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4705发布日期:2021-10-24 05:1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网购电动车的需求增长迅速。目前行业普遍采用一次性木架加纸箱的形式对电动车进行包装防护,这种包装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3.一是使用寿命短;
4.二是由于电动车型号不同,包装体积就不同,因此现有包装结构无法量化标准大批量生产,只能现场组装,安装拆卸成本较高;
5.三是木架各部件尺寸固定,安装拆卸成本较高;
6.四是损坏某部件后,整个包装便会废弃,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使用灵活方便。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包装结构,包括:
10.相对布设的两个侧边框: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其中,每个侧边框具有两根立柱和连接所述两根立柱的连接梁,每根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移动件;
11.两个平行布设且可伸缩的上横梁:第一上横梁和第二上横梁;其中,
12.第一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的第一根立柱上的移动件连接,
13.第一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的第一根立柱上的移动件连接;
14.第二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的第二根立柱上的移动件连接,
15.第二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的第二根立柱上的移动件连接;
16.两个平行布设且可伸缩的下横梁: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下横梁;其中,
17.第一下横梁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的第一根立柱的下端连接;
18.第一下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的第一根立柱的下端连接;
19.第二下横梁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的第二根立柱的下端连接;
20.第二下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的第二根立柱的下端连接。
2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上横梁均包括两个分段上横梁:第一分段上横梁和第二分段上横梁;每个分段上横梁的一端具有连接部,另一端具有插接部;每个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移动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与第二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滑动插接在一起,且在两个插接部的外侧套设有套筒。
22.又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上横梁的第一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条/插槽,所述第二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槽/插条,所述插条与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
23.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下横梁均包括两个分段下横梁:第一分段下横梁和第二分段下横梁;每个分段下横梁的一端具有连接部,另一端具有插接部;每个分段下横梁的连
接部与对应连接的立柱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与第二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滑动插接在一起,且在两个插接部的外侧套设有套筒。
24.再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下横梁的第一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条/插槽,所述第二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槽/插条,所述插条与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
2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环形滑动部和连接部;所述环形滑动部套设在对应连接的立柱上,所述环形滑动部上形成有多个沿立柱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定位孔,在所述立柱上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多个定位孔;定位件穿过环形滑动部的定位孔与立柱上的定位孔;所述移动件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
26.又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可拆卸式转动连接。
27.更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的连接部具有若干个上下间隔布设的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立柱垂直;所述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也具有若干个上下间隔布设的环形件;当所述分段上横梁与移动件连接时,所述分段上横梁的若干环形件与移动件的若干环形件上下交错布设;销钉穿过分段上横梁的环形件与移动件的环形件,分别与分段上横梁的环形件、移动件的环形件转动连接。
28.再进一步的,在每个所述的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着下横梁长度方向布设的滑槽;所述包装结构还包括两根移动横梁:第一移动横梁和第二移动横梁;其中,第一移动横梁的一端与第一下横梁的一端的滑槽可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下横梁的一端的滑槽可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横梁的一端与第一下横梁的另一端的滑槽可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下横梁的另一端的滑槽可滑动连接,每根移动横梁上还设置有弧形卡位块。
29.进一步的,在所述包装结构的每个零部件上均设置有标识码。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由于第一上横梁、第二上横梁、第一下横梁、第二下横梁均是可伸缩的,即长度可变,因此,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长度来确定两个上横梁和两个下横梁的长度;由于第一上横梁的两端连接有移动件、移动件,第二上横梁的两端连接有移动件、移动件;而这四个移动件可沿着立柱上下移动,因此,第一上横梁、第二上横梁也可以上下移动,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高度来确定第一上横梁、第二上横梁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结构,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尺寸来调整长度和高度,使用灵活方便,可以满足不同货物尺寸对包装结构的要求;可以实现量产,降低生产成本。
31.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包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33.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34.图3是图1中的第二侧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图1中的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图1中的弧形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1中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图1中的销钉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第一侧边框;1

