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4855发布日期:2022-10-14 22:0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料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以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3.现有的物料进行转运时,因为两条生产线之间的距离不可固定,从而使对两条生产线上转运的装置使用的范围小,并且不能根据生产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转运之间的距离,此时由于没有刻度装置,在进行调节距离时,不能精准的进行调整,然后在转运设备进行工作时,由于位置不方便进行定位,导致转运造成位置不准确,为此,提出一种物料运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物料运送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料运送装置,包括链板输送组件和转运组件,所述链板输送组件包括支撑板体、第一电机、链板本体、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支撑腿;
6.所述链板输送组件的一侧安装有转运组件;
7.所述转运组件包括操作板体、第二电机、移动板体、夹持机构、螺杆、丝杆、内螺纹圆环、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
8.所述操作板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操作板体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所述操作板体的一侧且安装于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所述移动板体共设置两个,两个移动板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圆环的外侧壁,所述内螺纹圆环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的外侧壁,所述内螺纹圆环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螺纹通槽,所述移动板体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的外侧壁,所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通槽的内侧壁,所述移动板体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下表面,所述凹槽的内侧顶壁安装于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下表面,所述移动板体的一侧安装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一侧。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运组件还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刻度板体;
10.两个所述移动板体相邻的一侧安装于第一板体的一侧,两个所述移动板体相邻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的前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后表面,所述第二板体的前表面安装于所述刻度板体的后表面。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体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体的相邻的一侧通过
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板体的另一侧安装于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所述支撑板体的另一侧且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壁安装于所述链板本体的内侧壁。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共设置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对称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体相邻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壁安装于所述链板本体的内侧壁。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共设置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的上表面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体的下表面,两个所述支撑腿相邻的一侧安装有第四板体。
14.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体相邻的一侧安装有第三板体,所述操作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器。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蝴蝶旋钮,所述操作板体的前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连接板体,所述固定连接板体的前表面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体的后表面。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前表面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后表面。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安装于移动板体的外侧壁。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9.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一个移动板体上的螺杆在螺纹通孔内转动,使螺杆从螺纹通槽内取出,此时方便另一个移动板体上的内螺纹圆环在丝杆进行转动调节距离时,又能使另一个移动板体转动不进行调节距离,用于方便对两个移动板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达到物料在两条生产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反复转运的目的,提高转运的效率,此装置适应性更广。
20.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通过红外线接收器发射信号对红外线接收器进行接收时,方便控制第二电机转动的方向,从而方便带动两个移动板体进行往复移动,提高在对物料进行运输时,提高对物料运输的准确性。
21.三、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刻度板体的设置,一个移动板体带动第一板体在第二板体上进行移动,其中刻度板体的刻度初始值加上第一板体的距离,此时第二板体代表刻度截止线在刻度板体上进行移动,提高方便两个移动板体移动之间的距离,提高两个移动板体对生产线之间调整的距离,进一步达到对物料转运的准确性。
22.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组件立体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区放大结构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区放大结构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组件侧剖结构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c区放大结构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组件内部结构图。
32.附图标记:1、链板输送组件;101、支撑板体;102、第一电机;103、链板本体;104、第一转动杆;105、第二转动杆;106、支撑腿;2、转运组件;201、操作板体;202、第二电机;203、移动板体;204、夹持机构;205、螺杆;206、丝杆;207、内螺纹圆环;208、红外线发射器;209、红外线接收器;210、第一板体;211、第二板体;212、刻度板体;3、凹槽;4、圆形通孔;5、螺纹通槽;6、螺纹通孔;7、蝴蝶旋钮;8、第一滑槽;9、第一滑块;10、控制器;11、固定连接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四板体;14、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5.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运送装置,包括链板输送组件1和转运组件2,链板输送组件1包括支撑板体101、第一电机102、链板本体103、第一转动杆104、第二转动杆105和支撑腿106;
