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轨梁接头及岸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5320发布日期:2022-06-15 11:0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承轨梁接头及岸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岸桥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轨梁接头及岸桥。


背景技术:

2.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通过小车在轨道上来回行走作业,用吊具把集装箱船舶上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为了保证小车在轨道上来回行走作业的可靠性,承轨梁接头处的质量事关重要。
3.然而,当集装箱船靠泊码头或有暴风天气时,常常会把岸桥的前大梁仰起,前大梁和后大梁的承轨梁需设计过渡接头,同时避免在大梁仰起过程中承载在大梁上的轨道干涉,前大梁的承轨梁和后大梁的承轨梁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怎样保证承轨梁接头的支撑结构强度,且不影响前大梁仰起过程,是个待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轨梁接头及岸桥,能够增加承轨梁接头的承载能力,且避免前大梁仰起过程发生干涉。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承轨梁接头,包括
6.前接头,所述前接头用于安装在前大梁的与所述后大梁相对的一端,所述前接头包括:
7.第一上面板,所述第一上面板水平设置,用于与所述前大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上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腹板的纵向的一端且横向的一侧形成有内凹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凹面在面对所述后大梁的一端形成有圆弧凹口,所述前接头用于设置在所述前大梁上的面对所述后大梁的一端;
9.后接头,所述后接头与所述前接头相对设置,所述后接头包括:
10.第二上面板,所述第二上面板水平设置,用于与后大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上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二腹板在面对所述第一腹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面相配合的第二凹面,所述后接头用于设置在所述后大梁上的面对所述前大梁的一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面和所述第二凹面的纵向的宽度均为150mm。
13.进一步地,所述前接头还包括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连接所述第一上面板和第一腹板,以使得所述前接头形成箱体;
14.所述后接头还包括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连接所述第二上面板和第二腹板,以使得所述后接头形成箱体,所述第一封板在面对所述后接头的一端形成有圆弧面。
15.进一步地,所述后接头还包括:
16.侧向板,所述侧向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上面板的底部,且连接在所述第二腹板的外侧。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面板在面向所述第二上面板的一端形成有矩形状外凸,所
述第一上面板在所述外凸的相应位置形成镂空。
1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岸桥,包括:
19.前大梁和后大梁,所述前大梁和后大梁相对设置;
20.前铰点板和后铰点板,所述前铰点板连接所述前大梁,所述后铰点板连接所述后大梁,所述前铰点板和所述后铰点板通过铰点轴连接,以使得所述前大梁和所述后大梁铰接;
21.承轨梁接头,所述承轨梁接头为上述任一所述的承轨梁接头。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腹板在铰点轴的轴向延伸对应位置形成有通孔,以套设所述铰点轴。
23.进一步地,所述承轨梁接头有相对称设置的两组,每组承轨梁接头包括相对设置的一个所述前接头和所述后接头。
24.进一步地,所述前接头设置于所述前铰点板的外侧,所述后接头设置于所述后铰点板的外侧。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轨梁接头,包括前接头和后接头,前接头通过第一上面板与前大梁固定连接,后接头通过第二面板与后大梁固定连接,相配合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能够克服前接头或后接头的横向偏移,在前大梁仰起过程,通过前接头的第一腹板的圆弧凹口避免与后接头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2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承轨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腹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二腹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1实施例中的侧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图6实施例中的岸桥的俯视图;
34.图8为图6实施例中的岸桥的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图6实施例中的岸桥的后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100、前接头;110、第一上面板;120、第一腹板;121、第一凹面;122、圆弧凹口;130、第一封板;200、后接头;210、第二上面板;220、侧向板;230、第二腹板;231、第二凹面;232、通孔;240、第二封板;300、前大梁;400、后大梁;500、前铰点板;600、后铰点板;700、铰点轴。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40.下面,结合图1至图6,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轨梁接头。其中,承轨梁为大梁中的承载轨道的部分。
