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3840发布日期:2022-04-14 21:2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加工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同时也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个部件,使部件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传统的车架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物料传送,操作较为复杂,且工作效率低下,无法通过调节升高对物料传送,拿取物料的同时无法对物料进行位置固定,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脱落,导致事故发生,无法扩大装置的拿取范围,装置的角度固定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操作较为复杂,且工作效率低下,无法通过调节升高对物料传送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台面,所述台面的上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
5.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连接有底壳,所述底壳的外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底壳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内壳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外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底壳内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滑轮,所述滑槽与滑轮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另一侧通过固定件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与第一电机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横板的一侧与转轮之间呈啮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部的两侧设置有两组方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螺纹杆的外部套接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关于螺纹杆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定位螺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8.优选的,所述框架外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台面的顶端设置有盘齿,所述盘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台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一侧固
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盘齿之间呈啮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不仅实现了升降功能,实现了固定功能,而且实现了角度调节功能;
12.(1)通过设置有底壳、内壳、气缸、伸缩杆、滑槽和滑轮,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启动气缸,气缸运行后将顶端的伸缩杆向上推动,控制伸缩杆进行伸长,伸缩杆顶端的内壳同时向上推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使得内壳升高至指定位置,内壳外部的滑槽与底壳内部的滑轮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提升内壳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内壳上升时不会发生脱落,实现了升降功能,便于调节内壳的高度提高灵活性的目的,操作简单便捷,增强内壳自身的牢固性;
13.(2)通过设置有框架、螺纹杆、第二电机、定位螺栓、底板和伸缩架,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运行后带动一侧的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外部的定位螺栓同时向框架的中心处移动,对物件进行位置固定,使得底板与物件之间的距离减小以达到夹紧的效果,达到便于固定的目的,实现了固定功能,对物料进行位置固定确保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避免事故发生;
14.(3)通过设置有盘齿、第三电机、齿轮、旋转盘和外壳,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运行后带动一侧的齿轮转动,与齿轮啮合连接的盘齿同时转动,盘齿顶端的旋转盘转动后带动顶端的横板一起转动,扩大装置的拿取范围,提升装置的灵活性,实现了角度调节功能,保证能以最舒适的角度工作或适应某些特殊的角度需求,根据个人身高不同对视角影响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盘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固定座;3、气缸;4、底壳;5、伸缩杆;6、台面;7、盘齿;8、第一电机;9、壳体;10、皮带;11、转轮;12、固定杆;13、横板;14、固定柱;15、第二电机;16、内壳;17、控制面板;18、滑槽;19、滑轮;20、定位螺栓;21、框架;22、螺纹杆;23、底板;24、伸缩架;25、旋转盘;26、齿轮;27、外壳;28、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设有防掉落功能的车架加工用机器人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台面6,台面6的上方设置有壳体9,壳体9内部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横板13,横板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4,固定柱
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框架21,框架2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杆22;
22.固定座2的顶端连接有底壳4,底壳4的外部设置有内壳16,底壳4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缸3,气缸3的顶端设置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顶端与内壳16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内壳16外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18,底壳4内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滑轮19,滑槽18与滑轮19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23.壳体9内部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壳体9内部底端的另一侧通过固定件设置有转轮11,转轮11与第一电机8之间设置有皮带10,壳体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横板13的一侧与转轮11之间呈啮合连接;
24.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有底壳4、内壳16、气缸3、伸缩杆5、滑槽18和滑轮19,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气缸3,气缸3运行后将顶端的伸缩杆5向上推动,控制伸缩杆5进行伸长,伸缩杆5顶端的内壳16同时向上推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使得内壳16升高至指定位置,内壳16外部的滑槽18与底壳4内部的滑轮19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提升内壳16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内壳16上升时不会发生脱落,实现了升降功能,便于调节内壳16的高度提高灵活性的目的,操作简单便捷,增强内壳16自身的牢固性。
25.实施例2:螺纹杆22外部的两侧设置有两组方向相反的外螺纹,螺纹杆22的外部套接设置有定位螺栓20,定位螺栓20关于螺纹杆22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定位螺栓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架24,伸缩架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3;
26.框架21外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与螺纹杆22的前端固定连接;
27.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有框架21、螺纹杆22、第二电机15、定位螺栓20、底板23和伸缩架24,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运行后带动一侧的螺纹杆22转动,螺纹杆22外部的定位螺栓20同时向框架21的中心处移动,对物件进行位置固定,使得底板23与物件之间的距离减小以达到夹紧的效果,达到便于固定的目的,实现了固定功能,对物料进行位置固定确保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避免事故发生。
28.实施例3:台面6的顶端设置有盘齿7,盘齿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25,台面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壳27,外壳2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2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26,齿轮26与盘齿7之间呈啮合连接,固定座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7;
29.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设置有盘齿7、第三电机28、齿轮26、旋转盘25和外壳27,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28运行后带动一侧的齿轮26转动,与齿轮26啮合连接的盘齿7同时转动,盘齿7顶端的旋转盘25转动后带动顶端的横板13一起转动,扩大装置的拿取范围,提升装置的灵活性,实现了角度调节功能,保证能以最舒适的角度工作或适应某些特殊的角度需求,根据个人身高不同对视角影响进行调节。
30.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需要移动的物件放置底座1的顶端,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气缸3,气缸3运行后将顶端的伸缩杆5向上推动,控制伸缩杆5进行伸长,伸缩杆5顶端的内壳16同时向上推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使得内壳16升高至指定位置,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运行后带动一侧的螺纹杆22转动,螺纹杆22外部的定位螺栓20同时向框架21的中心处移动,对物件进行位置固定,固定后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运行后通过皮带10带动转轮11运行,与转轮11啮合连接的横板13向壳体9的内部的移动,横板13带动框架21向内部移动,操作控制面板17启动第三电
机28,第三电机28运行后带动一侧的齿轮26转动,与齿轮26啮合连接的盘齿7同时转动,盘齿7顶端的旋转盘25转动后带动顶端的横板13一起转动,扩大装置的拿取范围。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