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9178发布日期:2022-06-14 22:0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堆叠装置。


背景技术:

2.锂电池pack(组合的锂电池组)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水冷板。水冷板为平板状。水冷板需沿竖直方向堆叠在一起,堆叠至一定数量后,将水冷板搬运至打包工位打包。
3.目前,堆叠后的多个水冷板边缘不齐整,影响后续打包。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堆叠装置,使得堆叠后的多个工件边缘齐整。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堆叠装置,包括:顶升件,顶升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带动工件上升和下降;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储料组件,用于接收并堆叠顶升件上的工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于顶升件,至少一者活动设置于顶升件,并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接近或远离,以在接近过程中,分别从两侧推抵顶升件上的工件,以限定工件的位置。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固设于顶升件,第二限位件沿第二方向滑动配合于顶升件。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抵顶件,抵顶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分别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倾斜设置,第二限位件用于与第一表面相抵触,以使得顶升件带动第二限位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一表面能够推抵第二限位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接近。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抵顶件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连接于第一表面的一端,平行于第一方向,顶升件带动第二限位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二限位件分别先后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抵触。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滚动件,滚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通过滚动件与第一表面相抵触。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分别与第二限位件和顶升件连接/抵顶,用于驱动第二限位件沿第二方向的反向移动。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包括:导杆,贯穿顶升件,与顶升件滑动配合;限位本体,固定连接于导杆的一端,用于推抵顶升件上的工件;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导杆的另一端,用于与顶升件相抵触,以避免导杆脱离顶升件;其中,第一弹性件套设于导杆,第一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限位本体以及顶升件。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储料组件包括:支架;承载件,承载件转动连接于支架,并能够与支架相互抵触以限制承载件沿第三方向转动;其中,承载件用于在顶升件沿第一方
向移动过程中,被顶升件上的工件推抵,沿第三方向的反向转动,从而避让顶升件上的工件,以及用于在顶升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过程中,阻挡顶升件上的工件,进而将顶升件上的工件转移至承载件上。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安装座,能够运动;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且至少一者活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以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能够相对接近或远离;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相对接近或远离。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堆叠装置包括:齿轮,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并与第一安装座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第三驱动件;齿条,设置于第六驱动件的驱动端,与齿轮啮合,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齿条移动,以带动齿轮转动。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于顶升件,至少一者活动设置于顶升件,并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接近或远离,以在接近过程中,分别从两侧推抵顶升件上的工件,以限定工件的位置。在堆叠前,将顶升件上的工件定位,使得工件处于预定位置,进而使得堆叠后的多个工件的边缘齐整。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堆叠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省略搬运组件后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省略搬运组件后的右视图;
20.图4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省略搬运组件后的俯视图;
21.图5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顶升组件的主视图;
22.图6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顶升组件的右视图;
23.图7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顶升组件的俯视图;
24.图8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储料组件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25.图9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储料组件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26.图10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储料组件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27.图11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搬运组件的主视图;
28.图12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搬运组件的右视图;
29.图13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搬运组件的俯视图。
30.图中,100顶升组件,110底座,120第一驱动件,130顶升件,131承载表面,140第一限位件,141第一限位表面,150第二限位件,151限位本体,1511第二限位表面,152导杆,153连接件,160抵顶件,161第一表面,162第二表面,170第一弹性件,180滚动件,200储料组件,240机架,210支架,220承载件,300搬运组件,310第一安装座,311齿轮,320第二驱动件,321第一夹爪,322第二夹爪,330第三驱动件,331齿条,340安装架,350第二安装座,360第四驱动件,370第三安装座,380第五驱动件,390第六驱动件,393抵压件,394第七驱动件,d1第一
