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供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9960发布日期:2021-11-06 05:2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供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无人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供货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新零售、快递、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用户对送货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人工配送成本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无人配送应运而生。通常情况下,该无人配送系统包括输送装置、一个货物入口和一个货物出口,货物从货物入口供货至输送装置时,通过输送装置能够将货物输送至货物出口,从而实现配送。但是,该无人配送系统一次只能配送一件货物,导致出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供货系统,该无人供货系统具有多个货物出口,能够提高出货效率。
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供货系统,所述无人供货系统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货物入口和至少两个货物出口;
6.自动输送装置,所述自动输送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自动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和至少两个推动组件;
7.其中,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货物,所述推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组件上的货物从所述货物出口离开所述无人供货系统。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自动输送装置还包括交换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将所述输送组件上的货物输送至所述交换组件,所述交换组件用于将货物输送至所述货物出口处。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换组件包括托盘和转动部件,所述托盘与所述转动部件连接;
10.所述转动部件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托盘升降。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托盘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均与所述转动部件连接;
12.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中的一者上升,另一者下降。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转动架、驱动轮、与所述驱动轮啮合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一托盘连接的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托盘连接的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
14.所述第一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二同步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以使所述转动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托盘和所述第二托盘水平。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自动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传递所述货物出口与所述交
换组件的货物的升降组件;
16.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和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放置货物,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带动所述托板升降;
17.所述托板设置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交换组件。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部件和货物平台,所述货物平台位于所述交换组件的下方;
19.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输送部件;
20.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货物平台上货物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当所述货物平台上的货物与所述货物平台对齐时限制货物的运动。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货物平台沿所述无人供货系统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交换组件位于所述输送组件沿所述无人供货系统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23.所述推动部件包括吸盘和气动驱动部件,所述气动驱动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吸盘的工作状态。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上方;
25.所述无人供货系统还包括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第一转移组件和第二转移组件,且沿所述无人供货系统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转移组件和所述第二转移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两端;
26.所述第一转移组件和所述第二转移组件用于传递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货物。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移组件包括第三托盘、第二升降部件、调节部件和第四驱动部件,所述第二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三托盘连接,所述调节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托盘;
28.所述第四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升降,所述调节部件用于驱动货物运动,以使货物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或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对齐。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托盘的第二传感器和第三限位件;
30.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货物的位置,所述第三限位件用于在货物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或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对齐时限制货物的运动。
3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停机位和至少两个所述货物出口,所述停机位用于无人机降落;
32.所述停机位与所述货物出口对应。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和顶盖,所述顶盖能够相对于所述侧壁运动,以封堵或开启所述壳体的内腔;
34.所述顶盖封堵所述壳体的内腔时,能够封堵所述货物出口。
35.本技术中,当该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推动组件和输送组件时,能够通过推动组件将输送组件上的货物输送至货物出口,从而便于将货物输送至货物出口处,且通过设置至少
两个货物出口和至少两个推动组件,使得输送组件一次能够配送至少两件货物,从而提高该无人配送系统的出货效率。
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无人供货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图2中框架与交换组件连接的放大图;
40.图4为图3中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图2中框架与升降组件连接的放大图;
42.图6为3中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图2中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图7中第一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第一货箱与第二货箱在输送组件中运动的路径示意图;
46.图10为图7中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1为图1中顶盖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2为图2中无人机降落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3为图12中升降组件下降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4为图13中升降组件将第一货箱运送至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5为图12中推动组件将输送组件上的第二货箱推动至交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6为图15中交换组件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7为图16中升降组件带动第二货箱上升至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8为图17中交换组件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55.附图标记:
[0056]1‑
壳体;
[0057]
11

