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8904发布日期:2022-11-11 20:1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加工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2.现目前的吸附装置,大致包括两种:
3.第一种包括固定在机械臂附近的空压机(或气泵)、电磁阀、真空发生器、导气管,吸盘,空压机(或气泵)。吸盘固定在机械手末端,中间通过导气管相连,气管沿着机械臂并固定在机械臂上。
4.第二种是微型气泵的机器人吸盘,把气泵、气管、微型气泵、微型气阀、壳体、吸盘和控制器集成在壳体内。
5.上述第一种吸附装置,整套装置组成比较复杂,特别是气管需要沿着机械臂固定,使得现场布局很不方便。由此产生了第二种吸附装置——微型气泵的机器人吸盘。虽然第二种吸附装置相较于第一种吸附装置改善了许多,但是,在工作空间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其仍然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装置,通过将吸盘与气泵错开布局的方式,能够解决现目前吸附装置在工作空间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问题。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附装置,包括吸盘、吸盘支架、气管以及气泵。所述吸盘包括互相连通的吸气口和通气口,所述气泵包括泵气口。所述通气口通过所述气管连接所述泵气口。所述吸盘支架配置为连接所述吸盘。以及所述吸盘支架自身轴线所在直线与所述气泵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不共线。
8.上述吸附装置,通过将连接有吸盘的吸盘支架与气泵错开布局,缩小了其在气泵轴线所在方向的纵向尺寸。进而在工作空间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依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9.可选地,其中,所述吸盘支架自身轴线所在直线与所述气泵长度方向所在直线平行。
10.上述吸附装置,在将连接有吸盘的吸盘支架与气泵错开布局方式的基础上,使各自所在轴线平行,进一步地缩小了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相对于气泵轴线所在纵向方向的横向尺寸。
11.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通气口与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吸盘支架与所述吸盘连接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之外。
12.上述吸附装置,通过将吸盘支架连接吸盘的一端延伸出壳体外,使得吸盘露在壳体的外面。当工作时,因所需吸力大小和被吸表面平整度需要更换吸盘时,不需要拆卸外壳就可以实现吸盘的更换,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将其它零
部件集成在壳体内,进一步地缩小了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的尺寸。
13.可选地,其中,所述壳体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配置为与外界设备连接。所述气泵通过弹性介质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弹性介质包括橡胶垫。
14.上述吸附装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法兰,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便于和外部设备连接,例如:机械臂。同时,通过在气泵与壳体之间部署弹性介质,进一步地使得气泵的固定更加牢固。同时,弹性介质还起到了减震吸噪的效果。
15.可选地,其中,所述吸盘支架具有沿垂直于其自身轴线的平面延伸的第一台阶,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匹配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接,以限制所述吸盘支架在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16.上述吸附装置,通过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抵接,限制了吸盘支架在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也即提高了吸盘支架在壳体内部的稳定性。
17.可选地,其中,所述气泵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限制所述气泵在所述气泵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18.上述吸附装置,气泵与壳体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提高了气泵在壳体内部的稳定性,进而减小了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窜动。也减小了因窜动而产生的噪声。
19.可选地,其中,所述气泵具有沿垂直于所述通气口所在轴线的平面延伸的第三台阶,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台阶匹配的第四台阶,所述第三台阶与所述第四台阶抵接,以限制所述气泵在所述泵气口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20.上述吸附装置,通过第三台阶与第四台阶抵接,限制气泵在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相较于通过螺丝等额外零件的固定方式,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21.可选地,其中,所述气管包括刚性管和柔性管。所述刚性管位于所述吸盘支架的内部。所述刚性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通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柔性管的一端。所述柔性管位于壳体内。以及所述柔性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泵气口。
22.上述吸附装置,通过连接有吸盘的刚性管与吸盘支架连接,提高了吸盘的稳定性;通过柔性管连接刚性管与气泵的泵气口,使得连接有吸盘的吸盘支架与气泵的相对位置可以可根据需求随意布局。
23.可选地,其中,所述吸盘与所述吸盘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刚性管与所述吸盘支架弹性连接。
24.上述吸附装置,吸盘与吸盘支架通过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方便了吸盘的更换;刚性管与吸盘支架通过弹性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起到了缓冲刚性管与吸盘支架之间作用力的作用。
25.可选地,其中,所述气管上设置有气阀,所述气阀配置为控制流过所述气管的气体的流量。
26.上述吸附装置,通过在气管设置气阀,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气阀调节流过改气管的气体流量,对吸附力大小进行调节。
