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4056发布日期:2021-12-29 12:4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悬挂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2.悬挂结构是电梯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受力部分,目前电梯中的悬挂结构不够完善,运行时不够稳定,该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上方的悬挂机构可以高效的保证电梯运行时更平稳,
3.其中现在技术中申请号为提出201410324288.8的一种电梯悬挂结构和电梯,包括悬挂框架、曳引梁、轿厢和门机;悬挂框架主要由多面垂直板组成;曳引梁通过减震垫固接在相对设置的两面垂直板之间,曳引梁上垂直地安装有曳引反绳轮;轿厢包括轿厢门,悬挂框架固定在轿厢的上方;门机安装在悬挂框架上一垂直板的外侧表面,该垂直板与轿厢门平行,门机与轿厢门连接。
4.其悬挂机构过于单一,效果较差,不能较好的稳固电梯,不能满足安全工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上方设有的悬挂机构,可以初步保证电梯的运行平稳,左右两侧的稳固机构也可以使电梯更好的运行,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包括电梯箱体、悬挂单元和侧壁稳固单元;
7.电梯箱体: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悬挂撑座;
8.悬挂单元:包含悬挂转轴、悬挂撑板、支撑组件和稳固组件,两个悬挂撑座分别与悬挂转轴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转轴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悬挂撑板,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两个悬挂撑板的左右两端,所述稳固组件安装在电梯箱体的上表面四角;悬挂转轴作为整个悬挂机构的首要支撑,两个悬挂撑板可为支撑组件和稳固组件提供更好的受力,使得整个悬挂机构受力更加适用。
9.侧壁稳固单元:安装在电梯箱体的左右两侧。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含角型力臂、角底撑臂和撑座,两个悬挂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四个角型力臂的长臂端连接,四个角型力臂的短臂端分别连接四个撑座的上端,四个角底撑臂的一端通过撑臂螺柱分别与四个撑座连接,四个角底撑臂的另一端通过稳固螺柱分别与四个角型力臂的长臂端连接。角型力臂和角底撑臂之间呈三角形,可进一步稳固此悬挂机构,角底撑臂的两端均为螺纹连接,更加方便拆卸维修,适用性更强,撑座可用来支撑稳固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稳固组件包含悬挂活动柱、活动卡座和悬挂撑簧,四个撑座的下端分别连接四个悬挂活动柱的上端,四个活动卡座安装在电梯箱体的上表面四角,四个悬挂
活动柱的下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活动卡座中部的t状槽内,四个悬挂撑簧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活动卡座上端的撑簧槽内,四个悬挂撑簧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撑座下端的撑簧槽内。悬挂活动柱在悬挂撑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但其下方的限位块滑动在活动卡座中部的t状槽内,可以使其限位,四角均安装有,可使平稳度更高,进一步使其工作时更稳固。
12.进一步的,所述侧壁稳固单元包含架体撑座、限位卡板、稳固大臂、稳固小臂和稳撑组件,所述电梯箱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架体撑座,两个架体撑座通过两个大臂销轴分别与四个稳固大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四个稳固大臂的另一端通过四个中转销轴分别与四个稳固小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四个稳固小臂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小臂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稳撑组件安装在位于上侧稳固小臂的另一端。架体撑座为整个侧壁稳固单元提供支撑,限位卡板可防止稳撑组件超限,稳固大臂和稳固小臂的连接处均为转动连接,可以使稳撑组件更加方便的左右活动,进而使其实现稳固侧壁的功能。
13.进一步的,所述稳撑组件包含撑轮和稳固撑簧,位于上侧两个稳固小臂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撑轮板,两个撑轮板远离电梯箱体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撑轮轴转动连接撑轮,两个撑轮板靠近电梯箱体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两个限位板,两个稳固撑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撑轮板靠近电梯箱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稳固撑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架体撑座转动连接。撑轮可滚动在电梯井的左右两侧面,利用稳固撑簧的弹力,可以使整个电梯水平更加平稳。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齿轮,所述悬挂转轴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位于两个悬挂撑板之间。曳引机的输出动力通过链条等可连接动力齿轮,带动电梯的上下运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16.1、该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在电梯的上方设有悬挂单元,利用四角的悬挂活动柱在悬挂撑簧的作用下,实现四角的相对平稳,可初步稳固电梯。
