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穿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5524发布日期:2022-06-22 00:1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穿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穿套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电热类产品需求越来越大。电热类产品包括一类以将电热膜仓在皮套内的物件,例如电热手套等。在执行该工序时,目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将一根撑杆伸入皮套内张开皮套,然后将电热膜的一端固定在撑杆上,通过将撑杆伸入皮套内而使电热膜的一端穿入在皮套内。采用人工的方式穿入皮套效率不高,且直接用撑杆撑开皮套容易损坏皮套。可见,现在的自动穿套机仍然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穿套机,包括:
5.机架;
6.装夹机构,其包括装夹组件,所述装夹组件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装夹组件用于装夹皮套;
7.牵引机构,其包括牵引直线驱动器、连接板和夹持构件,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与所述连接板驱动连接,所述夹持构件设在所述连接板上;
8.吹气机构,其包括气泵和气管,所述气泵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气泵与所述气管连接,所述气管的出气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自动穿套机通过装夹机构装夹皮套,通过牵引机构的夹持构件夹持电热膜,牵引直线驱动器通过驱动连接板带动电热膜前进,前进过程中气泵启动通过气管进行吹气将皮套吹起,在夹持构件伸入皮套内侧时更不易损坏皮套。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装夹组件包括第一垫板、第一装夹驱动器、第一夹板、第二垫板、第二装夹驱动器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均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夹板驱动连接;
11.所述第二垫板和所述第二装夹驱动器均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装夹驱动器与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分别设在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二垫板与所述第二夹板驱动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可拆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二装夹驱动器可拆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仿形撑片,所述仿形撑片设在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仿形撑片位于所述夹持构件的前方。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仿形撑片呈“c”形,所述仿形撑片的开口朝下,所述夹持构件位于所述仿形撑片的内侧。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仿形撑片的后侧形成有圆角。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夹持构件为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设有夹缝。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附图中:1-机架;21-第一装夹驱动器;22-第一夹板;23-第一垫板;24-第二垫板;25-第二装夹驱动器;26-第二夹板;31-牵引直线驱动器;32-夹持构件;321-夹缝;33-仿形撑片;41-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2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 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所省略的主语为前一语句的主语,即a 上设有b,包括c,表示a上设有b,a包括c。
2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
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2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自动穿套机,包括机架1、装夹机构、牵引机构和吹气机构;
30.装夹机构包括装夹组件,所述装夹组件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装夹组件用于装夹皮套;
31.牵引机构包括牵引直线驱动器31、连接板和夹持构件32,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31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31与所述连接板驱动连接,所述夹持构件32设在所述连接板上;
32.吹气机构包括气泵(图中未示出)和气管41,所述气泵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气泵与所述气管41连接,所述气管41的出气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33.该自动穿套机通过装夹机构装夹皮套,通过牵引机构的夹持构件 32夹持电热膜,牵引直线驱动器31通过驱动连接板带动电热膜前进,前进过程中气泵启动通过气管41进行吹气将皮套吹起,在夹持构件 32伸入皮套内侧时更不易损坏皮套。
34.自动穿套机的使用前,将皮套的前部固定在装夹机构上,预先张开皮套的前端开口并将夹持有电热膜的夹持构件32伸入皮套内部,然后启动气泵,气泵通过气管41向皮套内部进行吹气,同时牵引直线驱动器31带动夹持构件32在皮套内向后移动,从而实现将电热膜穿入皮套内。采用这样的方式将皮套穿入电热膜减少了夹持构件32 与皮套内部的接触,从而有利于保护皮套。牵引直线驱动器31在本实施例中为气缸。
35.所述装夹组件包括第一垫板23、第一装夹驱动器21、第一夹板 22、第二垫板24、第二装夹驱动器25和第二夹板26,所述第一垫板 23和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21均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21与所述第一夹板2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垫板24和所述第二装夹驱动器25均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装夹驱动器25与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21分别设在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31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二垫板24与所述第二夹板26驱动连接。装夹组件配置第一夹板22和第二夹板26夹持皮套的两侧,皮套夹持更稳定,向皮套内吹气以及将夹持构件32伸入时不因引起皮套偏转,有利于保护皮套。装夹皮套时,皮套的两侧分别放置在第一垫板23和第二垫板24上,第一装夹驱动器21驱动第一夹板22向第一垫板23移动,第二装夹驱动器25驱动第二夹板26向第二垫板24移动,从而夹持皮套的两侧。第一装夹驱动器21和第二装夹驱动器25在本实施例中为可以是气动推杆、电动推杆、液压推杆、线性模组、直线模组、丝杆机构等,其主要效果是提供直线运动的输出端。
3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22与所述第一装夹驱动器21可拆连接。第一夹板22和第一装夹驱动器21可拆连接,便于更换第一夹板22。在对不同大小的皮套进行装夹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一夹板22,以尽在不影响夹持构件32伸入皮套内装入电热膜的前提下可能地增大装夹面积,减少对皮套的压力,减少装夹时在皮套上造成的压痕,更好地保护皮套。
3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26与所述第二装夹驱动器25可拆连接。第二夹板26和第二装夹驱动器25可拆连接,便于更换第二夹板26。在对不同大小的皮套进行装夹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二夹板26,以尽在不影响夹持构件32伸入皮套内装入电热膜的前提下可能地增大装夹面积,减少对皮套的压力,减少装夹时在皮套上造成的压痕,更好地保护皮套。
38.所述夹持构件32为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设有夹缝321。夹持构件32配置夹缝321,电热膜仅需直接伸入夹缝321卡紧即可实现将电热膜固定在夹持块上,电热膜固定较为方
便。电热膜除了卡入夹缝321进行卡紧之外,还另外可以用胶水将电热膜粘在夹持块上,保证电热膜可靠地固定在夹持块上。
39.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仿形撑片33,所述仿形撑片33 设在所述牵引直线驱动器31的输出端上,所述仿形撑片33位于所述夹持构件32的前方。通过设计该仿形撑片33,借助仿形撑片33能够充分地撑开皮套,以便夹持构件32夹持电热膜伸入皮套内侧。
40.进一步的,所述仿形撑片33呈“c”形,所述仿形撑片33的开口朝下,所述夹持构件32位于所述仿形撑片33的内侧。所述仿形撑片33呈“c”形,夹持构件32设在仿形撑片33的内侧,夹持构件 32直接设在仿形撑片33内侧空间布置更为紧凑合理。仿形撑片33 形成呈“c”形的形状可以通过折弯的方式实现。
41.进一步的,所述仿形撑片33的后侧形成有圆角。仿形撑片33的后侧设置圆角,在仿形撑片33前进时不易刮损皮套。
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