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4601发布日期:2022-07-01 20:2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3.为保证煤矿开采作业中,需要通过相应的破碎装置对煤矿物料进行输送作业,便于后续作业,检索专利cn214140351u得知一种便于移动的煤矿开采用运输装置,包括万向轮和立柱,所述万向轮的上方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上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立柱的右侧设置有皮带,且立柱位于电机的左侧,所述皮带的上方连接有驱动轮,且驱动轮左侧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左侧安装有从动轮,且从动轮的上方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方安装有料斗,且料斗的左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左侧设置有喷头,且喷头的上方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上方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外部水箱,所述水箱的上方设置有注水口。
4.但是现有的运输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5.(1)现有的运输装置整体的作业性能较为不足,其整体运输面较为单一,当运输量较多时容易导致装置的运输效率受到影响,并且这样也容易导致装置的作业能耗显著增加,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6.(2)现有的运输装置整体的运输流向较为单一,在运输作业期间,只能进行单向型运输作业,导致装置只能与单性的接料装置进行配合作业,导致装置在作业期间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包括底座、底板、运输槽体和传送带,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伸缩式液压缸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运输槽体,所述运输槽体的内侧壁皆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通过第二传动辊转动安装有导料履带,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的运输槽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通过第一传动辊传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运输槽体的两侧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带后侧的运输槽体上转动安装有立杆,且立杆上安装有分料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旋转槽体,所述旋转槽体内转动安装有与立杆连接的旋转盘。
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皮带轮机构与第二传动辊传动连接,第二驱
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轮机构与传送带传动连接,且第一皮带轮机构与第二皮带轮机构分别通过皮带与轮盘组成。
10.优选的,所述伸缩式液压缸与底板之前通过活动机构安装连接,且活动机构分别通过安装座、连接头以及限位轴组成,活动机构与底板之前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且滑动机构分别通过导轨与导块组成。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外侧的运输槽体上安装有防护罩体,且防护罩体上设有散热窗。
12.优选的,所述旋转盘上均匀分布有限位孔,且旋转槽体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使用的限位销。
13.优选的,所述运输槽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立杆后侧的运输槽体上设有倾斜导料面,控制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伸缩式液压缸电性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5.(1)通过驱动电机与导料履带以及传送带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双重输送的作业性能,其效果不但保证了装置的基本性运输作业,并且通过在两侧增加输送纽带,不仅保留了装置传统性的输送效果,又进一步增加了装置对煤矿物料的推送效果,使煤矿物料在输送期间可以对物料两侧进行承载限位,避免滑落,同时又可以对煤矿物料进行侧边输送,使装置实现了三面输送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了装置的输送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效果;
16.(2)通过旋转槽体通过旋转盘与立杆上的分料板进行配合作业使装置不但保证了煤矿物料的正常输送作业,同时又可以对输送的煤矿物料进行分流导向,使装置实现了一组双送的效果,也可以使装置配合相应的承载设施进行接料作业,提高了装置的作业性能,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对装置的分流角度进行随意调节,提高了作业期间的便捷性,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伸缩式液压缸使装置不但可以进行升降调节作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运输需要对接料以及送料的实际高度进行调节,避免或减少装置在作业期间受到作业高度的影响,降低了装置在作业期间存在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伸缩式液压缸;201、活动机构;202、滑动机构;3、底板;4、运输槽体;401、第一安装槽;402、第二安装槽;403、倾斜导料面;5、第一传动辊;6、第一驱动电机;601、第一皮带轮机构;602、防护罩体;7、立杆;8、第二传动辊;9、导料履带;10、传送带;11、第二驱动电机;1101、第二皮带轮机构;12、行走轮;13、旋转槽体;1301、限位销;1302、旋转盘;1303、限位孔;14、分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煤矿开采用稳定性高的运输装置,包括底座1、底板3、运输槽体4和传送带10,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2,底座1的顶部通过伸缩式液压缸2安装有底板3,伸缩式液压缸2使装置不但可以进行升降调节作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运输需要对接料以及送料的实际高度进行调节,避免或减少装置在作业期间受到作业高度的影响,降低了装置在作业期间存在的局限性,伸缩式液压缸2与底板3之前通过活动机构201安装连接,且活动机构201分别通过安装座、连接头以及限位轴组成,活动机构201与底板3之前通过滑动机构202滑动连接,且滑动机构202分别通过导轨与导块组成,伸缩式液压缸2为四组,分别安装在伸缩式液压缸2与底板3的四角之间,并且两组伸缩式液压缸2上安装的为活动机构201,并且与滑动机构202之间的配合,实现升降调节作业,底板3的顶部安装有运输槽体4,运输槽体4的内侧壁皆设有第一安装槽401,且第一安装槽401通过第二传动辊8转动安装有导料履带9,第一安装槽401之间的运输槽体4上设有第二安装槽402,第二安装槽402内通过第一传动辊5传动安装有传送带10,底板3的底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与导料履带9以及传送带10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双重输送的作业性能,其效果不但保证了装置的基本性运输作业,并且通过在两侧增加输送纽带,不仅保留了装置传统性的输送效果,又进一步增加了装置对煤矿物料的推送效果,使煤矿物料在输送期间可以对物料两侧进行承载限位,避免滑落,同时又可以对煤矿物料进行侧边输送,使装置实现了三面输送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了装置的输送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效果,运输槽体4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11以及伸缩式液压缸2电性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单控作业,运输槽体4的两侧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为制动型减速电机,第一驱动电机6通过第一皮带轮机构601与第二传动辊8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轮机构1101与传送带10传动连接,且第一皮带轮机构601与第二皮带轮机构1101分别通过皮带与轮盘组成,增加皮带轮的方式是为了增大作业期间的扭矩力度,传送带10后侧的运输槽体4上转动安装有立杆7,且立杆7上安装有分料板14,第一驱动电机6外侧的运输槽体4上安装有防护罩体602,且防护罩体602上设有散热窗,避免装置在作业期间受到外界的干扰,保证了装置的稳定运行,立杆7后侧的运输槽体4上设有倾斜导料面403,底板3的底部安装有旋转槽体13,旋转槽体13内转动安装有与立杆7连接的旋转盘1302,旋转槽体13通过旋转盘1302与立杆7上的分料板14进行配合作业使装置不但保证了煤矿物料的正常输送作业,同时又可以对输送的煤矿物料进行分流导向,使装置实现了一组双送的效果,也可以使装置配合相应的承载设施进行接料作业,提高了装置的作业性能,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对装置的分流角度进行随意调节,提高了作业期间的便捷性,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旋转盘1302上均匀分布有限位孔1303,且旋转槽体13上设有与限位孔1303配合使用的限位销1301,当工作人员调节完毕后,可以通过限位销1301与限位孔1303进行配合固定。
23.工作原理:在使用期间,将装置通过行走轮12推至合适的作业位置,打开伸缩式液压缸2,调节好运输槽体4的作业高度及角度,然后同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6与第二驱动电机11,分别带动导料履带9与传送带10进行传动作业,煤矿物料投入到传送带10上,进行导向作业,并且在导向的同时导料履带9对煤矿物料进行辅助推进作业,并且在运输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运输需求,拨动分料板14的导流向进行分割作业,分料板14随着立杆7进行旋
转,旋转槽体13内的旋转盘1302进行跟随旋转,达到所需的角度后,通过限位销1301对限位孔1303进行插入限位,实现分料板14对煤矿物料的分割导流运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