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8067发布日期:2022-09-21 12: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井盖加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球墨铸铁井盖一般分为圆形和方形,在市区的路政方面,一般采用圆形,因为圆形的井盖不易倾斜,能够较好的保护好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使用圆形,主要是考虑到圆形的井盖通过其圆心的每条直径长度都是一样的,这样如果井盖被经过的车辆轧起时,因为不论如何轧起,其直径都会比下面的井口略宽,井盖不会掉到井口里去。
3.目前,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料盘中的井盖通过导向板的导向进入到待上料孔中,气缸工作将井盖顶出到档条上方,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传输带转动,传输带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传输带转动带动档条向上运动,档条向上运动至滑轨的位置处,井盖沿着档条滑入到滑轨中,通过滑轨滑下,完成上料,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新颖,操作简便,在上料过程中全自动化作业,并且能够连续自动上料,代替了人工对井盖的上料,大大提高了井盖的上料效率。
4.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1、提升安全性差: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只能通过提升装置将井盖的所在高度提升,但是由于井盖重量较重,且提升(井盖悬空)过程中如果发生侧翻,将会为加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因此这种提升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6.2、提升难度大: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使用提升机,提升机的体积较大,需要占用非常大的空间,同时,提升时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调整,这就需要浪费人力资源,其次,现有的提升装置结构复杂,且同时需要多个结构配合才能完成,这就导致设备的维修与检修过于繁琐,而且生产时还需要不断地调试,避免各个结构支架之间相互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解决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提升安全性差且提升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对牵引组件进行支撑的支撑架,其上的牵引组件用于带动零件向上移动,从而对井盖进行提升,实现井盖的上料:
12.支撑架,用于对牵引组件进行支撑,并对移动过程中的井盖进行限位;
13.牵引组件,安装在支撑架上,用于带动铁质井盖向上移动;
14.其中,牵引组件包含若干组上下对应的第一电磁板和第二电磁板,且第一电磁板和第二电磁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如图4所示,若干组第一电磁板沿着支撑架的延伸方向等
间距铺设,如图3所示,从而交替的牵引井盖向上移动,由此使得井盖向上移动;
15.第一电磁板用于与铁质井盖吸合,从而将井盖固定住,第二电磁板用于与第一电磁板吸合,从而牵引井盖向中心杆方向移动,由此形成循环,带动井盖向上移动。
1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含两个连接在牵引组件两侧的侧板,从而对牵引组件夹持住,且侧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限制井盖活动范围的挡边,对井盖进行限位,防止进行在移动时,发生晃动,或者倾斜。
17.优选的,所述挡边的内侧安装有滚珠,减小井盖和挡边之间的摩擦力,且两个挡边之间的间距与井盖的厚度相等,从而将井盖夹住,防止其发生晃动。
1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一个中心杆和两个平衡杆,且两个平衡杆分别位于中心杆的两侧,对第一电磁板进行支撑,防止第一电磁板在对井盖进行运输时,发生倾斜,如图3所示。
19.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板安装在中心杆的外部,使得中心杆为第二电磁板进行支撑。
2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板与第一电磁板之间的弹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弹簧沿着中心杆的延伸方向分布,如图4所示,同时平衡杆使得中心杆无法左右倾斜,因此使得第一电磁板只能前后倾斜,如图5所示。
2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板的长度大于两个平衡杆之间的间距,避免第一电磁板倾斜时,平衡杆无法对第一电磁板进行支撑,且第一电磁板的顶部开设有下凹的弧形槽,方便与井盖的外壁紧密贴合。
22.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板和第二电磁板均通过导线与安装在中心杆内部的电源电性连接,使得电磁板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且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性的大小。
2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支撑架连接。
24.(三)有益效果
25.由于采用了两个电磁板相互配合,对井盖进行牵引,并在两个电磁板之间设置弹簧连接,所以,有效解决了解决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提升安全性差且提升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结构简单,且提升方便的目的,同时该装置不需要占用过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26.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架和牵引组件的爆炸图;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牵引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磁板和第二电磁板之间的局部连接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井盖运动状态图。
