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1891发布日期:2022-07-19 22:1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保温板生产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2.保温板码垛是将保温板进行整齐的堆叠。保温板完成生产后通常需要对保温板进行码垛,以方便操作者将保温板进行打包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对保温板进行码垛,而人工码垛的效率较低,如果通过机械臂进行码垛,由于保温板为板状,机械臂对齐夹持难度比较大,也会影响保温板的码垛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实现提高码垛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包括传送带和移动台,所述传送带设置有两个,所述传送带通过传送电机驱动,两个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移动台滑移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台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台上铰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用于承托传送带上的板材,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板材的限位板,所述移动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承托板翻转的翻转气缸,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码垛架,所述移动台上设置有用于将板材搬运至码垛架上的码垛组件,所述码垛架上设置有用于将码垛架上板材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将板材朝向码垛架方向输送,使得板材移动至承托板与限位板之间,然后操作者启动翻转气缸带动承托板翻转,并通过驱动组件将翻转后的板材朝向码垛架方向带动,再通过码垛组件将板材搬运至码垛架上,最后通过固定组件将板材固定在码垛架上,实现对板材自动化码垛,提高码垛效率。
7.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驱动轴以及从动齿条,所述从动齿条固定连接在移动台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轴上,且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相啮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启动第一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啮合,从而带动整个移动台移动,以方便将传送带上的板材移动至码垛架上。
9.可选的,所述码垛组件包括翻转架,所述翻转架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移动台上,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移动台上,所述承托板滑移设置在翻转架上,所述移动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承托板在翻转架上移动的控制件,所述翻转气缸铰接在移动台上,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翻转架铰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控制件带动升降齿轮转动,由于升降齿轮与升降齿条相互啮合,且升降齿条固定连接在承托板上,从而使得承托板在翻转架上移动,以
方便将板材承托在码垛架上。
11.可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升降齿轮和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固定连接在承托板上,所述升降齿轮转动连接在翻转架上,所述升降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翻转架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蜗杆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轮组传动,所述移动台上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轮组进行传动,靠近所述码垛架的传动齿轮与套筒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轮组进行传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控制传动齿轮转动,在第三同步带轮组传动作用下使得套筒转动,在第一同步带轮组的传动作用下,套筒带动蜗杆转动,由于蜗轮与蜗杆相啮合,使得蜗轮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升降齿轮转动,在升降齿轮和升降齿条之间的啮合传动作用下,使得承托板在翻转架上移动。
13.可选的,所述从动齿条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转轴铰接有安装座,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从动齿条上,两个所述安装座上均固定连接有齿块,所述从动齿条对应两个安装座位置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将对应的安装座抵紧在挡板上,所述驱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能够与传动齿轮啮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控制承托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当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移动台朝向码垛架方向移动至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完全脱离时,主动齿轮与远离码垛架的传动齿轮啮合,驱动轴继续转动并不会带动从动齿条和移动台移动,在驱动轴继续转动时,驱动轴通过主动齿轮带动远离码垛架的传动齿轮转动,在第二同步带轮组的传动作用下两个传动齿轮同步转动,在第三同步带轮组的传动作用下,使得套筒与两个传动齿轮同步转动,进而使得承托板向下移动。
15.当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移动台朝远离码垛架方向移动至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完全脱离时,主动齿轮与另外一个传动齿轮啮合,驱动轴继续转动则通过主动齿轮带动该传动齿轮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套筒反向转动,实现承托板向上移动至复位。
16.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移动台移动距离的立板,各个所述立板朝向移动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是垫板对应各个磁铁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磁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立板限制移动台的移动距离,当移动台与靠近码垛架的立板抵接时,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分离,与此同时主动齿轮与远离码垛架一侧的传动齿轮啮合。当移动台与远离码垛架的立板抵接时,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分离,与此同时主动齿轮与靠近码垛架一侧的传动齿轮啮合。设置磁铁和铁片,使得移动台与立板抵接时,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更加稳定。