36.链板输送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转运组件2;
37.转运组件2包括操作板体201、第二电机202、移动板体203、夹持机构204、螺杆205、丝杆206、内螺纹圆环207、红外线发射器208和红外线接收器209;
38.操作板体20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操作板体201的一侧安装于第二电机202的一侧,第二电机202的输出轴贯穿于操作板体201的一侧且安装于丝杆206的一端,丝杆20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凹槽3的内侧壁,移动板体203共设置两个,两个移动板体203的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内螺纹圆环207的外侧壁,内螺纹圆环207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丝杆206的外侧壁,内螺纹圆环207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螺纹通槽5,移动板体203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6,螺纹通孔6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于螺杆205的外侧壁,螺杆205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通槽5的内侧壁,移动板体203的上表面安装于红外线发射器208的下表面,凹槽3的内侧顶壁安装于红外线接收器209的下表面,移动板体203的一侧安装于夹持机构204的一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运组件2还包括第一板体210、第二板体211和刻度板体212;
40.两个移动板体203相邻的一侧安装于第一板体210的一侧,两个移动板体203相邻的一侧安装于第二板体211的一侧,第二板体211的前表面贴合于第一板体210的后表面,第二板体211的前表面安装于刻度板体212的后表面,通过刻度板体212与第一板体210的设
置,刻度板体212上的刻度初始值为第一板体210的距离位置,其中第一板体210也作为刻度截止线,方便测量两个移动板体203之间的距离。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体101共设置两个,两个支撑板体101的相邻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104的一端,支撑板体101的另一侧安装于第一电机102的一侧,第一电机102的输出轴贯穿于支撑板体101的另一侧且安装于第一转动杆104的另一端,第一转动杆104的外侧壁安装于链板本体103的内侧壁,通过第一电机102的设置,第一电机10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杆104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104带动链板本体103进行转动,方便物料进行转运。
4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杆105共设置三个,三个第二转动杆105的两端对称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体101相邻的一侧,第二转动杆105的外侧壁安装于链板本体103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转动杆105的设置,既能支撑链板本体103的位置,又能辅助链板本体103进行转动。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腿106共设置四个,四个支撑腿106的上表面对称安装于支撑板体101的下表面,两个支撑腿106相邻的一侧安装有第四板体13,通过支撑腿106的设置,既能稳定支撑板体101的位置,又能提高支撑板体101的稳定性,其中第四板体13的设置,进一步稳定支撑板体101的位置时,进一步提高支撑板体101的稳定性。
44.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板体101相邻的一侧安装有第三板体12,操作板体201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器10,通过第三板体12的设置,用于进一步增强支撑板体101的稳定性与位置,其中控制器10的设置,便于控制第二电机202的正转与反转。
45.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杆205的另一端安装有蝴蝶旋钮7,操作板体201的前表面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连接板体11,固定连接板体11的前表面安装于支撑板体101的后表面,通过蝴蝶旋钮7的设置,方便人员转动螺杆205,其中固定连接板体11的设置,便于将操作板体201固定在支撑板体101上。
4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11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二滑块15的前表面安装于第一板体210的后表面,通过将第二滑块15在第二滑槽14内滑动,既能辅助第一板体210在第二板体211上进行滑动,又能稳定第一板体210与第二板体211之间的位置。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3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8,第一滑槽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远离第一滑槽8的一侧安装于移动板体203的外侧壁,通过将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8内滑动,既能辅助移动板体203进行移动,又能对移动板体203的位置进行限位。
48.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外线接收器209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10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机202的电性输入端。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板体20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202、红外线发射器208、红外线接收器209和控制器10启动与关闭的开关组,开关组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202、红外线发射器208、红外线接收器209和控制器10供电。
50.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在对物料进行转动时,将本装置移动至使用位置后,由于两条生产线的距离不固定,此时手持一个移动板体203上的蝴蝶旋钮7进行转动,蝴蝶旋钮7带
动螺杆205在螺纹通孔6内转动,从而使螺杆205从螺纹通槽5内取出,然后方便使内螺纹圆环207在移动板体203上释放,从而使启动第二电机202,第二电机20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206进行转动,丝杆206带动内螺纹圆环207内进行转动,从而使一个移动板体203的距离不便,此时丝杆206带动内螺纹圆环207内进行转动,内螺纹圆环207带动移动板体203进行移动,然后移动板体203带动第一板体210在第二板体211上进行移动,其中刻度板体212的刻度的初始值为第一板体210的距离,然后第一板体210也作为截止线在刻度板体212上进行移动,方便人员进行测量两个移动板体203的距离,当两个移动板体203调整好两个生产线之间的距离后,手持蝴蝶旋钮7带动螺杆205在螺纹通孔6内转动至螺纹通槽5内,然后同时启动第二电机202与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202带动的活塞杆带动丝杆206进行转动,丝杆206在内螺纹圆环207内转动,从而使内螺纹圆环207在丝杆206上移动,内螺纹圆环207带动移动板体203进行移动,一个移动板体203带动夹持机构204移动至生产线上夹持物料,另一个移动板体203带动夹持机构204上的物料移动至链板本体103上,当红外线发射器208发射的信号对红外线接收器209进行接收时,从而启动第二电机202进行反转,从而给使第二电机202的活塞杆带动丝杆206进行反转,从而使丝杆206带动两个移动板体203进行反向移动,此时第一电机10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杆104进行转动,此时第一转动杆104带动链板本体103进行转动,方便对物料进行转运。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