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用装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0442发布日期:2021-10-09 09:2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用装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装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用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2.集装箱装车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集装箱装车方式是通过人工对货物进行搬运,或者人工借助一些设备将货物搬运至集装箱车内再进行堆垛、装车,这种装车方式,劳动强度大、装箱效率低、耗时时间长,并且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搬运和堆垛的工人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
3.为了提高集装箱的装车效率,现有技术中采用了输送带式装车平台,如中国专利cn111170034a中,采用了集装箱极速装车用角度可调整装车对位装置可以对待装车的货车的角度进行快速准确的调整及校准,从而使集装箱装车用智能无人急速装车系统可以进行快速的装车,但是上述输送带式装车平台在其上料端常因动力不足而造成送料不畅。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带式装车平台在其上料端送料不畅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集装箱用装车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装车系统包括: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具有第一水平驱动结构;推送组件,其设于所述输送线的起始端,所述推送组件上具有第二水平驱动结构;其中,所述推送组件上还具有推杆;所述推杆横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结构,并可用于将所述推送组件上的货物推送至所述输送线上。
7.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结构包括,输送板、带输送机构和第一电机;所述输送板底部与带输送机构连接,并受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往复运动。
8.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结构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内设有若干水平布置的辊筒,所述辊筒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
9.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侧支架竖直设置,其外壁设有推杆导轨,所述推杆导轨具有水平段和弧形段,其中,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推送组件接收货物的一侧;所述推杆的两侧沿所述侧支架的外壁向下延伸,并与第三电机驱动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推杆导轨往复运动。
10.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侧支架外壁设有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推杆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侧支架外壁的所述链条上;其中,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所述侧支架内。
11.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辊筒两侧具有导向限位条。
12.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结构底部设有若干个水平移动基座。
13.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还包括垂直升降组件,所述垂直升降组件设于所述水
平移动基座上。
14.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水平移动基座包括设备底座和水平液压缸,所述水平液压缸设于所述设备底座和垂直升降组件之间;所述垂直升降组件底部具有若干个导向轮,所述设备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轮对应的导轨。
15.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垂直升降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液压缸及设于所述垂直液压缸之间的横梁。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用装车系统,包括输送线和位于输送线起始端的推送组件,在所述输送线和推送组件上分别设置第一水平驱动结构和第二水平驱动结构,用于输送待装车的货物;其中,所述推送组件上还具有横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结构的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推送组件上的货物推送至所述输送线上,通过该设置方式,在所述推送组件接收货物之后,可以使推杆与第二水平驱动结构协同作用,将货物平稳推送至输送线,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带式装车平台在其上料端送料不畅的缺陷。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用装车系统,在侧支架外壁设置具有水平段和弧形段的推杆导轨,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推送组件接收货物的一侧;所述推杆的两侧沿所述侧支架的外壁向下延伸,并与第三电机驱动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推杆导轨往复运动,其中,在推杆沿弧形段运动时,推杆可运动至推送组件的工作台面之下,此时,可以方便推送组件在其工作台面接收侧向传输过来的货物,以防止推杆对货物产生阻碍;在推送组件接收货物后,推杆受驱动反向运动并转动到推送组件之上,与推送组件上的货物抵接并推动货物向输送线运动,从而提高货物装车的效率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装车系统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线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升降组件和水平移动基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水平驱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输送线;101

