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7705发布日期:2023-01-06 19:4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卷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和地下防水工程、隧道、铁路、桥梁等公用工程,起到抵御外界的水渗透进入建筑物或者侵蚀建筑结构的作用。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制备完成后,需要卷绕在纸筒上并通过热收缩膜进行包装。
3.如申请号为cn201610220117.x的专利公开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热收缩膜包装机,包括进料滚筒输送机构、皮带输送机构、推包机构、切刀装置、穿膜机构、皮带翻转机构以及烘箱机构组成,所述进料滚筒输送机构的一侧设置皮带输送机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端部设置切刀装置,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上部设置穿膜机构、推包机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旁侧设置皮带翻转机构,所述皮带翻转机构的旁侧设置烘箱机构。
4.如申请号为cn20202087655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卷材包装机,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套膜装置、热压裁剪装置和热收缩装置,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于收卷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套膜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热压裁剪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套膜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热收缩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热压裁剪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热收缩装置包括第二传送机构、箱体、风机和第一电热管,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为辊筒传送带,所述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供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贯穿的入口及出口,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电热管设于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之间,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设有隔热帘,所述热收缩装置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左右两端,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一电热管之间。
5.打包装置具有较大的空间,在生产实践中,收卷装置的出料一侧可能不具有足够空间以安装打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通过设置转运装置将收卷装置右侧输出的卷材卷转运至左侧的热收缩打包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该系统包括收卷装置、热收缩打包装置和收卷装置右侧的转运装置,所述收卷装置包括第一机架1和沿左右向设置的气涨轴2,所述热收缩打包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进料滚筒输送机构;所述热收缩打包装置设于收卷装置的左侧;所述气涨轴2的左端转动设于第一机架1的左侧,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出料推板3和气涨轴支撑板4;所述出料推板3位于卷材卷5的左侧,其套设于气涨轴2上,其能在第一机架1上左右向运动,其能向右运动将卷材卷5从气涨轴2上推离;所述气涨轴2的右端为尖端且其上同轴设有轴承6;所述气涨轴支撑板4设于轴承6的
后方,其滑动设于第一机架1的右侧,其正对轴承6设置,其前端设有与轴承6配合的支撑缺口,其位于卷材卷5的后方,其能向前运动让轴承6嵌入支撑缺口中;所述第一机架1的右侧且正对卷材卷5处设有供卷材卷5向右通过的出料缺口7;所述转运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及其上的前滚筒输送结构8、翻转换向结构9、输送平台10、后滑板11、后滚筒输送结构12和后挡板13;所述前滚筒输送结构8沿左右向设置,其正对出料缺口7,其位于出料缺口7的右侧,其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其位于输送平台10的前方;所述翻转换向结构9设于前滚筒输送结构8处且其能向后翻转让前滚筒输送结构8上的卷材卷5向后滚落至输送平台10,所述输送平台10沿前后向设置且其能将卷材卷5向后输送;所述后滑板11位于输送平台10的后侧且其由输送平台10斜向后下至后滚筒输送结构12;所述后滚筒输送结构12沿左右向设置,其较输送平台10低,其位于后滑板11的后侧,其位于收卷装置的后方,其左端至收卷装置的左侧并与进料滚筒输送机构相接;所述后挡板13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后滚筒输送结构12的后侧。