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d4第四方向,d5第五方向,d6第六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技术堆叠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分别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省略搬运组件300后的主视图、右视图以及俯视图。
33.堆叠装置包括顶升组件100、储料组件200以及搬运组件300。顶升组件100用于带动工件上升或下降。储料组件200用于接收并堆叠顶升组件100上的工件。搬运组件300用于搬运储料组件200上的工件。
34.输送机(图未示)将工件输送至预定位置处后,顶升组件100将工件顶离输送机、带动工件上升,与储料组件200配合,将工件转移至储料组件200。顶升组件100依次将多个工件转移至储料组件200后,多个工件依次在储料组件200上堆叠。当储料组件200上堆叠预定数量的工件后,搬运组件300将储料组件200上的工件搬运至打包工位,进行打包。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搬运组件300。
35.下面依次描述顶升组件100、储料组件200以及搬运组件300的具体结构。
36.请参阅图5至图7,图5至图7分别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顶升组件100的主视图、右视图以及俯视图。
37.顶升组件100包括底座110、顶升件130、第一驱动件120、第一限位件140以及第二限位件150。
38.底座110固定设置。底座110用于安装顶升组件100的其余部件。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底座110。
39.顶升件130能够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带动工件上升和下降。具体地,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滑动配合于底座110,能够相对底座110沿第一方向d1往复移动。顶升件130的顶部具有承载表面131,承载表面131用于承载工件。
40.第一驱动件120用于驱动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或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20设置于底座110,第一驱动件120的驱动端与顶升件13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20为气缸。
41.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分别设置于顶升件130,至少一者活动设置于顶升件130,并能够沿第二方向d2相对接近或远离,以在接近过程中,分别从两侧推抵顶升件130上的工件,以限定工件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0具有第一限位表面141,第二限位件150具有第二限位表面1511。第一限位表面141和第二限位表面1511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第二方向d2平行于承载表面131。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接近过程中,分别通过第一限位表面141和第二限位表面1511从两侧推抵顶升件130上的工件。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也可以相对承载表面131倾斜。
42.在堆叠前,通过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将顶升件130上的工件定位,使得
工件处于预定位置,进而使得堆叠后的多个工件的边缘齐整。
43.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0固设于顶升件130,且为一体结构。第一限位表面141与承载表面131形成l形状。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二方向d2滑动配合于顶升件130。以第一限位表面141为基准,第二限位件150推抵工件,使得工件抵靠于第一限位表面141。由此,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44.顶升组件100还包括抵顶件160。抵顶件160固定设置于底座110上。抵顶件160具有第一表面161。第一表面161分别相对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倾斜设置。第二限位件150用于与第一表面161相抵触,以使得顶升件130带动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过程中,第一表面161能够推抵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相对接近。通过设置抵顶件160,使得第二限位件150能够与顶升件130联动,使得二者共用一个第一驱动件120,降低了成本,同时,动作简单,便于控制。
45.抵顶件160还具有第二表面162。第二表面162连接于第一表面161的一端,平行于第一方向d1。顶升件130带动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过程中,第二限位件150分别先后与第一表面161和第二表面162相抵触。第二限位件150与第一表面161相抵触状态下,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抵顶件160推抵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二方向d2移动。第二限位件150与第二表面162相抵触状态下,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抵顶件160无法推抵第二限位件150在第二方向d2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表面162,可以使得第一限位表面141和第二限位表面1511的间距能够保持固定,便于将抵顶件160上的工件转移至储料组件200上。
46.顶升组件100还包括滚动件180。滚动件18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限位件150,第二限位件150通过滚动件180与第一表面161相抵触。由于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表面162,第二限位件150还通过滚动件180与第二表面162相抵触。滚动件180可以为滚轮。通过设置滚动件180,可以降低第二限位件150和抵顶件160相对运动的阻力。
47.顶升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70。第一弹性件170分别与第二限位件150和顶升件130连接/抵顶,用于驱动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具体地,第二限位件150包括导杆152、限位本体151以及连接件153。第二限位表面1511设置于限位本体151上。导杆152贯穿顶升件130,与顶升件130滑动配合。限位本体151固定连接于导杆152的一端,用于推抵顶升件130上的工件。连接件153固定连接于导杆152的另一端,用于与顶升件130相抵触,以避免导杆152脱离顶升件130。其中,第一弹性件170套设于导杆152,第一弹性件170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限位本体151以及顶升件130。第一弹性件170可以为弹簧。
48.顶升件130通过滚动件180与第一表面161相抵触状态下: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过程中,第二限位件150克服第一弹性件170的弹力沿第二方向d2移动;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70的弹力驱动第二限位件150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
49.在第一弹性件170的作用下,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过程中,第二限位表面1511逐渐远离第一限位表面141,使得在顶升下一个工件前,第一限位表面141和第二限位表面1511具有足够间距以避让工件,进而使得工件能够容易地承载于顶升件130的承载表面131上。
