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还原输送系统以及淀粉卸料储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00383发布日期:2023-03-08 16:1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物态还原输送系统以及淀粉卸料储存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创造涉及淀粉配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物态还原输送系统以及淀粉卸料储存方法。


背景技术:

2.淀粉的集装箱散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相比于以往的散袋运输存在极大的成本优势。目前,该技术首先需要上游生产商的配合,通过管道设备而将淀粉输送至具有内衬袋的集装箱,在装料的过程中,可配合震动平台以进一步震实淀粉,从而提升淀粉的容积率;然后,通过海铁联运将集装箱发往码头的中转站,在中转站内实施淀粉的卸料,并统一将淀粉储存在中转筒仓内。当下游客户采购淀粉时,经销商使用槽罐车从中转筒仓装载淀粉并以陆运的形式运输至下游客户,下游客户将其所采购的淀粉进行集中储存,为后续的投产进行备料。
3.对于淀粉来说,上游生产商出厂的淀粉含水量一般保持在13%-14%之间,而现有的淀粉输送方式一般是采用气力进行输送,但由于在气力输送的过程中,气流会带走淀粉中的部分水分,因此当淀粉运输至下游客户时其含水量必然会低于出厂值,一般在8%-9%之间。由于含水量是衡量淀粉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为了稳定这一关键指标,还原淀粉的出厂状态,亟需研发出能够在中转淀粉时还原其物态的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创造旨在提供一种物态还原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5.根据本发明创造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物态还原输送系统,包括:
6.卸料斗,所述卸料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7.给料装置,其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接,所述给料装置的另外一端连接有送料管,所述给料装置具有从所述出料口往所述送料管的给料方向;
8.气力输送装置,其安装于送料管,所述气力输送装置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直接连通于所述送料管;
9.加湿装置,其设有雾化室,所述雾化室设有入风口和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与所述进风口连接。
10.根据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物态还原输送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卸料时,淀粉首先落料至所述卸料斗,所述给料装置用于将卸料斗中的淀粉定量地往所述送料管进行下料,所述送料管中的淀粉在所述气力输送装置的作用下被输送至筒仓;由于所述气力输送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雾化室的出雾管连接,因此所述气力输送装置在提供气力输送的同时还能够带走所述雾化室中所产生的水雾,为所述送料管中的淀粉提供水分,从而将淀粉的含水量还原至出厂值。
11.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为了使所述雾化室产生水雾,所述雾化室内置有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水箱以及设于所述水箱中的雾化器,所述水箱连接有进水管。
12.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由于雾化板能够将水转化为水雾,因此所述雾化器为雾化板,所述水箱中设有多个所述雾化板,以提升单位时间的水雾生成量。
13.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组件的数量为多个。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所述雾化装置能够根据水雾的生成量而设置不同的雾量档位,以适配不同的工况。
14.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至所述雾化室,所述入风口设有过滤网。
15.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由于旋转给料阀能够实现定量送粉,因此所述给料装置为旋转给料阀。
16.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由于罗茨风机能够实现气力送粉,因此所述气力输送装置为罗茨风机。
17.根据本发明创造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淀粉卸料储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s10、检测中转容器中淀粉的含水量;
19.s20、将淀粉从中转容器中卸料至输送系统;
20.s30、所述输送系统以气力输送的形式将淀粉输送至筒仓,在此过程中,加湿装置持续地向输送中的淀粉提供水分,以将淀粉的含水量还原至出厂值。
21.根据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淀粉卸料储存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方法能够在气力输送淀粉的同时,为淀粉提供额外的水分,以抵消淀粉在气力输送时的水分流失量,并可将淀粉的含水量还原至出厂值,以确保淀粉的品质。
22.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为了确定所述加湿装置的单位时间出雾量,在步骤s30中,所述加湿装置的单位时间出雾量是根据步骤s10中所检测的淀粉含水量而确定。