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料推板3竖向设置,其垂直于气涨轴2,其上部后弯折且其上沿左右向设有供气涨轴2穿过的圆孔,其下部可左右滑动地设于第一机架1上并其由相应的结构驱动;所述圆孔与气涨轴2同轴设置。
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机架1上且位于卷材卷5中部的正下方设有托举机构14,所述托举机构14位于出料推板3的后方且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于第一机架1上的竖向滑轨、滑动设于竖向滑轨上的滑板、滑板顶部且沿前后向设置的支撑辊和滑板与第一机架1之间且用于驱动滑板向上运动的托举气缸;所述托举气缸收缩时,所述支撑辊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所述托举气缸伸展时,所述支撑辊顶靠在卷材卷5的下侧。
1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机架1的右侧由后至前斜向上设有倾斜滑轨,所述倾斜滑轨位于出料缺口7的后方;所述气涨轴支撑板4滑动设于倾斜滑轨上,其由后至前斜向上设置,其与第一机架1之间设有使其斜向前运动的支撑气缸;所述支撑缺口为与倾斜滑轨平行的u形口且其正对轴承6;所述支撑气缸收缩时,所述气涨轴支撑板4位于卷材卷5的后方;所述支撑气缸伸展时,所述轴承6嵌入支撑缺口中。
11.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转换向结构9包括左右并排设置且同步驱动的多片翻转板;所述翻转板沿前后向设置,其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其后端位于输送平台10的前上方且其转动设于第二机架上,其前部位于卷材卷5的正下方并向下弧形弯折,其与第二机架之间设有使其能向上翻转的翻转气缸;多个翻转气缸同步驱动;所述翻转气缸收缩时,所述翻转板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所述翻转气缸伸展时,所述翻转板向上翻转以将前滚筒输送结构8上的卷材卷5向后推顶至输送平台10。
12.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平台10包括左右并排设置且同步驱动的两个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沿前后向设置,每个输送单元的前端的相邻上方设有前滑板,所述前滑板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且其前端位于翻转板的相邻后方。
1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滚筒输送结构8的长度大于卷材卷5的长度且其右端沿前后向设有侧挡板15,所述输送平台10的左右两侧设有两块护板,两块护板分别位于卷材卷5的左右两侧且其均沿前后向设置。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通过设置转运装置将收卷装置右侧输出的卷
材卷转运至左侧的热收缩打包装置,收卷装置还能自动出料,输送平台还能暂存卷材卷。
附图说明
15.图1是收卷装置和转运装置组合在无卷材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收卷装置和转运装置组合在有卷材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气涨轴支撑板在支撑气缸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气涨轴支撑板在支撑气缸伸展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机架、2气涨轴、3出料推板、4气涨轴支撑板、5卷材卷、6轴承、7出料缺口、8前滚筒输送结构、9翻转换向结构、10输送平台、11后滑板、12后滚筒输送结构、13后挡板、14托举机构、15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2.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的收卷与打包系统,该系统包括收卷装置和热收缩打包装置,收卷装置包括第一机架1和沿左右向设置的气涨轴2等,热收缩打包装置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进料滚筒输送机构等。前述结构与现有的收卷与打包系统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收卷与打包系统还包括收卷装置右侧(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以转运装置位于右侧进行描述,但不作为本专利的限定,转运装置也能位于左侧,相应地方向描述适应调整)的转运装置,热收缩打包装置设于收卷装置的左侧。气涨轴2的左端转动设于第一机架1的左侧(并由相应的结构驱动旋转)。