货物入口;
[0058]
12

货物出口;
[0059]
13

停机位;
[0060]
14

顶盖;
[0061]
15

维修门;
[0062]
16

框架;
[0063]
161

滑轨;
[0064]2‑
交换组件;
[0065]
21

第一托盘;
[0066]
22

第二托盘;
[0067]
23

转动部件;
[0068]
231

驱动轮;
[0069]
232

第一从动轮;
[0070]
233

第二从动轮;
[0071]
234

第一同步带;
[0072]
235

第二同步带;
[0073]
236

第一同步轮;
[0074]
237

第二同步轮;
[0075]
238

转动架;
[0076]
24

第一驱动部件;
[0077]
241

输出轴;
[0078]
25

安装部件;
[0079]3‑
推动组件;
[0080]
31

推动部件;
[0081]
311

推动件;
[0082]
312

连接件;
[0083]
312a

滑块;
[0084]
33

第三驱动部件;
[0085]4‑
输送组件;
[0086]
41

第一输送组件;
[0087]
42

第二输送组件;
[0088]
43

货物平台;
[0089]
431

第二限位件;
[0090]
44

第一限位件;
[0091]
45

第一传感器;
[0092]
46

输送部件;
[0093]5‑
转移组件;
[0094]
51

第一转移组件;
[0095]
52

第二转移组件;
[0096]
53

第二升降部件;
[0097]
54

调节部件;
[0098]
55

第三限位件;
[0099]
56

第二传感器;
[0100]
57

第三托盘;
[0101]
58

第四驱动部件;
[0102]6‑
升降组件;
[0103]
61

第一升降部件;
[0104]
62

第二驱动部件;
[0105]
63

托板;
[0106]
631

避让口;
[0107]7‑
第一货箱;
[0108]8‑
第二货箱;
[0109]9‑
无人机。
[0110]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111]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112]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113]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114]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15]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11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供货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无人供货系统包括壳体1,该壳体1设置有货物入口11和货物出口12,该货物入口11用于将货物投递至壳体1内,货物出口12用于货物离开壳体1。同时,该无人供货系统还包括自动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该自动输送装置位于壳体1内,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动输送装置动作。其中,该自动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组件4和推动组件3,输送组件4用于输送货物,推动组件3用于驱动输送组件4上的货物从货物出口12离开无人供货系统。
[0117]
本实施例中,当该无人供货系统设置自动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时,使得货物在自动输送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能够自动输送至货物出口12,从而实现自动运输货物,节省人工,提高出货效率。同时,当该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推动组件3和输送组件4时,能够通过推动组件3将输送组件4上的货物输送至货物出口12,从而便于将货物输送至货物出口12处。该壳体1可以设置有一个货物入口11,使得货物只能从货物入口11进入自动输送装置,使得自动输送装置运输货箱的路径简单,从而使得自动运输装置能够实现自动运输货箱,同时,由于壳体1包括至少两个货物出口12,自动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推动组件3,从而提高该无人供货系统的出货效率。
[0118]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无人供货系统还可以包括货箱,即经货物入口11进入壳体1内的货物能够放置于货箱内,使得自动输送装置仅需要运输货箱即可,从而使得该自动输送装置不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货物的影响。
[0119]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自动输送装置还包括交换组件2,上述推动组件3用于将输送组件4上的货物输送至交换组件2上,该交换组件2用于将交换组件2上的货
物传递至货物出口12处,从而实现供货。当该自动输送系统包括货箱时,该交换组件2用于传递货箱,从而实现供货。
[0120]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交换组件2包括托盘和转动部件23,托盘与转动部件23连接;转动部件23能够转动,以带动托盘升降。
[0121]
