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1450发布日期:2021-12-22 15:1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石卸载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底卸式矿车中,矿车行驶至矿坑处时,其底板一端与矿斗旋转连接,另一端自由下垂,因此在卸矿过程中矿车的底板容易自由往复晃动,当一端的铰接处磨损过度时容易导致矿车底板直接脱落,尤其是在卸矿过程中,矿斗与底板的铰接处为唯一的连接机构,所承载的载荷较大,并且,底板晃动移位后难以与矿车前进方向的轨道对准配合,所以该类型的装置容易发生矿车脱轨现象,从而难以保障装置整体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其不仅能够提高矿车运行的稳定性,而且本装置卸矿过程高效。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包括:卸矿坑、矿车,所述卸矿坑包括矿坑基础,所述矿坑基础对称设置,所述矿坑基础水平阵列设置有第一支撑辊,所述矿坑基础侧壁开设有u形限位槽,所述u形限位槽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u形限位槽形状匹配的曲轨;所述矿车包括矿斗和底板,所述矿斗两侧水平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支撑辊用于支撑所述固定块;所述矿斗前端和所述底板前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后端两侧固定设置有轮轴和导轮,所述导轮设置于所述轮轴端部;所述导轮容置于所述u形限位槽内,所述曲轨用于支撑所述导轮。
6.优选地,所述矿坑基础上还水平阵列设置有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辊上方,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二支撑辊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撑辊用于抵持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面。
7.优选地,位于水平阵列端部的第一支撑辊包括辊体、辊轴和限位柱,所述辊体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辊轴与所述限位柱正交,并一体设置;所述限位柱容置于所述矿坑基础上开设的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底部与所述限位柱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8.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侧壁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用于容置所述辊轴。
9.优选地,所述缓冲件为弹簧或橡胶块,其中的任意一种。
10.优选地,所述固定块的两端部为向上倾斜斜面的楔形部。
11.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矿斗一体设置。
12.优选地,所述导轮外缘环形开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与所述曲轨配合。
13.优选地,所述轮轴与所述固定块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一支撑辊与所述u形限位槽的入口间距相同。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通过设置u形限位槽
以及内设的曲轨装置,使矿车底板在卸矿过程中始终与曲轨连接,曲轨为矿车底板提供支撑,一方面使底板保持稳定的状态,防止底板晃动,另外矿斗内卸载的矿石直接向下溜放没有任何机械结构阻挡,防止了矿石对下方机构的撞击;本装置中导轮沿u形限位槽内的曲轨运动,保障底板的开合过程处于连续状态,杜绝了脱轨现象,保障了本装置安全有效的运行。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矿石卸载装置结构第一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矿石卸载装置结构第二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矿石卸载装置结构第三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支撑辊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矿石卸载装置卸矿过程结构第一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矿石卸载装置卸矿过程结构第二示意图。
23.图标:10、矿坑基础;100、u形限位槽;11、第一支撑辊;111、限位柱;112、辊体;110、辊轴;101、安装槽;102、条形孔;12、第二支撑辊;13、安装板;14、弹簧;20、矿斗;21、固定块;211、楔形部;22、底板;221、轮轴;23、导轮;30、曲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包括:卸矿坑、矿车,所述卸矿坑包括矿坑基础10,所述矿坑基础10对称设置,所述矿坑基础10水平阵列设置有第一支撑辊11,所述矿坑基础10侧壁开设有u形限位槽100,所述u形限位槽100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u形限位槽100形状匹配的曲轨30。
31.所述矿车包括矿斗20和底板22,所述矿斗20两侧水平设置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与所述矿斗20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辊11用于支撑所述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的两端部为向上倾斜斜面的楔形部211,结合图3所示,方便矿车前进过程中第一支撑辊11与固定块21之间进行衔接,防止由于第一支撑辊11和固定块21之间给高度不同导致衔接过程中发生碰撞和冲击现象。
32.为进一步解决,在不同矿车载荷量而导致矿车固定块21与第一支撑辊11高度不同,而发生使冲击现象,进而使第一支撑辊11频繁损害;在本装置实施例中,位于水平阵列端部的第一支撑辊11包括辊体112、辊轴110和限位柱111,所述辊体112与所述辊轴110连接,所述辊轴110与所述限位柱111正交,并一体设置;所述限位柱111容置于所述矿坑基础10上开设的安装槽101中,所述安装槽101底部与所述限位柱111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安装槽101侧壁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孔102,所述条形孔102用于容置所述辊轴110。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为弹簧14,请结合图4所示。当固定块21和第一支撑辊11衔接发生冲击时,弹簧14可以进一步缓解冲击力,避免第一支撑辊11频繁损害。
33.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矿斗20前端和所述底板22前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2后端两侧固定设置有轮轴221和导轮23,所述导轮23设置于所述轮轴221端部;所述导轮23容置于所述u形限位槽100内,所述曲轨30用于支撑所述导轮23。所述导轮23外缘环形开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与所述曲轨30配合。从而防止了矿车出现脱轨现象。
34.进一步地,所述轮轴221与所述固定块21之间的间距和所述第一支撑辊11与所述u形限位槽100的入口间距相同。
35.进一步地,所述矿坑基础10上还水平阵列设置有第二支撑辊12,所述第二支撑辊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辊11上方,通过一安装板13将第二支撑辊12固定在安装板13上,并且安装板13的另一端与矿坑基础10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11和所述第二支撑辊12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撑辊11用于抵持所述固定块21的外侧壁面。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安全的矿石卸载装置,通过设置u形限位槽以及内设的曲轨装置,使矿车底板在卸矿过程中始终与曲轨连接,曲轨为矿车底板提供支撑,一方面使底板保持稳定的状态,防止底板晃动,另外矿斗内卸载的矿石直接向下溜放没有任何机械结构阻挡,防止了矿石对下方机构的撞击;本装置中导轮沿u形限位槽内的曲轨运动,保障底板的开合过程处于连续状态,杜绝了脱轨现象,保障了本装置安全有效的运行。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