第一电机;102

输送板底座;103

带输送机构;104

输送板;2

垂直升降组件;201

垂直液压缸;3

水平移动基座;301

设备底座;302

调节支撑脚;303

水平液压缸;304

导向轮;4

推送组件;401

推杆;402

链轮;403

推杆导轨;404

第三电机;5

货物;6

第二水平驱动结构;601

辊筒;602

第二电机;603

导向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
实施例1
[003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装车系统,该集装箱用装车系统是一种智能整体装车方案,可先通过装车平台对货物进行自动码垛,然后再由本集装箱用装车系统将堆垛好的货物整体送入集装箱车内。
[0032]
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装车系统包括,输送线1,位于输送线底部的垂直升降组件2和水平移动基座3,以及位于输送线起始端的推送组件;所述输送线1上具有第一水平驱动结构,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结构包括,输送板底座102和输送板104,所述输送板104优选为输送钢板,带输送机构103和第一电机101,其中,所述带输送机构103包括带轮和皮带,其设置在所述输送板底座102的凹槽内,如图2所示,所述带轮和皮带优选为两套,所述第一电机101位于输送板底座下方,并与上述的带输送机构102传动连接,所述输送板104连接在所述皮带上,即所述输送板底部与带输送机构连接,其受所述第一电机101的驱动可以输送板底座上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货物5的递送;另外,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还包括推送组件4,其设于所述输送线1的起始端,即图1中所述输送线的右端,所述推送组件4上具有第二水平驱动结构6,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结构用于引导推送组件4上的货物的移动;可选择地,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输送板底座102上可设置若干列滚轮,所述输送板104的底部可以抵接到所述滚轮上,以减小输送板104与输送板底座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推送组件4上还具有推杆401;所述推杆401横跨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结构6,并可用于将所述推送组件4上的货物5推送至所述输送线1上。通过该设置方式,在所述推送组件接收货物之后,可以使推杆与第二水平驱动结构协同作用,将货物平稳推送至输送线,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带式装车平台在其上料端送料不畅的缺陷。
[0033]
可选择地,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第二水平驱动结构6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内设有若干水平布置的辊筒601,所述辊筒601设置在所述侧支架的顶部内侧,其辊筒601优选设置为两条;在所述侧支架的顶部外侧还可设置导向限位条603,即所述导向限位条603设置在所述辊筒601的两侧,所述辊筒601与第二电机602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二电机602可以以皮带传送的方式驱动辊筒601的旋转,以提供货物的输送动力。另外,上述侧支架竖直设置,其外壁设有推杆导轨403,如图4所示,所述推杆导轨403具有水平段和弧形段,其中,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推送组件接收货物的一侧。即所述弧形段位于整个装车系统的起始端一侧;所述推杆401的两侧沿所述侧支架的外壁向下延伸,并与第三电机404驱动连接,在第三电机404的带动下,沿所述推杆导轨往复运动。其中,在推杆沿弧形
段运动时,推杆可运动至推送组件的工作台面之下,此时,可以方便推送组件在其工作台面接收侧向传输过来的货物,以防止推杆对货物产生阻碍;在推送组件接收货物后,推杆受驱动反向运动并转动到推送组件之上,与推送组件上的货物抵接并推动货物向输送线运动,从而提高货物装车的效率和稳定性。
[0034]
可选择地,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侧支架外壁设有链轮402和链条,所述链轮402与所述第三电机404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所述侧支架内,所述推杆40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侧支架外壁的链条上,另外,所述推杆朝向侧支架的内侧可设置滑块结构,该滑块结构适于嵌设在所述推杆导轨403内,通过链条的带动,所述推杆401可在所述推杆导轨403的引导下往复运动。
[0035]
可选择地,上述集装箱用装车系统中,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结构底部设有若干个水平移动基座3,每一个水平移动基座3上均可设置和垂直升降组件2;其中,所述水平移动基座3包括设备底座301和水平液压缸303,每一所述水平移动基座3的底部均由调节支撑脚302支撑,所述水平液压缸303设于所述设备底座301和垂直升降组件2之间;所述垂直升降组件2底部具有若干个导向轮304,所述设备底座301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轮304对应的导轨,在所述水平液压缸303的驱动作用下,所述垂直升降组件2可以沿导轨平移,从而调节输送线1的横向位置。进一步地,上述垂直升降组件2包括一对垂直液压缸201,所述垂直液压缸201可以提高所述输送线的高度,从而与集装箱车相适配,以及包括设于所述垂直液压缸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可以提高所述垂直升降组件2的支撑强度。
[0036]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装车系统,是一种智能整体装车方案,可实现从上料到装车完全自动化,不需人工,大大提高了装车效率。货物由上料机构输送至该装车系统,推杆401在上述第三电机404和链轮402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推杆导轨403做往复运动,推动货物至输送线1的前端的输送板104上;往复码垛,直至结束后,输送线上的输送板104带着货物在第一电机101的驱动下往车厢内推进,直至货物全部送入车厢,输送板104复位;集装箱车停稳,为确保输送板104能顺畅的进入车厢内,在输送货物前需要调节一下装车平台的位置。水平移动基座3通过水平液压缸303调节装车平台与车厢的左右距离,此过程中,滚轮304起导向限位作用,垂直升降组件2通过液压缸201调节装车平台与车厢的上下距离。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整体装车方案,从上料到装车完全自动化,不需人工,大大提高了装车效率,并且该集装箱用装车系统其运载量大,一次运送可达30吨。
[003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