本实施例中,当托盘升降时,能够将输送组件4上的货物运输至货物出口12,从而实现供货,且通过该交换组件2的设置能够使得输送组件4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无需靠近货物出口12。同时,通过转动部件23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带动托盘升降时,使得该交换组件2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122]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托盘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该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与转动部件23连接,货物出口12位于输送组件4的上方,转动部件23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中的一者上升,另一者下降。当该无人供货系统包括货箱时,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货箱7和第二货箱8,该第一货箱7和第二货箱8中的一者放置于第一托盘21,另一者放置于第二托盘22。其中,该第一货箱7和第二货箱8可以用于容纳货物,下文以第一货箱7未容纳货物,第二货箱8容纳货物为例描述。
[0123]
本实施例中,当转动部件23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中的一者上升,另一者下降,在该过程中,使得第一货箱7和第二货箱8中的一者下降,另一者上升。因此,通过将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连接于转动部件23,能够同时实现将输送组件4上的第二货箱8传递至货物出口12以及将货物出口12处的第一货箱7传递至输送组件4上,即该交换组件2集合了配送第二货箱8及回收第一货箱7的功能,从而简化交换组件2的结构,降低成本,并提高货物配送的效率。
[0124]
当然,该交换组件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该交换组件2可以包括分体设置的配送部件和回收部件,其中,配送部件用于将输送组件4上的第二货箱8传递至货物出口12,回收部件用于将货物出口12处的第一货箱7回收至输送组件4上。
[0125]
更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交换组件2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24,该转动部件23包括转动架238、驱动轮231、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其中,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连接于转动架238的两端,驱动轮231与第一驱动部件24连接,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与驱动轮231啮合,且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与转动架238连接。其中,第一驱动部件24通过安装部件25安装于框架16。
[0126]
其中,该第一驱动部件24具体可以为驱动电机,且该第一驱动部件24工作的过程中,其输出轴241转动带动与该输出轴241连接的驱动轮231转动,从而带动与该驱动轮231啮合的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连接的转动架238转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相互啮合的驱动轮231与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架238转动时,使得该转动架238的转动较稳定,从而提高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升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127]
另外,如图4所示,该转动部件23还包括第一同步轮236、第二同步轮237、第一同步带234和第二同步带235,且该第一同步轮236与第一托盘21连接,第一同步带234绕设于第一同步轮236和第一从动轮232,第二同步轮237与第二托盘22连接,第二同步带235绕设于第二同步轮237和第二从动轮233,以使转动架238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水平。
[0128]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第一同步轮236和第一同步带234,能够实现第一同步轮236与第一从动轮232的同步转动,通过增加第二同步轮237和第二同步带235,能够实现第二同步轮237与第二从动轮233的同步转动,且由于第一从动轮232与第二从动轮233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从动轮232、第二从动轮233、第一同步轮236和第二同步轮237的同步转动,即使得转向架238的各位置同步转动,实现转动部件24转动的过程中,与转动架238连接的第一托盘21和第二托盘22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位于第一托盘21或第二托盘22的第二货箱8发生倾斜而导致的货物掉落,提高运输货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129]
其中,该驱动轮231、第一从动轮232和第二从动轮233三者的齿数和模数均相同。
