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7420发布日期:2022-01-01 01:5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用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称为工业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叉车的技术参数是用来表明叉车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起重量、载荷中心距、最大起升高度、门架倾角、最大行驶速度、最小转弯半径、最小离地间隙以及轴距、轮距等,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
3.目前,如何改善叉车底盘移动时的平稳性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叉车底盘进行移动时,平稳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包括舵轮和平衡单元;
6.舵轮为两个,正对设置;
7.平衡单元包括联动部和转轴;
8.联动部整体为长条状,一端与其中一个舵轮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舵轮的顶端固定连接,中部套设于转轴上;
9.转轴可转动地固定于叉车的底盘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联动部为两个,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个的中部套设于转轴的一端,另一个的中部套设于转轴的另一端;每个联动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舵轮的顶部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平衡单元还包括支撑座;
14.支撑座中空,两端为开口结构,分别朝向两联动部的相邻侧,外壁能够固定于叉车的底盘上;
15.转轴沿支撑座的轴向穿设于支撑座内,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座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也通过轴承与支撑座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平衡单元还包括限位板;
18.限位板为两个,其中一个设于其中一个联动部背离支撑座的一侧,且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设于另一个联动部背离支撑座的一侧,且与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平衡单元还包括加强杆;
21.加强杆为两个,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个靠近两联动部的共同一端设置,另一个靠近两联动部的共同另一端设置;每个加强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联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联动部固定连接。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联动部和舵轮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24.加强杆和联动部采用螺接的方式连接。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6.还包括减震单元;
27.减震单元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两舵轮的顶端。
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9.每个减震单元包括安装座和弹簧;
30.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固定板;
31.弹簧为两个,均竖直设置,顶端均与安装座的底端固定连接;
32.其中一个减震单元的两个弹簧的底端均与其中一个舵轮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减震单元的两个弹簧的底端均与另一个舵轮的顶端固定连接。
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4.每个减震单元还包括一个传动板;
35.传动板的底端面与舵轮的顶端固定连接,顶端分别与两个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
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37.两舵轮的相邻侧均设有行走电机和转向电机。
3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通过设置两个舵轮,两个舵轮能够固定于叉车的底盘的前端或后端,有效地改善了叉车的底盘的前端或后端入弯时的灵活性。平衡单元能够平衡两个舵轮,以使两舵轮共处于同一平面,从而提高了底盘的前端或后端入弯时的平衡性和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改善了底盘入弯时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其中,联动部能够平衡单元能够平衡两个舵轮,以使两舵轮共处于同一平面,从而提高了底盘的前端或后端入弯时的平衡性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改善了底盘入弯时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并且,联动部为长条状,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原材料的损耗,节省平衡单元的制造成本。转轴作为支撑杆,起到支点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联动部转动时位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了两舵轮的平衡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入弯时的平衡性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40.图2为图1所示的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为图3所示的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43.图5为图3所示的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中减震单元的爆炸图。
44.图例说明:
45.1、舵轮;11、行走电机;12、转向电机;13、连接板;2、平衡单元;21、联动部;22、转轴;23、支撑座;24、加强杆;25、限位板;3、减震单元;31、安装座;311、固定板;32、弹簧;33、传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叉车底盘用驱动机构包括舵轮1和平衡单元2。其中,舵轮1为两个,正对设置。平衡单元2包括联动部21和转轴22。联动部21整体为长条状,一端与其中一个舵轮1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舵轮1的顶端固定连接,中部套设于转轴22上。转轴22可转动地固定于叉车的底盘上。