2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通过将除吸盘外的零部件集成在壳体内,以及气泵与连接有吸盘的吸盘支架错开布局的方式,缩小了其自身的尺寸,进而在工作空间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依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将气
泵与壳体连接,并在气泵与壳体之间设置弹性介质,提高了气泵在壳体内的稳定性、以及起到了减震吸噪的效果。另外,将吸盘露在壳体外面,并与吸盘支架可拆卸连接,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更换相应的吸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立体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剖面图。
31.图标:100、吸附装置;110、吸盘;111、吸气口;112、通气口;120、吸盘支架;121、第一台阶;130、气管;131、刚性管;132、柔性管;133、气阀;140、气泵;141、泵气口;142、第三台阶;150、壳体;151、第二台阶;152、第四台阶;153、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本技术背景技术所述的两种吸附装置中,第一种吸附装置由于其结构复杂,因此,后期如果需要更改配置的话,需要多方面考虑怎样和机械臂的布局配合,比较繁杂。另外,其整体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也比较大。第二种吸附装置虽然改善了第一种吸附装置的部分问题,但是,由于其气泵、气管和吸盘布局在一条直线上,导致整个装置比较长。进而在工作空间比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场景下,仍然满足不了使用需求。并且,针对第一种吸附装置噪音较大的问题,第二种吸附装置也未做出任何改善。
39.针对现目前的吸附装置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请参照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及附图。
40.请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的剖面图。该装置包括吸盘110、吸盘支架120、气管130以及气泵140。吸盘110包括互相连通的吸气口111和通气口112,气泵140包括泵气口141。通气口112通过气管130连接泵气口141。吸盘支架120配置为连接吸盘110。以及吸盘支架120自身轴线所在直线与气泵140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不共线。
41.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中,通过吸盘支架120自身轴线所在直线与气泵140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不共线的布局方式,旨在减小吸附装置100在气泵140轴线所在方向的纵向尺寸。在通过该种布局方式,以使减小吸附装置100的纵向体尺寸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实施例对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之间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制。
42.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连接有吸盘110的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错开布局,缩小了其自身尺寸。进而在工作空间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依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43.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盘支架120自身轴线所在直线与气泵140长度方向所在直线平行。
44.应当理解,通过吸盘支架120自身轴线所在直线与气泵140长度方向所在直线平行的布局方式,旨在使吸附装置100在相对于气泵140轴线所在纵向方向横向方向的尺寸缩小。同样地,在通过该种布局方式,以使进一步地减小吸附装置100的横向尺寸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实施例对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之间的距离依然不做具体限制。
45.上述吸附装置,通过将连接有吸盘110的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错开布局方式的基础上,使各自所在轴线平行,进一步地缩小了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相对于气泵140轴线所在纵向方向的横向尺寸。
46.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立体图。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附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50。通气口112与气泵140设置于壳体150内。以及吸气口111与吸盘支架120与吸盘110连接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50之外。
47.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吸盘支架120连接吸盘110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50外,使得吸盘110露在壳体150的外面。当工作时,因所需吸力大小和被吸表面平整度需要更换吸盘110时,不需要拆卸外壳就可以实现吸盘110的更换,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将其它零部件集成在壳体150内,进一步地缩小了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的尺寸。
48.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50设置有法兰153,法兰153配置为与外界设备连接。气泵140通过弹性介质(图中未示出)与壳体150连接;其中,弹性介质包括橡胶垫。
49.法兰153上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与同样设置有固定孔的外界设备,如机械臂等连接时,通过螺丝、固定销等贯穿法兰153与外界设备上重合的固定孔,实现与外界设备的固定连接。
50.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壳体150上设置法兰153,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便于和外部设备连接。同时,通过在气泵140与壳体150之间部署弹性介质,进一步地使得气泵140的固定更加牢固。同时,弹性介质还起到了减震吸噪的效果。
