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筋单取撑口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9790发布日期:2021-12-04 11:3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筋单取撑口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包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皮筋单取撑口箍套装置。


背景技术:

2.手套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劳动保护用手套,它的销售方式比较特别,是整捆整捆销售的,一般一捆是十双,也就是二十只。所以厂家在出货时,也需要一捆十双一捆十双的打包起来批发。
3.但是目前市面上没有成熟的手套全自动打捆包装机,很多厂家仍然采用人工包装的形式,也就是人工将二十只手套堆叠起来,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且不说人工堆叠手套的整齐性不佳,单说人工操作的效率可想而知,不会很高,毕竟人工会疲劳。尤其是现在工厂招工难,人工成本又高,利润越来越薄,工厂非常迫切需要用自动化生产来替代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皮筋单取撑口箍套装置,是手套包装设备的一台辅助设备,旨在将皮筋单个选取出来并撑开口子再送去下一工位箍套手套,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包装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皮筋单取撑口箍套装置,包括一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第一墙板和一自动上料振动盘,所述第一墙板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一对水平上下错位布置的第一无杆气缸和第二无杆气缸,所述第一无杆气缸的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一挑梁,所述挑梁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气动手指;所述第二无杆气缸的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一第二墙板,所述第二墙板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四根错位布置的第一推拉气缸、第二推拉气缸、第三推拉气缸和第四推拉气缸,所述第一推拉气缸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一跷杆,所述第二推拉气缸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二跷杆,所述第三推拉气缸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三跷杆,所述第四推拉气缸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四跷杆,所述第一跷杆、第二跷杆、第三跷杆和第四跷杆均铰接在所述第二墙板上,所述第一跷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左上撑皮筋轴,所述第二跷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右上撑皮筋轴,所述第三跷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右下撑皮筋轴,所述第四跷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左下撑皮筋轴。
6.本实用新型是手套包装设备的一台辅助设备,旨在将皮筋单个选取出来并撑开口子再送去下一工位箍套手套,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包装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7.气动手指主要用来抓取单个皮筋,并保证抓取的姿态是自由竖向展开,没有扩张状态的皮筋,然后将其送到四个撑皮筋轴上去扩张。第一无杆气缸带动气动手指往复运动,气动手指的指尖往复于自动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和四个撑皮筋轴之间,将皮筋挨个送往四个撑皮筋轴。
8.四个撑皮筋轴主要是将皮筋扩张开来,然后送去下一工位箍套手套,其扩展开的皮筋圈远大于堆叠的手套,然后将后者箍套。第二无杆气缸与第一无杆气缸上下错位布置,也就是说第一无杆气缸和第二无杆气缸的往复运动方向是平行的,而再当第二墙板与第一墙板垂直布置,那么气动手指的运动就是从自动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去到达第二墙板,更准确地说是到第二墙板上布置的四个汇聚到一起的撑皮筋轴上。左上撑皮筋轴、右上撑皮筋轴、右下撑皮筋轴和左下撑皮筋轴,在各自推拉气缸的或推送或拉回作用下做两个动作,汇聚到一个点和散开在方框的四个角上,以满足接过来从气动手指送来的皮筋,然后将其撑开,形成一个扩张后的箍套,由第二无杆气缸将其送去下一工位箍套手套。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墙板与第一墙板垂直布置。
10.作为优选,挑梁的自由端上嫁接有一顺向延伸梁,所述挑梁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供顺向延伸梁调解连接位置的顺向腰型孔,所述顺向延伸梁通过顺向定位螺栓安装在顺向腰型孔上。为了让气动手指更好的迎合到自动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处,让气动手指在挑梁的长度方向前后可以调整。
11.作为优选,所述顺向延伸梁的自由端上嫁接有一侧向延伸梁,所述顺向延伸梁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供侧向延伸梁调解连接位置的侧向腰型孔,所述侧向延伸梁通过侧向定位螺栓安装在侧向腰型孔上。为了让气动手指更好的迎合到自动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处,让气动手指在挑梁的长度方向左右可以调整。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手套包装设备的一台辅助设备,旨在将皮筋单个选取出来并撑开口子再送去下一工位箍套手套,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包装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手的展示状态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机械手的收拢状态示意图。
17.图中:31