1、第一根立柱;1

2、第二根立柱;1

3、连接梁;
41.2、第二侧边框;2

1、第一根立柱;2
‑1‑
1、定位孔;2

2、第二根立柱;2

3、连接梁;
42.3、第一上横梁;
[0043]3‑
1、第一分段上横梁;3
‑1‑
1、连接部;3
‑1‑
2、插接部;
[0044]3‑
2、第二分段上横梁;3
‑2‑
1、连接部;3
‑2‑
2、插接部;
[0045]
4、第二上横梁;
[0046]4‑
1、第一分段上横梁;4
‑1‑
1、连接部;4
‑1‑
2、插接部;
[0047]4‑
2、第二分段上横梁;4
‑2‑
1、连接部;4
‑2‑
2、插接部;
[0048]
5、第一下横梁;
[0049]5‑
1、第一分段下横梁;5
‑1‑
1、连接部;5
‑1‑
2、插接部;5
‑1‑
3、滑槽;
[0050]5‑
2、第二分段下横梁;5
‑2‑
1、连接部;5
‑2‑
2、插接部;5
‑2‑
3、滑槽;
[0051]
6、第二下横梁;
[0052]6‑
1、第一分段下横梁;6
‑1‑
1、连接部;6
‑1‑
2、插接部;6
‑1‑
3、滑槽;
[0053]6‑
2、第二分段下横梁;6
‑2‑
1、连接部;6
‑2‑
2、插接部;6
‑2‑
3、滑槽;
[0054]
7、第一移动横梁;8、第二移动横梁;
[0055]
9、弧形卡位块;9

1、弧形部;9

2、固定部;
[0056]
10、弧形卡位块;
[0057]
11、移动件;
[0058]
12、移动件;
[0059]
13、移动件;13

1、环形滑动部;13
‑1‑
1、定位孔;13

2、连接部;
[0060]
14、移动件;
[0061]
15、套筒;16、套筒;17、套筒;18、套筒;
[0062]
19、销钉;20、销钉;21、销钉;22、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6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5]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
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6]
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主要包括两个侧边框、两个上横梁、两个下横梁等,参见图1至图7所示。
[0067]
两个侧边框:第一侧边框1和第二侧边框2;两个侧边框相对布设且平行布设,其中,每个侧边框具有两根立柱和连接两根立柱的连接梁,连接梁与两根立柱可拆卸式连接,每根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可沿着立柱长度方向上下移动的移动件。具体来说,第一侧边框1具有第一根立柱1

1、第二根立柱1

2、连接梁1

3;第一根立柱1

1上设置有移动件11,第二根立柱1

2上设置有移动件12。第二侧边框2具有第一根立柱2

1、第二根立柱2

2、连接梁2

3;第一根立柱2

1上设置有移动件13,第二根立柱2

2上设置有移动件14。
[0068]
两个上横梁:第一上横梁3和第二上横梁4;两个上横梁平行布设且可伸缩,其中,
[0069]
第一上横梁3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1的第一根立柱1

1上的移动件11连接;
[0070]
第一上横梁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2的第一根立柱2

1上的移动件13连接;
[0071]
第二上横梁4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1的第二根立柱1

2上的移动件12连接;
[0072]
第二上横梁4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2的第二根立柱2

2上的移动件14连接。
[0073]
两个下横梁:第一下横梁5和第二下横梁6;两个下横梁平行布设且可伸缩,其中,
[0074]
第一下横梁5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1的第一根立柱1

1的下端连接;
[0075]
第一下横梁5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2的第一根立柱2

1的下端连接;
[0076]
第二下横梁6的一端与第一侧边框1的第二根立柱1

2的下端连接;
[0077]
第二下横梁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边框2的第二根立柱2

