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4208发布日期:2021-06-04 16:1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服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


背景技术:

2.前述的布卷架也称布卷支架,在使用状态下以使用场所的地坪为载体设置在拉布机的一端,用于承载布卷并且在拉布机工作时,将布卷上的起始端引至拉布机,以便由拉布机往复运动而将布卷上退出的布铺叠到铺布台上。此外,依据专业常识,拉布机每完成一次拉布(行程由电气控制器设定),切布机构(也称“断布机构”或“裁切机构”)便实施一次切布,由于拉布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并非限于例举的如下专利文献:cn2094566y(拉布机的输送系统)、cn2392804y(拉布机的位移台)、cn2452979y(改良的拉布机展布装置)、cn2298241y(裁剪拉布机)、cn2552994y(斜角裁剪无张力全自动拉布机)、cn100458002c(拉布机的裁剪机构)、cn200967888y(拉布机的行走机构)、cn200974908y(拉布机的放布机构)、cn2360433y(拉布机)和cn103342251a(具有机械手夹布机构的拉布机),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前述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相关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2942080b推荐有“多功能拉布架”,在使用过程中将穿过布卷的芯管的布卷轴(即布卷辊)的两端搁置在支架上的以配成对的小轴承上,实现退布,也就是在拉布机工作过程中,布卷上的布退出,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3段。更为典型的如cn105000407a提供的“服装裁剪铺布支架”,其是在支柱的两侧分布数个侧叉,在下方一侧设有导布架,在侧叉上设置供布卷轴灵活转动的轴承,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1

0012段。
4.上述cn102942080b以及cn105000407a虽然能够满足支承布卷并达到将布轻松地从布卷上退出即减轻拉布机的拉布作用力的目的,但是存在如下通弊:由于拉布机在拉布时,支承于布卷架上的布卷处于退布即处于退卷状态,在该退布状态下,自布卷上退出的布表现为绷紧状态,而在完成了每一次拉布的停顿时段内,因惯性作用,布卷会继续转动,于是往往会出现从布卷上大量退出冗余布的情形。由于某些产品如医疗卫生防护用品对卫生要求是十分严苛的,当出现布卷上退出的冗余的布下坠至地坪时,毫无疑问会遭到染污,影响最终产品的卫生指标。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对拉布机进行控制(通过plc),具体是:在每一次拉布快要完成之前将拉布机的拉布行走小车(即拉布行走机构)的速度减慢,并且在每一次拉布开始时,拉布行走小车的速度也相应降低,前者可以减轻布的冗余程度,后者即在每次拉布开始时,拉布行走小车的速度相对降低以便首先消耗冗余部分的布,以保障拉布效果。但是对拉布机的拉布行走小车速度降低会产生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即能够消除前述冗余布与地坪接触的不利因素,所谓的失彼,则会影响拉布机的工作效率。鉴于前述状况,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助于避免从布卷上退出的布出现过度冗余乃至坠及地坪而遭到污染的情形、又有利于避免影响拉布机的拉布行走小车的速度而得以保障拉布效率的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
6.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包括一布卷辊左支承架,该布卷辊左支承架由一左底梁和一左纵梁组成,左底梁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地坪上,左纵梁以纵向状态设置并且该左纵梁的底部与左底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固定,在左纵梁上设置有布卷辊左支承机构;一布卷辊右支承架,该布卷辊右支承架由一右底梁和一右纵梁组成,右底梁与左底梁相对应并且在使用状态下同样支承于地坪上,右纵梁与左纵梁相对应并且同样以纵向状态设置,该右纵梁的底部与右底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固定,在右纵梁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辊左支承机构的位置设置有布卷辊右支承机构;一底横梁,该底横梁位于所述左底梁与右底梁之间并且与左底梁与右底梁的相向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该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右纵梁上或者在对应于所述布卷辊左支承机构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左纵梁上。
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设置有一导布机构。
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纵梁上以水平状态固定有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所述的布卷辊左支承机构设置在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上;在所述右纵梁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的位置以水平状态固定有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所述的布卷辊右支承机构设置在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上;所述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上并且背对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的一侧。
9.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布卷辊左支承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的结构相同的并且位置是相互对应的;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包括一第一滚轮ⅰ和一第二滚轮ⅱ,第一滚轮ⅰ通过第一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的左侧,第二滚轮ⅱ在与第一滚轮ⅰ形成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的左侧;所述卷辊端部制动机构在同时背对所述第一滚轮ⅰ以及第二滚轮ⅱ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的右侧。
10.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卷辊端部制动机构包括前制动蹄固定板、后制动蹄固定板、前制动蹄、后制动蹄和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前制动蹄固定板位于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的右侧并且该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中部与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枢转连接,而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下端构成为致动端,后制动蹄固定板与前制动蹄固定板的后方相对应并且该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中部同样与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枢转连接,而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下端同样构成为致动端,前制动蹄固定在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上端,并且在该前制动蹄的后侧构成有一前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后制动蹄在对应于前制动蹄的位置固定在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上端,在该后制动蹄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前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后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下端,该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的作用缸柱朝向前并且与所述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下端连接。
