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结构和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2632发布日期:2021-09-29 03: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上料结构和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上料结构和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在雷管的加工技术中,经常需要将零件或物料转移,以完成相关产品的加工,在相关领域和技术中,大部分的雷管结构设备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上料,这不仅效率较低,还会产生较高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料结构和加工设备,能够降低人工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料结构,包括:
5.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取料工位、放料工位和加工工位;
6.取料组件,所述取料组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移动,并用于将物料从所述取料工位移动至所述放料工位;
7.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移动,且所述放料工位位于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放料工位的物料移动至所述加工工位。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取料组件可以将位于取料工位的物料移动至放料工位,再通过移动组件,将物料移动至加工工位,在上述整个的上料过程中,上料结构无需任何人工处理,相较于采用大量人工处理的结构,上料结构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工成本。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料结构上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取料工位,所述第一轨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放料工位。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料组件包含第一取料件、第二取料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取料件和所述第二取料件均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轨道移动,且所述第一取料件和所述第二取料件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的方向不变,且所述第一取料件和所述第二取料件之间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方向的间隙为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用于避空若干个物料,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位于所述取料组件上,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距离相等。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料结构还包括第一推件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相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推料工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推动件从所述推料工位至所述取料工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料结构还包括第二推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客体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推动件向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能够将位于所述取料工位上的物料推动至所述推料工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料结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够相对所
述支架移动,且所述支撑板能够移动至所述推料工位,所述支撑板设置为,所述第二推动件将物料推动至位于所述推料工位上的支撑板后,所述支撑板能够调整其相对所述支架的高度。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组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升降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连接在所述升降件上,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升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升降件能够相对所述转动件进行升降运动。
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带有上料结构的加工设备。
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带有上料结构的加工设备,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一焊接头和第二焊接头,所述第一焊接头和所述第二焊接头均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加工工位,所述第一焊接头和所述第二焊接头之间的间隙为第三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焊接头和所述第二焊接头设置为,所述移动组件将物料移动至所述加工工位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焊接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焊接头的位置相对应。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隐藏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23.图4是图1中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支架101、取料组件102、移动组件103、取料工位104、放料工位105、加工工位106、第二驱动装置201、第一轨道301、第二轨道302、皮带传送装置303、第一取料件304、第二取料件305、第一凹槽306、第二凹槽307、第一连接支架308、第一推动件 401、第一驱动装置402、推料工位403、支撑板404、第三驱动装置405、第二连接支架406、第二推动件501、转动件601、升降件602。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随着雷管的广泛使用,雷管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雷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的上料(即将物料移动至加工工位),在相关技术中,大部分设备都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上料,这不仅效率低,还增加了较多的人工成本,其生产带来了困难。
3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料结构,如图1所示,上料结构包括支架101、取料组件102和移动组件103,取料组件102和移动组件103均能够相对支架101移动。支架101上设有取料工位104、放料工位105和加工工位106,取料组件102 用于将位于取料工位104上的物料移动至放料工位105,然后移动组件103用于将位于放料工位105的物料移动至加工工位106,物料可以在加工工位106被加工,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物料在从取料工位104移动至加工工位106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完成,无需人工操作,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需要人工频繁移动物料的机械设备,本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工成本。
34.具体的,取料组件102中设有取料件,取料件用于拾取和放置物料,取料件可以是夹爪,可以是吸盘,或者其他可以拾取物料的结构。
35.具体的,移动组件103可以通过转动、直线移动或曲线移动的方式将物料从放料工位105 移动至加工工位106。
36.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支架101上设有第一轨道301,取料组件102能够沿着第一轨道301移动,第一轨道301的一端位于取料工位104,第一轨道301相对取料工位104的另一端位于放料工位105,这使得,当取料组件102在取料工位104完成取料后可以沿着第一轨道301移动至放料工位105,然后将物料放置在放料工位105上。
37.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物料放置在料盘上,支架101上设有第二轨道302,取料组件102能够沿着第二轨道302移动,调整其在如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当取料组件 102移动至设定的高度时,取料件拾取物料,然后取料组件102升高一定的高度,使得取料组件102的移动不会与料盘发生干涉,然后取料组件102能够沿着第一轨道301移动至放料工位105,然后调整取料组件102,使得位于取料组件102上的物料被放置在位于放料工位 105的移动组件103上。
38.具体的,支架101上还设有皮带传送装置303,取料组件102通过连接件与皮带传送
移开。
47.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6所示,移动组件103能够相对支架101转动,当取料组件102将物料放置在移动组件103上时,通过移动组件103的转动,可以将物料移动至加工工位106。
48.具体的,如图1和图6所示,移动组件103包括转动件601和第四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的壳体连接在支架101上,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转动件601相连接,转动件601可以承载物料,第四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转动件601转动,当取料组件102将物料移动至转动件 601上时,第四驱动装置工作,转动件601带动物料转动,使得物料移动至加工工位106。
49.具体的,如图6所示,移动组件103还包括升降件602第五驱动装置,转动组件和第四驱动装置均位于升降件602上,第五驱动装置的壳体固定连接在支架101上,其输出端与升降件602相连接,这使得通过第五驱动件和升降件602,可以驱动转动件601沿着如图6所述的上下方向移动。
50.上料组件的使用方法为:首先,支撑板404移动至推料工位403,通过第一推动件401 将盛放了物料的料盘推动至取料工位104,然后通过取料件将位于料盘中的物料移动至位于放料工位105的转动件601上的第一凹槽306和第二凹槽307内,此时转动件601转动,使得位于第一凹槽306和第二凹槽307内的物料被转动至加工工位106,完成所有上料工作。
5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上料结构。
52.具体的,如图1和图6所示,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一焊接头(未示出)和第二焊接头(未示出),第一焊接头和第二焊接头均位于加工工位106,第一焊接头和第二焊接头之间的间隙为第三间隙,第三间隙的宽度与第二间隙相同,这使得,当转动件601将位于第一凹槽306 内的物料和位于第二凹槽307内的物料从放料工位105转动到加工工位106时,第一焊接头对应第一凹槽306内的物料,第二焊接头对应第二凹槽307内的物料,并通过第一焊接头和第二焊接头分别对物料进行焊接,完成加工。
53.作为一种实施例,加工设备可以用于生产电子雷管,此时,物料为芯片,加工设备在加工工位106可以将芯片与脚线进行焊接,从而通过加工设备实现通过机械结构完成芯片的上料,以及芯片与脚线的连接。
5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