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6575发布日期:2023-01-13 00:3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采煤千斤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


背景技术:

2.当前煤矿的采煤方式主要为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三机配套进行自动化开采。采煤机一般采用常规的斜切进刀方式进行割煤,采煤机斜切进刀后需返刀进行三角煤的切割,之后跑空刀至进刀位置,该采煤方式采煤机在机头机尾处需频繁进行往返运行,影响采煤效率。
3.针对顶底板赋存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近年来研究了采煤机采用半截深斜切进刀割煤方式,进刀完成后直接进行正常割煤,不返回截割三角煤,采煤机下行割煤时将上一刀的三角煤进行全截深截割,避免了采煤机往返进行三角煤的截割,可以获得更高的截割速度和采煤效率。
4.采煤机半截深斜切进刀需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半行程推溜配合,为实现推移千斤顶的半行程推溜,现行的方案有两种:
5.方案一为利用支架工的经验来实现,对支架工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
6.方案二为推移千斤顶加装位移传感器,将位移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传递给支架控制器,通过支架控制器控制电控阀的开启和闭合来实现千斤顶动作的启停,由于信号传输的延时和推移速度的不稳定,存在活塞杆行程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7.为了摆脱对支架工熟练度的依赖,以及解决时延导致的精度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从结构层面实现半行程推溜、全行程拉架、提高控制精度的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10.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从物理结构上将千斤顶的行程分为两段,包括共用基础和基于所述共用基础安装的两套千斤顶套件,两套千斤顶套件的油路彼此独立,两套千斤顶套件以所述共用基础为中心向两端延伸并呈一条直线设置,两套千斤顶套件的远端为连接耳,所述共用基础的两端分别为两套千斤顶套件的组成构件,两套千斤顶套件本身的物理行程行程相同且固定;
11.针对顶底板赋存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采煤机采用半截深斜切进刀割煤方式,半截深斜切进刀通过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半行程推溜配合,进刀完成后直接进行正常割煤,采煤机下行割煤时将上一刀的三角煤进行全截深截割。
12.优选地,所述公用基础为共用缸底,两套所述千斤顶套件均包括缸筒、底部接头座、活塞杆、活塞、导向套和中间接头座,两套千斤顶套件的缸筒的底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共
用缸底的两个端面上,所述导向套安装于缸筒的前端,所述活塞安装于活塞杆的尾端,所述活塞杆的前端穿过导向套后向外延伸而出,所述连接耳设于活塞杆的远端,所述活塞将缸体空间分为缸底空腔和缸中空腔,所述底部接头座嵌装于共用缸底上并通过过液孔连通缸底空腔,所述中间接头座固定于缸筒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连通缸中空腔。
13.优选地,两套千斤顶套件左右对称设置
14.优选地,所述共用基础为共用活塞杆,两套所述千斤顶套件均包括缸筒、底部接头座、活塞、导向套和中间接头座,两套千斤顶套件的缸筒分别通过导向套套装在活塞杆的两端,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活塞,所述缸筒的外端由缸底封堵,所述连接耳设于缸底的外端,所述活塞将缸体空间分为缸底空腔和缸中空腔,所述底部接头座嵌装于缸底上并通过过液孔连通缸底空腔,所述中间接头座固定于缸筒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连通缸中空腔。
15.优选地,所述共用基础包括一体设置的缸底活塞杆组件,位于缸底侧的千斤顶套件包括第一缸筒、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第一导向套、第一底部接头座、第一中间接头座,所述第一缸筒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缸底活塞杆组件的缸底侧,所述第一导向套安装于第一缸筒的前端,所述第一活塞安装于第一活塞杆的尾端,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前端穿过第一导向套后向外延伸而出,其中一个连接耳设于第一活塞杆的远端,所述第一活塞将第一缸体空间分为缸底空腔和缸中空腔,所述第一底部接头座嵌装于所述缸底活塞杆组件上并通过过液孔连通缸底空腔,所述中间接头座固定于第一缸筒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连通缸中空腔;位于活塞杆侧的千斤顶套件包括第二缸筒、第二活塞、第二导向套、第二底部接头座和第二中间接头座,所述第二缸筒通过第二导向套套装在缸底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端,所述缸底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端的远端安装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筒的外端由缸底封堵,所述连接耳设于缸底的外端,所述第二活塞将第二缸体的内部空间分为缸底空腔和缸中空腔,所述第二底部接头座嵌装于缸底上并通过过液孔连通缸底空腔,所述中间接头座固定于第二缸筒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连通缸中空腔。