[013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2和图5所示,该自动输送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6,该升降组件6设置于货物出口12处,用于将货物出口12的第一货箱7传递至交换组件2,并用于将交换组件2的第二货箱8传递至货物出口12。其中,该升降组件6包括第一升降部件61、第二驱动部件62和托板63,托板63用于放置第一货箱7或第二货箱8,在第二驱动部件62的驱动下,第一升降部件61带动托板63升降。
[013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升降组件6,能够实现货物出口12与交换组件2之间的货箱交换,即设置升降组件6后,使得交换组件2与货物出口12之间沿高度方向z的距离无需过大,即能够减小交换组件2的尺寸,从便于布置交换组件2,且交换组件2的尺寸较小时,其转动部件23转动的半径也较小,从而减小交换组件2所占据的空间,有助于实现无人供货系统的小型化。
[0132]
其中,该第二驱动部件62具体可以为驱动电机,第一升降组件61具体可以为丝杠滑块组件,其中,丝杠沿高度方向z延伸,且滑块与托板63连接,从而在第二驱动部件62的驱动下,滑块能够沿丝杠运动,从而实现托板63的升降。
[0133]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托板63设置有避让口631,升降组件6升降的过程中,该避让口631用于避让交换组件2,从而防止托板63与交换组件2发生干涉。同时,交换组件2的一部分能够伸入该避让口631,从而能够方便地将托板63上的货箱转移至交换组件2。
[0134]
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6所示,该自动输送装置还包括推动组件3,该推动组件3用于驱动输送组件4的第二货箱8运动至交换组件2,并用于驱动交换组件2的第一货箱7运动至输送组件4。因此,设置该推动组件3后,能够实现交换组件2与输送组件4之间的货箱交换。
[0135]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该推动组件3包括推动部件31和第三驱动部件33,框架16和推动部件31中,一者设置有滑块321a,另一者设置有滑轨161,在第三驱动部件33的驱动下,使得推动部件31运动。
[0136]
本实施例中,该第三驱动部件33具体可以为气缸,且该气缸的活塞杆沿无人供货系统的宽度方向y延伸,且滑轨161沿无人供货系统的宽度方向y延伸,从而使得在第三驱动部件33的驱动下,推动部件31能够沿无人供货系统的宽度方向y运动,进而实现将第二货箱8从输送组件4上沿宽度方向y推入交换组件2,并实现将第一货箱7沿宽度方向y从交换组件2拉到输送组件4上。
[0137]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推动部件31包括相连的推动件311和连接件312,该连接件312连接推动件311和第三驱动部件33,且上述滑块321a设置于该连接件312,上述滑轨161设置于无人供货系统的框架16,从而在第三驱动部件33的驱动作用下,使得连接件312沿滑轨161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推动件311沿宽度方向y的往复运动。
[0138]
本实施例中,该推动件311具体可以包括吸盘,该吸盘包括气动驱动部件,该气动驱动部件用于控制吸盘的工作状态。
[0139]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推动组件3和交换组件2位于输送组件4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从而使得当推动组件3用于驱动输送组件4上的第二货箱8运动至交换组件2上的过程中,吸盘处于非工作状态,靠推动件311的推力即可将第二货箱8推至交换组件2上,当推动组件3用于驱动交换组件2上的第一货箱7运动至输送组件4上的过程中,吸盘处于工作状态,即该吸盘对第一货箱7具有吸引力,从而将第一货箱7从交换组件2上吸至输送组件4上。
[0140]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推动件311的工作状态,能够实现第一货箱7和第二货箱8的交换,且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014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7和8所示,该输送组件4包括输送部件46和货物平台43,该货物平台43位于交换组件2的下方,当第一托盘21转动到最低位置时,该第一托盘21与货物平台43平齐,当第二托盘22转动到最低位置时,该第二托盘22与货物平台43平齐,同时,该货物平台43与输送部件46平齐。推动组件3用于驱动输送组件4的第二货箱8经货物平台43至交换组件2,并用于驱动交换组件2的第一货箱7经货物平台43运动至输送组件4。其中,该输送部件46具体可以为皮带机。
[0142]
因此,本实施例中,该货物平台43用于支撑第一货箱7从交换组件2沿宽度方向y运动至输送组件4,并用于支撑第二货箱8从输送组件4沿宽度方向y运动至交换组件2。
[0143]
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输送组件4还包括第一传感器45和第一限位件44,该第一传感器45和第一限位件44设置于输送部件46,第一传感器45用于检测第二货箱8的位置,第一限位件44用于在第二货箱8与货物平台43对齐时限制第二货箱8的运动。
[0144]
本实施例中,第二货箱8在输送组件4上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传感器45检测到该第二货箱8与货物平台43对齐时,向第一限位件44发送信号,从而通过第一限位件44限制第二货箱8继续运动,即使得第二货箱8维持与货物平台43对齐的状态,此时,推动组件3能够驱动该第二货箱8经货物平台43运动至交换组件2上。
[0145]
