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8883发布日期:2022-08-09 20:4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极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中。二极管在电子元件中是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二极管通常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反向时阻断,因此二极管也被视作电子版的逆止阀。在安装二极管时,一般通过手动进行取料和放料,或通过气缸夹取二极管上料,但是现有的上料气缸取料和放料精度不高;且若是在较为狭窄的操作环境下,现有的上料气缸受空间限制无法使用,导致二极管上料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能够应用于狭窄的空间,取放料精度和效率较高。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包括:
6.支架;
7.夹持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翻转驱动组件和夹具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于所述夹具组件,以驱动所述夹具组件转动,所述夹具组件能够夹持或放开二极管;
8.上料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并驱动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以沿第一预设行程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移动。
9.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料驱动机构包括:
10.取料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并驱动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以沿第二预设行程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移动;
11.放料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并驱动连接于所述取料驱动组件,以沿第三预设行程驱动所述取料驱动组件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移动。
12.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
13.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取料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上的限位板;
14.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上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板,并一端伸出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夹具组件连接。
15.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16.第二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转动轴;
17.夹爪,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夹爪开合。
18.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夹持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均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靠近或远离。
19.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上料推块,所述上料推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上并位于所述夹爪的上方,所述夹具组件夹持所述二极管处形成取料工位,放开所述二极管处形成上料工位,所述上料推块用于打开所述上料工位,以使所述夹具组件放开所述二极管后,所述二极管能够放置于所述上料工位。
20.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放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单元、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竖直方向铺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取料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21.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取料驱动组件包括第四驱动单元、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四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并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22.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23.作为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放料驱动组件还包括转接块,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开设有避让槽,所述转接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驱动端,另一端穿设所述避让槽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该二极管上料装置包括支架、夹持机构、取料驱动组件和放料驱动组件,在对二极管上料时,上料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移动至夹具组件能够夹持住二极管,然后翻转驱动组件驱动夹具组件转动,使得夹具组件由取料方向转向放料方向,在夹具组件夹持住二极管后,上料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复位,然后再驱动夹持机构移动,从而使得夹具组件夹持的二极管送至合适位置,然后夹具组件松开二极管,实现二极管的取料放料。在上述过程中,由夹持机构实现夹持机构的驱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通过翻转驱动组件使得夹具组件能够将二极管夹持输送至目的位置,实现二极管的取放,且在上述结构下,该二极管上料装置结构紧凑,取放料精准,上料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视角下的二极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二视角下的二极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三视角下的二极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00、二极管;
32.1、支架;11、底座;12、安装板;10、避让槽;
33.2、夹持机构;21、翻转驱动组件;22、夹具组件;23、第一转接板;211、第一驱动单元;212、齿条;213、限位板;214、齿轮;215、齿轮轴;221、第二驱动单元;222、夹爪;223、第二转接板;224、上料推块;2221、第一夹持臂;2222、第二夹持臂;
34.3、取料驱动组件;31、第四驱动单元;32、第二滑轨;33、第二滑块;
35.4、放料驱动组件;41、第三驱动单元;42、第一滑轨;43、第一滑块;44、转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极管上料装置,该二极管上料装置包括支架1、夹持机构2、上料驱动机构,夹持机构2沿竖直方向移动设置在支架1上,夹持机构2包括翻转驱动组件21和夹具组件22,翻转驱动组件21 驱动连接于夹具组件22,以驱动夹具组件22转动,夹具组件22能够夹持或放开二极管100;上料驱动机构设置于支架1并驱动连接于夹持机构2,以沿第一预设行程驱动夹持机构2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移动。具体地,将该二极管上料装置设置于取料工位和放料工位之间,多个待上料的二极管100放置于取料工位,通过该二极管上料装置夹取二极管100送至放料工位处。在对二极管上料时,上料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2移动至夹具组件22对准取料工位,夹具组件22 夹持住二极管100,然后翻转驱动组件21驱动夹具组件22转动,使得夹具组件 22由取料方向转向放料方向,在夹具组件22夹