18.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垫板和支板,所述垫板滑移设置在码垛架上,所述垫板用于承接板材,所述码垛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垫板移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码垛架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锁紧气缸,所述支板固定连接在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板材移动的推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竖直设置的板材移动移动至垫板上方,并使得板材与支板抵接,然后操作者控制承托板下移,使得板材承托在垫板上,待承托板与板材完全脱离,操作者再控制锁紧气缸带动支板回缩,使得支板逐渐脱离板材,操作者驱动第二电
机带动垫板朝远离传送带方向移动一个板材厚度的距离,然后操作者再控制第三电机带动推杆翻转并推动板材朝向支撑板方向移动,使得板材抵紧在支撑板上,此时操作者控制锁紧气缸带动支板伸出复位,并抵接在该板材背离支撑板的一侧,以限制板材倾倒,最后操作者控制第三电机启动控制推杆反向翻转复位。通过该方式使得垫板上的板材依次进行排列,实现对板材自动化码垛,以方便操作者对码垛好的板材进行整体下料,有利于提高板材的下料效率。
20.可选的,所述垫板包括两个垫板,两个所述垫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板材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码垛架上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凸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凸块移动,由于凸块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而支撑板与对应垫板固定连接,所以第二电机带动凸块移动时,两个垫板与凸块同步移动。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翻转气缸带动承托板翻转,带动传送带上的板材翻转,并通过驱动组件将翻转后的板材朝向码垛架方向带动,再通过码垛组件将板材搬运码垛架上,最后通过固定组件将板材固定在码垛架上,实现对板材自动化码垛,有利于提高板材的码垛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齿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带;11、传送电机;12、支撑架;13、移动台;14、码垛架;2、驱动组件;21、从动齿条;22、驱动轴;23、第一电机;24、驱动齿轮;3、码垛组件;31、翻转架;32、第一转轴;33、翻转气缸;34、承托板;35、限位板;4、控制件;41、升降齿条;42、升降齿轮;43、蜗轮;44、蜗杆;45、套筒;46、第一同步带轮组;5、主动齿轮;51、传动齿轮;52、第二同步带轮组;53、第三同步带轮组;6、安装座;61、第二转轴;62、齿块;63、挡板;64、扭簧;65、立板;66、磁铁;67、铁片;7、固定组件;71、垫板;72、滑轨;73、支撑板;74、连接板;75、凸块;76、螺杆;77、第二电机;8、安装架;81、锁紧气缸;82、支板;83、第三电机;84、转动轴;85、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温板码垛装置。如图1、图2以及图3,保温板码垛装置包括码垛装置包括支撑架12,地面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传送板材的传送带1,两个传送带1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传送带1相互平行,两个传送带1通过传送电机11带动工作。支撑架12上沿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长方形的移动台13,移动台13的长度方向与传
送带1的长度方向平行,支撑架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台13滑移的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台13下表面的从动齿条21,且从动齿条21的长度方向与移动台13的长度方向平行。支撑架1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22,驱动轴22的轴线方向与移动台13的宽度方向平行,支撑架12在驱动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且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与驱动轴22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轴2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4,且驱动齿轮24与从动齿条21相互啮合。
32.如图2和图4,支撑架12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码垛架14,移动台13上设置有用于将板材搬运至码垛架14上的码垛组件3,码垛组件3包括设置在移动台13上表面的翻转架31,翻转架31通过第一转轴32铰接在移动台13上表面,且第一转轴32固定连接在移动台13上。第一转轴32位于移动台13靠近码垛架14的一端,且第一转轴32的轴线方向与移动台13的宽度方向平行。移动台13的上表面铰接有翻转气缸33,且翻转气缸33的活塞杆与翻转架31铰接,翻转架31上滑移设置有长方形的承托板34,移动台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承托板34在翻转架31上移动的控制件4。承托板34的宽度方向与移动台13的宽度方向平行,当承托板34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承托板34的上表面与传送带1的上表面齐平。承托板34背离翻转架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的限位板35,两个限位板35位于承托板34靠近第一转轴32的一端,两个限位板35用于将板材限位在承托板34上。
33.控制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承托板34朝向翻转架31一侧的升降齿条41,且升降齿条41的长度方向与承托板34的长度方向平行,翻转架31上转动连接有升降齿轮42,且升降齿轮42与升降齿条41相互啮合。升降齿轮4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43,翻转架31上转动连接有蜗杆44,且蜗杆44与蜗轮43相互啮合。第一转轴32上转动连接有套筒45,且套筒45与蜗杆44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轮组46进行传动。移动台13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齿轮51,且两个传动齿轮51沿移动台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传动齿轮51通过第二同步带轮组52进行传动,靠近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与套筒45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轮组53进行传动。驱动轴22上还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主动齿轮5位于两个传动齿轮51之间,主动齿轮5能够与传动齿轮51啮合。第一同步带轮组46、第二同步带轮组52以及第三同步带轮组53均包括两个同步轮和一个同步带。