16.优选地,推溜时推移千斤顶的行程分两次收回,每割一刀煤只需收回一半行程,此时乳化液从其中一套千斤顶套件的中间接头座进入缸中空腔中推动活塞杆收回;拉架时推移千斤顶的行程每次需全部伸出,此时乳化液同时从两套千斤顶套件的底部接头座和过液孔进入缸底空腔中,推动两条活塞杆行程同时伸出,实现一个全行程的拉架。
1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本发明从物理结构上将千斤顶的行程分为两段,精度的控制在制造之初就已经完成,两套千斤顶套件本身的物理行程固定,既不需要对支架工的技术素质提出过高要求,也不需要通过传感器进行精确定位,解决了传感器信号延时和推移速度不稳定,带来的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中:1.共用缸底;2.缸筒;3.底部接头座;4.活塞杆;5.活塞;6.导向套;7.中间接头座;8.缸中空腔;9.缸底空腔;10.过液孔;11.连接耳;12.通液管;13.缸底;14.缸底活塞杆组件;15.缸底;16.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半截割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包括共用缸底1和两套千斤顶套件,两套千斤顶套件的油路彼此独立,两套千斤顶套件以所述共用缸底为中心向两端延伸并呈一条直线设置,两套千斤顶套件的远端为连接耳,两套千斤顶套件的行程相同,两套千斤顶套件左右对称设置。
32.两套所述千斤顶套件均包括缸筒2、底部接头座3、活塞杆4、活塞5、导向套6和中间接头座7,两套千斤顶套件的缸筒2的底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共用缸底1的两个端面上,所述导向套6安装于缸筒2的前端,所述活塞5安装于活塞杆4的尾端,所述活塞杆4的前端穿过导向套6后向外延伸而出,所述连接耳11设于活塞杆4的远端,所述活塞5将缸体空间分为缸底空腔9和缸中空腔8,所述底部接头座3嵌装于共用缸底1上并通过过液孔10连通缸底空腔9,所述中间接头座7固定于缸筒2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12连通缸中空腔8。
33.工作原理:采用半截深采煤工艺割煤时,推溜时推移千斤顶的行程分两次收回,每割一刀煤只需收回一半行程,此时乳化液从其中一套千斤顶套件的中间接头座7进入缸中空腔8中推动活塞杆4收回;拉架时推移千斤顶的行程每次需全部伸出,此时乳化液同时从
两套千斤顶套件的底部接头座3和过液孔10进入缸底空腔9中,推动两条活塞杆4行程同时伸出,实现一个全行程的拉架。
34.该方案行程稳定,无需考虑操作工人的技术熟练度,也避免了位移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的延时问题,以及推移速度不稳定带来的控制难度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半截深采煤工艺割煤时的行程控制精度。
35.实施例2
36.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套千斤顶套件共用一条活塞杆4,活塞杆的长度为实施例1的至少两倍,两套所述千斤顶套件均包括缸筒2、底部接头座3、活塞5、导向套6和中间接头座7,两套千斤顶套件的缸筒2分别通过导向套6套装在活塞杆4的两端,所述活塞杆4的两端分别安装活塞5,所述缸筒2的外端由缸底13封堵,所述连接耳11设于缸底13的外端,所述活塞5将缸体空间分为缸底空腔9和缸中空腔8,所述底部接头座3嵌装于缸底13上并通过过液孔10连通缸底空腔9,所述中间接头座7固定于缸筒2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12连通缸中空腔8。
37.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为共用了一条活塞杆,千斤顶的缸筒部分作为驱动组件,在应用时,需提高缸筒的材料性能,以及活塞杆的抗弯性能。
38.实施例3
39.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设计一体设置的缸底活塞杆组件14,一端为缸底15结构,一端为活塞杆16结构,位于缸底侧的千斤顶套件包括缸筒2、活塞杆4、活塞5、导向套6、底部接头座3和中间接头座7,所述缸筒2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缸底活塞杆组件14的缸底15侧,所述导向套6安装于缸筒2的前端,所述活塞5安装于活塞杆4的尾端,所述活塞杆4的前端穿过导向套6后向外延伸而出,其中一个连接耳11设于活塞杆4的远端,所述活塞5将缸体空间分为缸底空腔9和缸中空腔8,所述底部接头座3嵌装于所述缸底活塞杆组件14上并通过过液孔10连通缸底空腔9,所述中间接头座7固定于缸筒2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12连通缸中空腔8。
40.位于活塞杆16侧的千斤顶套件包括缸筒2、活塞5、导向套6、底部接头座3和中间接头座7,所述缸筒2通过导向套6套装在缸底活塞杆组件14的活塞杆16端,所述缸底活塞杆组件14的活塞杆16端的远端安装活塞5,所述缸筒2的外端由缸底13封堵,所述连接耳11设于缸底13的外端,所述活塞5将缸体2的内部空间分为缸底空腔9和缸中空腔8,所述底部接头座3嵌装于缸底13上并通过过液孔10连通缸底空腔9,所述中间接头座7固定于缸筒2外周面上并通过通液管12连通缸中空腔8。
4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其中一套千斤顶组件的驱动部分为活塞杆,另一套千斤顶组件的驱动部分为缸体,这种结构中,由于共用部分一体化的体积大,基准更加稳定,控制精度更高。
42.本发明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