11.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一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而在对应于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一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在所述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一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在对应于该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的位置配设有一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该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的末端的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旋入所述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内,并且在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上套设有一第一垫圈ⅰ,该第一垫圈ⅰ在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上的位置位于前制动蹄固定板的左侧面与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的右侧面之间;在所述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一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在对应于该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的位置配设有一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该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的末端的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旋入所述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内,并且在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上套设有一第二垫圈ⅱ,该第二垫圈ⅱ在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上的位置位于后制动蹄固定板的左侧面与所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的右侧面之间。
12.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制动蹄固定板的下端的左右壁体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孔,在所述后制动蹄固定板的下端的左右壁体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形状呈倒u字形的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安装槽,在所述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的作用缸柱的末端连接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在该作用缸柱连接头上配设有一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该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的前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孔内,在所述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的前端左侧以及右侧各固定有一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该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探入所述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安装槽内并且由通过托板固定螺钉固定在后制动蹄固定板的外壁上的托板承托,在该托板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的位置构成有一托板凹腔,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支承在该托板凹腔内。
13.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制动蹄固定板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所述后制动蹄固定板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所述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为气缸。
[0014]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底梁的前端和后端朝向下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左底梁水平调整螺钉,在所述右底梁的前端和后端朝向下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右底梁水平调整螺钉。
[0015]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布机构包括导布辊左支撑板、导布辊右支撑板、第一导布辊ⅰ和第二导布辊ⅱ,导布辊左支撑板与所述左纵梁的高度方向的近中部固定,导布辊右支撑板与所述右纵梁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固定,第一导布辊ⅰ固定在导布辊左支撑板与导布辊右支撑板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二导布辊ⅱ位于第一导布辊ⅰ的后方并且与第一导布辊ⅰ平行,该第二导布辊ⅱ固定在导布辊左支撑板与导布辊右支撑板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增设了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并且将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在对应于布卷辊右支承机构的位置设置在右纵梁上或者在对应于布卷辊左支承机构的位置设置在左纵梁上,因而在拉布机每完成一次拉布的同时,可由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对搁置于布卷辊左、右支承机构上的布卷辊的辊轴端部制动,使布卷辊
连同其上的布卷停止退卷,既有助于避免从布卷上退出的布出现冗余情形而保障布料不会下坠至地坪遭污染,又有利于保障拉布机的拉布行走小车的速度而得避免因减速而影响拉布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8]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设置于拉布机的左端端部的一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1]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2]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布卷辊左支承架1,该布卷辊左支承架1由一左底梁11和一左纵梁12组成,左底梁11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地坪上,左纵梁12以纵向状态设置并且该左纵梁12的底部与左底梁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固定,在左纵梁12上设置有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示出了一布卷辊右支承架2,该布卷辊右支承架2由一右底梁21和一右纵梁22组成,右底梁21与左底梁11相对应并且在使用状态下同样支承于地坪上,右纵梁22与左纵梁12相对应并且同样以纵向状态设置,该右纵梁22的底部与右底梁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固定,在右纵梁22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的位置设置有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示出了一底横梁3,该底横梁3位于前述左底梁11与右底梁21之间并且与左底梁11与右底梁21的相向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