4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轨梁接头包括前接头100和后接头200。
42.首先,说明前接头100。前接头100用于安装在前大梁300的与后大梁400相对的一端,前接头100包括第一上面板110和第一腹板120。第一上面板110水平设置,用于与前大梁3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腹板120垂直连接在第一上面板110的底部,第一腹板120的纵向的一端且横向的一侧形成有内凹的第一凹面121,第一凹面121在面对后大梁400的一端形成有圆弧凹口122,前接头100用于设置在前大梁300上的面对后大梁400的一端。其中,第一上面板110与前大梁3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第一上面板110的横向的一端可以与前铰点板500焊接。第一腹板120在远离后大梁400的一端可以与前大梁300的端部焊接。
43.接着,说明后接头200。后接头200与前接头100相对设置,后接头200包括第二上面板210和第二腹板230。第二上面板210水平设置,用于与后大梁4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腹板230垂直连接在第二上面板210的底部,第二腹板230在面对第一腹板120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一凹面121相配合的第二凹面231,后接头200用于设置在后大梁400上的面对前大梁300的一端。其中,第二上面板210与后大梁4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第二上面板210的横向的一端可以与后铰点板600焊接。第二腹板230在远离前大梁300的一端可以与后大梁400的端部焊接。
44.如图4所示,第一凹面121和第二凹面231相配合可以是第一凹面121和第二凹面231错开且面对设置,小车通过轨道或前大梁300仰起过程,即使发生横向偏移,通过第一凹面121和第二凹面231相互抵接的力可以克服此横向偏移。第一凹面121的圆弧凹口122即切除第一腹板120和第二腹板230干涉的区域,能够避免前接头100和后接头200的干涉。
45.以上的承轨梁接头,前接头100通过第一上面板110与前大梁300固定连接,后接头200通过第二面板与后大梁400固定连接,相配合第一凹面121和第二凹面231能够克服前接头100或后接头200的横向偏移,在前大梁300仰起过程,通过前接头100的第一腹板120的圆弧凹口122避免与后接头200发生干涉。
4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一凹面121和第二凹面231的纵向的宽度均为150mm。此宽度下的凹面能够较好地避免前腹板和后腹板的干涉。
47.进一步地,前接头100还包括第一封板130,第一封板130连接第一上面板110和第一腹板120,以使得前接头100形成箱体;后接头200还包括第二封板240,第二封板240连接第二上面板210和第二腹板230,以使得后接头200形成箱体,第一封板130在面对后接头200的一端形成有圆弧面。其中,承轨梁接头设置在岸桥上的时候,可以用铰点板作为封板中的
一个面板。
48.通过第一封板130把前接头100组合成相对封闭的箱体结构,通过第二封板240把后接头200组合成相对封闭的箱体结构,能够增加前接头100和后接头200的强度,增加前接头100和后接头200的承载能力。第一封板130的一端形成圆弧面,能够避免前接头100和后接头200更大区域的干涉。
4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后接头200还包括侧向板220,侧向板220垂直连接在第二上面板210的底部,且连接在第二腹板230的外侧。通过侧向板220能够增加后接头200的刚度,从而使得后接头200的结构更加稳固。
5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第二上面板210在面向第一上面板110的一端形成有矩形状的外凸,第一上面板110在外凸的相应位置形成镂空。外凸的区域可以覆盖后接头200中第一腹板120和第二腹板230的交互区域,进一步增加后接头200的稳定性。
51.下面,结合图6至图9,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岸桥。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岸桥包括前大梁300、后大梁400、前铰点板500、后铰点板600及承轨梁接头。前大梁300和后大梁400相对设置。前铰点板500连接前大梁300,后铰点板600连接后大梁400,前铰点板500和后铰点板600通过铰点轴700连接,以使得前大梁300和后大梁400铰接。承轨梁接头为上述任一的承轨梁接头。由此,能够形成稳固的岸桥。
53.进一步地,第二腹板230在铰点轴700的轴向延伸对应位置形成有通孔232,以套设铰点轴700。第二腹板230可以围绕铰点轴700转动,增加第二腹板230运动的稳定性。
54.进一步地,承轨梁接头有相对称设置的两组,每组承轨梁接头包括相对设置的一个前接头100和后接头200。两组接头可以增加岸桥的稳定性,且避免前大梁300或后大梁400横向的两个方向的偏移。
55.进一步地,前接头100设置于前铰点板500的外侧,后接头200设置于后铰点板600的外侧。两组承轨梁接头可以横向支撑前大梁300和后大梁400的横向的两端,使得岸桥的接头更加稳固。
56.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承轨梁接头的各部件及作用在上述实施例图1至图6中已经详细说明,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中的承轨梁接头。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岸桥,通过设置承轨梁接头,能够避免前大梁300在仰起过程发生干涉,且避免发生横向偏移。
5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