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8450发布日期:2022-10-05 04:2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材送料系统。


背景技术:

2.管材的送料系统是用来传递圆形管材的送料装置,管材在进行切割之前,需要通过管材上料送料装置将管材输送至切割机处。但是现有的管材上料、输送过程操作繁琐,通常需要人工介入调整,从而不仅浪费人力资源,而且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送料系统,该管材送料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无需人工介入,实现高效的自动化工作流程。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材送料系统,包括有料栈装置、输送装置、分料装置以及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和料栈装置分别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两侧,所述料栈装置包括有围板和若干承放架;
5.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架、若干组输送链和送料带以及送料盘,所述送料带的一端与送料盘卷绕连接,另一端与承放架连接,当送料盘带动送料带伸直时送料带上的管材滚动至输送链上。
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管材放入至料栈装置内剪开捆绑绳索,等待上料,此时送料带位于管材的下方,当送料盘开始收卷送料带,随着送料带的不断倾斜并且升高,使得位于送料带上的管材自行排列滚动,直至依次滚落至输送链上,由输送链将其输送至分料装置位置处,进行分料操作,随后再将分料后的单管通过转移装置移动至切割位置。
7.由于该送料带可以通过送料盘驱动于料栈内形成最优角度,从而能够将所有的管材均能够转移至输送架上,完成高效转移,提高转移速率,而且通过后续的分料、转移,能够实现全自动的管材转移操作,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8.图1为管材送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2为管材送料系统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1.图4为分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转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附图标记:1、料栈装置;11、围板;12、承放架;2、输送装置;21、输送架;22、输送链;23、送料带;24、送料盘;25、同步部件;251、同步电机; 252、同步轴;253、同步链;254、主动轮;255、从动轮;256、联动轴;3、分料装置;31、安装座;32、驱动件;33、限位板;34、限位部;35、承接部; 36、阻挡部;37、引导斜面;4、转移装置;41、转移座;42、夹持座;43、上夹持臂;
44、下夹持臂;45、夹持驱动器;46、防脱沿;5、第一导轨;51、第一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5.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材送料系统,包括有料栈装置1、输送装置2、分料装置3以及转移装置4,转移装置4和料栈装置1分别设置于输送装置2的两侧,料栈装置1包括有围板11和若干承放架12;
16.输送装置2包括有输送架21、若干组输送链22和送料带23以及送料盘24,送料带23的一端与送料盘24卷绕连接,另一端与承放架12连接,当送料盘24 带动送料带23伸直时送料带23上的管材滚动至输送链22上。
1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将管材放入至料栈装置1内剪开捆绑绳索,等待上料,此时送料带23位于管材的下方,当送料盘24开始收卷送料带23,随着送料带 23的不断倾斜并且升高,使得位于送料带23上的管材自行排列滚动,直至依次滚落至输送链22上,由输送链22将其输送至分料装置3位置处,进行分料操作,随后再将分料后的单管通过转移装置4移动至切割位置。
18.由于该送料带23可以通过送料盘24驱动于料栈内形成最优角度,从而能够将所有的管材均能够转移至输送架21上,完成高效转移,提高转移速率,而且通过后续的分料、转移,能够实现全自动的管材转移操作,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9.送料带23采用扁平吊带,扁平吊带具有以下优点:
20.1.承载面宽,可以减小表面负荷的压力;
21.2.扁平吊带外表面光滑及精细的物体时,不会伤害被吊物;
22.3.不导电,无触电危险;
23.4.扁平吊带的弹性伸长率≤7%。
24.承放架12呈l形结构设置,送料带23的一端与承放架12的上端连接设置,送料盘24的高度位置低于承放架12上端的高度位置,送料盘24的高度位置高于输送链22的高度位置。由此送料带23形成由高端向低端倾斜的斜面,此时位于送料带23上的管材随之滚落至输送架21上。
25.如图1所示,围板11和承接板形成了供管材放置的存放腔。
26.输送装置2包括有带动多组输送链22同步转动的同步部件25,同步部件 25包括有同步电机251、同步轴252和多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包括有同步链253、主动轮254、从动轮255以及联动轴256;
27.同步电机251用于驱动同步轴252转动,同步轴252与主动轮254连接设置;
28.主动轮254通过同步链253连接设置;
29.从动轮255通过联动轴256与输送链22连接设置。
30.分料装置3包括有安装座31、驱动件32以及限位板33;
31.限位板33包括有设置于顶端的限位部34和承接部35以及阻挡部36,限位部34和阻
挡部36分别设置于承接部35的两侧,限位部34的高度位置高于承接部35的高度位置设置,限位部34上设置有引导斜面37。
32.驱动件32包括有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限位板33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啮合设置的齿条。
33.通过输送链22对管材进行统一的输送操作,再通过驱动件32使得限位板 33上升,使得限位部34移动至管材前方,阻挡管材的前进,此时输送链22停止移动,随后驱动件32驱动限位板33下降,输送链22再带动管材向前移动一个工作单位(根据管材尺寸,调节自身移动单位的距离),之后驱动件32驱动限位板33上升,此时引导斜面37从两管材之间插入,使得前方的管材随着引导斜面37向承接部35方向移动,而后方的管材再次被限位部34挡住,直至前方的单管与阻挡部36抵接完成单管与后续管材的分离操作,最后该限位板33 持续上升,使得管材移动至夹持件可夹持区域内,直至被夹持件夹持转移。
34.所以,通过该分料装置3与夹持件的配合能够实现稳定的单管分离、转移等操作,在输送链22不运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多管移动的情况。
35.转移装置4包括有转移座41和滑移连接于转移座41上的夹持座42,夹持座42上设置有上夹持臂43和下夹持臂44以及夹持驱动器45。
36.夹持臂和下夹持臂44远离夹持座42的一端均可拆卸设置有防脱沿46。由于该防脱沿46的设计,使得上夹持臂43和下夹持臂44以及防脱沿46形成闭环,能够有效的对管材进行限制作用。
37.当上夹持臂43和下夹持臂44夹持过程中两防脱沿46先抵接,从而形成一定空间的夹持腔,根据管材的尺寸规格,调整两防脱沿46的尺寸,能够有效避免上夹持臂43和下夹持臂44夹持过程中对管材过于挤压,从而造成管材或者夹持驱动器45的损害。
38.转移座4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5,夹持座4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1,转移座 4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座42沿第一导轨5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
39.该移动部件可以采用皮带输送、直线电机、丝杆传动的输送结构。
40.如图5所示,夹持座42呈直角三角形结构设置。一直角边与第一导轨5连接,另一直角边作为供夹持座42安装的安装边,夹持座42上设置有若干镂空槽。降低夹持座42的重量,从而保证移动的稳定性。
41.另外该夹持驱动器45包括有导轨、驱动齿条与两驱动齿条啮合设置的转动齿轮、驱动转动齿轮转动的电机组件或气缸组件。
42.当电机组件或气缸组件驱动转动齿轮顺时针转动过程中,上夹持臂43向下运动,下夹持臂44向上运动,形成夹持配合。
43.当转动齿轮逆时针转动过程中,上夹持臂43向上运动,下夹持臂44向下运动,形成分离配合。
4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