持住二极管100后,上料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2复位,然后再驱动夹持机构2移动,从而使得夹具组件22夹持的二极管100送至放料工位,然后夹具组件22松开二极管100,将二极管100 放至放料工位,实现二极管100的取料放料。在上述过程中,由上料驱动机构实现夹持机构2的驱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通过翻转驱动组件21使得夹具组件22能够将二极管100夹持输送至目的位置,实现二极管100的取放,且在上述结构下,该二极管上料装置结构紧凑,取放料精准、每次的取放料精度的一致性较高。
41.具体地,上料驱动机构包括取料驱动组件3和放料驱动组件4,取料驱动组件3设置于支架1并驱动连接于夹持机构2,以沿第二预设行程驱动夹持机构2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放料驱动组件4设置于支架1并驱动连接于取料驱动组件3,以沿第三预设行程驱动取料驱动组件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优选地,取料驱动组件3的第二预设行程加上放料驱动组件4的第三预设行程等于上料驱动机构的第一预设行程,实现分级驱动,以适应狭窄的作业区域,节省空间,提高实用性和适用范围。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组件21驱动夹具组件22翻转90
°
,即夹具组件22夹持二极管100后,翻转驱动组件21驱动夹具组件22顺时针翻转90
°
,使得夹具组件22朝向放料工位,当夹具组件22松开二极管100后,翻转驱动组件21驱动夹具组件22逆时针翻转90
°
复位,使得夹具组件22朝向取料工位等待下一次取料。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翻转驱动组件21驱动夹具组件22翻转角度根据实际的取料工位和放料工位的具体位置设计。
42.可选地,取料驱动组件3的驱动行程为10cm,放料驱动组件4的驱动行程为20cm。通过二级驱动,实现取料和放料的同时节省占用空间,提高该二极管上料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
43.优选地,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转接板23,第一转接板23连接于取料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翻转驱动组件21设置在第一转接板23上。取料驱动组件3驱动第一转接板23沿竖直方向移动,设置在第一转接板23上的翻转驱动组件21 随之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夹具组件22的上移和下移。第一转接板23使得夹持机构2与取料驱动组件3连接牢固,不易发生位置偏移,且提高驱动稳定性,从而提高取放料精度。
44.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11和齿轮214,第一驱动单元211设置在第一转接板23上,第一驱动单元21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条212,齿条2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在第一转接板23上的限位板213;齿轮214与齿条212啮合,齿轮214上设置有齿轮轴215,齿轮轴 21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限位板213,并一端伸出限位板213与夹具组件 22连接。第一驱动单元211工作时输出轴上下移动,带动设置在其上的齿条212 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齿条212啮合的齿轮214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齿轮轴215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板213上,使得齿轮214能够自转,齿轮214 在转动过程中齿轮轴215随之转动,带动与齿轮轴215一端连接的夹具组件22 转动,实现夹具组件22在取料工位和放料工位之间转换方向,从而实现精准取料和放料。可选地,第一驱动单元211可以是直线驱动气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211也可以是其它驱动件,例如电动推杆等。
45.更进一步地,夹具组件22包括第二驱动单元221和夹爪222,第二驱动单元221连接于转动轴;夹爪222连接于第二驱动单元221的驱动端,第二驱动单元221用于驱动夹爪222开合。取料时,第二驱动单元221驱动夹爪222张开,对准二极管100后第二驱动单元221驱动
夹住收紧,使得夹爪222夹持住二极管100;放料时,二极管100对准放料工位后第二驱动单元221驱动夹爪 222张开,使得二极管100脱离夹爪222,实现二极管100的取料和上料。具体地,夹爪222包括第一夹持臂2221和第二夹持臂2222,第一夹持臂2221的夹持端和第二夹持臂2222的夹持端相对设置,第一夹持臂2221和第二夹持臂2222 均连接于第二驱动单元221,第二驱动单元221能够驱动第一夹持臂2221和第二夹持臂2222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21驱动第一夹持臂2221 和第二夹持臂2222相互靠近实现夹持二极管100,驱动第一夹持臂2221和第二夹持臂2222相互远离实现松开二极管100。该夹具组件22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所占空间较少,更适应狭窄的空间,夹持精准度也更高,提高工作效率。更具体地,夹具组件22还包括第二转接板223,第二转接板223连接于齿轮214的齿轮轴215末端,第二驱动单元221设置在第二转接板223上。齿轮轴215转动时带动第二转接板223转动,从而带动夹具组件22转动。通过设置第二转接板223,提高夹具组件22的稳定性,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提高取放料精准度,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46.优选地,第一夹持臂2221和第二夹持臂222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夹持槽,夹持槽与二极管100的外周相适配,提高夹持稳定性,同时避免对二极管 100造成磨损。
47.由于在二极管上料时,在上料工位处具有挡板或夹块,以在二极管上料后夹住二极管,为了在上料时二极管能够顺利被放置在上料工位上,夹具组件22 还包括上料推块224,上料推块224设置在第二驱动单元221上或第二转接板 223上并位于夹爪222的上方,上料推块224用于打开上述的上料工位,以使夹具组件22放开二极管后,二极管能够放置于上料工位。
48.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包括底座11和安装板12,安装板 12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底座11上,放料驱动组件4部分设置在安装板12的一面,驱动部分设置在另一面,取料驱动组件3与放料驱动组件4的驱动部分设置在同一面并连接于该驱动部分。提高支架1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二极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紧凑性,结合二级驱动使得该二极管上料装置能够适用在狭窄的区域,安装调试方便。
49.具体地,放料驱动组件4包括第三驱动单元41、第一滑轨42和第一滑块 43,第一滑轨42沿竖直方向铺设在安装板12的一面,第一滑块43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2,第三驱动单元41设置在安装板12的另一面并驱动连接于第一滑块43,取料驱动组件3设置在第一滑块43上。第三驱动单元41驱动第一滑块 43沿着第一滑轨42上下移动,使得设置在第一滑块43上的取料驱动组件3随之移动,实现夹具组件22取料和放料的高度调节。放料驱动组件4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操作方便,能够精度调节夹具组件22的高度,实现取料和放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放料驱动组件4还可以是其他驱动结构,例如丝杆和丝杆螺母等。
50.优选地,由于第三驱动单元41和第一滑块43设置在安装板12的相对面,在第三驱动单元41和第一滑块43之间连接一个转接块44,实现第三驱动单元 41驱动第一滑块43,第三驱动单元41可以但不限于为直线气缸。更为优选地,安装板12上开设有避让槽10,转接块44的一端连接于第三驱动单元41的驱动端,另一端穿设该避让槽10并连接于第一滑块43。节省占用空间,提高结构紧凑性,使得该二极管上料装置更加适应狭窄空间。
51.进一步具体地,取料驱动组件3包括第四驱动单元31、第二滑轨32和第二滑块33,第二滑轨32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滑块43上,第二滑块33连接于第二滑轨32,第四驱动单元31设置在第一滑块43上并驱动连接于第二滑块33,第一转接板23连接于第二滑块33。第
三驱动单元41驱动第一滑块43沿第一滑轨42上下移动,带动整个取料驱动组件3上下移动;第四驱动单元31驱动第二滑块33沿第二滑轨32上下移动,带动设置在第二滑块33上的第一转接板23 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机构2上下移动,实现二极管100的取料和放料。可选地,第四驱动单元31可以为直线驱动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驱动单元31也可以是其他驱动件,例如电动推杆等。
52.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