[0023]
由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的左纵梁12上设置有两个前述的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其中一个位于左纵梁12的高度方向的上部,而另一个位于左纵梁1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偏下方,并且该两个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的设置方向相反,具体由图1所示:上部的一个朝向前,而下部的一个朝向后。为了与前者相适应,在右纵梁22上同样设置有两个前述的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其中,一个位于右纵梁22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与前述上部的一个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相对应,而另一个位于右纵梁2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偏下方,并且该两个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的设置方向相反,具体如同对前述两个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的描述。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满足图中示出的两根布卷辊6的设置(搁置)要求,也就是满足由两个布卷7(图3示)同时退布的要求,当然,如果继而合理增加前述布卷辊左、右支承机构13、23的数量,那么应当视为未脱离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0024]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拉布机用的布卷架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该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在对应于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右纵梁22上或者在对应于前述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左纵梁12上,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即在对应于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的位置设置在右纵梁22上,但是并不排斥后者,即完全可以将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转移到左纵梁12上。此外,依据
前述,由于本实施例在左、右纵梁12、22上各具有两个布卷辊左、右支承机构13、23,并且为了便于公众的解读而示出了两根布卷辊6,因而前述设置在右纵梁22上的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便相应有两个,分别对两根布卷辊6的右端部制动。依据专业常识,如果将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转移至左纵梁12,那么数量同样有两个,以便分别对两根布卷辊6的左端部制动。继而依据专业常识,当两根布卷辊6不同时使用,即仅使用其中之一时,那么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也相应使用一个。
[0025]
由图1所示,在前述左纵梁12与前述右纵梁22之间设置有一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导布机构5。
[0026]
在前述左纵梁12上以水平状态固定有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121,前述的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设置在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121上;在前述右纵梁22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121的位置以水平状态固定有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前述的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设置在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上;前述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上并且背对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的一侧。
[0027]
由于前述布卷辊左支承机构13的结构是与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的结构相同的并且位置是相互对应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进行说明,该布卷辊右支承机构23包括一第一滚轮ⅰ231和一第二滚轮ⅱ232,第一滚轮ⅰ231通过第一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的左侧,第二滚轮ⅱ232在与第一滚轮ⅰ231形成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滚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的左侧;前述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在同时背对前述第一滚轮ⅰ231以及第二滚轮ⅱ232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的右侧。
[0028]
由图1的示意可知,在使用状态下,布卷辊6的右端支承在前述第一滚轮ⅰ231与第二滚轮ⅱ232的上部之间,在图1中还示出了布卷辊6的一端即左端的一布卷辊槽61,并且还示出了配置在布卷辊6的左端和右端的各一个布卷限位大头62(也可称“布卷芯端面限位套”),以布卷辊6的左端为例,位于布卷辊槽61与布卷限位套62之间区域恰好支承在两个滚轮之间,加上布卷辊槽61与布卷辊左支承机构安装座121的上沿相对应,因而布卷辊6不会出现左右窜动情形。
[0029]
请重点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包括前制动蹄固定板41、后制动蹄固定板42、前制动蹄43、后制动蹄44和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前制动蹄固定板41位于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的右侧并且该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中部与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枢转连接,而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下端构成为致动端(也可称“可动端”),后制动蹄固定板42与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后方相对应并且该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中部同样与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枢转连接,而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下端同样构成为致动端(也可称“可动端”),前制动蹄43通过前制动蹄螺钉432固定在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上端,并且在该前制动蹄43的后侧构成有一前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431,后制动蹄44在对应于前制动蹄43的位置通过后制动蹄螺钉442固定在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上端,在该后制动蹄44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前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431的位置构成有一后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441,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下端,该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的作用缸柱451朝向前并且与前述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下端连接。