34.如图2和图5,从动齿条21两端均通过第二转轴61铰接有安装座6,第二转轴61转动连接在从动齿条21上,两个安装座6背离移动台1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齿块62,移动台13对应两个安装座6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安装座6远离从动齿条21方向翻转的挡板63,两个安装座6均抵接在对应的挡板63上,两个第二转轴61上均套设有用于推动安装座6抵接在对应挡板63上的扭簧64。支撑架12沿移动台1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用于限制移动台13移动距离的立板65,移动台13位于两组立板65之间,各个立板65朝向移动台1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66,移动台13对应各个磁铁66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铁片67。
35.当移动台13移动至与远离码垛架14一侧的立板65抵接时,主动齿轮5与靠近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啮合,此时驱动齿轮24完全脱离从动齿条21,使得驱动齿轮24继续转动时不会带动移动台13继续移动,而驱动齿轮24反向转动时则通过该端的齿块62重新与从动齿条21啮合,进而带动移动台13朝向码垛架14方向移动。当移动台13移动至与远离码垛架14的立板65抵接时,主动齿轮5与远离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啮合,此时驱动齿轮24继续转动时不会带动移动台13继续移动,而驱动齿轮24反向转动时带动移动台13远离码垛架14方
向移动。在移动台13与对应的立板65抵接时,通过设置磁铁66和铁片67提高移动台13的位置稳定性,使得主动齿轮5与对应传动齿轮51之间的啮合传动更加稳定。
36.如图6,码垛架14上设置有用于将码垛架14上的板材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两个垫板71,码垛架1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滑轨72,滑轨72与垫板71一一对应,且垫板71滑移设置在对应的滑轨72上。两个垫板71的上表面均固定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3,两个支撑板73之间通过连接板74进行固定连接,且支撑板73位于垫板71远离移动台13的一端。码垛架14上转动连接有螺杆76,螺杆76的轴线方向与两个滑轨72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板74远离移动台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75,且凸块75与螺杆76螺纹连接,码垛架1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7,且第二电机77的输出轴与螺杆76同轴固定连接。码垛架14沿移动台13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8,两个安装架8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锁紧气缸81,两个锁紧气缸81的活塞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长方形的支板82,支板82用于阻止板材朝远离支撑板73方向倾斜。两个安装架8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4,两个安装架8对应转动轴84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轴84转动的第三电机83,两个转动轴84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推动板材移动的推杆85。
37.本技术实施例实施原理为:初始状态下,移动台13与远离码垛架14的立板65抵接,且承托板34处于水平状态。板材在传送带1的传动作用下,朝向承托板34方向移动,并进入承托板34与限位板35之间的夹缝内,随后翻转气缸33启动带动翻转架31连同承托板34以及板材一起翻转至竖直状态。然后第一电机23启动带动驱动齿轮24转动,使得移动台13朝向码垛架14方向移动,直至移动台13与靠近码垛架14的立板65抵接,此时驱动齿轮24与从动齿条21分离,而驱动轴22上的主动齿轮5与远离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啮合。在移动台13带动板材朝向码垛架14方向移动过程中,板材逐渐移动至两个垫板71的上方,当移动台13与靠近码垛架14的立板65抵接时,移动台13上的板材与两个支板82抵接。
38.第一电机23继续带动驱动轴22和主动齿轮5转动,则带动远离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转动,由于两个传动齿轮51通过第二同步带轮组52进行传动,进而使得两个传动齿轮51均转动,由于靠近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与套筒45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轮组53进行传动,从而使得套筒45发生转动,又由于套筒45与蜗杆44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轮组46进行传动,所以套筒45转动带动蜗杆44转动,进而带动蜗轮43与升降齿轮42同步转动,使得升降齿条41与承托板34同步下降,并使得承托板34上的板材逐渐承接在两个垫板71上,直至板材与两个限位板35完全脱离。当板材与两个限位板35完全脱离后,两个锁紧气缸81启动带动对应的支板82缩回解除对板材的支撑效果;支板82完全缩回后第二电机77启动控制螺杆76转动预设圈数,使得垫板71以及支撑板73朝远离移动台13方向移动一个板材厚度的距离;垫板71移动完成后,第三电机83启动带动推杆85翻转,使得该板材在推杆85的推动下抵接在支撑板73上,随后两个锁紧气缸81再次启动带动支板82复位,使得两个支板82均抵接在该板材远离支撑板73的一侧,用于限制该板材朝远离支撑板73方向倾倒;支板82复位后,第三电机83再次启动控制对应的推杆85复位。
39.码垛完成后,第一电机23反向转动在齿块62的作用下驱动齿轮24重新与从动齿条21啮合,进而使得移动台13在支撑架12上反向移动,当移动台13与远离码垛架14的立板65抵接时,驱动齿轮24再次与从动齿条21脱离,此时驱动轴22上的主动齿轮5与靠近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啮合,驱动轴22继续转动带动靠近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反向转动,由于靠
近码垛架14的传动齿轮51与套筒45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轮组53进行传动,进而使得套筒45反向转动,又由于套筒45与蜗杆44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轮组46进行传动,所以套筒45带动蜗杆44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43与升降齿轮42均反向转动,使得升降齿条41与承托板34同步抬升至初始状态。待承托板34复位后,翻转气缸33启动,使得自身活塞杆收缩,带动翻转架31反向翻转,进而控制承托板34恢复水平状态,从而完成一次码垛。通过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实现板材的自动化码垛。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