23.根据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所述加湿装置的单位时间出雾量,抽检筒仓中淀粉的含水量,将抽检的数值与出厂值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水分补偿量,在步骤s30中,所述加湿装置的单位时间出雾量是根据步骤s10中所检测的淀粉含水量以及所述水分补偿量而综合确定。
24.本发明创造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创造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创造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气力输送装置与加湿装置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卸料储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100-卸料斗、200-给料装置、300-气力输送装置、400-加湿装置、500-送料管、50-筒仓、310-出风口、320-进风口、410-雾化室、420-出雾管、430-入风口、411-水箱、412-雾化器、413-进水口、431-过滤网、10-集装箱、20-翻板装置、30-软连接、40-卸料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31.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32.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34.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创造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物态还原输送系统,其包括卸料斗100、给料装置200、气力输送装置300和加湿装置400,其中所述卸料斗100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其顶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卸料斗100的底端设有出料口。
35.具体地,所述卸料斗100主要由多个铁板焊接而成,所述进料口设有用于固定软连接30的上安装边缘,所述出料口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给料装置200的下安装边缘,所述给料装置200可选为旋转给料阀,所述旋转给料阀是应用于粉体(粉沫、颗粒物料、粉粒混合物)输送系统中用来卸料、计量、除尘、定量输送、混合、包装的专用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石油,冶金,耐火材料,电力,水泥,塑料,粮食医药等行业。所述旋转给料阀通过减速电机的传动而将一个带有等分结构的叶轮在壳体内进行旋转,淀粉从所述卸料斗100的出料口进入至所述旋转给料阀的壳体,并随着叶轮的旋转而从所述壳体的下部卸出,从而将所述卸料斗100中的淀粉以均匀且连续的方式往下游进行输送。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创造并没有限定所述给料装置200的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所述给料装置200的作用而选择其他种类的设备。
36.此外,所述旋转给料阀的出口连接有送料管500,即所述旋转给料阀用于将卸料斗100中的淀粉定量地往所述送料管500进行下料,所述送料管500的末端延伸至与筒仓50。为了将所述送料管500中的淀粉输送至所述筒仓50,所述送料管500安装有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可选为罗茨风机,其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污水处理曝气、水泥输送,更适用于低压力场合的气体输送和加压系统。所述罗茨风机属于容积式风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叶形转子在气缸内作相对运动来挤压空气,从而形成气流。所述罗茨风机的出风口310与所述送料管500直接连通,所述罗茨风机的进风口320外置于所述送料管500,使得所述罗茨风机能够从外界环境中吸气并在其内部产生气流,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口310进入至所述送料管500,淀粉在气流的带动下往所述筒仓50的方向进行输送,以实现对淀粉的气力输送。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创造并没有限定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的种类,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的作用而选择其他种类的设备。
37.如图2所示,由于气力输送会带走淀粉中的部分水分,因此为了将淀粉的含水量还原至出厂值,以确保淀粉的品质,则需要在气力输送过程中为淀粉提供额外的水分。为此,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的进风口320连接有所述加湿装置400,具体地,所述加湿装置400具有雾化室410,所述雾化室410设有出雾管420,所述雾化室410在远离所述出雾管420的一端设有入风口430,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的进风口320与所述雾化室410通过所述出雾管420进行连通,所述雾化室410内置有水箱411,所述水箱411内设有雾化器412,所述水箱411设有与外界水管连通的进水口413,所述雾化器412可选为雾化板,所述雾化板通过超声波能量而将液态水震动成为水雾。由于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的进风口320与所述雾化室410的出雾管420连接,因此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在提供气力输送的同时还能够带走所述雾化室410中所产生的水雾,此时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从所述雾化室410的入风口430吸入外部空气,并为所述送料管500中的淀粉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创造并没有限定所述雾化器412的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所述雾化器412的作用而选择其他种类的设备。
