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7819发布日期:2021-10-16 09:4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2.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屏幕容易划伤,进而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和美观度,因此人们通常会在屏幕上贴上一层保护膜以保护屏幕免遭划伤。相关技术通过贴膜器辅助贴膜,贴膜过程一般如下:首先,将贴膜器扣在清洁好的手机屏幕上,限定出保护膜粘贴区域;然后,撕掉保护膜的离型膜,将保护膜放置在粘贴区域并手动将保护膜对准手机屏幕;最后,按压保护膜使其粘贴在手机屏幕上且排出保护膜与屏幕之间的气泡。上述的整个贴膜过程,在清洁好手机屏幕后还需要多步操作,时间间隔较长,可能会导致灰尘等杂质掉落在屏幕上,在将保护膜贴在屏幕上后,灰尘夹在保护膜与屏幕之间,影响贴膜效果;另一方面,在撕去保护膜的离型层,将保护膜对准粘贴在屏幕的过程中,灰尘也有可能吸附在保护膜上,同时保护膜在贴合于手机屏幕过程中排气不顺畅,气泡易留于保护膜和手机屏幕之间,给用户在贴膜时带来糟糕的贴膜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贴膜装置。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装置,包括:
5.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定位层、保护层和离型层,所述定位层的一端凸伸至所述保护层外并形成定位端,所述定位层的另一端凸伸至所述保护层外并形成操作端,所述操作端朝向所述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离型层的一端凸伸至所述保护层外并形成固定端,所述定位端和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保护层的同一侧;
6.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置电子设备的容纳部及位于所述容纳部一端的定位部,所述定位端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基座抵接;以及,
7.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和粘尘件,所述滑动件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两端的第一滑臂和第二滑臂,所述第一滑臂和所述第二滑臂可拆卸地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粘尘件固设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臂和所述第二滑臂由所述本体两端朝向所述基座弯折形成,且所述第一滑臂和所述第二滑臂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弯折形成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适配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轨适配于所述第二滑槽。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容纳部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面;
10.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容纳部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侧面。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止部,所述第二
滑槽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止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以将所述定位端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端夹持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定位部之间。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回折后通过粘胶、夹持或者卡扣的方式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装配凹槽,所述粘尘件嵌设于所述装配凹槽内,且至少部分所述粘尘件凸出于所述本体外。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操作端一体成型,或所述凸起部通过粘胶贴设于所述操作端。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的底部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与所述基座的顶面相互平行,所述凸起部抵接于所述基座的顶面。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膜装置,在将保护膜贴附于电子设备时,可先将电子设备置于容纳部内,再将第一滑臂和第二滑壁安装于基座,然后将定位端固定连接于定位部,凸起部与基座抵接,以将保护层远离定位端的一端抬高,此时粘尘件与容纳部内的电子设备相抵接,即可完成保护膜的固定;此后,用户可相对基座移动滑动件,滑动件滑动带动离型层撕离保护层,滑动件同步带动粘尘件清洁电子设备,露出的保护层可立即贴附于电子设备上,可避免灰尘等杂质落于保护层或电子设备上,保证贴膜的质量,由于凸起部将保护膜的远离定位端抬高,使得保护层位于定位端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贴合于电子设备上,使得保护层贴合于电子设备上时排气顺畅,操作更加简便快捷,给用户带来更佳的贴膜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贴膜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述的贴膜装置中的保护膜的爆炸图。
21.图3为图1所述的贴膜装置中的保护膜的另一爆炸图。
22.图4为图1中的贴膜装置的爆炸图。
23.图5为图1中的贴膜装置的另一爆炸图。
24.图6为图1中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1中贴膜装置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26.图8为图1中贴膜装置的贴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技术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
个。