收卷装置还包括出料推板3(用于将卷材卷5推出)和气涨轴支撑板4(用于支撑气涨轴2)。出料推板3位于卷材卷5(卷绕在纸筒上,纸筒套设在气涨轴2上)的左侧,其套设(通过圆孔)于气涨轴2上,其能在第一机架1上左右向运动,其能向右运动将卷材卷5从气涨轴2上推离。气涨轴2的右端为尖端以便于卷材卷5的安装与分离且其上同轴设有轴承6。气涨轴支撑板4设于轴承6的后方,其滑动设于第一机架1的右侧,其正对轴承6设置,其前端设有与轴承6配合的支撑缺口,其位于卷材卷5的后方,其能向前运动让轴承6嵌入支撑缺口中。第一机架1的右侧且正对卷材卷5处设有供卷材卷5向右通过的出料缺口7。转运装置包括第二机架及其上的前滚筒输送结构8(向右输送卷材卷5)、翻转换向结构9、输送平台10、后滑板11、后滚筒输送结构12(向左输送卷材卷5)和后挡板13(用于避免卷材卷5向后滚出)等。前滚筒输送结构8沿左右向设置,其正对出料缺口7,其位于出料缺口7的右侧,其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其位于输送平台10的前方,其能接受从气涨轴2顶出的卷材卷5。翻转换向结构9设于前滚筒输送结构8处且其能向后翻转让前滚筒输送结构8上的卷材卷5向后滚落至输送平台10,输送平台10沿前后向设置且其能将卷材卷5向后输送。后滑板11位于输送平台10的后侧且其由输送平台10斜向后下至后滚筒输送结构12,可实现将输送平台10上的卷材卷5引导至后滚筒输送结构12。后滚筒输送结构12沿左右向设置,其较输送平台10低,其位于后滑板11的后侧,其位于收卷装置的后方,其从卷材(向前至收卷装置)的下方经过,其左端至收卷装置的左侧并与进料滚筒输送机构的右端相接。后挡板13(可仅设于后滚筒输送结构12的右部(位
于输送平台10后方的部分))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后滚筒输送结构12的后侧。
23.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料推板3竖向设置,其垂直于气涨轴2,其上部后弯折且其上沿左右向设有供气涨轴2穿过的圆孔(直径较气涨轴2的直径大),其下部可左右滑动地设于第一机架1上并其由相应的结构驱动(具体可以为两条驱动结构,第一机架1上沿左右向设有供出料推板3滑动的横向滑轨)。圆孔与气涨轴2同轴设置。
24.优选地,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机架1上且位于卷材卷5中部(最后为中部偏右)的正下方设有托举机构14用于支撑卷材卷5,托举机构14位于出料推板3的后方且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于第一机架1上的竖向滑轨、滑动设于竖向滑轨上的滑板(沿前后向设置)、滑板顶部且沿前后向设置的支撑辊和滑板与第一机架1之间且用于驱动滑板向上运动的托举气缸(竖向设置)等。托举气缸收缩时,支撑辊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托举气缸伸展时,支撑辊顶靠在卷材卷5的下侧。
25.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机架1的右侧由后至前斜向上设有倾斜滑轨,倾斜滑轨位于出料缺口7的后方。气涨轴支撑板4滑动设于倾斜滑轨上,其由后至前斜向上设置,其与第一机架1之间设有使其斜向前运动的支撑气缸(倾斜设置)。支撑缺口为与倾斜滑轨平行的u形口且其正对轴承6。支撑气缸收缩(气涨轴2出料时,支撑气缸收缩)时,气涨轴支撑板4位于卷材卷5的后方。支撑气缸伸展时,轴承6嵌入支撑缺口中。气涨轴支撑板4与第一机架1之间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对支撑气缸伸展时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制)。
26.其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转换向结构9包括左右并排设置且同步驱动的多片(具体为两片,分别位于两个输送单元的正前方)翻转板。翻转板沿前后向设置,其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其后端位于输送平台10的前上方且其转动(通过左右向设置的转轴)设于第二机架上,其前部位于卷材卷5的正下方并向下弧形弯折,其与第二机架之间设有(铰接)使其能向上翻转的翻转气缸。多个翻转气缸同步驱动。翻转气缸收缩时,翻转板位于卷材卷5的下方。翻转气缸伸展时,翻转板向上翻转以将前滚筒输送结构8上的卷材卷5向后推顶至输送平台10。
27.其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平台10包括左右并排设置且同步驱动的两个输送单元(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条输送带,两个输送单元分别位于卷材卷5的前部与后部),输送单元沿前后向设置,每个输送单元的前端的相邻上方设有前滑板,前滑板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且其前端位于翻转板的相邻后方用于引导卷材卷5。前滑板和后滑板11的上表面均光滑。
2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滚筒输送结构8的长度大于卷材卷5的长度且其右端沿前后向设有侧挡板15用于阻挡限位,输送平台10的左右两侧设有两块护板(竖向板),两块护板分别位于卷材卷5的左右两侧且其均沿前后向设置。
2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