50.请参阅图8至图10,并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8至图10分别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储
料组件200局部结构的主视图、右视图以及俯视图。
51.储料组件200包括机架240、支架210、承载件220以及第二弹性件(图不可见)。本实施例中,支架210、承载件220以及第二弹性件的数量相等(均为六个),且一一对应。
52.机架240固定设置。机架240可以固定地放置于地面。
53.支架210固设于机架240上。支架210包括连接块211以及导向块212。连接块211固连于机架240上表面。每个连接块211对应设置有两个导向块212。两个导向块212间隔地固设于连接块211。
54.承载件220转动连接于支架210,并能够与支架210相互抵触以限制承载件220沿第三方向d3转动。即,承载件220沿第三方向d3相对支架210转动至预定角度后,二者相抵触,承载件220不能够继续沿第三方向d3转动,但可以沿第三方向d3的反向转动。具体地,承载件220位于两个导向块212之间,通过枢接轴230枢接于连接块211上。承载件220大体上呈三角形。
55.第二弹性件(图不可见)分别与支架210和承载件220连接/抵顶,用于对承载件220施加一弹力,以驱动承载件220沿第三方向d3转动。第二弹性件可以为扭簧。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承载件220与支架210相抵触。
56.其中,承载件220用于在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过程中,被顶升件130上的工件推抵,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沿第三方向d3的反向转动,从而避让顶升件130上的工件,以及用于在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过程中,阻挡顶升件130上的工件,进而将顶升件130上的工件转移至承载件220上。
57.工作过程: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带动工件上升。顶升件130上的工件推抵承载件220,使得承载件220沿第三方向d3的反向转动,使得工件移动至承载件220的上方。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承载件220复位(处于与支架210相抵触的状态)。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带动工件下降。工件落放至承载件220上。
58.当承载件220与支架210相抵触时,承载件220的一个边相对第一方向d1倾斜。工件推抵该边以带动承载件220沿第三方向d3的反向转动。两个导向块212的底端设置有倒角,用于引导工件移动。
59.在别的实施例中,储料组件200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弹性件。顶升件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过程中,顶升件130上的工件推抵承载件220沿第三方向d3的反向转动。工件与承载件220分离后,承载件22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d3转动,直至承载件220与支架210相抵触。
60.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至图13分别是图1所示堆叠装置中搬运组件300的主视图、右视图以及俯视图。
61.搬运组件300包括第一安装座310、第一夹爪321、第二夹爪322以及第二驱动件320。
62.第一安装座310能够运动。
63.第一夹爪321和第二夹爪322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座310,且至少一者活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座310,以使得第一夹爪321和第二夹爪322能够相对接近或远离。
64.第二驱动件320用于驱动第一夹爪321和第二夹爪322相对接近或远离。第二驱动件320可以为气缸。
65.在储料组件200上堆叠了预定数量的工件后,第一安装座310运动至对应储料组件200处,第二驱动件320动作,使得第一夹爪321和第二夹爪322相对接近,夹取储料组件200上的工件。第一安装座310运动至对应打包工位处,第二驱动件320动作,使得第一夹爪321和第二夹爪322相对远离,以释放工件。
66.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310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得搬运组件300抓取工件后,能够带动工件转动。第一安装座31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五方向d5。
67.具体地,搬运组件300还包括齿轮311、齿条331以及第三驱动件330。
68.齿轮311与第一安装座310固定连接,并与第一安装座310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齿条331设置于第三驱动件330的驱动端,与齿轮311啮合。第三驱动件330用于驱动齿条331移动,以带动齿轮31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安装座310转动。在别的实施例中,齿轮311也可以与第一安装座310为一体结构,即第一安装座310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多个传动齿绕第一安装座310的旋转轴线布置。
69.由于第一安装座310上负重较大,采用齿轮传动配合的方式驱动第一安装座310转动,更稳定。
70.更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310还能够在三维空间内移动,以使得搬运组件300抓取工件后,能够带动工件移动。
71.具体地,搬运组件300还包括安装架340、第二安装座350、第四驱动件360、第三安装座370、第五驱动件380以及第六驱动件390。
72.安装架340固定设置。安装架340可以固定设置于地面。
73.第二安装座350沿第四方向d4滑动配合于安装架340,能够相对安装架340沿第四方向d4往复移动。具体地,第二安装座350可以通过滑轨滑块组件(图未标识)滑动配合于安装架340。第四方向d4垂直于第五方向d5。
74.第四驱动件360设置于安装架340,第四驱动件360的驱动端与第二安装座35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安装座350沿第四方向d4往复移动。第四驱动件360可以为气缸。
75.第三安装座370沿第五方向d5滑动配合于第二安装座350,能够相对第二安装座350沿第五方向d5往复移动。具体地,第三安装座370可以通过导杆导套组件(图未标识)滑动配合于第二安装座350。
76.第五驱动件380设置于第二安装座350,第五驱动件380的驱动端与第三安装座370连接,用于驱动第三安装座370沿第五方向d5往复移动。第五驱动件380可以为气缸。
77.第六驱动件390设置于第三安装座370。
78.其中,第三驱动件330设置于第六驱动件390的驱动端。齿条331滑动配合于第六驱动件390的驱动端。第一安装座31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六驱动件390的驱动端,第六驱动件390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座310沿第六方向d6往复移动。第六方向d6垂直于第五方向d5和第四方向d4。
79.搬运组件300抓取工件后,第三驱动件330动作,能够驱动工件转动(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五方向d5),第四驱动件360动作,能够驱动工件沿第四方向d4往复移动,第五驱动件380动作,能够驱动工件沿第五方向d5往复移动,第六驱动件390动作,能够驱动工件沿第六方向d6往复移动。
80.搬运组件300还包括抵压件393和第七驱动件394。
81.抵压件393设置于第七驱动件394的驱动端,第七驱动件394设置于第一安装座310上,用于驱动抵压件393接近或远离第一夹爪321或第二夹爪322的承载面,以使得抵压件393与第一夹爪321或第二夹爪322配合,将第一夹爪321或第二夹爪322上的多个工件在堆叠方向夹紧,以避免转移过程中多个工件相对移动。
8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堆叠装置,在堆叠前,将顶升件130上的工件定位,使得工件处于预定位置,进而使得堆叠后的多个工件的边缘齐整。
83.具体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