28.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100包括保护膜200,保护膜2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定位层210、保护层220和离型层230,定位层210和离型层230用于对保护层220进行防护,确保保护层220不受污染。保护层220朝向离型层23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粘贴层,在贴膜时可先将离型层230撕去,保护层220通过粘贴层可贴附于电子设备的屏幕上,而后再将定位层210撕去,即可完成贴膜。其中,保护层220可以是透明膜、防蓝光膜以及防偷窥膜等等。
29.保护层220的形状与电子设备的屏幕形状相互适配,本技术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保护层220可以为矩形膜片结构,其具有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当然,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或者多媒体播放器等等其他一些电子设备,对此并不具体限定。
30.定位层210的一端凸伸至保护层220外并形成定位端211,定位层210的另一端凸伸至保护层220外形成操作端212,操作端212朝向保护层220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2120。其中定位端211和操作端212的宽度都小于定位层210的宽度,定位端211和操作端212的宽度和长度方向都与定位层21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定位端211在固定定位层210时不会干涉到保护层220的贴膜动作;保护层220贴好在手机屏幕上时,操作端212有利于用户将定位层210撕离保护层220。
31.离型层230的一端凸伸至保护层220外并形成固定端231,定位端211和固定端231位于保护层220的同一侧。其中固定端231的宽度小于离型层230的宽度,固定端23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与离型层230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一致。
32.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贴膜装置100还包括基座110和滑动组件,基座110包括用于容置电子设备的容纳部112及位于容纳部112一端的定位部111,定位端211与定位部111固定连接,使得保护膜200与基座110固定连接,凸起部2120与基座110抵接。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130和粘尘件140,滑动件130包括本体133以及设于本体133两端的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可拆卸地滑动连接于基座110,粘尘件140固设于本体133朝向基座110的一侧,固定端231与本体133固定连接,使得保护膜200与滑动组件固定连接。当电子设备置于容纳部112进行贴膜时,固定端231固定连接于滑动件130上,以将离型层230固定连接于滑动件130;定位端211固定连接于定位部111上,粘尘件140与电子设备的屏幕相抵接,凸起部2120抵接于基座110上,滑动组件可相对基座110滑动,此时滑动件130可带动粘尘件140清洁电子设备,并带动离型层230撕离保护层220。
33.具体地,在贴膜时,可先将手机置于容纳部112内,再将保护膜200上的离型层230固定连接于滑动件130上,以及将滑动件130安装于基座110,再将定位端211与定位部111固定连接,而后用户可相对基座110拉动滑动件130,滑动件130带动粘尘件140清洁电子设备,并带动离型层230撕离保护层220,露出的保护层220可立即贴附于手机屏幕上,可避免灰尘、毛屑等杂质落在保护层220或者手机屏幕上,保证贴膜质量,且整个贴膜过程只需用户拉动滑动件130即可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滑动件130为长条状结构,滑动件130通过位于本体133两端的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即可实现与基座110的滑动配合,结构设计实用,体积小,节省制作材料的同时可减小占用的空间大小,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34.在本技术的实用新型中,基座110大致为长方体型的板状结构,其具有长度方向、
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定位部111可以为基座110的座体表面,该座体表面可以垂直于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容纳部112可以为设于基座110表面的槽状结构,例如容纳部112可以为长方体槽,以适配于手机的外形轮廓,此时定位部111位于容纳部112的长度方向一端。
35.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基座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第一侧面113设有第一滑槽1131,第二侧面114设有第二滑槽1141;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由本体两端朝向基座110弯折形成,且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远离本体133的一端弯折形成第一滑轨134和第二滑轨135,第一滑轨134适配于第一滑槽1131,第二滑轨135适配于第二滑槽1141。第一滑轨134可以伸入第一滑槽1131内并沿第一滑槽1131滑动,第二滑轨135可以伸入第二滑槽1141内并沿第二滑槽1141滑动,由此可以实现滑动件130和基座110的滑动配合。其中,在本技术的实用新型中,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远离本体133的一端相向弯折形成第一滑轨134和第二滑轨135,使得滑动件130在基座110上滑动时更加的平稳。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的分别位于本体133的两端的具体设置不做具体的限定,主要滑动件130通过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卡合于基座110上滑动即可。
36.进一步地,第一滑槽1131沿基座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定位部111朝向容纳部112方向延伸,且第一滑槽1131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贯穿第一侧面113。其中,第一滑槽1131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贯穿第一侧面113,且第一滑槽1131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连通于基座110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形成开口,第一滑轨134可从第一滑槽1131的开口处进入,利于滑动件130快速定位套于基座110上;同时,再贴膜时,第一滑轨134从第一滑槽1131的开口处滑出,使得可以继续拉动滑动件130,从而将离型层230完整的从保护层220上撕去。