2的下端连接。
[0078]
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由于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横梁4、第一下横梁5、第二下横梁6均是可伸缩的,即长度可变,因此,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长度来确定两个上横梁和两个下横梁的长度;由于第一上横梁3的两端连接有移动件11、移动件13,第二上横梁4的两端连接有移动件12、移动件14;而这四个移动件可沿着立柱上下移动,因此,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横梁4也可以上下移动,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高度来确定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横梁4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尺寸来调整长度和高度,使用灵活方便,可以满足不同货物尺寸对包装结构的要求;因此,包装结构可以实现量产,降低生产成本。
[0079]
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包装运输,车型不同,车辆的高度和长度就不同,对包装结构的高度和长度要求就不同,例如,根据电动车的长度,调节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横梁4、第一下横梁5、第二下横梁6的伸缩长度;根据电动车的高度,通过上下移动移动件,调节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横梁4的高度;然后将电动车的车把与两个上横梁或两个侧边框通过束带固定。
[0080]
本实施例中,每个上横梁均包括两个分段上横梁:第一分段上横梁和第二分段上横梁;每个分段上横梁的一端具有连接部,每个分段上横梁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每个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移动件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与第二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滑动插接在一起,形成一根上横梁,而且,在第一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与第二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的外侧套设有套筒。参见图1、图2所示,具体来说,
[0081]
第一上横梁3包括第一分段上横梁3

1和第二分段上横梁3

2;
[0082]
第一分段上横梁3

1的一端具有连接部3
‑1‑
1,与移动件11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分段上横梁3

1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3
‑1‑
2;
[0083]
第二分段上横梁3

2的一端具有连接部3
‑2‑
1,与移动件13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分段上横梁3

2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3
‑2‑
2;
[0084]
插接部3
‑1‑
2与插接部3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形成第一上横梁3;根据插接部3
‑1‑
2与插接部3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的长度,可以调整第一上横梁3的长度。在插接部3
‑1‑
2与插接部3
‑2‑
2的外侧套设有套筒15,套筒15不仅可以增强两个插接部的强度;而且,套筒15与两个插接部过盈配合,在第一上横梁3的长度调整好后,通过套筒15锁定长度。
[0085]
第二上横梁4包括第一分段上横梁4

1和第二分段上横梁4

2;
[0086]
第一分段上横梁4

1的一端具有连接部4
‑1‑
1,与移动件12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分段上横梁4

1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4
‑1‑
2;
[0087]
第二分段上横梁4

2的一端具有连接部4
‑2‑
1,与移动件14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分段上横梁4

2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4
‑2‑
2;
[0088]
插接部4
‑1‑
2与插接部4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形成第二上横梁4;根据插接部4
‑1‑
2与插接部4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的长度,可以调整第二上横梁4的长度。在插接部4
‑1‑
2与插接部4
‑2‑
2的外侧套设有套筒16,套筒16不仅可以增强两个插接部的强度;而且,套筒16与两个插接部过盈配合,在第二上横梁4的长度调整好后,通过套筒16锁定长度。
[0089]
因此,通过滑动插接的方式实现两根上横梁的长度调整,简单方便,便于实现;通过设计套筒,不仅增强上横梁的强度,而且可以锁定上横梁的长度;通过上横梁与移动件的可拆卸式连接,便于上横梁与侧边框的拆装。
[0090]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上横梁的第一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条/插槽,第二分段上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槽/插条,插条与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实现调整上横梁的长度,简单方便,便于实现。例如:
[0091]
第一上横梁3的第一分段上横梁3

1的插接部3
‑1‑
2为柱状插槽,第一上横梁3的第二分段上横梁3

2的插接部3
‑2‑
2为柱状插条,柱状插条与柱状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
[0092]
第二上横梁4的第一分段上横梁4