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货物平台43沿无人供货系统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431,该第二限位件431用于限制第二货箱8或第一货箱7沿长度方向x的运动,从而防止第二货箱8和第一货箱7从货物平台43脱出,同时,位于货物平台43两端的第二限位件431还能够对第一货箱7或第二货箱8在货物平台43上沿宽度方向y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提高第一货箱7或第二货箱8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146]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该输送组件4包括第一输送组件41和第二输送组件42,第一输送组件41位于第二输送组件42的上方,无人供货系统还包括转移组件5,该转移组件5包括第一转移组件51和第二转移组件52,且沿无人供货系统的长度方向x,第一转移组件51和第二转移组件52分别位于输送组件4的两端,第一转移组件51用于将第一货箱7从第一输送组件41转移至第二输送组件42,第二输送组件42用于将第一货箱7从第二输送组件42转移至第一输送组件41,以便能够通过货物入口11对第一货箱7供货。
[0147]
本实施例中,当输送组件4包括沿高度方向z布置的第一输送组件41和第二输送组件42,且该无人供货系统还包括第一转移组件51和第二转移组件52,从而通过第一转移组件51和第二转移组件52能够实现第一货箱7在第一输送组件41和第二转移组件42的转移。
[0148]
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第一货箱7从货物出口12处被回收至输送组件4时,在输送组
件4上,第一货箱7沿朝向第一转移组件51的方向(即远离货物入口11的方向)运动,且经过第一转移组件51,能够将该第一货箱7从第一输送组件41转移至第二输送组件42,在该第二输送组件42上,第一货箱7沿朝向第二转移组件52的方向(靠近货物入口12的方向)运动,且经过第二转移组件52,能够将该第一货箱7从第二输送组件42转移至第一输送组件41,并在该第一输送组件41上靠近货物入口11的位置供货,从而形成第二货箱8,且该第二货箱8在第一输送组件41上沿远离货物出口11的方向运动,且运动至与货物平台43对齐时,在推动组件3的驱动作用下,能够进入交换组件2,进而通过交换组件2和升降组件6将第二货箱8运输至货物出口12,完成供货。
[0149]
因此,该输送组件4中,第一输送组件41和第二输送组件42均沿长度方向x运动,且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输送组件41沿远离货物入口11的方向运动,第二输送组件42沿靠近货物入口1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货箱7在第一输送组件41和第二输送组件42上的循环,进而能够便于自动回收第一货箱7,并能够便于实现第一货箱7的供货,且第一货箱7和第二货箱8采用同一输送组件4输送,从而简化自动输送装置的结构。
[0150]
具体地,如图10所示,该转移组件5包括第三托盘57、第二升降部件53和第四驱动部件58,该第二升降部件53与第三托盘57连接,第四驱动部件58用于驱动第二升降部件53升降。
[0151]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移组件51用于第一货箱7的下降,第二转移组件52用于第一货箱7的上升,因此,该第一转移组件51与第二转移组件52均能够升降,二者的结构可以相同,即二者的结构可以为图10所示的转移组件5。其中,该转移组件5的第三托盘57用于承载第一货箱7,在第四驱动部件58的驱动作用下,第二升降部件53带动第三托盘57升降,从而实现第一货箱7的升降。
[0152]
其中,该第四驱动部件58可以为驱动电机,第二升降部件53可以为丝杠滑块组件,该丝杠沿高度方向z延伸,滑块与第三托盘57连接,从而使得第四驱动部件58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丝杠转动,从而驱动与丝杠配合的滑块带动第三托盘57沿高度方向z运动。
[0153]
同时,如图10所示,该转移组件5还可以包括调节部件54,该调节部件54设置于第三托盘57,用于驱动第一货箱7运动,以使第一货箱7与第一输送组件41或第二输送组件42对齐。
[0154]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货箱7运动到第三托盘57时,该调节部件54的设置能够对第一货箱7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提高第一货箱7的位置精度,使其能够与第一输送组件41或第二输送组件42对齐。
[0155]
具体地,如图10所示,该转移组件5还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56和第三限位件55,该第二传感器56和第三限位件55设置于第三托盘57,其中,第二传感器56用于检测第一货箱7的位置,第三限位件55用于在第一货箱7与第一输送组件41或第二输送组件42对齐时限制第一货箱7的运动。
[0156]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货箱7运动到该第三托盘57时,通过调节部件54调整该第一货箱7的位置,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二传感器56检测第一货箱7的位置,当第二传感器56检测到第一货箱7与第一输送组件41或第二输送组件42对齐时,发送信号至第三限位件55,从而通过该第三限位件55限制第一货箱7继续运动,进一步提高第一货箱7的位置精度。
[0157]
其中,该第三限位件55具体可以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沿长度方向x延伸,当第