[0030]
继续见图2并且依然结合图1,在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一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2211,而在对应于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一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2212;在前述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中部开设有一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411,在对应于该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411的位置配设有一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111,该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111的末端的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41111旋入前述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2211内,并且在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111上套设有一第一垫圈ⅰ41112,该第一垫圈ⅰ41112在前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111上的位置位于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左侧面与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的右侧面之间;在前述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中部开设有一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421,在对应于该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孔421的位置配设有一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211,该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211的末端的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42111旋入前述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螺纹头部配合孔2212内,并且在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211上套设有一第二垫圈ⅱ42112,该第二垫圈ⅱ42112在后制动蹄固定板枢转销轴4211上的位置位于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左侧面与前述布卷辊右支承机构安装座221的右侧面之间。
[0031]
继续见图2,在前述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下端的左右壁体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孔412,在前述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下端的左右壁体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形状呈倒u字形的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安装槽422,在前述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的作用缸柱451的末端连接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4511,在该作用缸柱连接头4511上配设有一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45111,该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45111的前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缸柱连接头铰接销轴孔412内,在前述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的前端左侧以及右侧各固定有一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452,该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452探入前述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安装槽422内并且由通过托板固定螺钉4531固定在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外壁上的托板453承托,在该托板453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452的位置构成有一托板凹腔4532,作用缸缸体支承轴头452支承在该托板凹腔4532内。在图2中还示出了开设于前述托板453上的螺钉让位孔4533以及示出了构成于后制动蹄固定板42上的托板固定螺钉孔423,前述的托板固定4531穿过螺钉让位孔4533旋入托板固定螺钉孔423内。
[0032]
由图2所示,前述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前述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前述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为气缸。
[0033]
优选地,由图1所示,在前述左底梁11的前端和后端朝向下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左底梁水平调整螺钉111,在前述右底梁21的前端和后端朝向下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右底梁水平调整螺钉211。
[0034]
请见图1,前述的导布机构5包括导布辊左支撑板51、导布辊右支撑板52、第一导布辊ⅰ53和第二导布辊ⅱ54,导布辊左支撑板51与前述左纵梁12的高度方向的近中部固定,导布辊右支撑板52与前述右纵梁2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固定,并且与导布辊左支撑板51相对应,第一导布辊ⅰ53固定在导布辊左支撑板51与导布辊右支撑板5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二导布辊ⅱ54位于第一导布辊ⅰ53的后方并且与第一导布辊ⅰ53平行,该第二导布辊ⅱ54固定在导布辊左支撑板51与导布辊右支撑板5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
[0035]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示出了一铺布台8a和位于铺布台8a的左端的切布机构工作台8b(也可称“断布机构工作台”),还示出了设置在铺布台8a上的拉布行走小车9a(即拉布机构)以及设置在切布机构工作台8b上的切布机构9b。在图3中还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两个布卷辊6连同布卷7支承于布卷辊左、右支承轴承13、23上的情形。
[0036]
由两个布卷7上引出的布按图3所示分别途经第一导布辊ⅰ53以及第二导布辊ⅱ54进入具有压布功能的前述切布机构9b,由具有夹布功能的拉布行走小车9a夹取并在拉出后铺置于铺布台8a上,每当拉布行走小车9a左右往复行走一次,便完成一次拉布,同时切布机构9b裁切一次。在前述过程中,每当拉布行走小车9a行走至铺布台8a的右端的极限位置时,表明一个过程的布拉引完成,此时在拉布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控制下,前述布卷辊端部制动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工作,作用缸柱451向缸体外伸展,通过作用缸柱连接头4511上的前述缸柱连接头销轴45111推动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下端向前位移,而前制动蹄固定板41的上端连同前制动蹄43朝向后即朝向后制动蹄44的方向摆移,在此过程中,后制动蹄固定板42的上端连同后制动蹄44向前制动蹄43的方向摆移,于是由前、后制动蹄布卷辊端部配合凹腔431、441的协同作用而将布卷辊6的端部(右端部)制动(也可称“刹车”),不会出现由惯性引起的在非拉布状态下的布卷7的退布情形。在拉布行走小车9a向左返回到铺布台8a的左端再次拉布时,则在前述plc的指令下,使制动蹄固定板致动作用缸45相对于前述反向工作,与前述相反过程,由前、后制动蹄43、44对布卷辊6的端部的释放,如此反复。
[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