1的插接部4
‑1‑
2为柱状插条,第二上横梁4的第二分段上横梁4

2的插接部4
‑2‑
2为柱状插槽,柱状插条与柱状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
[0093]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下横梁均包括两个分段下横梁:第一分段下横梁和第二分段下横梁;每个分段下横梁的一端具有连接部,每个分段下横梁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每个分段下横梁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立柱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与第二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滑动插接在一起,形成一根下横梁,而且,在第一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与第二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的外侧套设有套筒。参见图1、图2所示,具体来说,
[0094]
第一下横梁5包括第一分段下横梁5

1和第二分段下横梁5

2;
[0095]
第一分段下横梁5

1的一端具有连接部5
‑1‑
1,与立柱1

1可拆卸式连接;连接部5
‑1‑
1为插块,立柱1

1上具有插槽,连接部5
‑1‑
1与立柱1

1插接在一起;第一分段下横梁5

1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5
‑1‑
2;
[0096]
第二分段下横梁5

2的一端具有连接部5
‑2‑
1,与立柱2

1可拆卸式连接;连接部5
‑2‑
1为插块,立柱2

1上具有插槽,连接部5
‑2‑
1与立柱2

1插接在一起;第二分段下横梁5

2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5
‑2‑
2;
[0097]
插接部5
‑1‑
2与插接部5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形成第一下横梁5;根据插接部5
‑1‑
2与插接部5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的长度,可以调整第一下横梁5的长度。在插接部5
‑1‑
2与插接部5
‑2‑
2的外侧套设有套筒17,套筒17不仅可以增强两个插接部的强度;而且,套筒17与两个插接部过盈配合,在第一下横梁5的长度调整好后,通过套筒17锁定长度。
[0098]
第二下横梁6包括第一分段下横梁6

1和第二分段下横梁6

2;
[0099]
第一分段下横梁6

1的一端具有连接部6
‑1‑
1,与立柱1

2可拆卸式连接;连接部6
‑1‑
1为插块,立柱1

2上具有插槽,连接部6
‑1‑
1与立柱1

2插接在一起;第一分段下横梁6

1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6
‑1‑
2;
[0100]
第二分段下横梁6

2的一端具有连接部6
‑2‑
1,与立柱2

2可拆卸式连接;连接部6
‑2‑
1为插块,立柱2

2上具有插槽,连接部6
‑2‑
1与立柱2

2插接在一起;第二分段下横梁6

2的另一端具有插接部6
‑2‑
2;
[0101]
插接部6
‑1‑
2与插接部6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形成第二下横梁6;根据插接部6
‑1‑
2与插接部6
‑2‑
2滑动插接在一起的长度,可以调整第二下横梁6的长度。在插接部6
‑1‑
2与插接部6
‑2‑
2的外侧套设有套筒18,套筒18不仅可以增强两个插接部的强度;而且,套筒18与两个插接部过盈配合,在第二下横梁6的长度调整好后,通过套筒18锁定长度。
[0102]
套筒15、16、17、18 的结构相同,以套筒15为例,具体结构可参见图6所示。
[0103]
因此,通过滑动插接的方式实现两根下横梁的长度调整,简单方便,便于实现;通过设计套筒,不仅增强下横梁的强度,而且可以锁定下横梁的长度;通过下横梁与立柱的可拆卸式连接,便于下横梁与侧边框的拆装。
[0104]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下横梁的第一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条/插槽,第二分段下横梁的插接部为插槽/插条,插条与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实现调整下横梁的长度,简单方便,便于实现。例如:
[0105]
第一下横梁5的第一分段下横梁5

1的插接部5
‑1‑
2为柱状插条,第一下横梁5的第二分段下横梁5

2的插接部5
‑2‑
2为柱状插槽,柱状插条与柱状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
[0106]
第二下横梁6的第一分段下横梁6

1的插接部6
‑1‑
2为柱状插条,第二下横梁6的第二分段下横梁6

2的插接部6
‑2‑
2为柱状插槽,柱状插条与柱状插槽滑动插接在一起。
[0107]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环形滑动部和连接部;环形滑动部套设在对应连接的立柱上,环形滑动部上形成有多个沿立柱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定位孔,在立柱上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多个定位孔;定位件穿过环形滑动部的定位孔与立柱上的定位孔;移动件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
[0108]
每个移动件的结构相同,以移动件13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4所示,移动件13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环形滑动部13