二传感器56检测到第一货箱7与第一输送组件41或第二输送组件42对齐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限制第一货箱7继续运动。
[0158]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该壳体1还包括至少两个停机位13,该停机位13用于无人机9降落,且该停机位13与货物出口12对应。
[0159]
本实施例中,当无人机9降落在停机位13时,能够取走经升降组件6运输的第二货箱8内的货物,从而实现通过该无人供货系统配送货物的目的,且配送的过程中通过无人机实现,节省人工。同时,由于该无人供货系统具有至少两个停机位13,使得该无人供货系统能够同时降落至少两个无人机9,即该无人供货系统能够同时供应至少两个货物,从而提高无人供货系统的供货效率。
[0160]
其中,该壳体1还设置有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用于推动无人机9,使得无人机9与货物出口12对齐,从而便于无人机9经货物出口12取走货物。
[0161]
具体地,该无人供货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与上述控制装置连接(包括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且该通信装置能够与无人机9通信,从而能够检测无人机9的位置,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控制装置,使得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无人机9的位置来控制自动输送装置中各部件的动作,以实现自动供货。
[0162]
同时,如图1和图11所示,该壳体1包括侧壁和顶盖14,二者围成壳体1的内腔,且该顶盖14能够相对于侧壁运动,以封堵或开启壳体1的内腔。如图1所示,当该顶盖14封堵壳体1的内腔时,能够封堵上述停机位13和货物出口11,如图11所示,当顶盖14开启壳体1的内腔时,能够开启上述货物出口11,且无人机9能够停靠在该停机位13。
[0163]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顶盖14能够相对于壳体1的侧壁运动时,在无需供货时,能够通过顶盖14将停机位13和货物出口12封堵,从而防止外界的杂质和雨水进入壳体1的内腔,对壳体1内的自动输送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需要供货时,顶盖14开启,将货物出口12和停机位13裸露,使得无人机9能够停靠在停机位13,且第二货箱8能够运输到货物出口12处,且无人机9能够将第二货箱8内的货物取走。
[0164]
其中,以上各实施例中,货物入口11设置于壳体1的侧壁,货物出口12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从而通过自动输送装置能够将货物入口11处的货物(第二货箱8)运输至货物出口12处。且该壳体1还设置有维修门15,该维修门15能够用于维修人员进入,从而维修壳体1内的自动输送装置。
[0165]
具体地,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无人供货系统的供货过程如下所述:
[0166]
第一步:如图11所示,在接收到供货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顶盖14开启,或者,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无人机9靠近无人供货系统时,控制装置控制顶盖14开启,从而将停机位13和货物出口12裸露,此时,携带有第一货箱7的无人机9能够停靠在该停机位13,并与货物出口12对齐。
[0167]
第二步:如图12所示,无人机9经货物出口12释放第一货箱7,且将该第一货箱7释放在升降组件6的托板63上。
[0168]
第三步:如图13所示,无人机将第一货箱7释放在升降组件6的托板63上后,控制装置控制升降组件6下降,并将升降组件6的托板63上的第一货箱7释放在交换组件2的第二托盘22(位于第一托盘21的上方)上。同时,如图14所示,经输送组件4运动到货物入口11处的第一货箱7供货,形成的第二货箱8在经输送组件4运输至与交换组件2对应,此时,如图15所
示,控制装置控制推动组件3工作,从而将输送组件4上的第二货箱8推动至交换组件2的第一托盘21(位于第二托盘22的下方)上。即此时交换组件2的第一托盘21上承载有第二货箱8,第二托盘22上承载有第一货箱7,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控制交换组件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托盘22下降,第一托盘21上升,即将第一货箱7运输至交换组件2的下方,第二货箱8运输至交换组件2的上方。
[0169]
第四步:如图17所示,第二货箱8运输至交换组件2的上方时,该第二货箱8转移至升降组件6的托板63,控制装置控制升降组件6工作,从而带动托板63上升至货物出口12处,使得无人机9夹紧该第二货箱8,或者夹紧第二货箱8内的货物。同时,该过程中,交换组件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货箱7转动至交换组件2的下方,此时,控制装置控制推动组件3工作,从而驱动该第一货箱7运动至输送组件4上。
[0170]
第五步:如图18所示,无人机9夹紧第二货箱8或货物飞走,且第一货箱7在第一输送组件41上沿远离货物入口11的方向运动,并在第二输送组件42上沿靠近货物入口11的方向运动,并在货物入口11处供货,形成第二货箱8,等待无人机9取走。
[017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