17.2、该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在电梯的左右两侧设有侧壁稳固单元,通过撑轮在电梯井内的滚动及稳固撑簧向外的力,可使电梯在水平上更加平稳。
18.3、该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设有的悬挂单元和侧壁稳固单元可两次对电梯进行稳固,且机构设计适用性更强,更能保证电梯的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电梯箱体、2悬挂撑座、3悬挂单元、31悬挂转轴、32悬挂撑板、33角型力臂、34角底撑臂、35撑座、36悬挂活动柱、37活动卡座、38悬挂撑簧、4侧壁稳固单元、41架体撑座、42限位卡板、43稳固大臂、44稳固小臂、45撑轮、46稳固撑簧、5动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包括电梯箱体1、悬挂单元3和侧壁稳固单元4;
26.电梯箱体1: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悬挂撑座2;
27.悬挂单元3:包含悬挂转轴31、悬挂撑板32、支撑组件和稳固组件,两个悬挂撑座2分别与悬挂转轴31的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悬挂转轴3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悬挂撑板32,支撑组件安装在两个悬挂撑板32的左右两端,稳固组件安装在电梯箱体1的上表面四角;悬挂转轴31作为整个悬挂机构的首要支撑,两个悬挂撑板32可为支撑组件和稳固组件提供更好的受力,使得整个悬挂机构受力更加适用。
28.支撑组件包含角型力臂33、角底撑臂34和撑座35,两个悬挂撑板3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四个角型力臂33的长臂端连接,四个角型力臂33的短臂端分别连接四个撑座35的上端,四个角底撑臂34的一端通过撑臂螺柱分别与四个撑座35连接,四个角底撑臂34的另一端通过稳固螺柱分别与四个角型力臂33的长臂端连接。角型力臂33和角底撑臂34之间呈三角形,可进一步稳固此悬挂机构,角底撑臂34的两端均为螺纹连接,更加方便拆卸维修,适用性更强,撑座35可用来支撑稳固组件。
29.稳固组件包含悬挂活动柱36、活动卡座37和悬挂撑簧38,四个撑座35的下端分别连接四个悬挂活动柱36的上端,四个活动卡座37安装在电梯箱体1的上表面四角,四个悬挂活动柱36的下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活动卡座37中部的t状槽内,四个悬挂撑簧38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活动卡座37上端的撑簧槽内,四个悬挂撑簧38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撑座35下端的撑簧槽内。悬挂活动柱36在悬挂撑簧3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但其下方的限位块滑动在活动卡座37中部的t状槽内,可以使其限位,四角均安装有,可使平稳度更高,进一步使其工作时更稳固。
30.侧壁稳固单元4:安装在电梯箱体1的左右两侧。
31.侧壁稳固单元4包含架体撑座41、限位卡板42、稳固大臂43、稳固小臂44和稳撑组件,电梯箱体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架体撑座41,两个架体撑座41通过两个大臂销轴分别与四个稳固大臂43的一端转动连接,四个稳固大臂43的另一端通过四个中转销轴分别与四个稳固小臂44的一端转动连接,四个稳固小臂4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小臂销轴转动连接,稳撑组件安装在位于上侧稳固小臂44的另一端。架体撑座41为整个侧壁稳固单元4提供支撑,限位卡板42可防止稳撑组件超限,稳固大臂43和稳固小臂44的连接处均为转动连接,可以使稳撑组件更加方便的左右活动,进而使其实现稳固侧壁的功能。
32.稳撑组件包含撑轮45和稳固撑簧46,位于上侧两个稳固小臂44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撑轮板,两个撑轮板远离电梯箱体1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撑轮轴转动连接撑轮45,两个撑轮板靠近电梯箱体1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两个限位板,两个稳固撑簧4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撑轮板靠近电梯箱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稳固撑簧4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架体撑座41转动连接。撑轮45可滚动在电梯井的左右两侧面,利用稳固撑簧46的弹力,可以使整个电
梯水平更加平稳。
33.还包括动力齿轮5,悬挂转轴3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动力齿轮5,动力齿轮5位于两个悬挂撑板32之间。曳引机的输出动力通过链条等可连接动力齿轮5,带动电梯的上下运动。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稳固的电梯悬挂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人或货物进入电梯内时,电梯上表面四角的悬挂活动柱36在悬挂撑簧38的作用下,其下方的限位块滑动在活动卡座37中部的t状槽内,当四角的力度合适时,可实现对电梯的平稳保证,另外稳固大臂43和稳固小臂44的连接处均为转动连接,在稳固撑簧46的弹力作用下,可将撑轮45与电梯井的左右两侧面更加贴近,且利用限位卡板42设有的弯状卡块可对两个限位板进行限位,避免稳固撑簧46的弹力过大,影响以后对电梯的维护,撑轮45与电梯井的左右两侧面贴近,可为保证电梯的水平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两重稳固,可对电梯的平稳提供更好的保障。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