1和连接部13

2;环形滑动部13

1套设在立柱2

1上,环形滑动部13

1上形成有多个沿立柱2

1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定位孔13
‑1‑
1,在立柱2

1上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多个定位孔2
‑1‑
1;定位件穿过环形滑动部13

1的定位孔13
‑1‑
1及立柱2

1上的定位孔2
‑1‑
1,将环形滑动部13

1与立柱2

1固定在一起。当需要上下移动移动件13时,将定位件拆下,然后上下移动移动件13到合适位置,再通过定位件穿过定位孔,将移动件13与立柱2

1固定在一起,实现定位。移动件13的连接部13

2与第二分段上横梁3

2的连接部3
‑2‑
1可拆卸式连接。
[0109]
通过设计上述结构的移动件,不仅便于实现移动件13的上下移动,实现上横梁的
高度调节,而且结构比较简单,定位方便。
[0110]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的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可拆卸式转动连接,这样设计,可以实现分段上横梁与侧边框的转动折叠,便于收纳,节约占用空间。
[0111]
具体来说,移动件11的连接部与第一分段上横梁3

1的连接部3
‑1‑
1可拆卸式转动连接,移动件12的连接部与第一分段上横梁4

1的连接部4
‑1‑
1可拆卸式转动连接,移动件13的连接部与第二分段上横梁3

2的连接部3
‑2‑
1可拆卸式转动连接,移动件14的连接部与第二分段上横梁4

2的连接部4
‑2‑
1可拆卸式转动连接。
[0112]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的连接部具有若干个上下间隔布设的环形件,环形件与立柱垂直;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也具有若干个上下间隔布设的环形件,该环形件也与立柱垂直;当分段上横梁与移动件连接时,分段上横梁的若干环形件与移动件的若干环形件上下交错布设;销钉穿过分段上横梁的环形件与移动件的环形件,分别与分段上横梁的环形件、移动件的环形件转动连接,实现分段上横梁与移动件的转动连接,分段上横梁可以水平转动。通过设计上述的移动件的连接部、分段上横梁的连接部以及销钉,不仅实现了分段上横梁与移动件的转动连接,而且,转动连接稳定可靠,便于拆装。
[0113]
具体来说,销钉19分别与移动件11的连接部、第一分段上横梁3

1的连接部3
‑1‑
1转动连接;销钉20分别与移动件12的连接部、第一分段上横梁4

1的连接部4
‑1‑
1转动连接;销钉21分别与移动件13的连接部、第二分段上横梁3

2的连接部3
‑2‑
1转动连接;销钉22分别与移动件14的连接部、第二分段上横梁4

2的连接部4
‑2‑
1转动连接。
[0114]
销钉19、20、21、22的结构相同,以销钉19为例,具体结构可参见图7所示。
[0115]
在每个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着下横梁长度方向布设的滑槽;即,
[0116]
第一下横梁5的一端(即第一分段下横梁5

1)上形成有滑槽5
‑1‑
3;
[0117]
第一下横梁5的另一端(即第二分段下横梁5

2)上形成有滑槽5
‑2‑
3;
[0118]
第二下横梁6的一端(即第一分段下横梁6

1)上形成有滑槽6
‑1‑
3;
[0119]
第二下横梁6的另一端(即第二分段下横梁6

2)上形成有滑槽6
‑2‑
3。
[0120]
包装结构还包括两根移动横梁:第一移动横梁7和第二移动横梁8;第一移动横梁7和第二移动横梁8分别与下横梁垂直,其中,
[0121]
第一移动横梁7的一端与第一下横梁5的一端的滑槽5
‑1‑
3可滑动连接,
[0122]
第一移动横梁7的另一端与第二下横梁6的一端的滑槽6
‑1‑
3可滑动连接,
[0123]
第二移动横梁8的一端与第一下横梁5的另一端的滑槽5
‑2‑
3可滑动连接,
[0124]
第二移动横梁8的另一端与第二下横梁6的另一端的滑槽6
‑2‑
3可滑动连接。
[0125]
第一移动横梁7上设置有弧形卡位块9,第二移动横梁8上设置有弧形卡位块10,两个弧形卡位块用于贴合车轮边缘,起到支撑车辆车轮的作用。弧形卡位块9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弧形部9

