从而增大多组连接板间的距离,最后将线束全部一圈圈地缠绕固定在多组连接板上,降低使用局限性;当需要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时,旋转转杆,转杆通过固定块带动固定杆旋转,固定杆通过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带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时,左固定板底端和右固定板底端均与一组滚轴顶面发生滚动摩擦,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的同时,多组连接板做旋转运动,从而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旋转取下即可,方便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使用,提高使用实用性。
2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挡板20,插杆11左端与挡板20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挡板减少插杆自第七圆孔内脱落,提高使用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固定轴21和滚轮22,第七圆孔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固定轴21右端穿过滚轮22左侧壁中央区域与第二圆形凹槽内右侧壁连接,固定轴21左端与第二圆形凹槽内左侧壁连接;在左固定板旋转时,左固定板带动插杆在第七圆孔内旋转,插杆与滚轮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减少插杆与第七圆孔内底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减少插杆的磨损,延长插杆使用寿命。
2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连接杆23和把手24,连接杆23顶端与转杆16底面右半区域连接,连接杆23底端与把手24顶面左半区域连接;在旋转转杆时,可通过把手带动连接杆旋转,从而带动转杆旋转,提高使用实用性。
2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橡胶套25,橡胶套25包裹在把手24外侧壁右半区域;在通过把手旋转转杆时,防滑套可提高双手舒适度。
26.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一组万向轮26,一组万向轮26顶端分别与底板10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一组万向轮便于移动底板,从而将线束移动至不同位置,提高使用灵活性。
2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前拉杆27和后拉杆28,前拉杆27右端和后拉杆28右端分别与支板9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可通过前拉杆和后拉杆移动底板,从而移动线束的位置。
2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还包括转板29和移动块30,底板10前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矩形凹槽,转板29左侧壁与矩形凹槽内左侧壁铰接,移动块30后端与转板29前面右半区域连接;在不使用线束时,可将上螺母和下螺母自螺栓上螺装取下,从而将转杆自固定块上取下,将上螺母、下螺母、螺栓、转杆、连接杆和把手放置于矩形凹槽内,减少空间占用。
29.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设备的线束缠绕装置,其在工作时,当线束体较长时,将多组左螺钉和多组右螺钉分别自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上螺装取下,然后将多组连接板向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边缘区域移动,使得多组连接板左半区域的多组第五圆孔分别
与多组左支撑板上边缘区域的一组第三圆孔位置对应,使得多组连接板右半区域的多组第六圆孔分别与多组右支撑板上边缘区域的一组第四圆孔位置对应,将多组左螺钉右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五圆孔并螺装插入边缘区域的一组第三圆孔内,将多组右螺钉左端分别穿过多组第六圆孔并螺装插入边缘区域的一组第四圆孔内,从而将多组连接板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上,从而增大多组连接板间的距离,最后将线束全部一圈圈地缠绕固定在多组连接板上,降低使用局限性;当需要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时,旋转转杆,转杆通过固定块带动固定杆旋转,固定杆通过多组左支撑板和多组右支撑板带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时,左固定板底端和右固定板底端均与一组滚轴顶面发生滚动摩擦,在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旋转的同时,多组连接板做旋转运动,从而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旋转取下即可,方便将线束缠绕在多组连接板上或自多组连接板上取下使用,提高使用实用性;挡板减少插杆自第七圆孔内脱落,提高使用稳定性;在左固定板旋转时,左固定板带动插杆在第七圆孔内旋转,插杆与滚轮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减少插杆与第七圆孔内底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减少插杆的磨损,延长插杆使用寿命;在旋转转杆时,可通过把手带动连接杆旋转,从而带动转杆旋转,提高使用实用性;在通过把手旋转转杆时,防滑套可提高双手舒适度;一组万向轮便于移动底板,从而将线束移动至不同位置,提高使用灵活性;可通过前拉杆和后拉杆移动底板,从而移动线束的位置;在不使用线束时,可将上螺母和下螺母自螺栓上螺装取下,从而将转杆自固定块上取下,将上螺母、下螺母、螺栓、转杆、连接杆和把手放置于矩形凹槽内,减少空间占用。
3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