49.在此实施例中,驱动机构整体安装在叉车的底盘的前端的底部或后端的顶部。两个正对设置的舵轮1有效地改善了叉车的底盘的前端或后端入弯时的灵活性。平衡单元2能够平衡两个舵轮1,以使两舵轮1共处于同一平面,从而提高了底盘的前端或后端入弯时的平衡性和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改善了底盘入弯时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具体地,平衡单元2包括联动部21和转轴22,其中,联动部21能够平衡单元2能够平衡两个舵轮1,以使两舵轮1共处于同一平面,从而提高了底盘的前端或后端入弯时的平衡性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改善了底盘入弯时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并且,联动部21为长条状,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原材料的损耗,节省平衡单元2的制造成本。当驱动机构整体安装在叉车的底盘的前端的底部时,转轴22作为支撑杆,可转动的固定于底盘的前端的底部;当驱动机构整体安装在叉车的底盘的后端的顶部时,转轴22作为支撑杆,可转动的固定于底盘的后端的顶部。转轴22作为联动部21转动的支点,有效地提高了联动部21转动时位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了两舵轮1的平衡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入弯时的平衡性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
50.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联动部21为两个,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个的中部套设于转轴22的一端,另一个的中部套设于转轴22的另一端;每个联动部21的两端分
别与两个舵轮1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联动部21相配合,使得两舵轮1的平衡性更易被调节,从而使得底盘入弯时的平衡性更佳,也使得底盘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更好。
5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平衡单元2还包括支撑座23,支撑座23能够支撑固定转轴22。具体地,支撑座23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支撑座23的两开口端分别朝向两联动部21的相邻侧,外壁能够固定于叉车的底盘上,即,支撑座23的外壁能够固定于底盘的前端的底部或后端的顶部。转轴22沿支撑座23的轴向穿设于支撑座23内,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座23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也通过轴承与支撑座23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52.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平衡单元2还包括限位板25和加强杆24。其中,限位板25为两个,其中一个设于其中一个联动部21背离支撑座23的一侧,且与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设于另一个联动部21背离支撑座23的一侧,且与转轴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25能够有效地防止联动部21从转轴22上滑脱,保障平衡单元2性能的稳定性。其中,加强杆24为两个,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其中一个靠近两联动部21的共同一端设置,另一个靠近两联动部21的共同另一端设置。每个加强杆24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联动部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联动部21固定连接。加强杆24能够起到支撑固定两联动部21的作用,提高了平衡单元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了平衡单元2性能的稳定性。
5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在舵轮1的顶部设有连接板13,联动部21和设于舵轮1的顶部的连接板13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板13有效地提高了联动部21和舵轮1的连接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联动部21和舵轮1连接的稳固性。而且,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提高了联动部21和舵轮1连接的稳固性。加强杆24和联动部21采用螺接的方式连接,以便于加强杆24的拆卸更换和安装使用。
54.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单元3,减震单元3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两舵轮1的顶端。减震单元3能够对舵轮1运行时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进一步地提高了驱动机构运行时的平稳性,从而改善了底盘入弯时和定向移动时的平稳性,降低路面对底盘的影响。具体地,每个减震单元3包括安装座31和弹簧32。在安装座31的一侧设有固定板311,固定板311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使用螺栓能够将固定板311固定在叉车的门架上,以将安装座31固定在叉车的门架上。其中,弹簧32为两个,均竖直设置,顶端均与安装座31的底端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减震单元3的两个弹簧32的底端均与其中一个舵轮1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减震单元3的两个弹簧32的底端均与另一个舵轮1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减震单元3相互配合,使得两舵轮1入弯时和定向移动时的平衡性较好,稳定性更高。
55.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减震单元3还包括一个传动板33,传动板33的底端面与舵轮1的顶端固定连接,顶端分别与两个弹簧32的底端固定连接。传动板33有效地提高了弹簧32和舵轮1的接触面积,使得力能够更稳定地被传递。另外,两舵轮1的相邻侧均设有行走电机11和转向电机12。在每个舵轮1的底部固定有一个转向轮和一个移动轮。转向轮与转向电机12传动连接。移动轮和行走电机11传动连接。转向轮和转向电机12相配合,能够调节舵轮1的行进方向。移动轮和行走电机11相配合,能够为舵轮1的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