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系统及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4984发布日期:2024-04-01 14:0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仓储系统及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特别涉及一种仓储系统;还涉及一种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1、目前,货架到人的物流仓储系统中,可移动货架利用支撑腿支撑在地面上,从而通过可移动机器人完成可移动货架在仓储区域与工作站之间的转运。例如将位于仓储区域的可移动货架搬运至工作间进行拣选;拣选完成之后再通过可移动机器人将其搬运至仓储区域进行储存。

2、现有的可移动货架通常是按照矩阵排列在仓储区,可移动货架的高度有限,这是由于过高的可移动货架不利于可移动机器人的搬运,另外货架过高会造成结构不稳定,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这就需要为货架的搬运预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从而不利于现代密集储存的需求。

3、另外,在现有分层仓储的技术方案中,通常设置由地面延伸至仓储区域顶部的多根支撑柱作为主要的支撑结构,这些支撑柱由于长度过长,且设置的不够灵活,在储存区域设置的货架储存位需要避开支撑柱,从而降低了货架的储存密度,减小了储存区域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及支撑平台。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

3、支撑梁;

4、边缘支撑柱,所述边缘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梁下方的边缘位置,且被构造为用于将所述支撑梁支撑在距离支撑面预定的高度;

5、其中,所述支撑梁、边缘支撑柱与支撑面之间围成了用于储存第一可移动载具的第一储存区域;

6、支架,多个所述支架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相邻两个支架之间围成了位于行走区上方且用于储存第二可移动载具的第二储存区域;

7、第一可移动机器人,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在支撑面上行走,以对位于第一储存区域的第一可移动载具进行转运;

8、第二可移动机器人,所述第二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储存区域移动,以对位于第二储存区域的第二可移动载具进行转运。

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围成了行走区;所述行走区设置有第一接驳位,在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二接驳位,还包括位于第一接驳位和第二接驳位之间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接驳位和所述第二接驳位之间对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进行转运。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存区域位于所述行走区的上方,所述第二储存区域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储存位;所述行走区包括位于与所述储存位对应的储存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储存通道连通的转向通道,以及连通所述转向通道、第一接驳位连通的专用通道;所述第二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为在储存位与第一接驳位之间通过储存通道、转向通道、专用通道对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进行转运。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存通道与专用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转向通道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储存通道与专用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被配置为放置在与所述储存位对应导轨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为通过升降的方式将第二可移动载具从导轨上顶起或者落在导轨上。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支架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被构造为位于所述导轨的下方位置。

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至少两个贯通在一起的储存位。

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包括由边缘围成的承载区域,还包括位于承载区域下方的中心支撑柱,相邻两根中心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

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与边缘支撑柱的上端连接,且被构造为通过至少四根边缘支撑柱支撑在距离支撑面预定的高度;所述支撑梁包括至少两根横梁,每根横梁被构造为连接在至少两根边缘支撑柱的上端;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两根横梁上的纵梁;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纵梁上。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为连接在所述横梁上端面的工字梁。

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工作站,所述工作站位于支撑面上,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与工作站之间完成对第一可移动载具的转运;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还被配置为在第二接驳位与工作站之间完成对第二可移动载具的转运。

1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送线,所述第二接驳位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为在输送线与工作站之间完成对第二可移动载具的转运。

2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上位于第二接驳位的位置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被配置为位于第二接驳位上的第二可移动载具提升至与所述提升机构对接,或者下降至与所述输送线对接。

2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站包括容器装卸机构,所述容器装卸机构被配置为对位于工作站的第一可移动载具和/或第二可移动载具上的容器进行装卸。

2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工作站还设置有暂存支架,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被配置为在暂存支架与输送线之间完成对第二可移动载具的转运。

2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为无腿货架;所述第一可移动载具为有腿货架。

2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仓储系统包括控制服务器,所述控制服务器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第二可移动机器人、提升机构发送控制指令;

25、所述第二可移动机器人响应于所述控制服务器发出的订单指令,将所述第二储存区域中的第二可移动载具转运至所述第一接驳位,所述提升机构响应于所述订单指令将位于所述第一接驳位的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转运至所述第二接驳位,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响应于所述订单指令将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由所述第二接驳位转运至工作站;和/或,

26、所述第一可移动机器人响应于所述控制服务器发出的储存指令,将第二可移动载具由工作站转运到所述第二接驳位,所述提升机构响应于所述储存指令将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由所述第二接驳位转运至所述第一接驳位,所述第二可移动机器人响应于所述储存指令将所述第二可移动载具由所述第一接驳位转运至所述第二储存区域。

2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平台,包括:

28、支撑梁;

29、边缘支撑柱,所述边缘支撑柱位于支撑梁下方的边缘位置,且被构造为用于将所述支撑梁支撑在距离支撑面预定的高度;

30、其中,所述支撑梁、边缘支撑柱与支撑面之间围成了用于储存第一可移动载具的第一储存区域;

31、支架,多个所述支架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相邻两个支架之间围成了位于行走区上方且用于储存第二可移动载具的第二储存区域。

32、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边缘支撑柱、支撑梁使仓储空间内形成了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可以分别用于储存可移动载具。本公开的边缘支撑柱位于支撑梁下方的边缘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支撑柱由支撑面延伸至仓储空间的顶部,不但降低了成本,另外还可避免边缘支撑柱占用第一储存区域、第二储存区域的空间,由此可实现第一储存区域、第二储存区域的密集储存,提高了仓储系统的储存容量。

3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