1和固定部9

2,参见图5所示,弧形部9

1用于与车轮(如车辆前轮)边缘贴合接触,固定部9

2套设在第一移动横梁7上,与第一移动横梁7固定。弧形卡位块10与弧形卡位块9的结构相同,弧形卡位块10也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弧形部和固定部,弧形部用于与车轮(如车辆后轮)边缘贴合接触,固定部套设在第二移动横梁8上,与第二移动横梁8固定。
[0126]
沿着滑槽滑动第一移动横梁7和第二移动横梁8,从而改变第一移动横梁7与第二移动横梁8之间的距离,当滑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设置在两根移动横梁上的滑扣(或者设置在两根下横梁上的滑扣),使得两根移动横梁与两根下横梁固定。在包装车辆时,将车辆
前轮放置在弧形卡位块9上,车辆后轮放置在弧形卡位块10上,第一移动横梁7和弧形卡位块9共同支撑前轮,第二移动横梁8和弧形卡位块10共同支撑后轮。根据车辆的前后轮间距,可以方便地调整两根移动横梁的间距,使用灵活方便,适应能力强。
[0127]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边框、两个上横梁、两个下横梁、移动横梁均由50mm*50mm的塑木制成,由于塑木防水、防潮、防霉、防虫,低碳环保、无污染,可循环使用,使用寿命长,减少后期维护保养费用。移动件和套筒采用304钢材制成。
[0128]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结构的每个零部件上均设置有一个标识码(如二维码),用于唯一标识每个零部件。在包装结构上还设置有识别码(如二维码),用于唯一标识包装结构。扫描识别码、标识码后,可以访问云端服务器,从而可以查询、修改包装结构以及每个零部件的信息,及时获知、更新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和破损情况,方便及时维修,实现循环回收;而且可以跟踪物流状态,使物流信息可视化。例如,在每个立柱、连接梁、分段上横梁、分段下横梁、移动横梁、弧形卡位块、移动件、套筒、销钉上,均设置有标识码。
[0129]
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可拆卸,便于拆装,可拉伸,可折叠,大幅缩减体积,节约占用空间;可以满足不同车辆对包装结构不同长度、不同高度的要求,灵活方便,适应性强;由于包装结构可拆卸,通过更换损坏的零部件就可以重复投入使用,便于循环再利用,降低了成本。
[0130]
安装过程:
[0131]
(1)在立柱上套设移动件,将立柱与连接梁连接,形成侧边框。
[0132]
(2)使用套筒将上横梁连接,使用套筒将下横梁连接,将立柱与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搭建起整个框架。
[0133]
(3)安装两根移动横梁,通过两个弧形卡位块卡位支撑前轮和后轮,通过束带连接车把与侧边框或上横梁。
[0134]
拆卸折叠过程:
[0135]
(1)首先移出电动车。
[0136]
抬起电动车解放其后轮,拆开第二侧边框,然后解放前轮、把手,将电动车移出包装结构。
[0137]
(2)拆卸折叠包装结构。
[0138]
先将每个上横梁拆分成两个分段上横梁,将每个下横梁拆分成两个分段下横梁,拔出套筒。再将分段上横梁转动折叠在对应的侧边框上;将分段下横梁直接拔出,与侧边框拆开。最后可以将移动横梁、套筒、下横梁搭在侧边框上。
[0139]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