机架,32

第一墙板,33

第一无杆气缸,34

第一滑块,35

挑梁,36

气动手指,37

第二无杆气缸,38

第二滑块,39

第二墙板,40

第一推拉气缸,41

第二推拉气缸,42

第三推拉气缸,43

第四推拉气缸,44

第一跷杆,45

第二跷杆,46

第三跷杆,47

第四跷杆,48

左上撑皮筋轴,49

右上撑皮筋轴,50

右下撑皮筋轴,51

左下撑皮筋轴,52

自动上料振动盘,53

顺向延伸梁,54

顺向腰型孔,55

顺向定位螺栓,56

侧向延伸梁,57

侧向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皮筋单取撑口箍套装置,包括一机架31,机架31上设置有一将皮筋单个选取出来的自动上料振动盘52,自动上料振动盘52的旁侧设置有一第一墙板32,第一墙板32上设置有一将皮筋单取转运的第一机械手和一将皮筋撑开口子送去箍套的
第二机械手。
20.如图2所示,第一机械手的结构如下:包括一第一无杆气缸33,第一无杆气缸33水平布置在第一墙板32上,第一无杆气缸33的第一滑块34上设置有一挑梁35,挑梁35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气动手指36。
21.挑梁35的自由端上嫁接有一顺向延伸梁53,挑梁35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供顺向延伸梁53调解连接位置的顺向腰型孔54,顺向延伸梁53通过顺向定位螺栓55安装在顺向腰型孔54上。
22.顺向延伸梁53的自由端上嫁接有一侧向延伸梁56,顺向延伸梁53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供侧向延伸梁56调解连接位置的侧向腰型孔,侧向延伸梁56通过侧向定位螺栓57安装在侧向腰型孔上。
2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机械手的结构如下:包括一第二无杆气缸37,第二无杆气缸37水平布置在第一墙板32上,第二无杆气缸37与第一无杆气缸33上下错位布置,第二无杆气缸37的第二滑块38上设置有一第二墙板39,第二墙板39与第一墙板32垂直布置,第二墙板39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四根错位布置的第一推拉气缸40、第二推拉气缸41、第三推拉气缸42和第四推拉气缸43,第一推拉气缸40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一跷杆44,第一跷杆44铰接在第二墙板39上,第二推拉气缸41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二跷杆45,第二跷杆45铰接在第二墙板39上,第三推拉气缸42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三跷杆46,第三跷杆46铰接在第二墙板39上,第四推拉气缸43的气缸轴上铰接有一第四跷杆47,第四跷杆47铰接在第二墙板39上,第一跷杆44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左上撑皮筋轴48,第二跷杆45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右上撑皮筋轴49,第三跷杆46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右下撑皮筋轴50,第四跷杆47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左下撑皮筋轴51。
24.使用:把整捆的皮筋打散后,以散装形式放入振动上料盘,随着振动上料盘的振动频率,皮筋挨个沿着振动上料盘内的螺旋轨道爬升,呈自然展开的圈状到达出料端。
25.第一无杆气缸带动气动手指往复运动,气动手指的指尖往复于自动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和四个撑皮筋轴之间,将皮筋挨个送往四个撑皮筋轴。
26.第二无杆气缸与第一无杆气缸上下错位布置,也就是说第一无杆气缸和第二无杆气缸的往复运动方向是平行的,而再当第二墙板与第一墙板垂直布置,那么气动手指的运动就是从自动上料振动盘的出料口去到达第二墙板,更准确地说是到第二墙板上布置的四个汇聚到一起的撑皮筋轴上。左上撑皮筋轴、右上撑皮筋轴、右下撑皮筋轴和左下撑皮筋轴,在各自推拉气缸的或推送或拉回作用下做两个动作,汇聚到一个点和散开在方框的四个角上,以满足接过来从气动手指送来的皮筋,然后将其撑开,形成一个扩张后的箍套,由第二无杆气缸将其送去下一工位箍套手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