37.第二滑槽1141沿基座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由定位部111朝向容纳部112方向延伸,且第二滑槽1141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贯穿第二侧面114。其中,第二滑槽1141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贯穿第二侧面114,且第二滑槽1141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连通于基座110远离定位部111的一端形成另一开口,第二滑轨135可从第二滑槽1141的开口处进入,利于滑动件130快速定位套于基座110上;同时,再贴膜时,第二滑轨135从第二滑槽1141的开口处滑出,使得可以继续拉动滑动件130,从而将离型层230完整的从保护层220上撕去。
38.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臂131和第二滑臂132可以与滑动件130相互垂直,第一滑轨134和第二滑轨135可以与滑动件130相互平行。
39.进一步地,第一滑槽1131位于定位部111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止部1132,第二滑槽1141位于定位部111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止1142部。其中,第一滑槽1131位于定位部111的一端与基座110位于定位部111的互不连通形成第一挡止部1132,第二滑槽1141位于定位部111的一端与基座110位于定位部111的一端互不连通形成第二挡止部1142。第一挡止部1132和第二挡止部1142可阻止滑动件130从基座110位于定位部111的这端滑出,同时也可直引用户将保护膜200组装于基座110上时,滑动件130只能从第一滑槽1131的开口处和第二滑槽1141的开口处进入并套于基座110上。在本技术的实用新型中,滑动件130滑至第一滑槽1131和第二滑槽1141位于定位部111的一端时,滑动件130位于容纳部112的一侧,使得滑动件130避让开容纳部112,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安装于容纳部112内时,滑动件130不会干涉到电子设备安装。
40.进一步地,定位部111设有定位柱116,定位端211设有第一定位孔213,第一定位孔
213套设于定位柱116,以将定位端211与定位部111固定连接。由此,在对电子设备进行贴膜时,定位端211可以通过第一定位孔213套在定位柱116外,从而将定位端211固定于第一固定部111,可以使得定位层210稳定且不会左右摆动,提高贴膜的整体质量。进一步的,定位柱116可以设置多个,且多个定位柱116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以及可将多个定位柱116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以达到防呆效果。
41.进一步地,贴膜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件160,固定件160设有第二定位孔161,定位柱116可拆卸地卡合于第二定位孔161,定位端211夹持于固定件160和定位部111之间。当对电子设备进行贴膜时,定位端211夹持于固定件160和定位部111之间,固定件160通过面与面接触夹持定位端211,增大了接触面积,能够保证定位端211稳定性;同时,固定件160和基座110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重复使用。
42.在本技术的实用新型中,固定端231回折后通过粘胶、夹持或者卡扣的方式与本体133固定连接。例如:本体133的背离粘尘件140的表面设有粘胶,使得回折后的固定端231可以通过粘胶贴合于本体133设有粘胶的表面上。或者,回折后的固定端231卡设于粘尘件140与本体133之间,粘尘件140和本体133牢固的夹持固定端231,以将离型层230固定连接于滑动件130上。或者,本体133背离粘尘件140的表面内凹形成卡槽,对应地,固定端231设有与卡槽形状相适配的卡扣,卡扣卡设于卡槽内,以将离型层230固定连接于滑动件130上。
43.进一步地,本体133朝向基座110的一侧设有装配凹槽136,粘尘件140嵌设于装配凹槽136内,且至少部分粘尘件140凸出于本体133外。其中,粘尘件140可以是硅胶、聚乙烯水胶等软质且具有黏性的材料制成的粘尘板。粘尘件140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粘尘件140的长度方向与滑动件130的长度方向一致,粘尘件140的厚度方向一侧凸出于本体133外,且粘尘件140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手机屏幕的宽度。粘尘件140也可以可拆卸地嵌设于装配凹槽136内,以方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粘尘件140。
44.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凸起部2120与操作端212一体成型,或凸起部2120通过粘胶贴设于操作端212。在利用贴膜装置100给电子设备贴膜时,凸起部2120可以将定位层210的远离定位端211的一端抬高,使得定位层210前后处于一个相对平齐的姿态,当滑动件130带动离型层230脱离保护层220后,保护层220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护层220可以依次由定位端211至凸起部2120端贴合电子设备上,同时保护层220贴合电子设备上时,排气也是依次由定位端211至凸起部2120端排气,整过贴膜过程十分流畅,不会存在中途困留汽泡于保护层220与电子设备之间。
45.进一步地,容纳部112的底部形成有支撑部115,支撑部112的顶面与基座110的顶面相互平行,凸起部2120抵接于基座110的顶面。其中,电子设备安装于容纳部112内时,电子设备的背面可以卡设于支撑部115上,使得电子设备的表面与基座110的表面处于平行的状态,同时,保护膜200上的凸起部2120抵接于基座110的顶面,以将保护层220远离定位端211的一端抬高,有利于进行贴膜操作。
46.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膜装置,在将保护膜贴附于电子设备时,可先将电子设备置于容纳部内,再将第一滑臂和第二滑壁安装于基座,然后将定位端固定连接于定位部,凸起部与基座抵接,以将保护层远离定位端的一端抬高,此时粘尘件与容纳部内的电子设备相抵接,即可完成保护膜的固定;此后,用户可相对基座移动滑动件,滑动件滑动带动离型层撕离保护层,滑动件同步带动粘尘件清洁电子设备,露出的保护层可立即贴附于电
子设备上,可避免灰尘等杂质落于保护层或电子设备上,保证贴膜的质量,由于凸起部将保护膜的远离定位端抬高,使得保护层位于定位端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贴合于电子设备上,使得保护层贴合于电子设备上时排气顺畅,操作更加简便快捷,给用户带来更佳的贴膜体验。
47.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