38.进一步地,所述水箱411和设于所述水箱411内的所述雾化器412统称为雾化组件,为了适配不同的工况,所述雾化组件的数量可设为多个,多个所述雾化组件以上下分层的形式设置在所述雾化室410中,此时所述雾化装置能够根据水雾的生成量而设置不同的雾量档位。若所述雾化组件的数量为三个的话,则可设置至少三个雾量档位,而不同的雾量档位对应不同的水雾生成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每个所述水箱411中设置多个所述雾化器412,以提升单位时间的水雾生成量。
39.在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至所述雾化室410,所述雾化室410在所述入风口430的位置上可拆连接有过滤网431,所述过滤网431的筛孔直径小于颗粒物的尺寸,以将固体杂质排除在所述雾化室410之外。
40.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创造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卸料储存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创造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物态还原输送系统,还包括中转容器和筒仓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转容器可选为带有内衬袋的集装箱10,所述集装箱10通过翻板装置20而实现对淀粉的卸料。
41.为了减少淀粉在卸料时的扬尘,可将与所述卸料斗100连接的软连接30接驳于所述内衬袋的袋口,目前该操作一般需要由人工来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较高。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可使用卸料连接装置40来进行辅助连接,所述卸料连接装置40安装在集装箱10与所述卸料斗100之间,所述卸料连接装置40设有可来回移动的卸料架,所述软连接30承放在所述卸料架上,使得所述卸料架能够带动所述软连接30移向所述集装箱10。所述卸料连接装置40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我司的在先申请,例如公开号为cn209507122u的《一种卸料连接装置》、公开号为cn212126832u的《用于散粉卸料的连接装置》或者公开号为cn216037450u的《辅助卸料设备》。
42.采用上述的结构,淀粉的卸料储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s100、检测内衬袋中淀粉的含水量,记录为k1;
44.s200、在所述卸料连接装置40的辅助下,将所述内衬袋的袋口与所述卸料斗100通过所述软连接30进行接驳;
45.s300、所述翻板装置20将集装箱10的箱口朝下倾斜,以促使淀粉落料至所述卸料斗100,淀粉在所述给料装置200的作用下从所述卸料斗100定量下料至所述送料管500;
46.s400、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以气力输送的形式将淀粉从所述送料管500输送至筒仓50,所述气力输送装置300在提供气力输送的同时还能够带走所述雾化室410中所产生的水雾,为所述送料管500中的淀粉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分,从而将淀粉的含水量还原至出厂值k0。
4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湿装置400的单位时间出雾量是根据步骤s100中所检测的淀粉含水量k1而确定。假设淀粉含水量的出厂值k0为13%,假定淀粉在气力输送时所减少的含水量为定值a%,若内衬袋中淀粉的含水量k1为11%的话,则此时所述加湿装置400的单位时间出雾量为公式一:
48.(k
0-(k
1-a%))
·
n,其中n表示淀粉在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单位为千克/每分钟。
49.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的公式一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的变量,属于经验公式,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所述加湿装置400的单位时间出雾量,可定期抽检所述筒仓50中淀粉的含水量,记录为k2,而筒仓50当前的淀粉量可根据传感器进行测算,将抽检的数值k2与出厂值k0进行比对,从而计算出水分补偿量。假设筒仓50内淀粉的含水量k2为12.5%,筒仓50当前的淀粉量为g千克,每个集装箱10的卸粉时间为t分钟,此时水分补偿量为公式二:
50.(k
0-k2)
·
g/t,单位为千克/每分钟。
51.将公式一的数值叠加公式二的数值,即可得出所述加湿装置400的单位时间出雾量,其中所述水分补偿量可以为正值或者负值,以达到补偿的目的。上述的方法,是通过不断修正筒仓50内的淀粉含水量以使其逐渐达到出厂值,更有利于控制偏差。
52.淀粉的含水量按照国家标准《淀粉水解产品含水量测定(gb/t22428.2-2008)(iso 5381:1983)》进行检测,集装箱10内的淀粉含水量一般由上游生产商提供。由于淀粉含水量的检测需要由专业的机构进行出具,因此对筒仓50内的淀粉是采用抽检的形式,即并不是每次卸料都需要检测筒仓50内淀粉的含水量。
5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