51.请参照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盘支架120具有沿垂直于其自身轴线的平面延伸的第一台阶121,壳体150设置有与第一台阶121匹配的第二台阶151,第一台阶121与第二台阶151抵接,以限制吸盘支架120在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52.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吸盘支架120上设置第一螺纹,在壳体150内设置与该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吸盘支架120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实现被固定在壳体150中。以限制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53.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台阶121与第二台阶151抵接,限制了吸盘支架120在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也即提高了吸盘支架120在壳体150内部的稳定性。
54.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泵140与壳体150固定连接,以限制气泵140在气泵140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55.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气泵140与壳体15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56.上述实现过程中,气泵140与壳体150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提高了气泵140在壳体150内部的稳定性,进而减小了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因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窜动。也减小了因窜动而产生的噪声。
57.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泵140具有沿垂直于通气口112所在轴线的平面延伸的第三台阶142,壳体150设置有与第三台阶142匹配的第四台阶152,第三台阶142与第四台阶152抵接,以限制气泵140在泵气口141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58.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三台阶142与第四台阶152抵接,限制气泵140在其自身所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相较于通过螺丝等额外零件的固定方式,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59.请继续参照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管130包括刚性管131和柔性管132。刚性管131位于吸盘支架120的内部。刚性管131的一端连接通气口112,另一端连接柔性管132的一端。柔性管132位于壳体150内,并且柔性管132的另一端连接泵气口141。
60.其中,刚性管131可以是金属管、也可以是硬性塑料管。柔性管132可以是橡胶管、也可以是其他柔性塑料管,本技术不对其具体的材料类型进行限制。
61.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连接有吸盘110的刚性管131与吸盘支架120连接,提高了吸盘110的稳定性;通过柔性管132连接刚性管131与气泵140的泵气口141,使得连接有吸盘110的吸盘支架120与气泵140的相对位置可以可根据需求随意布局。
6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盘110与吸盘支架120可拆卸连接。刚性管131与吸盘支架120弹性连接。
63.吸盘110与吸盘支架12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吸盘110与吸盘支架120卡接、吸盘110与吸盘支架120通过螺母与螺纹孔配合的方式连接;刚性管131与吸盘支架120弹性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刚性管131与吸盘支架120通过弹簧连接。
64.上述实现过程中,吸盘110与吸盘支架12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方便了吸盘110的更换;刚性管131与吸盘支架120通过弹性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起到了缓冲刚性管131与吸盘支架120之间作用力的作用。
6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管130上设置有气阀133,气阀133配置为控制流过气管130的气体的流量。
66.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气管130设置气阀133,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气阀133调节流过改气管130的气体流量,对吸附力大小进行调节。
6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当吸盘110的吸气口111与被吸附物体紧密接触时,气泵140利用自身的抽气功能通过连接吸盘110通气口112的气管130,将吸气口111与被吸附物体之间的气体抽出,使得吸气口111与被吸附物体之间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实现将被吸附物体吸附。当需要释放被吸附物体时,通过气泵140将外界气体泵至吸气口111与物体之间,当吸气口111与物体之间的压强与外界的压强相同时,实现将被吸附物体的释放。
68.由于吸附力如果过大,会导致被吸附物体、吸盘110或者其他零部件被损坏,而吸附力过小会导致被吸附物体脱落或者吸附不上被吸附物体。因此,利用气阀133的调节功能,对气管130中气流大小的控制,实现对吸附的调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当被吸附物体被吸附住需要释放时,还可以通过打开气阀133上的通气孔,使气体通过气阀133上的通气孔将外界气体引入吸盘110与被吸附物体之间,使被吸附物体被释放。而不用繁琐地操控气泵140。
69.综上所述,如图1和图2以及上述描述中所记载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装置100,通过将除吸盘110外的零部件集成在壳体150内,以及气泵140与连接有吸盘110的吸盘支架120错开布局的方式,缩小了其自身的尺寸,进而在工作空间较小、尺寸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下,依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将气泵140与壳体150连接,并在气泵140与壳体110之间设置弹性介质,提高了气泵140在壳体150内的稳定性、以及起到了减震吸噪的效果。另外,将吸盘110露在壳体150外面,并与吸盘支架120可拆卸连接,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吸附装置100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更换相应的吸盘110,从而具有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的广泛应用前景。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