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1963发布日期:2022-04-02 05:1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


背景技术:

2.垃圾厢房会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些臭气会给污染垃圾厢房内部及其周围环境,使人闻之作呕,严重影响周围工作和生活的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处理垃圾厢房内部的臭气非常有必要。但是现有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净化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空压机出来的气流只有一股,这一股气流只能够与一个雾化器连接。而在实际除臭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试剂以实现除臭效果,所以一个设备只能够与一个雾化器连接,会导致除臭功能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所述气流分配设备包括座板一、座板二、座板三、支撑架、空压机、气流分配器、气流分配器出气管、电磁阀、电磁阀进气管、电磁阀出气管和设备出气管;
5.所述座板一共一对,所述空压机固定连接于一对座板一的上端面,一对座板一对称分布于空压机的下方;所述座板二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气流分配器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垂直于座板二,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座板三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设备出气管;
6.所述气流分配器与空压机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气流分配器上设置有若干气流分配器出气管,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若干对电磁阀进气管和电磁阀出气管;所述气流分配器出气管、电磁阀进气管、电磁阀出气管和设备出气管成套出现,所述气流分配器出气管与电磁阀进气管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电磁阀出气管和设备出气管通过软管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座板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降噪板;所述座板一的下端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贯穿座板一的底面、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降噪板安装于收纳槽内部并且所述降噪板与收纳槽滑动连接;所述降噪板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所述收纳槽的上端面和左右侧面分别与降噪板对应的三个侧面紧密接触。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收纳槽位于座板一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开口端均配套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座板一紧密接触;所述座板一的前侧面固定开设有一对t型滑槽,一对所述t型滑槽对称分布于收纳槽的两侧;所述防尘盖上固定连接有一对与t型滑槽对应的t型滑块,所述防尘盖通过t型滑块卡合于t型滑槽内部实现与座板一滑动连接。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防尘盖远离座板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
钮,所述固定钮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摩擦纹。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气流分配器能够将空压机中出来的压缩气体分成若干股气流,成若干股气流分别从若干气流分配器出气管中进入到对应的电磁阀进气管中,再通过电磁阀出气管进入对应的设备出气管,若干设备出气管一一对应一个雾化喷头,实现多雾化喷头同时工作,净化功能多样,净化效果更佳。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座板一的下端面设置有降噪板,能够降低空压机工作产生的噪声,防止噪声对垃圾房内部工作人员的听觉损坏。其中,通过限定所述降噪板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所述收纳槽的上端面和左右侧面分别与降噪板对应的三个侧面紧密接触,能够提高降噪板降噪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在收纳槽上设置有防尘盖并且限定防尘盖与收纳槽的开口区域紧密接触,能够避免因静电作用而导致灰尘被降噪板吸收,灰尘被降噪板吸收后会堆满降噪板内部的微孔,从而导致降噪效果降低;进一步地,通过限定防尘盖与座板一通过t型滑块和t型滑槽滑接,便于防尘盖的拆卸和安装,便于降噪板的更换,进一步地,通过在防尘盖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钮,便于抽出防尘盖;通过在固定钮的外侧壁开设有摩擦纹,便于提高手部与固定钮的摩擦力,确保手部与固定钮之间的接触稳定性,防止打滑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中气流分配器、电磁阀、设备出气管等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中座板一、防尘盖等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中座板一、防尘盖、固定钮、降噪板等部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座板一;2、座板二;3、座板三;4、支撑架;5、空压机;6、气流分配器;7、气流分配器出气管;8、电磁阀;9、电磁阀进气管;10、电磁阀出气气管;11、设备出气管;12、软管;13、降噪板;14、收纳槽;15、防尘盖;16、t型滑槽、17、t型滑块;18、固定钮;19、摩擦纹。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1.实施例1
