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8906发布日期:2022-07-23 07:3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滚装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装备制造业的设备制造朝着重型化、大型化以及模块化的方向发展。重大件货物装卸船采用岸上大型吊车或水上浮吊作业的方式难以完全实现,滚装装船技术得以应用和发展。在码头工程技术领域中,为了适应大型、特大型船舶的靠泊及装卸船作业,码头的高度不断提升,或受装卸港航道条件、潮汐、码头以及港池等条件限制,用于装载重大件货物的甲板船舶的干舷高度大大低于码头高度而实现不了重大件货物滚装装卸船的作业,从而影响了重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了受载船舶甲板与码头高度不适配等问题,并具备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且能够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能够重复使用等特点的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
4.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包括:货物承载基础支墩、货物承载增高支墩、平台支墩以及运输滚装平台;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焊接于船舶甲板上,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上,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的尺寸小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的尺寸;所述运输滚装平台通过所述平台支墩设置于两侧的货物承载基础支墩之间,所述运输滚装平台与平台支墩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平台支墩的底部焊接于所述船舶甲板上。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的中心轴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之间焊接有加强筋。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的高度大于所述平台支墩和运输滚装平台的高度之和。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的高度与自卸货物横梁的落墩高度相适应。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并排设置于所述运输滚装平台的两侧,每一排相邻的两个货物承载基础支墩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阈值。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间距阈值为6.0m,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包括多个焊接连接的型钢。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台支墩均匀设置于所述运输滚装平台的下方,所述平台支墩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阈值,相邻的两个平台支墩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阈值。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运输滚装平台的上平面比滚装码头的平面高预设高度阈值,所述运输滚装平台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阈值。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设宽度阈值为自行式模块运输车的宽度与400mm之和,所述第二预设间距阈值为3.0m,所述预设高度阈值为200mm,所述平台支墩和运输滚装平台分别包括多个焊接连接的型钢。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的上部为圆环锥状的连接部,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与所述连接部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货物承载基础支墩和货物承载增高支墩构成海上运输货物的支撑组件,通过平台支墩和运输滚装平台构成能够适应码头高度的滚装运输平台组件,进而使得重大件货物能够通过自行式模块运输车的装载利用支撑组件和滚装运输平台组件实现自装、自卸以及滚装运输作业,为重大件货物的运输和滚装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建造及使用成本低,并且由于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使用,能够根据码头的条件合理调节高度,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在使用环境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货物承载基础支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例提供一种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包括: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平台支墩4以及运输滚装平台5;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焊接于船舶甲板1上,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上,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的尺寸小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的尺寸;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通过所述平台支墩4设置于两侧的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之间,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与平台支墩4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平台支墩4的底部焊接于所述船舶甲板1上。
22.本例所述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的运输滚装平台指的是一种能够增加船舶甲板高度以适应重大件货物滚装码头高度的运输滚装平台,能够广泛应用于重大件货物滚装以及港口码头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为利用自行式模块运输车6滚装时提升运行高度的基础支墩;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为补偿船舶甲板1的高度,进而在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上增加一定高度的增高支墩;所述平台支墩4为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支墩。
23.其中,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1与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之间焊接连接或者螺栓连接,构成海上运输货物的支撑组件;所述平台支墩4与运输滚装平台5之间焊接连接或者螺栓连接,构成能够适应码头高度的滚装运输平台组件。装载了重大件货物的自行式模块运输车6能够利用上述支撑组件和滚装运输平台组件实现重大件货物的自装、自卸以及滚装运输作业,为重大件货物的运输和滚装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所述自行式模块运输车6也称
spmt车辆,即self-propelled modular trailers车辆。本例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建造及使用成本低,并且还可以重复使用,能够通过优化后的结构实现高度调节,安全且可靠。
24.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的中心轴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的中心轴重合,便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和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所承受的向下的压力方向一致,增加所述运输滚装平台的平稳程度;如图2所示,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之间优选焊接有加强筋,即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与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的连接处设计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优选为截面为斜面过渡形状的加强筋,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和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能,提高所述运输滚装平台的安全可靠性。
25.如图2和图5所示,本例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的上部优选为圆环锥状的连接部7,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与所述连接部7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还可以直接套在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上部的连接部7之中,再进行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可靠。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连接部7的设计并不是必备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默认情况下,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采用的是一体化的结构。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的高度大于所述平台支墩4和运输滚装平台5的高度之和,便于提供很好的运输滚装平台,并保证所述自行式模块运输车6的安全和可靠作业。
27.本例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的高度与自卸货物横梁的落墩高度相适应,即所述货物承载增高支墩3的高度可以根据自卸货物横梁的落墩高度进行设计和调节,比如通过改变型钢的数量和高度来实现。
28.如图3所示,本例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并排设置于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两侧,每一排相邻的两个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阈值。本例所述第一预设间距阈值指的是预先设置的每一排相邻的两个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之间的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预设间距阈值优选为6.0m,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包括多个焊接连接的型钢,即所述货物承载基础支墩2通过多个型钢焊接而成,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固,且施工便捷。本例所述型钢指的是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条型钢材,包括且不限于h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以及圆钢等。
29.如图2和图3所示,本例所述平台支墩4均匀设置于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下方,所述平台支墩4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阈值,相邻的两个平台支墩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阈值。本例所述预设宽度阈值指的是预先设置的所述平台支墩4和运输滚装平台5的宽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所述第二预设间距阈值指的是预先设置的相邻的两个平台支墩4之间的距离阈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本例所述预设宽度阈值优选为自行式模块运输车6的宽度与400mm之和,即,比所述自行式模块运输车6的宽度至少宽400mm。所述第二预设间距阈值优选为3.0m,所述平台支墩4包括多个焊接连接的型钢。
30.如图4所示,本例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上平面比滚装码头的平面高预设高度阈值,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阈值。本例所述预设高度阈值指的是预先设置的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上平面与所述滚装码头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差的阈值,该高度阈值
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本例所述预设高度阈值为200mm,即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上平面高于所述滚装码头的平面200mm,便于实现运输滚装作业。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上平面与所述滚装码头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并不是越大越好,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上平面高于所述滚装码头的平面的优选范围为0mm-200mm。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包括多个焊接连接的型钢。
31.如图4所示,本例还优选包括滚装跳板8,所述滚装跳板设置于所述滚装码头靠近所述船舶甲板1的一侧,所述滚装跳板8的下表面与所述运输滚装平台5的上平面接触。
32.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