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4722发布日期:2022-07-26 21:4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装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装载类机械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和石料等一类散状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叉装车就是属于装载类机械中的一种,叉装机是指采用装载机底盘,并使用与装载机类似的连杆式工作装置和外形的叉车。
3.现如今市面上的叉装车托叉多数采用固定方式,根据需要手动调整托叉间距,进而导致使用时效率低,操作困难,而且调整过程中操作者需要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托叉之间的距离,导致使用时费时费力。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安装有控制箱体,所述控制箱体的基面分别设有显示器和控制器,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背部设有和叉装车固定连接的连接架,两组所述安装架之间安装有调整结构,两组所述调整结构之间位于安装架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分隔支撑板,所述调整结构远离安装架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托叉和第二托叉。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调整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丝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丝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安装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上下两端。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丝杆的左侧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左侧内壁,所述第一丝杆的右侧转动连接于分隔支撑板的左侧,所述第二丝杆的左侧转动连接于分隔支撑板的右侧,所述第二丝杆的右侧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右侧内壁,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一侧从上往下分别设有第一滑槽、丝杆螺母以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一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二滑杆滑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装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外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和第一托叉以及第二托叉一体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托叉和第二托叉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距离的测距仪,所述测距仪的内部设有多组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仪和控制器、显示器电性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托叉和第二托叉的顶部设有防滑耐磨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调整结构配合测距仪以及控制器,通过调整结构可以快速方便的对第一托叉和第二托叉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操作较为简单,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高效。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测距仪、显示器以及控制器,从而可以根据测距仪实时检测两托叉之间的距离,并会同步显示在显示器以及驾驶室内部的显示面板上,操作者可以通过显示面板就可以查看到两托叉之间的精准距离,提高了调整时的准确度,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方便。
17.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托叉和第二托叉的顶部设有防滑耐磨层,提高了第一托叉和第二托叉表面的防滑性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体和安装架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安装架;101、顶板;102、控制箱体;1021、显示器;1022、控制器;103、连接架;104、调整结构;1041、第一电机;1042、第一丝杆;1043、第二电机;1044、第二丝杆;1045、第一滑杆;1046、第二滑杆;105、第一连接件;1051、第二连接件;1052、第一滑槽;1053、丝杆螺母;1054、第二滑槽;106、第一托叉;107、第二托叉;1071、测距仪;1072、测距传感器;108、分隔支撑板;109、防滑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用于叉装机的托叉自动调整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顶部安装有顶板101,顶板101的底部安装有控制箱体102,控制箱体102的基面分别设有显示器1021和控制器1022,安装架1的上方背部设有和叉装车固定连接的连接架103,两组安装架1之间安装有调整结构104,两组调整结构104之间位于安装架1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分隔支撑板108,调整结构104远离安装架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整结构配合测距仪以及控制器,通过调整结构104可以快速方便的对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操作较为简单,通过在第一托
叉106和第二托叉107的顶部设有防滑耐磨层109,提高了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表面的防滑性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6.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调整结构104包括第一电机1041、第一丝杆1042、第二电机1043、第二丝杆1044、第一滑杆1045、第二滑杆1046、第一连接件105以及第二连接件1051,其中第一电机104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丝杆1042,第二电机1043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丝杆1044,第一滑杆1045和第二滑杆1046分别安装于第一丝杆1042和第二丝杆1044的上下两端,第一电机1041和第二电机1043均和控制器1022电性连接,第一丝杆1042的左侧转动连接于安装架1的左侧内壁,第一丝杆1042的右侧转动连接于分隔支撑板108的左侧,第二丝杆1044的左侧转动连接于分隔支撑板108的右侧,第二丝杆1044的右侧转动连接于安装架1的右侧内壁,第一丝杆1042和第二丝杆1044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连接件105和第二连接件1051的一侧从上往下分别设有第一滑槽1052、丝杆螺母1053以及第二滑槽1054,第一滑槽1052和第一滑杆1045滑动连接,第二滑槽1054和第二滑杆1046滑动连接,丝杆螺母1053套装于第一丝杆1042和第二丝杆1044的外侧,第一连接件105和第二连接件1051分别和第一托叉106以及第二托叉107一体连接,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距离的测距仪1071,测距仪1071的内部设有多组测距传感器1072,测距仪1071和控制器1022、显示器1021电性连接,控制器1022和叉装车驾驶室内部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测距仪1071和叉装车驾驶室内部的显示面板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调整结构104配合测距仪1071以及控制器1022,通过调整结构104可以快速方便的对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叉装机驾驶室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1041和第二电机1043进行同步工作,第一电机1041和第二电机1043带动第一丝杆1042和第二丝杆104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丝杆螺母1053进行横向移动,带动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进行对向移动,达到调节两托叉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操作较为简单,与此同时,在调整的过程中,测距仪1071实时检测两托叉之间的距离,并会同步显示在显示器1021以及驾驶室内部的显示面板上,操作者可以通过显示面板就可以查看到两托叉之间的精准距离,提高了调整时的准确度,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方便。
27.实施例,请参照图3,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的顶部设有防滑耐磨层109,通过在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的顶部设有防滑耐磨层109,提高了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表面的防滑性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叉装机驾驶室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机1041和第二电机1043进行同步工作,第一电机1041和第二电机1043带动第一丝杆1042和第二丝杆104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丝杆螺母1053进行横向移动,带动第一托叉106和第二托叉107进行对向移动,达到调节两托叉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操作较为简单,与此同时,在调整的过程中,测距仪1071实时检测两托叉之间的距离,并会同步显示在显示器1021以及驾驶室内部的显示面板上,操作者可以通过显示面板就可以查看到两托叉之间的精准距离,提高了调整时的准确度,进一步的,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在驾驶室通过控制系统上的控制面板输入所需调整的两托叉之间的距离,进而数据传输给控制器1022,控制器1022在接收到数据后自动控制第一电机1041和第二电机1043进行工作,配合测距仪1071调节到所需的距离即可,自动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