22.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基于垃圾厢房臭气处理的气流分配设备,本实施例中通过设
置气流分配器6能够将空压机5中出来的压缩气体分成若干股气流,成若干股气流分别从若干气流分配器出气管7中进入到对应的电磁阀进气管9中,再通过电磁阀出气管10进入对应的设备出气管11,若干设备出气管11一一对应一个雾化喷头,实现多雾化喷头同时工作,净化功能多样,净化效果更佳。具体如下:
23.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气流分配设备包括座板一1、座板二2、座板三3、支撑架4、空压机5、气流分配器6、气流分配器出气管7、电磁阀8、电磁阀进气管9、电磁阀出气管10和设备出气管11;
24.座板一1共一对,空压机5固定连接于一对座板一1的上端面,一对座板一1对称分布于空压机5的下方;座板二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气流分配器6和支撑架4,支撑架4垂直于座板二2,支撑架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阀8;座板三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设备出气管11;
25.气流分配器6与空压机5连接;气流分配器6上设置有若干气流分配器出气管7,电磁阀8上设置有若干对电磁阀进气管9和电磁阀出气管10;气流分配器出气管7、电磁阀进气管9、电磁阀出气管10和设备出气管11成套出现,气流分配器出气管7与电磁阀进气管9通过软管12连接,电磁阀出气管10和设备出气管11通过软管12连接。
2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空气压缩机中的气流进入气流分配器6,气流分配器6将气流分成若干股,分别从若干气流分配器出气管7中进入到对应的电磁阀进气管9中,再通过电磁阀出气管10进入对应的设备出气管11,若干设备出气管11一一对应一个雾化喷头,实现多雾化喷头同时工作,净化功能多样,净化效果更佳。
27.实施例2
2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本实施例通过在座板一1的下端面设置有降噪板13,能够降低空压机5工作产生的噪声,防止噪声对垃圾房内部工作人员的听觉损坏。其中,通过限定降噪板13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收纳槽14的上端面和左右侧面分别与降噪板13对应的三个侧面紧密接触,能够提高降噪板13降噪效果;通过在收纳槽14上设置有防尘盖15并且限定防尘盖15与收纳槽14的开口区域紧密接触,能够避免因静电作用而导致灰尘被降噪板13吸收,灰尘被降噪板13吸收后会堆满降噪板13内部的微孔,从而导致降噪效果降低;通过限定防尘盖15与座板一1通过t型滑块17和t型滑槽16滑接,便于防尘盖15的拆卸和安装,便于降噪板13的更换,通过在防尘盖15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钮18,便于抽出防尘盖15;通过在固定钮18的外侧壁开设有摩擦纹19,便于提高手部与固定钮18的摩擦力,确保手部与固定钮18之间的接触稳定性,防止打滑现象出现。具体如下:
29.请参阅图4-5,座板一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降噪板13;座板一1的下端面开设有收纳槽14,收纳槽14贯穿座板一1的底面、前侧面和后侧面;降噪板13安装于收纳槽14内部并且降噪板13与收纳槽14滑动连接;降噪板13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收纳槽14的上端面和左右侧面分别与降噪板13对应的三个侧面紧密接触。收纳槽14位于座板一1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开口端均配套设置有防尘盖15,防尘盖15与座板一1紧密接触;座板一1的前侧面固定开设有一对t型滑槽16,一对t型滑槽16对称分布于收纳槽14的两侧;防尘盖15上固定连接有一对与t型滑槽16对应的t型滑块17,防尘盖15通过t型滑块17卡合于t型滑槽16内部实现与座板一1滑动连接。防尘盖15远离座板一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钮18,固定钮18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摩擦纹19。
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通过在座板一1的下端面设置有降噪板13,能够通过降噪板13吸收噪音实现降低空压机5工作产生的噪声,防止噪声对垃圾房内部工作人员的听觉损坏。降噪板13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收纳槽14的上端面和左右侧面分别与降噪板13对应的三个侧面紧密接触,能够提高降噪板13降噪效果;通过在收纳槽14上设置有防尘盖15并且限定防尘盖15与收纳槽14的开口区域紧密接触,能够通过防尘盖15阻隔降噪板13与外界的接触而避免因静电作用而导致灰尘被降噪板13吸收;通过限定防尘盖15与座板一1通过t型滑块17和t型滑槽16滑接,便于防尘盖15的拆卸和安装,便于降噪板13的更换,通过在防尘盖15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钮18,便于抽出防尘盖15;通过在固定钮18的外侧壁开设有摩擦纹19,便于提高手部与固定钮18的摩擦力,确保手部与固定钮18之间的接触稳定性,防止打滑现象出现。
31.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