32.图例说明:1、支撑架;11、侧板;12、挡边;2、伸缩杆;3、牵引组件;31、中心杆;32、平衡杆;33、第一电磁板;34、第二电磁板;3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解决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提升安全性差且提升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在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采用了两个电磁板相互配合,对井盖进行牵引,并在两个电磁板之间设置弹簧连接,进而实现了结构简单,且提升方便的目的,同时该装置不需要占用过大的空间。
34.实施例1
3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的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在使用时,提升安全性差且提升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球铁井盖生产用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用于对牵引组件3进行支撑的支撑架1,其上的牵引组件3用于带动零件向上移动,从而对井盖进行提升,实现井盖的上料:
37.支撑架1,用于对牵引组件3进行支撑,并对移动过程中的井盖进行限位;
38.牵引组件3,安装在支撑架1上,用于带动铁质井盖向上移动;
39.其中,牵引组件3包含若干组上下对应的第一电磁板33和第二电磁板34,且第一电磁板33和第二电磁板34之间通过弹簧35连接,如图4所示,若干组第一电磁板33沿着支撑架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铺设,如图3所示,从而交替的牵引井盖向上移动,由此使得井盖向上移动;
40.第一电磁板33用于与铁质井盖吸合,从而将井盖固定住,第二电磁板34用于与第一电磁板33吸合,从而牵引井盖向中心杆31方向移动,由此形成循环,带动井盖向上移动。
4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架1包含两个连接在牵引组件3两侧的侧板11,从而对牵引组件3夹持住,且侧板1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限制井盖活动范围的挡边12,对井盖进行限位,防止进行在移动时,发生晃动,或者倾斜。挡边12的内侧安装有滚珠,减小井盖和挡边12之间的摩擦力,且两个挡边12之间的间距与井盖的厚度相等,从而将井盖夹住,防止其发生晃动。
42.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架1的顶部安装有一个中心杆31和两个平衡杆32,且两个平衡杆32分别位于中心杆31的两侧,对第一电磁板33进行支撑,防止第一电磁板33在对井盖进行运输时,发生倾斜,如图3所示。第二电磁板34安装在中心杆31的外部,使得中心杆31为第二电磁板34进行支撑。
4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电磁板34与第一电磁板33之间的弹簧3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弹簧35沿着中心杆31的延伸方向分布,如图4所示,同时平衡杆32使得中心杆31无法左右倾斜,因此使得第一电磁板33只能前后倾斜,如图5所示。
4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磁板33的长度大于两个平衡杆32之间的间距,避免第一电磁板33倾斜时,平衡杆32无法对第一电磁板33进行支撑,且第一电磁板33的顶部开设有下凹的弧形槽,方便与井盖的外壁紧密贴合。
4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磁板33和第二电磁板34均通过导线与安装在中心杆31内部的电源电性连接,使得电磁板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且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性的大小。
46.第一步,井盖吸合:使用者将井盖推到牵引组件3与地面贴合的一端,并使井盖与牵引组件3外部的第一电磁板33贴合(位于牵引组件3的最底部),之后,对第一电磁板33通
电,此时第一电磁板33产生磁性,从而将井盖吸住;
47.第二步,第一电磁板33下移:对第二电磁板34通电产生,使其产生磁性(对其上的第一电磁板33进行吸引),两个电磁板之间的间距缩短,此时第一电磁板33和第二电磁板34之间的弹簧35被挤压,井盖跟随其一起向第二电磁板34的方向移动;
48.第三步,井盖向上牵引:下一位置的第一电磁板33,在其下弹簧35的作用下,与井盖的外壁贴合,此时对该第一电磁板33(井盖下一运动位置)通电,此时,井盖同时与两个第一电磁板33吸住;
49.第四步,井盖推动:对第二电磁板34(上一位置的)断电,同时对下一位置的第二电磁板34通电,此时,井盖下方的第一电磁板33(在弹簧35作用下)向上移动,推动井盖,而按下一位置的第一电磁板33(在吸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井盖的受力情况如图5所示。
50.此时井盖便向上移动,同理使得井盖向上移动。
51.实施例2
52.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技术实施例为保证装置折叠或者展开时,形态保持稳定,总体思路如下:
53.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2,且伸缩杆2的伸缩端与支撑架1连接。
54.通过调整伸缩杆2的伸长和缩短,调节支撑架1的倾斜角度(如支撑架1前端的伸缩杆2缩短,后端的伸缩杆2伸长,此时支撑架1向上倾斜,如图1所示),或者与地面的平行情况,地面凹陷的位置,伸缩杆2伸长,使得该伸缩杆2将支撑架1撑起,并保持其平衡。
55.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